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341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这边刚宣布完项目待遇,立刻就有两员大将跳了出来,认领了两个试点乡镇。

卫€€也没跟他们客气,第二天就让所有人重新签了一份劳动合同。

这就是他手底下这帮大将为什么舍不得跳槽的另外一个原因了。

卫总喜欢给外人画大饼,但对自己人,他从不画饼,有饼直接当场就分了。

签了新合同,稳定了军心,卫€€立刻带着新团队,和县里新成立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开了一次会。

开完会,第二天就到钟官乡和东岗镇现场考察去了。

效率高的好像在坐云霄飞车。

乡镇这边,本来以为按照常规套路,新项目落地,肯定要先开几个会,然后下达文件,再组织乡镇去开会,再形成新的文件……反正没有半年肯定落实不了。

没想到这才一个礼拜,投资商连公司都注册成立了,听县领导的意思,卫老师带队考察之后,最快两周内出方案,乡镇负责协助卫老师的团队,做好乡镇环境改造和居民动员。

总而言之,这次必须举全县之力,乘着晚杜乡爆火这股东风,一举把他们全县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起来。

这可是价值百亿的产业啊!

而且还关系到全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这个大项目要是被他们拿下了,那带来的意义,可就不仅仅是给财政创收这么简单了……

一想到这里,乡镇干部们就觉得浑身战栗。

根本不用打鸡血,他们现在就想化身尖叫鸡!

钟官乡距离晚杜乡只有二十分钟车程,早就眼馋那边的旅游业了,听说那边的老百姓现在家家户户都打开门做生意,就连卖烧饼的大嫂,每天都能赚一两千块钱,钟官乡这边简直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只可惜他们这边的旅游资源还不如晚杜乡,既没有青山也没有绿水,只有大片大片的农田。

搁在二十年前,他们这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没办法,耕地多,产粮大户,当年谁不羡慕他们钟官乡人均好几亩良田?

谁能想到,现在时代变了,粮食也不值钱了。再加上种子、肥料、农药、农机……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粮食价格却没怎么涨,要不是国家有粮补,老百姓都不愿意种地了。

辛辛苦苦大半年,累死累活收回来的粮食,往外一卖,赚的钱,还不如在外面当保姆一个月工资多,谁愿意吃这个苦呀?

“保姆?”卫€€好奇地看了过来。

钟官乡的一把手提到这里,似乎有些难为情,但这种事情就算他不说,卫€€他们下来一考察,迟早也会知道,还不如他这边先“美化”一下呢。

“这都是老百姓乱说的,以前咱们这里进城做保姆的多,附近有些嘴皮子不饶人的,就给我们起了个不太好听的绰号,叫什么‘保姆之乡’。呵呵~其实现在城里人都管这个职业叫家政服务,对吧?服务行业也是社会一大支柱产业嘛。”

卫€€忍着笑点了点头:“对!服务行业怎么了?服务行业才是经久不衰的长红产业呢。”

他好像知道该给这个钟官乡,打造怎样的IP名片了。

乡镇干部说的没错,钟官乡绝大多数年轻人包括中年人,几乎都在外面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乡里也和国内大多数人口外流的乡镇一样,只有一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

这才是钟官乡眼红晚杜乡,却完全没办法复制“晚杜模式”最关键的原因:他们没人!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农村还是耕地最紧俏。二十年后的今天,人力资源居然比耕地资源更紧俏?

他们钟官乡有大片肥沃的农田,也有勤劳能干的农民,不怕吃苦的家政服务大军,可乡镇的干部们也知道,游客们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乡镇的汇报会,最后开成了诉苦大会。

带队的县领导坐立不安,这种感觉,跟他儿子语文考了51分,被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约谈的时候,咋这么像呢?

来的路上他还跟卫€€狠狠夸过钟官乡的“辉煌历史”呢,作为曾经的产粮大户,这个乡镇二十多年前可是他们县的“明星乡镇”。

就是现在,虽然种粮食不赚钱,很多老百姓都进城打工了,可赚来的钱,还是带回了老家,在老家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好些人家都买了车,单看经济条件,钟官乡在他们县也不算是最差的。

问题就是,这么大一片地方,实际给县里创造的经济价值,却没有多少。

留守老人年纪大了,也种不了多少地,每年种几亩地的稻子小麦,收的粮食够全家人吃就行了,多了也种不了。

前几年他们也想过办法,引进民间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试图盘活钟官镇的耕地资源。

谁能想到,后来全国上下扎堆都在搞土地流转,政策补助耗尽之后,当初那些流转土地的老板挣不到钱,一个个都跑了,最后没办法,乡里又只能把各家的耕地还了回去,中间还因为田埂被推平、各家的土地重新分配之类的问题,闹过不少矛盾,唉!

反正现在他们是怕了,再不敢随便牵头搞什么土地流转了。

但这么多耕地就这样荒着,被农民拿来种苜蓿养猪养牛,也不是个事儿呀。

土地荒不荒,他们倒不是很在意,但这样就没有政绩了呀~

钟官乡的干部们,眼下迫切想知道,卫老师的团队,会给他们设计出一条怎样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线”。

不管怎样,先表态再说!

反正乡里拿出最大的诚意,乡政府能调动的集体资产,只要不违反相关管理条例的,都可以配合卫老师团队调用。

不属于乡里的村集体土地,他们也要尽最大可能去争取过来。

总而言之,卫老师指哪儿,他们就打哪儿!

