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清除老古董
珍刚刚在马克的床上铺上新床单,丁波太太就带着大包小包来了。“你今晚能收留我,你真是个天使。”她说,“我想,我们问过了艾奇斯托的每一家旅馆。这个地方变得真让人受不了了。不管哪家旅馆都是一样的说法!都被那可恶的国研院的部下和随从塞得满满的。这里住的是秘书们——那里是打字员——这里还住着项目委员——这太过分了。要不是塞西尔在学院里有间房,我想他真的要去候车室过夜了。我现在只希望他学校的人把他的床晾过了。”
“可是到底怎么了?”珍问。
“亲爱的,我们被赶出来了!”
“可这不可能,丁波太太。我是说,这不可能合法。”
“塞西尔也是这么说的……你想想,珍。我们今天早上从窗户里伸头出去看时,第一眼就看到走道上有辆卡车,后轮就压在玫瑰花地里,车上下来一伙大兵,看起来像罪犯,人人拿着锄和锹,就在我们的花园里大干!有个丑恶的小个子,带着尖顶帽,和塞西尔说话,嘴里还叼着根雪茄,雪茄还不是咬在嘴里,而是沾在他的下唇上,你知道,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他完全同意我们继续住着(你听好了,是房子,还不包括花园)一直待到明天早上八点为止。他还完全同意!”
“但这肯定——肯定——一定是搞错了。”
“塞西尔当然打电话给你们学院的财务总管了。当然了,你们的总管肯定不在。我们打了一早上电话,一次又一次地拨号。与此同时,你很喜欢的那棵大山毛榉被砍倒了,所有的李树也都完了。要不是我现在气得要命,我会坐在地上痛哭一场。我现在就这感觉。最后塞西尔终于联系上你们那位总管布斯比先生,他也光会说空话。他说肯定有误会,但现在已经不归他管了,我们最好还是去问问伯百利那些国研院的人。当然了,想找到那些人也是不可能的。不过到了午饭时候,我们也明白了,不管发生什么,晚上是不能待在这里了。”
“为什么不能?”
“亲爱的,你真的不知道那是个啥样子。巨大的卡车和拖车一直呼啸着来来去去。还有一辆吊车,装在一辆像是敞车似的东西上。我们自己的小贩也过不来。送牛奶的十一点才到,送肉的就根本就没来,下午打电话来说到我们那里的两条路都走不过去。我们自己也是千辛万苦才走到镇子上,从我家到小桥就走了半个小时。这简直是噩梦啊。到处是火光闪闪,声如雷鸣,路面已经一塌糊涂,公用地上已经树起了一顶巨大的劣质帐篷。还有那些人!太可怕了。我都不知道在英国还有这样的工人。哦,可怕,可怕呀!”丁波太太用刚摘下的帽子不停给自己扇风。
“那你怎么办呢?”珍问。
“天知道!”丁波太太说,“现在,我们把房门关起来了,塞西尔去找了律师兰波,想看看我们能不能至少把房间封起来,不让别人进,等我们把东西拿出来再说。兰波看来也已经找不着北了。他一直说国研院有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那之后说的话,我就一点都不懂了。依我看,艾奇斯托的所有房子都要被推倒。河对岸那边反正是无论如何不能住人了,他们让住也不能住。你说什么?哦,真是惨不忍睹。白杨树都被砍倒了。教堂边所有那些美丽的小农舍也都完了。我看到艾薇,就是你认识的那个麦格斯太太,在哭泣,可怜啊!一片烟尘之中,她哭得很伤心。她也被赶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小妇人;她的生活已经够多灾多难了。我觉得还是出来的好。那些工人太可怕了。三个大个蛮汉来敲后门要热水,一个劲地胡闹,把玛莎吓坏了,塞西尔走出去和他们理论,我以为他们要揍塞西尔,我真是这么想的。真是吓死我了。然后来了个什么警官把他们赶走了。什么?哦,是啊,那里到处也有成打的看起来像是警察的人物。我也讨厌他们那样子。他们挥舞着警棍之类的东西,就像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一样。你知道吗?珍,塞西尔和我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就好像我们反而是大战的战败国一样。哦,好姑娘——来点茶吧!我想喝点茶。”
“你在这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丁波太太。”珍说,“马克可以睡在学院里。”
“哦,说真的,”丁波大妈说,“我此刻心里希望所有的布莱克顿的研究员们都不能睡觉!但是斯塔多克先生当然例外。实际上,我也不要搞得像齐格菲之剑[1]那样——而且,我要是把宝剑,那也会是把宽肥笨重的宝剑啊!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安排好了,我和塞西尔到圣安妮的山庄去,眼下就在那边住下吧,你明白的。”
“哦。”珍的惊叹声不由自主地拖长了,那段回忆又重现眼前。
“呀,你看我真是个自私鬼,”丁波大妈说,“我光顾着喋喋不休我自己的麻烦,都忘记你去了那里,肯定有很多事要告诉我,你见到格雷斯了吗?你喜欢她吗?”
