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411章

因灯谜重复率高,无法给大的嘉奖,但在市集交易上,可以免除摊位费。

这对大多百姓来说都没用,只是有人参加,知道些灯谜的百姓会感到有趣,人多了,凑个热闹,气氛就不一样了。

外头稳稳当当进入节日气氛时,谢星珩收到了京城来信。是霍叔玉写的。

霍叔玉让谢星珩早做准备,简要写了张遵祖的攀咬名单,又给谢星珩扔了个重磅消息€€€€皇帝要杀常如玉。

即使谢星珩早就料到了,认为常如玉比他更危险,看见这行文字时,依然狠狠震惊。

因震惊太过浓郁,所以信件里另外一个信息,都显得平常了。

在海城的最高联络人,是官学院长师和光。

正因有他在,这座以文臣为主的城市,才能顺利在暗地布置绸缪,不惹人注意。

谢星珩恍然大悟。

难怪这位院长会随机代课。

哪里是代课,分明是给某家少爷布置功课的时候夹带私货啊。

也难怪他不收学生,根本就不方便。

或许他纵容庭哥儿缠着他求学,还有谢星珩跟他是同阵营的原因。

霍叔玉同时给师和光写了信,让他们同谋退路。不能死守海城,该退就退。

该布置的,谢星珩都布置完成了。

抽空跟师和光碰个面,也不过是寒暄。因为这些事情,刘进贤都跟师和光说过。

官学在山里,这座山靠着海,从这里能看见非常美丽的景观。

在这里,也能轻易跟反抗民兵联系。

太近了。

谢星珩初心不改,正事说完,他问师和光:“先生收学生吗?我那儿子资质不差,定不会给你丢人。”

师和光:“……”

“以后再说吧。”

这就是有机会。

谢星珩相当满意。

转眼到了中秋节,民众出街来玩,商铺张灯结彩。是这几年难得一见的喜庆热闹。

走在街上,人的心情被感染着,都洋溢着笑脸。

今年的中秋节格外热闹,城外还有两方来客。

好巧不巧,京城来捉反臣的锦衣卫,跟林庚派来攻下海城的人在城外相逢了。

带兵的人是宋原。

宋原被林庚从糖厂调任到边境秦将军旗下,从押运粮草的差事做起,直到起兵,又被调离,来到内陆征战,谋求功名。

他今天本想带着些精锐,乔装改扮,以游商的名义进城,先见见谢星珩跟江知与。

探子来报,他就带了一队人,在城外守株待兔。

真是好巧。

他劫下了锦衣卫们,抢了圣旨,扒光了他们的衣裳,叫上几个亲兵,跟他一块儿换上,然后进城,在守城士兵这里,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把他们一帮人分批调离,把所有人都使唤上,全去请上官来接旨。

这个空档里,大批士兵进城来。

远道而来接旨的官员们,不知这是什么意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宋原做锦衣卫打扮,手里拿着锦衣卫的牌子抛动,一手举着圣旨,问:“人到齐了吗?”

城门处所有的士兵都使唤出去了,叫来的官员近乎是海城所有职官。

谢星珩跟江知与也在内。他们慢慢吞吞,要不是一路碰见了不少人,早就跑了。

到了地方,他们隔得远,看不清宋原的样子。

听见声音有点熟悉,又往那处细细看。

江知与在海城看账多,用眼过度,仔细看也看不清。反而是谢星珩眼睛保护得好,眯眼依稀可见。

“看着好眼熟。”

前面的人不知说了什么,有人大声喊话,让他们按照衙门所属,列队站好。

宋原继续扯虎皮:“圣上体谅你们辛苦,给你们筹备了中秋惊喜,全员来了,一同接旨。”

他还大胆的在官员列队的中央行走,走到户部清吏司这处,谢星珩跟江知与都瞪大了眼睛。

宋原勾唇笑了笑。

“你俩长得不错,去前面站着,等着给各位大人分月饼。”

谢星珩跟江知与:“……”

美貌还有这种优势吗。

但来的人是大表哥,他们心里好安定。

也不知表哥是怎么想的法子,也太妙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们去前面没一会儿,宋原就绕回来跟他们低语道:“碰上了几个锦衣卫,顺手劫了。”

夫夫俩:“……”

原来是“杀人的刀”来了。

那么,表哥现在是“借刀杀人”了?

