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158章

她们就怕卫€€端上来什么大闸蟹、大龙虾、海参鲍鱼之类的,贵不说,她们都不知道怎么下口,还是这鸡汤啊饺子啊什么的实在,都是她们经常吃的嘛~

不过,菜一吃到嘴里,她们就知道,这绝不是她们在养老院经常吃的“家常菜”了。别的不说,光是这饺子馅,就下了不少功夫,里面似乎不止是猪肉?

“嘿嘿~奶奶您这嘴可真厉害!”卫€€冲着提问的老人竖起来大拇指,又伸手指了指饺子馅,请她仔细看里面黑色的小点点,“我听说老人家多吃海参对身体好,就从家里带了两盒过来,都是提前泡发好的,剁碎了放在饺子馅里……”

话音未落,就听到老奶奶们都哎唷起来了,她们是什么精贵人呀?怎么还吃着海参了?那玩意儿据说老贵了,是她们这样的人配吃的吗?

“怎么不配?这海参本来就是咱们国家的海里产的,您就说您是不是中国人吧?是中国人,就配吃咱们国产的海参!”

好家伙!卫€€这一手偷换概念玩的,把老太太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照他这么说,好像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哈?

咱们国家的海洋里养出来的海参,中国人都不配吃,那谁配吃?

卫€€嘿嘿一笑,赶紧转移注意力,催着老太太们赶紧吃饺子:“快点吃呀,我为了这两盘饺子,从昨晚就开始忙活了呢,这海参可不好弄。”

说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老太太们。

老太太们没办法,只能一个接一个,把那两盘掺了海参的猪肉饺子全给吃了。

“你小子可以啊,啥时候偷偷带了海参?要节目组给你报销不?”汪群悄悄给卫€€卖了个好。

“不用!正好我们公司最

近打算去辽宁做个带货专场,那边提前寄了好多样品过来,他们都说这海参不错,我就拿了两包过来,也就让老太太们尝个鲜吧,送就不送了,我怕真送了,她们反倒吃不上了。”卫€€暗暗叹息一声。

他不会质疑何瑞珍对这些老人的一片孝心,可她能保证养老院里,人人都是“何瑞珍”吗?

所以,临走之前,各种稍微名贵点的食材和药材,他都只带够了三天用的量。果然,接下来两天,他又陆续给老人们做了燕窝粥、海参干贝粥、猴头菇滑肉粥、竹荪老鸭汤……他倒没有像第一天这样,给养老院做一大桌菜,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不过每天都会精心做一两道菜送过去,然后哄着老太太们吃下去。

《重走扶贫路》播了这么多期,每一次卫大厨卷起袖子开始做菜的时候,弹幕里都是一片嗷嗷叫的想过来抢吃的,可是这一次,哪怕直播间里的饭菜看着再诱人,也没有一个人嚷嚷着要和这几个老太太抢吃的。

弹幕里,密密麻麻的都是“多吃点”。

居然还有自己家养海参的,看到老太太们一脸忐忑的说自己不配吃海参,气得在直播间连续刷了几个大烟花,就为了让节目组看到他的留言:让老太太们敞开了吃!我家就是养海参的,管够!

很快,又有东北的网友在弹幕里表示,猴头菇算个啥?他们东北的山珍多得是!回头他们就多买点寄到荷花田村,让老太太们只管敞开了吃。

卫€€说得对!华夏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好东西,要是连这几位老人家都不配吃,还有谁配吃?

就这样,节目正片甚至还没播出,两场直播下来,荷花田村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只是,这一次,人群投来的目光,都是热情而友善的。

和热情一起投递出来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土特产捐赠。

这帮热心肠的网友也是真聪明,查到了村委的地址,也不通过什么爱心组织了,直接买了东西就寄过来,很多人还特意写了纸条附在包裹里,指明这些土特产都是给养老院那几位老太太尝尝的。

老太太就算是人均长了十个胃,也吃不了二十多只大火腿呀!

更别提从东北一整箱一整箱寄过来的山珍海味,从南边用保温箱子寄过来的各种稀罕水果,居然还有好几个大榴莲!

因为网友们猜测老太太们可能也没吃过榴莲,反正也不贵,买几个让老太太们尝尝呗?

