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190章

这个翻倍,还要计算今年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江家提供的各项扶持计划,去年第一年开展,成效尚弱。过个几年呢?

粮食稳步增产,鸡鸭养殖增加数目。

最重要的,猪崽也年年增多。江家的养殖场上,连牛崽都有!

这是不会赔钱的买卖。

黄乐文心思急转,决定同意三年之约,但他心里略有惶恐。

“你打算定多少绣样?”

这么认真来谈,还要限制黄家对外销售,只能供给糖厂,数量应该很大吧?

数量多的话,黄家承担不起。

他们有自家的生意,最近还在加紧赶制嫁衣€€€€租赁嫁衣还有一个好处,能让顾客看见更多的花样,更好的定制。

嫁衣之外,他们家绣样制品非常多。比如龙凤呈祥被子,以及配套的盖头、绣花鞋。

这都要人手。

江知与笑了,“你放心,神仙绣样是珍品,不可泛滥。我不会定制太多,只有少数人能靠盲盒获得,这样才能衬托它的珍贵之处。”

也是因此,他要跟黄家定下不可接别人定制单的条例。他要保证市场上流通的神仙绣样,都是从糖厂盲盒里出来的。

限制了获取条件,他原价购买又何妨?

高手在民间,还有外地人会绣。

江知与不能拦下这批人,他也不打算拦。

外地难去,本地厉害绣工就那么多,真正厉害的人,早被黄家搜罗来了。余下的,仿不到精髓,也仿不了几幅。

黄乐文一听数量少,初期只要十幅绣样,就松了口气,笑容都实在真诚了不少。

他拿过绣样一看,表情又都凝固在脸上。

他拿到的是基础名单,还有一本厚厚的图册。

江知与说:“你们挑着简单的,紧着活动时间来,正月十五之前,先给我三幅,行吗?”

黄乐文翻开图册。这是江知与根据神仙体系整理过的,以后会照着系列出,现在是佛道双体系神仙都有出图卡,往后就要细分了。

黄乐文算算日子,仅是三幅,图样小,可以酌情简略,来得及。

他问江知与:“你第一批想要哪些神仙图样?”

江知与说:“居家神为主。福、禄、寿、财、喜,门、灶、床、地、城。”

黄乐文忍不住瞄了谢星珩一眼。

谢星珩懂他意思,摊手道:“这可不是我出的主意。”

江知与很是高兴。

小谢在商圈名声已响,他这法子刚来试水,黄乐文误以为是小谢的主意,那就说明这个法子实好!

他乐滋滋的:“以百姓常见需求而言,第一批做九路财神和送子观音最好。”

世人不过是求财求子。

黄乐文:“……”

你们夫夫真是般配。

走过黄家,江知与还去其他人家里拜访。

表明往后丰州的商务交际场上,会多他这么一个人。

黄家的生意谈定,余下各家,就是江知与跟徐诚同去,不用谢星珩作陪。

江知与以江家家主的身份出面,徐诚是糖厂的正经老板。

谢星珩则提着礼,四处拜访书生们。

三头的人际关系都不落下。

读书人清高,不喜市侩商人。

谢星珩以举人之身,去行经商之事,更是有辱斯文。

因谢星珩的经商之道,是能带动百姓们致富的,跟他有交情的书生,都知道谢星珩的乡试策问的核心。

把丰州的变化逐一印证对比,都说他不忘初心,知行合一,是圣人君子。

这番夸赞,厚颜如谢星珩,都承受不住,当众红了脸皮。

他忙生意,这头的关系维系弱。小鱼怀孕,也没时常出来,只是日常走动里,各家往来没断罢了。

好不容易见上一回,谢星珩有他的社交目的。

他需要适当露怯、展现尴尬。

一个年轻有才,做什么事都能办得有声有色的男人,在社交场上,很难交到真心朋友。

不要小看人性。

看他不顺眼,不需要理由。

而一个不完美的男人,有这样那样的、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男人,再配上足够的聪明才华,以及大众认可的人品,就能在交际圈上如鱼得水。

谢星珩嫌弃丢人的事,跟同窗们能说一说。

“生意不好做啊,我看着到处都红红火火,还说今年有得挣,能挺直腰杆,来年再有谁说我是不会做生意的蠢蛋,我就能反驳了……结果……”

结果怎么了?