“这个格雷斯是指艾恩伍德小姐吗?”珍问。
“是啊。”
“我见到她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她。但是我不想谈这些。你的遭遇太让人气愤了,我其他什么也不去想了。你才是受难者,不是我。”
“不,我亲爱的,”丁波太太说,“我不是受难者。我不过是个生气的老太婆,脚也酸,头疼得要命(不过现在渐渐好了),我只不过想说说话让自己的怒气消下去。无论如何,塞西尔和我没有像可怜的麦格斯一样,连生计也没了着落。住不上我们那所老宅,其实也无所谓。你知道吗?在那生活的快乐也是忧郁的快乐。(顺便说一句,我怀疑人类是不是真的喜欢快乐?)确实挺忧郁啊。楼上有许多大房间,我们当初以为这些房间用得着,因为我们会有许多孩子,结果我们没有孩子。塞西尔不在家的漫长午后,我就沉湎于幻想我有很多孩子。顾影自怜。我敢说,没有那房子,我会过得更好。要不然我也许会变得像易卜生所写的那个可怕的女人,总是对着洋娃娃喃喃自语。但是对于塞西尔,这可太糟了。他多喜欢学生们在那房子里济济一堂啊。珍,你已经是第三次打哈欠了。你睡得不好,我又在这里喋喋不休。这都是因为结婚三十年了,丈夫已经听惯了唠叨,就像河坝淌水的声音一样,唠叨反而能让他们集中精神看书。看!——你又打哈欠了。”
珍觉得和丁波大妈住一个房间有些尴尬,因为丁波大妈还祈祷。珍想,祈祷能让别人尴尬,这可太奇怪了。不知看哪里好,即便丁波太太不再跪地,站起之后,珍甚至还有好几分钟没办法自然地开口说话。
◆〇◆
“你醒了吗?”夜半时分,丁波太太的声音安静地传来。
“醒了。”珍说,“对不起,我是不是吵醒你了?我是不是大叫来着?”
“是的。你喊着说有人脑袋上被打了。”
“我看到几个人在杀一个人——被杀的人在乡间公路上开着辆大轿车。然后就到了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开过了一排树,然后就有个人站在路中间,挥舞着一盏灯,让他停车。我听不见他们说什么;我离他们太远了。他们肯定是说了什么,这个人下车了,和其中一个说话。灯光落在他脸上。他不是我以前在梦里见过的那个老人。他没有胡子,却有髭须。而且举止很敏捷,很高傲。那个人说的话惹恼了他,他攥起拳头,把那人打倒了。他身后另有一个人打算用什么东西砸他的脑袋,可是这老人反应太快了,马上就转过身来。然后梦就变得很可怕,但是很清晰。三个对一个,他是孤身奋战。我以前在书上看过这种事,但是从不知道亲眼看到是什么感觉。当然了,最后他被制服了。他们用手里的家伙狠砸他的脑袋。他们干得有条不紊,还低下头去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了。灯笼的光看起来很奇怪,似乎是在这地方四周升起了笔直的光——应该说是光柱。可能这时候我就醒过来了。哦,不用,我很好。梦境当然很可怕,但是我并不真的害怕——不像以前那么害怕了。我只是为那个老人难过。”
“你觉得你还能睡得着吗?”
