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第139章

“金来呢,他一个十五六的孩子跟着咱们跑这七百里路,也是想给他老祖母求个回去的机会,这话怎么跟他说?”韩云明突然说道。

王德麟想到这个就更煎熬,不由再次抓起头发来。

韩云明四下看了看,道:“上面的人不是看重文人吗?金来他祖父金圣叹,我听说金圣叹当年声名比吴兆骞都显赫的,能不能跟金来商量一下,用他祖父的名义再去求求付师爷?”

王德麟阻止了他这个想法:“他祖父当年的声望大罪名也大,咱们都觉得金家冤枉,但上面是怎么想的你知道?这个能别提就别提。”

韩云明道:“本来他们想要求得赦免,之前犯的什么事也要说清楚的啊。”

他俩蹲在角落里讨论赦免啊斩的,并不知道这些话被别人听耳朵眼里好几句。

苏辰和保成起来晨跑,听到这么几个敏感字眼,回去的路上就让人去查他们,吃完早饭复康便来回了话。

是从尚阳堡徒步过来的一行人,想要找机会面圣陈情求赦免。

自到了盛京,拜祭福陵之时看见这地方百姓生活不易,他阿玛已发了好几道赦免令,凡是流放过来的除十恶不赦之罪皆减一等。

若是流放来为奴的,便免了奴籍身份,叫他们以平常百姓的身份在东北生活。

那么现在不惜几百里跑来陈情的,是要请求回原籍老家了?

苏辰想了想,对复康道:“再叫人仔细的查查他们的身份。”

保成换好太子服饰过来,见他哥还没有换上亲王品服,走过来亲自给打下手,问道:“哥,那俩人什么话叫你感兴趣了?”

“金圣叹,”苏辰扣好扣子,接过保成递来的腰带系上,“我出门的时候听说过他,听说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好些书的评点很有见解。”

偶遇蒲松龄之后,苏辰就想过是不是让印书局,即官方发行一系列文人书籍,当然不止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还要有现在已比较有名的四大才子书。

因为《红楼梦》还没有面世,现在的四大才子书分别指《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

出系列书当然不能避开这几本。

而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在现代是非常权威的。

但苏辰完全没想到,金家人其实还在尚阳堡流放着呢。

保成跟着他哥看过水浒传,说实话他很不喜欢这本书,里面的屠戮、聚义等,都是很容易蛊惑小民。

“那这人的评点有何精彩之处?”保成又把一挂东珠给他哥递到手里。

“我不是文学家,具体的精彩之处也说不上来,但是我知道咱们得多鼓励文人从事科举之外的创作。”苏辰笑道:“要不然一百年两百年以后,咱们国家就没有几个能比得上莎士比亚的大作家了。”

保成说道:“那哥是准备帮一帮那些人?”

苏辰点点头,帮帮吧,他对历史上或者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比较有好感。

今天要在松花江边望祭长白山,苏辰换好衣服就和保成出来了,已经穿着正式龙袍到江边的康熙和臣子们闲聊着,看见俩儿子终于过来他笑了笑,侧身招手让他们到跟前来。

裕亲王笑着打趣:“你们兄弟俩捞鱼去了?”

苏辰笑了笑,见礼道:“王叔好。”

“王叔,”保成行礼,笑道:“昨天孤才看见您在江边捞鱼呢,怎么反问我们俩?”

裕亲王:太子侄子真不可爱,他昨天捞鱼一条没捞到。

康熙拍了拍他兄弟的肩膀,对保成小兄弟俩道:“有机会咱们比一比,看你们兄弟俩捞的鱼多,还是我们老兄弟俩捞得多。”

被晾了几天的索额图明珠也上前凑趣,笑道:“皇上,也算咱们老兄弟俩一份儿。”

说笑间,君臣气氛十分融洽,礼部的官员摆好祭案,上前来请示。

谈笑的轻松氛围这才被严肃郑重所取代,礼部官员将香送到康熙和他身后的皇子、诸王手中。

松花江清泠泠的水花一层越过一层拍打着案边湿润的泥土,康熙为首,带领着诸王、文武大臣望祭长白山。

祭祀过后,巴海以及副都统彭春陪着皇上沿着松花江漫步而行,就详细说到了吉林船厂的现状。

顺治十八年在乌喇地区建立了水师营,因此而建立起来的还有水师制造船只的几个作坊。主要目的是培养出一批威力十足的水师,防备外患。

但从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开始,水师营有关的财政拨出便逐年减少。到现在,这里已经停的差不多了。

康熙询问具体负责此事的彭春不少问题,很有重启水师训练的意思。

之后又谈到雅克萨,康熙想派两人去打探雅克萨城的底细,让自荐,刚还很多话的大臣们瞬间安静了一半。

“奴才郎谈,愿意前去雅克萨探查。”一个副都统站出来下跪请命。

康熙伸手将人扶起,问道:“可有人愿意与郎都统相互策应?”

苏辰就是趁这时候悄悄溜到人群外边的,保成一转头看见了,赶紧叫平澜去跟着,待彭春也主动请缨保成才出去追他哥。

“你也怎么出来了?”苏辰跟一个水洼子里捞到几条小银鱼儿,正捞呢保成在旁边蹲了下来。

保成道:“我这不是担心你下江里去?”

苏辰哈哈笑:“保成,你不会是担心我去冬泳吧。不就是早上的时候提了一句,瞧把你吓的,我是那么不顾王爷大体的人吗?”