自己没办法搞钱,那就跟着会搞钱的人往前跑,准没错。

看看晚杜乡就知道了,他们乡以前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懒汉之乡”,没想到财神爷从天而降,跟洒水车似的,把金元宝往村民们身上撒,他们居然还好意思叫苦连天?

这要换成他们钟官乡的乡亲们,累死也愿意好吗?

卫€€带着团队和产业办公室的人,在钟官镇考察走访了足足四天,隔壁等着他进组录节目的高辉都快急得跳河了,才算把这位祖宗给盼回来。

回来了也不敢多嘴问什么,县里为了这件事情,还专门找人跟他谈过话,希望整个节目组对卫€€和县里的合作暂时保密。

总之,一旦泄密,卫老师被别的县市区挖走了,不用说,至少这一届领导在任期间,高辉和整个电视台的人,都别想再到晚杜来录节目了。

对不起哈,我们自己也有电视台呢,本来就是竞争关系,你们还曾经涉嫌商业机密泄露,实在是不敢再合作了呢~

高导心里苦,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敢说吗?节目组哪哪儿都是人,万一说错一句话就泄密了呢?

救命!他入行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跟涉密单位打交道,简直如履薄冰。

不过,好消息是,卫€€终于把那件“涉密”的工作给安排好了,接下来可以安心在节目组录完这一期节目。

坏消息是,他们再也拍不到卫老师的“闺房”了。

县里、乡里每天想找卫老师开会的人都要提前预约!卫€€白天要录节目,只能尽量抽时间,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房间里跟那帮人开会。

这真是要了命了!

其他房间都能开直播,只有卫老师的房间是黑咕隆咚一片黑,连声音都不准录,卫老师的粉丝啥也看不到,岂不是要把他给活撕了?

第368章 摆地摊怎么了?也没吃……

节目组正在紧张拍摄中。

导演高辉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没迎接卫€€粉丝的怒火,反倒迎接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怒火。

因为观众对现在大火的晚杜夜市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期节目他们就打算做个夜市逛吃主题。

高辉也是想顺便蹭个热点,现在不是全社会都在关心几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吗?晚杜夜市里,正好有很多待业大学生摆摊做生意。

就拍他们的创业故事,最好是能挖掘一下人物背后的故事,什么“在绝望中也没有放弃希望”,“找不到工作就自己创造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类的话题,既能蹭到社会热点话题,也能展现他们节目的正能量嘛。

结果没想到,他们正拍到江竹青卖铁板豆腐的摊子,突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个疯女人,一把推开摄像小哥,牢牢抓住了江竹青的胳膊。

可怜的摄像小哥!当时正弯着腰,扛着摄像机拍摄江竹青做铁板豆腐的特写镜头,被一股大力猛的一推,差点一头栽到铁板上。

这要是真一头扎进去了,脸上不得烙个铁板?

摄像小哥脸都吓白了。

幸亏身后有排队的客人拉了他一把。

人没事,但摄像机的镜头被磕坏了。

这下事情大了。

他们这台摄像机,可是价值几十万元啊!

摄像小哥迅速抬起头,找到导演高辉,举着摄像机就告状去了。

“导演,您刚才都看到了吧?我在那儿站的好好的,是她推了我一把,才把咱们的机器磕坏的。”

高辉也很生气,卫€€档期紧张,比真正的顶流还难约,他们好不容易才能等他挪出几天时间配合录节目,结果机器居然被人撞坏了,这是机器的事儿吗?

就算现在立刻租一台回来,来回也要耽搁至少一天的时间!

卫老板哪有一天的档期留给他们?

他还没发火呢,没想到撞坏他们机器的女人倒是冲他们发起火来。

“都怪你们这些什么真人秀综艺,带坏了现在的年轻人!”

“好好的一个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去考公考编,找个正经工作,跑到山里来摆摊?”

“难道我这些年花了那么多钱,供你上学,给你报兴趣班,就为了让你大学毕业到夜市来摆摊卖这个什么,铁板豆腐?”

“早知道你这么不上进,还花钱上什么学?初中毕业就出来摆摊好了,我还省了几十万块钱……”

“江竹青你自己说!你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牺牲吗?我为了让你安心上学,受了多少委屈,多少次想跟你爸离婚,为了你我也忍了。你就是这回报我的?我含辛茹苦把你供到大学毕业,结果你跑到夜市来摆摊?”

女人死死拽着江竹青的胳膊,喋喋不休地骂着。

被亲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辱骂,江竹青面色苍白,气得浑身发抖。

她妈根本就不知道!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为了让她能有底气和她爸离婚,她有多努力。

做铁板豆腐是很赚钱,可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因为掌握不住火候,她吃了多少烤糊的豆腐?

好几次手指头和手腕被铁板烫的起了水泡,也顾不上休息几天,擦点烫伤药,第二天挑破水泡,拿创可贴一贴,继续来夜市出摊。

为了能多卖掉一点摊子上的土特产,她甚至还一边做铁板豆腐,一边开直播带货。

可这一切,都被她妈亲手给毁了。

江竹青简直不敢想象,当着直播间好几万粉丝的面,被她妈贬低的一文不值,以后她还有什么脸面开直播跟粉丝互动?

是啊,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她也以为自己毕业之后会是天之骄子,进入大公司或者公家单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她到现在还记得,大的时候,有个机构到她们学校做调研,问到毕业后期望的薪资待遇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选择月薪五千以下的。

月薪五千?

请得起她们学校的毕业生吗?

结果,现实给了她狠狠一巴掌。

也打醒了江竹青对就业环境的最后一丝幻想。

别说月薪五千的工作了,连月薪千的都要努力去竞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