何瑞珍又是感动又是无奈,这些东西,说实话,她也不敢就这么直接送到养老院去。就像卫€€担心的那样,人心隔肚皮,老太太们都没吃过的东西,难道村里其他人就吃过吗?

现在在养老院帮忙的,都是从村里请的,虽然人品都是经过何瑞珍亲自考察的,但谁能保证,看了这么多好东西之后,她们能忍住,不偷偷拿一点回家,给自己家里人尝尝呢?

反正东西这么多,几个老太太胃口也不太好,根本吃不了这么多东西。做饭的时候偷偷留一点出来,根本不会有人发现……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爱心人士指明了要给这几位老人家的,给别人拿去吃了算怎么回事?何瑞珍犯了难。

和村干部们开会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每样东西都留出一部分先给老人吃着,剩下的都拿去县城换成钱,放在村里的养老基金里面,这样以后每年都能给老人采购点新鲜的滋补食材了。

卫€€也觉得他们这个办法不错,他创立的贫困孤寡老人救助基金会,平时也是这么做的,有爱心人士捐的东西太多,一时用不完,卫€€也不会让他们就这么放在仓库里放到过期,而是及时拿出去变现,这样以后需要救助了,手里有钱,什么物资买不到?

虽然这么做,每年需要公示的内容更多了,但卫€€不怕麻烦,做慈善的,要是连这点麻烦都怕,那还做个毛线啊?

没想到,就是他这个不怕麻烦的性格,居然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资源”€€€€

J省电视台原创综艺《少年歌唱祖国》的导演,想要根据江灿灿唱的那首《送郎歌》改编一部电影,邀请他担纲男一号!

“陈导是不是对我的演技有什么误解?”卫€€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周明星真想送他一对大白眼。

第156章

说起来,陈菽之所以想到邀请卫€€来饰演新电影的男一号,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多管闲事”。

说白了,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就是个“好事之徒”的人设。

周明星给卫€€预定的那个“小师妹”€€€€来自郎山的小选手江灿灿,当时就是以一曲悠扬婉转的《送郎歌》一战成名,几位导师为了抢到江灿灿这个天赋惊人的选手,差点当场打起来。

当时陈菽就很想把这个故事再翻拍一次,想当年这部电影刚出来那会儿,可真是万人空巷啊!有一次县里的放映队到村里放电影,陈菽记得那时候他才刚上小学,电影晚上六点半开场,他们中午就扛着板凳去占位置了,来得晚的,为了能看到画面,都爬到大槐树上面去了。

不过后来冷静下来之后,陈菽却改变了主意:这部老电影在他心里已经封神了,作为这部电影的铁杆粉丝,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他自己,亲手毁掉他心目中可以封神的电影!

最后还是他做编剧的朋友给陈菽出了个主意:不能翻拍经典,你可以新瓶装老酒啊!拍一个《新送郎歌》呗?

新时代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一个美丽善良的山妹子,为了情郎的前途,送他走出大山去上大学,本以为情郎一去不回,没想到大学毕业后的情郎,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故乡,和心爱的山妹子一起,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这不就是新时代的《送郎歌》?

“你真觉得有人会放弃大城市的稳定工作,回老家种地去?”当时陈菽还有些不敢相信。

朋友差点笑死:“那个江小满不就是吗?就是你们那个小选手江灿灿的大侄子?我这个吃瓜群众都知道,你这个导演不会不知道吧?”

对哦!他怎么忘了这个?

陈菽恍然大悟。

不过,江小满毕竟是素人,而且人家还是个青年创业者,不一定愿意改行做艺人,思来想去,陈菽就把目光投向了和江小满一样喜欢“多管闲事”的卫€€。

《新送郎歌》和老版电影那个悲情的故事不一样,讲述的是一个略有些沙雕的乡村振兴故事。

男主角并不是个空有一腔热血的笨蛋,相反,他非常聪明,借着“三支一扶”的机会,考回了自己的故乡,也是因为这个“公家人”的身份,刚一回村,第一个改变的,没想到居然就是自己的命运。

原来,当年那个送他去上大学的姑娘,见他成了“公家人”,暗自伤心绝望,知道自己这个村姑是配不上了,便答应了爸妈,为了拿到九万八的彩礼钱,给家里盖个新房子,准备把自己给嫁了。

男主拿着大学期间做兼职攒下的三万块钱,再加上自己“公家人”的职业光环,成功让未来丈母娘松口,把姑娘许配给了自己。

姑娘喜欢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在山里人看来,一个吃公家饭的女婿,可比九万八的彩礼听着有面子多了,而且还是一辈子的体面!

