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攀登 57.最后的黎明
摩根回到塔基室以后只待了五分钟——眼下可不是客套寒暄的时候,他也不想白白消耗他千辛万苦带来的宝贵氧气。他同所有的人握了手便爬进蜘蛛车。
摘下面罩,呼吸起来真痛快——更痛快的是,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再过不到三个小时他就要平平安安回到地球上了。老实说,为了从地球爬到塔基室,他大费周折,真是太不愿意重新听命于重力的摆布了——可现在毕竟还得靠重力带他回家。他打开对接锁扣,开始下行的时候,出现了几秒钟的失重。
当速度指示器的读数达到每小时三百公里时,自动制动器系统开始生效,重力恢复了。强行耗尽的蓄电池眼下应该在重新充电,可它大概已经到了报废的程度。
报废的蓄电池有一个难兄难弟——摩根不禁联想到自己劳累过度的身体。然而他禀性倔强高傲,不愿意向待命的医生求教。他跟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赌局,只有科拉再一次讲话,他才会向她求医。
他在夜空中风驰电掣般降落,科拉却默不作声。摩根感到浑身轻松愉快,他让蜘蛛车自动运行,自己欣赏着天空美景。乘坐太空飞船难得看见如此广袤无际的景色,人间有几人能有这样的际遇?极光已经完全消失,探照灯也熄灭了,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与群星争辉斗艳。
是的,再也没有什么了——除了人类创造的星星。几乎位于头顶正上方的是“阿育王”号空间站炫目的灯标,它天长日久地停留在印度斯坦上空,距离轨道塔综合体仅仅几百公里远。东边半空中是“孔夫子”号空间站,它的下面是“卡米哈米哈”号空间站,而西方高天上闪耀着“肯特”号和“英霍特普”号两个空间站。这些仅仅是赤道上空最明亮的灯标,实际上还有其他数十个人造星星,全都比天狼星亮得多。倘若古代某位天文学家看见这条围绕天空的项链,他会多么惊愕啊!而当他观察了个把小时,发现这些星星全都静止不动,既不上升也不下落,而他熟悉的星星仍然沿着永恒的路线飘移时,他又会多么迷惑不解呢!
摩根凝望着横跨天空的钻石项链,在他昏昏欲睡的脑子里,这串项链被慢慢转化成某种更为引人入胜的奇迹。用不着花费多大的想象力,那些人造星星就变成了一座宏伟大桥上的路灯……他越想越离奇。当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英雄们从阳世走向阴间的时候,他们进入瓦尔哈拉殿堂所走的那一座桥叫什么名字来着?他想不起来了,然而那是一个金灿灿的梦。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有没有别的生灵妄图在他们世界的天空中架桥呢?他想到环绕土星的灿烂辉煌的光环,想起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幽灵般的拱形光影……尽管他深知这些世界从来没有生命涉足,但是一想到那些世界上残存着半途而废的桥梁支离破碎的遗迹,仍令他感到兴味盎然。
他很想睡觉,但事与愿违,他的想象力抓住这个念头不放,犹如一条狗刚刚发现一块新鲜的骨头,怎么也不肯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并不荒诞,甚至不是他刚刚才有的。许多同步轨道空间站的规模已经扩展到方圆几公里,或用缆绳沿着轨道联结起来,跨度相当可观。把同步轨道空间站联结起来,从而形成环绕地球的闭合环,这个工程比塔的建设简单得多,所需的材料也少得多。
不,不是一个环,而是一个轮。这座塔只是整个轮的第一根辐条而已。还会有其他辐条(四根?六根?十根?)间隔一定距离沿赤道一字排开。一旦把它们牢牢联结在轨道上,纠缠着单座塔的稳定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需要的话,非洲乃至南美洲、吉尔伯特群岛、印度尼西亚都可以提供建造地球终端站的场所,因为总有一天,材料改进了,知识水平提高了,塔便可以建造得更加牢固,最强的飓风也动不了它一根毫毛,塔就再也没有必要建在高山上了。
假如再等一百年的话,摩根或许不必惊动马哈法师,用不着将和尚们从斯里坎达山上赶走……
正当他想入非非的时候,一勾细细弯弯的残月已不知不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与黎明的第一道熹微曙光同放光辉。月面灯光在月球的整个盘面上闪亮,摩根看得到陆地的许多细节。他瞪着眼睛,希望能瞥见旧时代没有人见过的最妩媚动人的景色——蛾眉月怀抱中的星星[1]。可惜今晚看不清人类第二家园的任何一座城市。
[1]这里指月球阴暗面上的亮光,即人类城市之光。
只剩下两百公里,不到一小时的行程,没必要熬着不睡觉。蜘蛛车装备着自动进站程序,它用不着打扰摩根的酣梦就可以完成降落……
可摩根还是从沉睡中惊醒了过来。让他辞别梦乡的是疼痛,紧接着则是——科拉的呼唤。
“靠着别动,”她心平气和地说,“我已经发无线电求救了。救护车已经开出。”
小题大做,太滑稽可笑了。但摩根命令自己别笑,她只是要做到万无一失罢了。他一点儿也不慌张,虽然胸骨里面疼得厉害,但还不至于疼得叫人抬着走。他竭力把思想集中在疼痛的部位上,这一招果然减轻了症状。很久以前他就发现,对付疼痛的最好方法就是抱着客观的态度研究它。
-落-霞-读-书luo xia du shu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