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第92章

他们来这一趟,最后得到了一幅原本就是他的画,真是哭笑不得。

倒是宋卫风,不仅有了他的玉如意,将来还能拥有这幅画。

看来本次府城之行的最大赢家,只有卫风了。

第58章

拜见完知府大人, 他们这趟府试,就算彻底结束了。

周自言他们来的时候是自己驾马车,走的时候决定和马鸣书院一道。

至于马车么, 岳南府也有那家马车商行, 还是总行。

周自言把马车还了回去。

然后拿着总行开的单子,去马鸣沟的商行销掉自己的记录便可。

他们这行人, 刚刚踏上马鸣沟的地界。

还未下马车,便看到主簿大人带着一些衙役等在官道口。

廖为安第一个跳下马车, 询问情况,“主簿大人,这是?”

主簿看到廖为安,好像松了一口气,“嗨, 这不是外面闹山匪吗?知县大人怕你们这些考生出事, 便派我到官道上等着。若是有情况, 也能及时上报。”

周自言作为另一个大人,第二个跳下来。

他听到主簿大人的话,不免有些担心, “那其他考生情况怎么样?”

“放心吧,大家都好好的, 你们快回家去吧。我还得接着等呢。”主簿大人拍了一下廖为安的胳膊。

“那大人, 学生便先告退了。”

廖为安和周自言同时拱手告别。

马车上,宋豆丁忍不住掀开帘子,“哥……外面真的有山匪吗?”

他年纪小,还从未听说过山匪的事情呢。

“外面看起来不太平。”宋卫风抱着小豆丁, 也不由得往外看。

叶朗叹息道:“咱们现在已经算国富民强了,却还是不能避免山匪等情况, 到底何时才能来到天平盛世啊。”

周自言掀帘上车,刚上车就听到叶朗的话,他与廖为安相视一笑,道:“或许等你们这些人考到庆京省的时候,这太平盛世就能来了。”

“周夫子说的对,等你们都考上了,或许你们就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廖为安摇摇扇子,“但前提是,你们得用功读书,更加勤奋才是。”

“廖夫子,我哥还不够勤奋啊!”宋豆丁抱怨道,“他最近都不抱着我睡觉了,天天就知道看书看书看书……”

周自言掐住宋豆丁的脸,“你都多大了,还要你哥抱着睡觉?”

宋卫风也跟着掐了一把,虽然他不和小豆丁一起睡觉了,但还是很喜欢欺负小豆丁的。

没了考试的紧张,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很快便回了马鸣沟。

宋卫风得先和廖为安他们回书院报道,才能回家,便和周自言他们在镇路口分别。

周自言牵着宋豆丁,在路上顺便买了两根糖葫芦。

宋豆丁左手一根,右手一根,吃的满嘴都是山楂。

这个时候的糖葫芦还不是后世的冰糖葫芦,所以这个月份,也能买到宋豆丁的最爱。

这里的糖葫芦,多是用糖浆泡一泡,再串到一起变成了。

而且原材料不只是山楂。

只要能吃的果蔬,都能泡糖浆,再统称糖葫芦就是了。

刚走到吉庆街,周自言就看到宋父等人站在街口,来回踱步。

走两步便往他们这个方向看一眼。

不过宋父或许是上了年纪,眼神不大好使,还没看到他们俩。

“府城的报喜应该已经传过来了。”周自言推了宋豆丁一把。

“爹!”宋豆丁直接冲到宋父眼前,两腿一弯,跳到宋父身上。

宋父牢牢把住这个大胖小子,狠狠亲了两口,“豆丁,爹的好儿子!”