说句不客气的,谁家要是有个在乡镇上班的女婿,老丈人一家就算在村里种地,也没人敢欺负他们。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受到自己这桩婚事的启发,男主误打误撞,居然意外破解了农村青年找对象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收入问题短时间内可能解决不了,但“身份”问题好解决啊€€€€编外合同工也算是半个“公家人”咯?

于是,男主和电影的另一个重要男配、也就是根据江小满这个原型创造出来的返乡创业青年,一起创办了乡里的养蜂合作社,招募了一批未婚男青年回来建设家乡。

怎么说呢,在城里打工,月入三万,在老家的乡亲们看来你都是个没出息的打工仔。

可是当这些年轻人回到家乡,进了“公家单位

”,哪怕月薪三千,说媒的媒婆都快把他们家的门槛给踩破了……村里的老人可不管什么编内编外的,他们只知道,这家的儿子戴着工作证,天天在乡政府上班呢,逢年过节公家发的福利往家里一拎,好家伙!那档次,那身价,一下子就上去了!

一口气解决了十几个未婚男青年的婚姻问题,这就算了,真正让领导惊掉下巴的是,他们死活都压不下去的高彩礼,被男主这么一搞,居然还真搞下去了!

原来,为了在这场“好女婿争夺赛”里抢到心仪的女婿,一些疼爱闺女的人家,彩礼那是一降再降,最后居然还有人家喊出了“零彩礼”的口号。

这个编剧也是有点东西的,在这里简直明晃晃地暗示了那些整天吐槽彩礼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不想给彩礼的话,其实也不难,只要你本身足够优秀,比如说创业成功啦,考进体制内啦,这样前途似锦的男孩子,丈母娘非但不要彩礼,还会倒贴嫁妆把闺女嫁过来呢。

没看到郎山这边,为了抢到“体制内女婿”,有的老丈人都喊出“陪嫁两头牛”,或者“陪嫁十只羊”这种淳朴又搞笑的口号了吗?

替乡镇出了个主意、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未婚男青年“结婚难”的问题之后,男主也没有就此把嫁过来的女孩子们给坑了。

相反,他和男配一起,把养蜂合作社越做越大,而拿着合作社绩效工资的那些“体制内女婿”们,收入也水涨船高。非但如此,他们娶进来的老婆,也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有的进厂上班,有的自己包山养土蜂,小日子越过越美。

这时候,一曲新的《送郎歌》再次响起,原来,男主他们决定深度挖掘开发郎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准备再办一个野山菌和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于是,郎山镇选派了一批高中、初中毕业的优秀青年,再一次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去省城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班。

此时,跨越时空,两首画风截然不同的《送郎歌》交错响起,一首凄美哀伤,一首轻松欢快。一首充满绝望,一首充满希望……

这个剧本简直狠狠戳中了卫€€的心巴,而且男主人设也非常好玩,简直就像是专门为他这个人量身定做的一样,卫€€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正好周明星也打算让他们进组“避避风头”,于是,卫€€包袱一卷,带着助理小白,发了个围脖就进组拍戏去了。

春节之后,因为两档节目的春节特辑播放量和社会影响力都特别好,简直甩同台其他节目一大截,终于在吹捧中回过味来的新台长,似乎也有些后悔了,先后找到汪群和金雁南,让他们出面帮忙“说服”卫€€,不管是电视台编制,还是二八分成,台里都可以答应,反正就是想把卫€€给留下来。

解约流程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周明星怎么可能在这时候放弃?担心其他人也被拉来做说客,干脆有一个算一个,把手底下的人全部塞到剧组开工去!

看到卫€€二话不说就直接进组干活来了,陈菽非常感动,谁特么说卫€€红了就开始耍大牌了?