保成脸色一黑:总有种他哥长大了反而越来越幼稚的感觉。

第110章 金圣叹

复康手里捧着的茶盏已经装满了小银鱼儿,苏辰才不抓了,把茶杯盖子落在茶盏上,叫复康先拿回去。

拍拍手,苏辰道:“保成,咱们回去吧。”

阿玛和臣子们说的话他溜号没什么,保成还是多听听的好。

不远处就有提前搭好的彩亭,康熙君臣一行此刻正在亭子里休息,喝茶的喝茶闲谈的闲谈,然后有人引着几个上了年纪却依旧健朗的人过来拜见。

苏辰和保成过去的时候,正好听到他们阿玛问坐在最前头的那老人吃饭香不香。

老人一口牙齿保养的非常不错,笑着点头道:“每天中午还能就着蚕豆喝二两小酒。”

他还把如何保养牙齿的秘诀给康熙普及了普及。

康熙高兴,等这些人下去的时候,给这个老人多赏了两匣子内务府铸的银制小玩意,叫他给家里的小孙子小孙女分着玩。

巴海趁着皇上心情不错,便提起一人拜托他的师爷想要面圣的事。

苏辰立刻打起精神,打算必要的时候帮他们说说好话。

“哦?”康熙好奇道:“说说,是什么人。”

“顺治十七年坐窝逃罪流放至尚阳堡的,流放到这里已经二十余年,他那老父快七十了,这王德麟也是孝顺,想求一个恩典让他爹能回原籍养老。”

巴海说道:“奴才也是看他是个至诚至孝之人,才同意帮帮他。”

康熙听完点点头,问坐在左右两侧的大臣们:“你们的意见呢。”

苏辰还以为会全票通过呢,毕竟巴海这样的大老粗都愿意帮忙,没想到投反对票的还挺不少。

他们的意见是前不久才赦免宁古塔以吴兆骞为首的大批文人,如今再赦尚阳堡,会让人失去对朝廷律法的敬畏之心。

虽然你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不是人家因为一个窝逃罪在这里流放了二十多年,完全已经足够惩罚了吗?

这时候顾忌朝廷律法,伸手捞钱的时候也没有谁想着律法把手伸的短一点。

反对方的意见和苏辰差不多,都觉得如今逃人法已经修改,对王家父子有必要宽大处理,于是苏辰就没有开口,只是看了他阿玛一眼又一眼。

康熙早就注意到儿子的眼神,从巴海说起这个为父求情的,这小子明显感兴趣起来。

大臣们意见不一,本打算交给本地督抚议定,不过考虑到儿子对此事感兴趣,康熙抬手道:“叫他过来回话。”

王德麟跟在两名侍卫身后走来,到跟前头没敢抬的在地上跪下:“草民王德麟,参见吾皇万岁。”

“免,”康熙问道:“你祖籍哪里?”

王德麟道:“草民江宁吴县人。”

“到这里二十多年了?”康熙又问。

很平常的两句话,却让王德麟忐忑不已,语速明显加快了:“是二十多年了,家父年事已高,实在抵挡不住这里的酷寒,只要能让家父回原籍养老,家父的劳役草民愿以身相替。”

可以说是很谦卑了,来之前和韩云明商量的那些,如何替其他人也请求一两句的话全都被抛在脑后。

真到面对皇上的时候,才知道先前的打算都不可行。

康熙看得出来王德麟是真正的孝顺之人,听完他的话思考一会儿道:“你们父子在这里相依为命二十多年,其情可悯,着你们一并发回原籍,回乡和家人团聚吧。”

“多,多谢皇上,”王德麟一瞬间欣喜非常,忙叩头道:“多谢皇上隆恩。”

保成不想让他哥再被大臣们挑错,此时抢先道:“王德麟,你没有其他事要陈情了?”

正要提起这个话头的苏辰看了弟弟一眼,弟弟长大了都知道给他遮风挡雨了。

王德麟磕头的动作微微一顿,没人问他不说心里还不会太过愧疚,问了也不说那就是他自己行事有亏。

可是如果说了,会不会把自己和父亲的恩典被取消掉?

“回,”王德麟小心抬眼看了一眼,猜测到问话之人的身份才垂下眼睛说道:“回太子的话,草民的确还有一件事要说。”

保成向康熙低声请示一句,康熙点点头,保成才道:“那你仔细说来,不要有遗漏。”

王德麟疑惑,难道皇太子已经知道他们此次过来并非是他一人,所求也并非他一家之事?

如此,王德麟便的确一点都不敢隐瞒,把此行一同来的有几人,谁家是什么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

然后听到其中一家的名字时,在坐诸王诸大臣皆不由神色一凛。

金雍。

金圣叹那个独生儿子!

金圣叹!

本来金圣叹也没有犯什么事儿,他死的其实挺冤的。

当年震动江南的“抗粮哭庙”案中,别的参与哭庙的学子有没有反清的心思不能确定,金圣叹绝对是因为看不惯县令任维初严催税粮,才带头写祭文抗粮的。

同时金圣叹之所以那么勇,还有一个原因是顺治爷曾经赞他的诗句,金圣叹毕竟是个天真的文人,他便以为皇上是知己了。

哭庙案还有一个大背景,便是当时牵涉到全国的“奏销案”。

“奏销”相当于奏报,其实就是关于税粮的征收的账目,地方要分别将实际征收、中间折损等明细列清,之后把这个账册上交到户部清吏司。

因此朝廷是有各地乡绅百姓欠税的账目的。

而在明朝末年,江南乡绅就有拖欠税粮的陋习。到了清朝他们还是照旧例行事,没想到顺治十三年的时候朝廷要求他们将所欠税粮补齐。

补不上的全部拉走,该下狱的下狱,该流放的流放。

当时有一部分人老实补交了,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拖欠。

在这个背景下,江宁巡抚朱国治严格要求下属官员追逼税粮,即便出现了鞭打百姓的事,却是没有政治错误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