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101章

种稻子,盛产大米。

粮食普通,但粮食不可缺。

北地多以面食为主,大米都是外省购入。

买都买了,支持灾区同胞怎么了?

话术可以跟咸鸭蛋一样,寻常常见,但买他们的稻米,意义不同。

提前交卷的书生数量有限,一个个被气氛组迎接走之后,他们几个自然站到了前排。

不知道是谁大声喊了一句“谢相公出来了”,后头坐在茶摊街旁的人也都围了过来。

今天没有请人夸夸,自然也没有采访的人。百姓自发的提问。

“谢相公,说说入赘的事啊?我们咸鸭蛋都买了!”

“你们几个站这里做什么,今天要卖什么?”

“你们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我跟你们说,贡院门口不是最热闹的,考生最爱住的地儿是君子坊!那边都是考生,我们去那儿唠啊!”

君子坊,是一个街坊名,东西两面都有书院,住在那里的书生多,考出来的人也多,久而久之就改名了。

每逢考试季,外地考生都要找地方住。客栈民居,哪里有地儿住哪里。

君子坊是民居,到了时节,能挤进上千的考生。

这地方谢星珩记下来了,考完以后他就自由活动,定然要去看看,扩展扩展人脉。

他不怯场:“我入赘的事儿,你们不用多管,你们知道我有个好夫郎就行了。”

下面有人激他:“不敢说,是不是怕夫郎?”

谢星珩昂首挺胸,满脸春风,就差直说“我怕夫郎我骄傲”了。

他这种性格的书生实在少见,等在旁边也是等着,都愿意来聊一聊。

上一场听说枫江遭了灾,这些天京城都在聊,其他地方的书生也说了自家家乡。最近京城的话题,都与各地民生有关。

古代交通工具受限,路上多凶险,很多人一辈子都离不了故土,聊起各地风俗人情、地方特产,都听得津津有味。

兴趣起来了,又都是朴实人,愿意听一听广告。@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买不买另说,往后帮忙宣传一下,也算好事一件。

今天早出来的书生都有好些跟着围观,没急着走。

谢星珩把这差事交给了江致微,“堂哥,你的舞台来了。”

江致微:“……”

有的人,没上场前,激动雀跃,也想一试。

到了阵上,又手抖哆嗦,心跳很快,背心冒汗。

谢星珩提醒他:“你在农庄主事过的。”

农庄里的人,比下面的人多数倍。

那时不怯场,现在更不能怯场。

江致微一下找到感觉,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站在贡院门口,就想到这是天下学子的圣地,总会端着些,提及百姓,再看看下面也是百姓居多,就放开了聊。

他是正经跟百姓同吃同住过的人,言语质朴得很,说着大白话:“买谁家的不是买?帮一下兄弟县,大家同舟共济,也是缘分。”

有人问他是哪里的书生,江致微说是丰州的。

于是这天,京城又有消息流传。

丰州的书生,都是人才啊。

江知与听见外头热闹,就把粉丝煮上了,用的老鸭汤做汤底,最后加了鸭血和青菜叶。

粉是米粉,农家自己做的,粉条粗细不匀,入口有弹性,嚼一嚼又糯糯的,一下就化了。

原滋原味的米粉,味清不腻。粉丝吸饱了汤汁,又有老鸭汤的鲜甜,鸭血嫩滑不腥,青菜脆嫩可口。秋日里来一碗,满满的幸福。

男人饭量大,江知与下的粉丝多,整罐汤底都用上了。

谢星珩回来,粉丝刚好出锅,给他端来超大一海碗。

咸鸭蛋切了四个装盘,给他添菜。

烤鸭放到现在有些凉了,江知与生了火,再刷蜂蜜热一热,外皮更加焦黄以后,他再撒上谢星珩爱的孜然,放火上又烤一回,就拿大盘子装上。

就着长条桌,他拿了把小刀,给烤鸭切片。

谢星珩想吃厚一点的肉片,他就切得厚厚的,给谢星珩碗里再加一码。

搞完了,再给自己碗里也堆些肉片,擦擦手,跟他坐一块儿,挨着吃。

谢星珩今天自信无比,不等江知与跟他聊,就叭叭一顿吹:“我觉得今天的题目特别简单,我笔墨狂扫,午饭那阵就写完了,吃饱喝足了,我才细细誊抄。”

江知与听了开心,也乐意捧场,满足一下好奇心:“都有什么题目?”