按照业内的惯例,一般像他这样的男一号,都是最后一个进组的,没办法,越红的明星档期就越满,在一些当红明星身上,工作都是按小时计费的好吗?怎么可能提前好几天进组磨剧本?这磨的不是剧本,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没想到卫€€心态居然这么好,不但提前几天到了郎山,还瞅空又干了一件“大事”€€€€这家伙不知道从哪听说,郎山这边很多留守妇女因为舍不得买卫生巾,至今还在用自制的布条和草木灰代替,以至于因为杀菌没做好,很多女人年纪轻轻就得了很严重的妇科病。

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用布条和草木灰充当卫生巾的?作为一个从小就知道给妈妈买卫生巾的好宝宝,卫€€不但知道卫生巾的重要性,而且还知道买的时候

要先问问妈妈,是要日用、夜用还是后期用的护垫呢。

趁着电影还没正式开拍,卫€€给公司打了个电话,找到他们经常合作的一个卫生巾品牌,一口气采购了十万块钱的卫生巾,免费发到郎山镇各个村民组。

原本也算是好事一桩,毕竟提到贫困山村,很多人下意识的就想到了吃不饱肚子,捐助也大多是一些米面油和钱,很少有人想到要给贫困山区捐赠卫生巾的,卫€€此举,虽然有些怪异,但对于真正得到了实惠的农村女性群体来说,确实是帮了她们大忙。

最起码,按照卫€€发下去的量,未来几个月内,她们都可以用舒适方便的卫生巾,代替麻烦又不卫生的棉布条了。

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件小事,居然让卫€€又多了一个洗都洗不掉的“黑称”:卫生巾。

一个男孩子,还没有处对象呢,就多了这么个绰号,换成一般人,肯定早就生气了。

卫€€非但不生气,还很引以为豪呢。

“卫生巾怎么了?女孩子们要是都不用卫生巾,这帮骂我的黑子们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发明卫生巾的人,简直就是人类之母!”

什么人才会用卫生巾?那必然是还在生育年龄内的女人啊,但凡上过生物课的都应该知道,判断女性还有没有生育能力,例假都是很重要的标准。

真要是哪天,全世界的女人突然都绝经了,所有人都不需要卫生巾这玩意儿了,那人类才真的要团灭了呢。

“行了,你自己心里没疙瘩就行,那还要不要组织粉丝帮你骂回去?”周明星本来还担心他心里不舒服,听到卫€€这么说,他觉得自己真是白担心一场。

“不用,不过大家要是没事的话,你去帮我吆喝一声,就说我明晚亲自直播带货卖卫生巾,大家按需购买,不需要的也可以来捧个人场啊……”

话音未落,周明星那边就把电话给挂了。

你一个大男人卖卫生巾?亏你想得出来!

不过,此刻的周明星没有想到,卫€€还真把这家叫“馨月佳人”的不知名品牌卫生巾给卖火了。

说起来,这个品牌的“创始人”江馨月,也算是半个郎山人€€€€她的妈妈就是从郎山嫁出去的第一代“打工妹”。

那时候能走出大山打工的山里妹子,都算是运气不错的,江馨月的母亲就是在打工的厂里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俩人结婚后,便定居在了男方那边。

那个小镇是全国有名的卫生巾产地,除了那几家叫得出名字的大牌卫生巾之外,还有很多小企业甚至小作坊。这些小厂不能跟大厂比利润,一般采取的都是薄利多销模式,生产一些和大牌名字相近的廉价卫生巾,主要销往偏远、贫困地区。

这是那些大牌卫生巾都不愿意触及的市场,一片卫生巾的利润可能只有几分钱,卖的价格也很便宜,对于那些一毛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农村女性来说,这些城里人看不上的“杂牌子廉价卫生巾”,是她们咬咬牙也能消费得起的必需品。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售价、提高市场竞争力,有些小牌子甚至还推出了“散装”或者“平装”版本的,几百片卫生巾,就用最简单的透明塑料袋塑封一下,只需要花两三块钱,就能解决“每个月那几天”的问题。

江馨月小时候家境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从来例假的时候开始,妈妈就给她买的大牌卫生巾,直到有一次和妈妈回姥姥家探亲,看到爸妈大包小包的往后备箱塞各种散装卫生巾,带回家去送给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时候,江馨月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连这种两毛钱一片的廉价卫生巾都用不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