“宋伯父。”周自言漫步走过去,向诸位长辈问好。

陪宋父等在街口的人,不光有花婶子等人,还有其他不太熟悉的街坊邻居。

周自言只能勉强叫出个人名,再多的印象就没有了。

幸好大家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只顾着把小豆丁团团围住,询问他岳南府的事情。

那几位小朋友先是乖乖向周自言问了好,然后才去围攻宋豆丁。

经过府城这一关,宋豆丁和宋卫风可以说半只脚已经步入秀才大门。

这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宋父来说,不亚于天降黄金。

考试的时候,宋父就天天烧香拜佛,夜夜跪在家里的小祠堂里,祈求他们老宋家的列祖列宗,能保佑两个小孩。

现在真的考上了,宋父直接举着三柱高香,把家里的祠堂熏了个遍。

而且大手一挥,一定要准备一大桌子好酒好菜,宴请周自言。

周自言之前已经推拒宋父许多次,这次,他说什么也推不过去,只能答应。

时间定在三日后,因为宋父要拿出整时间准备好酒好菜。

周自言本想随意吃点就算,却拗不过宋父和抱着腿哀求的宋豆丁,最后只说不用太过准备。

宋父答应是答应了,可看宋父那个兴奋劲,怕是没听进去。

周自言回家后,又重新写了一遍钟知县要的文章。

挑了个休沐的日子,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找钟知县。

钟知县好似早就吩咐过,若是周夫子过来找他,直接放行。

这一路,周自言并未受到任何阻碍,顺利进入县衙。

周自言现在是秀才功名,见官可不跪,不过周自言还是稍稍弯腰,以示尊敬。

钟知县显然,非常受用周自言的尊重,面上笑容又深刻几分。

周自言双手递上自己写的文章,“大人,这是学生写的文章,《论育学》。”

育学育学,从自勉来看,便是教育的学问和意义。

他虽然很想结合一下实际情况再写,但他现在权利有限,实在没办法融合。

最后还是只能写了一些套话。

不过他倒是把自己开办家塾的情况写了进去。

以宋豆丁、王小妞、庞大山为例子,阐述教育的启明重要性。

钟知县静静翻看周自言的文章。

一人看尚觉不够,又叫来了县丞。

主簿大人现在应当还在官道上等学生,所以没有来。

钟知县捋这胡子,慢慢阅读,“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不错,若要读书,确实应当自小抓起。”

那位宋家子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小小年纪已经通过府试,将来必定能成秀才。

等他成为秀才,说不定都不到弱冠!

周自言拱手道:“学生曾看过《颜氏家训€€勉学》一文,私以为说的极有道理,便用了进去。”

钟知县说的那句话,便出自这里。

虽然是古典,却说的针砭时弊。

县丞看完周自言的文章,心中萌生一个疑惑,“周秀才,你对于百姓读书,是否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模样?我观你这篇文章,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写某种制度。”

可这个制度,好像不是他们大庆的律令啊!

“这件事实在折磨人,学生日思夜想,夜不能寐,所以浅浅构想了一个全民读书的场景。”周自言说的就是现代义务教育。

历史和时间可以证明,在人口大国,义务教育绝对是最好用的办法。

所以他在写的时候,不免带上一些现代义务教育的想法。

可是他也知道,义务教育在大庆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不敢写的太深入。

钟知县放下文章,“周秀才,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县丞收袖摆墨,准备记下周自言说的话。

周自言想了想,揣手而道:“回大人,学生心中只有一个不成样的设想。在学生心中,若能让全大庆百姓都读上书,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可学生也知道,这样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错。”钟知县点点头,“读书艰苦,不仅费用极高,未读成之前,也没有任何进项。这对于一个小家来说,太奢侈了一些。”

“正是如此,所以学生觉得,一方面要想办法压下读书的条件,另一方面就是要宣传读书的普适性。不要再让民间认为读书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做的事情。”周自言掀开茶盏,喝了一口润嗓,“许多百姓一直认为读书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或者富贵人家才能读。他们那些泥腿子,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泥腿子。”

“有这样的想法在,不管怎么推动他们,他们也不会前进的。当下,应该先想办法让这些人知道,读书,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并非某些人的专属。”

周自言顿了顿,这话他只敢在马鸣沟说。

要是在庆京省,他这些话一出,那些氏族子弟,就能一人一个臭鸡蛋砸死他。

€€€€哪里来的竖子,竟敢这么玷污读书识字!

“普通百姓对于读书的理解,就是科举,做官,是他们一辈子也够不上的事情。非也。学生认为,读书也分阶段。”周自言缓缓说来他的想法,“第一阶段,就是认字。第二阶段才是读文章,去明理。第三阶段再往上走一走,便是感悟书中道理,明白世间一切,然后参加科举,再将自己所学,反哺给世间。这第四阶段么,则是抛弃人间功名利禄,成就圣人之心。”

“而大多数百姓,其实都只需要第一阶段。他们只要能认字,就能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周自言声音浅缓,说得内容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钟知县听着,频频点头。

而县丞大人已经笔下如飞,记录不停。

钟知县咀嚼了一番周自言的话,好像明白了周自言的想法,“所以你的意思是,得先让治下百姓明白,读书并非那么高不可攀,也并非只有小部分人才能做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