妙啊。

第185章 海城易主

宋原装得太齐全, 锦衣卫的里外行头和象征身份的牌子都有,来人众多, 还带了士兵,更有圣旨在手,没谁怀疑他不是锦衣卫,还假传圣旨。

唯一的疑点,是他把人召集在城门的行为。

正常来说,他应该选个衙门,再把人都叫过去接旨听差。

但他说, 圣上给他们准备了惊喜。

海城官员们就当是城外地方开阔, 比较好施展。

等待途中,有些心大的人,还在猜是什么惊喜。

这些人里边,也有担忧心急的人。比如文世昌和刘进贤。

他们知道事情会败露,朝廷会派人来海城。

确实来了,谢星珩跟江知与都被叫去了前面,说是发月饼。

可月饼是什么东西做的,就难说了。

莫非是要把他俩当众斩杀, 以儆效尤?

他俩急得不行, 却不敢表现出分毫。眼神交流间,情绪悲凉一片。

弄成这样,怕是难逃了。

此时,门口已无进城的士兵, 粗略估算, 这些士兵不过五百之数。

这点人, 不至于攻城,看样子像是押运“惊喜”的。

走的时候, 再从海城把军饷拉走。省得又被人劫了。

户部和盐课司的部分人,在低声交头接耳,说账上余银数目。

又几辆马车停在巷子口,出来的官员皱着眉,很是不爽。

他人没往列队站立的官员这里走,反问道:“来人是谁?莫不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

锦衣卫指挥使仅有一人,官职三品。

若非指挥使亲来,在海城的巡抚,没必要给脸。

这回来海城捉人的锦衣卫,领头的是个镇抚,官职五品,衣袍都在宋原身上穿着。

宋原听见声音,给江知与和谢星珩使了个眼色,他俩立即会意,往兵士后退去。

宋原则走在街心,向那位巡抚走去。

他嘴上说着客套话:“黄大人不必动怒,若非圣上这份礼物太过特殊,下官哪里敢惊动您跑一趟?”

他手里握着的圣旨明黄瞩目,黄巡抚看见圣旨,火气消了三分,继续问什么惊喜。

宋原目光巡视一番,让各衙门的大人互相往周边看看,看还有哪位大人没来。

目前没来的,只有官学的一批人,连府兵的大小将领都来了。

官学靠海,在山上,离城门远。

宋原若有所思点头:“再派两个人去请,别耽误了正事。我就先宣读圣旨€€€€”

他说着,高举手中圣旨,海城的文官武将,以黄巡抚为首,在街上跪了一片。

宋原照着圣旨上的字宣读,说了谢星珩、江知与、文世昌谋逆之事,锦衣卫可以不审直杀。

围在四周的兵士亮出刀刃与满弓的箭矢,对准的却不是那三个逆臣,而是满街跪着接旨的官员们。

宋原在他们惊怒与惊惧交加的目光注视中,扬声笑道:“诸位大人,你们觉得他们该杀吗?”

话到这里,局势相当明了。

他们哪还想不到是中计了?

但海城的城门大开,他们连一点有兵来袭的风声都没听见,就都自投罗网,在这里聚集,跪了一地。

这比百姓们联合起来开城门还离谱,他们把海城拱手相让了。

黄大人说他才是真正的谋逆。

宋原负责攻打海城,攻城之后,要判功过,从上至下,清理海城职官。

他双目盯着黄巡抚,无需拿出公文资料,冷声开口,就准确说出黄巡抚的人生履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