他不说,他吊胃口,他惆怅,他还在催问之中扭捏起来。

在坐书生们互相对视,犹疑着猜测道:“难道亏本了?”

他们不懂生意,家里经商的,也不让他们沾铜臭味。

他们就知道逛小集的生意实在红火,那客流量,哪个老板不眼馋?

谢星珩说亏了一千两。

他们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过后都想到逛小集的宣传关键词“白给的”,他们又都笑得乐不可支,纷纷打趣起谢星珩。

久未交际的距离感瞬时打破,互敬一杯酒,又是好兄弟。

第080章 补更章节

大年初一, 竞技活动开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场地早就圈出来了,留了积雪供人比赛用。

分区赛制, 同期投票决出胜负,层层晋升,最后在县衙侧边的大平台上做最后的比拼。

这样能保证雪人和冰雕的用料。

滑冰同理,怕湖面结冰的厚度,不能承载,同样分区进行。

小朋友的打雪仗,就不用搞这么多层较量。

各区就能决出胜负, 然后各区颁奖。

打雪仗以童趣为主, 白家的木制玩具,糖厂的糖袋,还有王家提供的花样络子。

大人的竞技里,黄家舍本,愿意提供好料棉衣,温暖一整个冬季。

白家不落后,跟着“温暖”来,提供了优质木炭。

他家这木炭, 还让谢星珩狠狠惊讶了一把。

“你家还做木炭生意啊?”

白喜文很是自豪:“木炭还不是木材烧出来的?平时多了木料, 直接当柴火,太过浪费。卖也卖不出价,制成木炭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好木头烧的炭, 不刺鼻, 还留香!这能卖好价, 年年冬季,都是我们家最爱的季节。”

在丰州就不一样了。

他们家的林区都在上水县, 没有自家的林区,原料价钱上来,走的薄利多销的路子,要不是江家分饼子,他们家日常开销都难以维系。

所以白家的初期目标是建造林区,他们必须要有自家的林子,种什么树,多少树龄能砍,砍多少,都是他们说了算。

零散采购,质量也不好保障,还有坐地起价的。

此为闲谈,话回正题。

彩头是给合作商扬名的,各家都有出物,王家以丝线为主,本次送温暖赶不上时候,拿出来的丝线是乡下百姓都看得出来的好东西,颜色鲜亮而正,别说平日里,这辈子都可能舍不得买一团。

江家以油盐为主,朴实无华。

这场活动,江知与跟徐诚都去玩了。

他们去滑冰,不用围着冰雪挨冻,又能活动筋骨。

两人都会武,从前就会滑冰,简单前行,没有尝试过花样,谢星珩提了几句,江知与试了试,还挺简单的。

他觉得简单,徐诚同样认为简单。

他们还玩双人滑。

把摔倒又爬起、摔倒了爬不起的人略过,在速度竞技的冰场上,他们就是最亮眼的存在。

两人还都长相出众,神清骨秀,特地换了漂亮红衣,场上滑出,就是最靓的崽。

边上有人夸,谢星珩不管认不认识,都要插嘴:“看见了吗?那个皮肤白白的是我夫郎!”

别人又没问他。

旁边还有人夸。

他又偏过头说:“你怎么知道那是我夫郎的?他厉害吧,谢谢夸奖!”

围观百姓:“……”

有人认出来他是江家赘婿,都问他为什么不去玩。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谢星珩也换了鞋子。

这时候的溜冰鞋是在木板下钉上铁条,再把木板绑在鞋底,也称冰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