谢星珩照样讲了,这些是可以议论的,别说他俩关着门窗,在家里说,外头酒楼茶馆里,一堆考完的书生都会扎堆聊。

过后,他又说了新认识了两个书生的事。

江知与知道,他在门前就能看见贡院门口,还是隔太远了,听不清,也着急回来煮粉丝,没多留。

听谢星珩说完,江知与眼睛都亮亮的。

他的夫君真是厉害,来到京城,也能大放异彩。

他想起一件事:“我爹爹也是上陵府的人,不过爹爹祖籍是上陵府府城的,不是乡县。不知道这次火灾,有没有影响到舅舅。”

宋家的人,谢星珩只见过宋明晖。其他的人,还是头一回听说。

“舅舅是做什么的?”

江知与抿抿唇,吃了几口粉丝,顺便思索了会儿,才小小声开口:“是盐贩子……在盐帮……”

谢星珩:?

好野的路子。

他换算了一下,搁在现代,他算是入赘□□了吧。

一个岳父开镖局,还会黑吃黑。

一个岳父出身盐帮,在古代搞私盐,家里做的是掉脑袋的生意。

江知与看他表情,急忙解释:“舅舅有正经营生的,我也好多年没有见过他,可能已经不干这行了……”

谢星珩点点头。

是得换条路子,私盐真的太野了。

第045章 考完啦!!

八月十五, 中秋节这天,考第三场。

四更不到就起床, 江知与给谢星珩煮了瘦肉粥,配着咸鸭蛋吃。

天气降温了,谢星珩的考棚不错,正巷口转角的地方,一面高墙把北方挡得干干净净,久坐不动才会感到寒凉。

上回拿的大袄子,今天一并带上, 考前补觉用。

另准备了两只手炉, 他们思考题目时,可以暖暖手。

手上实在忙,踩在脚下也行的。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谢星珩站在院里,抬头看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不知这个时空的月亮,能否照到他的亲友。

江知与给他整理好考篮,见他神色落寞, 轻声问他:“是不是想家了?”

快的话, 他们考完就能回丰州。

成绩可以委托其他考生看。

谢星珩摇头:“读书人嘛,见了月亮总会有点小情绪的。”

他适应性强,原生家庭兄妹三个,少他一人, 父母还有所依靠。

他也不是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穿越的, 上辈子是猝死, 这辈子是新生。

回是回不去的,不如珍惜眼前人。

就当他死了一回, 忘了喝孟婆汤。

江知与看得出来,他不是真心实意的说笑,只是应下,心里思索着,等小谢考完,他要快点动起来,抓紧查查是谁给爹爹下毒的,然后早日返乡。

今年考中,来年二三月份才考会试,他们在京都有地方住,往来路程尚可,年底时,大嫂要生孩子,回家读书更合适。

谢星珩熟门熟路去排队,递了只手炉给江致微,江致微笑呵呵接下,低声跟谢星珩耳语:“三叔说要务实。”

上回的信里提过,今天再说,就不仅仅是主考官的喜好了。

结合上一场的题目,不难猜出当今圣上对今年灾情处理的态度。

€€€€他不要只会推说天子有罪的臣子,他要会干实事的臣子。

第一场规规矩矩,考笔墨。这也是毅力与变通。

十年如一日的读书,读通了,读懂了,还要会用。

第二场是看考生的态度,筛选的是适合在目前局势里生存的官员。

第三场,如无意外,就是实实在在的才干了。

务实就是字面意思,辞藻文思是次要,能否直切要害,明白说理才是核心。

谢星珩对江老三没有好印象,收了提醒,还要吐槽:怎么跟挤牙膏似的。

他张张口,难得语塞,想到古代没有牙膏,突然淡了兴致。

算了,今天不骂人了。

江致微看出他意思,含糊说:“他这几天走动多。”

上回见面,他跟三叔说了老家差点被抄家,三叔就在走动关系,不知打听出了几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