“哦,当然了!你头疼好些了吗,丁波太太?”
“基本不疼了,谢谢你。晚安。”
◆〇◆
“毫无疑问,他就是‘暴雪’比尔所说的疯教士。”马克想。伯百利的委员会直到十点半才开会,所以尽管早上阴冷多雾,早餐后他就一直陪着史垂克教士在花园里散步。自从教士强拉着马克和他谈话那一刻起,这个教士就和周围格格不入。他衣衫褴褛,靴子粗陋,教士领早已磨损,脸孔黝黑、消瘦而痛苦,还有深深的刀伤,胡子刮得不干不净,满脸皱纹,而且举止非常虔诚。马克可没想到在国研院里还有这号人物。
史垂克说:“不要以为,我梦想着能不用暴力就推行我们的方案。总会有人抵抗。他们会拼死抵抗,绝不悔改。这不会吓住我们。我们会迎战这些动乱者,其手段之坚决,会让造谣诽谤的人说我们唯恐天下不乱。随便他们说。某种意义上我们确实是求之不得。社会是个井然有序的罪恶组织,我们不会保留之。对于社会这个组织,我们带来的消息将是铁面无情的。”
“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马克说,“我刚才说了,长此以往,你我的观点必将分道扬镳。我的目标就是,将社会彻底规划并保留下来。我想其他也别无出路。但对你就不一样了,你想要的目标截然不同,要比人类社会更完美,这太超凡脱俗了。”
“我以我的每一个思想,我心的每一次搏动,我的每一滴血,来批判这个该死的信条。”史垂克说,“世界,这个代表死亡的组织和体系,正是凭着这一套诡辩,回避和阉割了耶稣的教诲。天主要正义,要对此世彼世进行审判,这本来是很明白的,却被这套诡辩弄成了教士的狡诈和故弄玄虚。上帝之国就要在这里实现,在尘世实现。而且将会实现。以耶稣之名,世人皆要拜倒。以耶稣之名,我和世上所有有组织的宗教都一刀两断。”
一提到耶稣的名义,这个能对着女听众坦然大谈堕胎和性变态问题的马克,感觉自己如此尴尬,甚至脸颊都微微发红,然后发现脸越来越红,直至面红耳赤,这时他不禁对自己,也对史垂克大为光火。他就是受不了这种谈话。自从在学校里上《圣经》课那依然鲜活的惨痛记忆以来,他还从未感觉这么不自在过。他嘟囔着说,史垂克忽略了技术。
“技术!”史垂克分外轻蔑地说,“我谈的可不是技术,年轻人,我说的是主耶稣。技术是空谈——是谎话——是烟雾弹——是富人的把戏。我可是在煤井里,在我女儿的棺材旁,发现的上帝。如果有人认为技术就像救生棉一样,能在那伟大和可怕的审判日保护他们,他们会发现自己错了。留心听我说,审判将要到来,上帝之国将要降临在这里:在此尘世,在此国度。科学的力量是工具。一个不可阻挡的武器,所有国研院的人都知道。为什么科学是无敌的武器呢?”
“因为科学基于观测。”马克提出。
史垂克大叫:“科学是无敌的武器,因为科学握在上帝手中。既是审判的武器,也是拯救的工具。而没有一所教堂能看出我所说的这一点。他们都是盲目的。他们之所以盲目,是因为那些肮脏的破烂玩意儿人本主义、文化、人道主义、自由主义,还有他们的罪恶,或者说是他们自认为的罪恶,其实这自认为的罪恶,乃是真正的罪中最轻者。所以我才变得如此孑然一身:贫穷、衰弱、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是世上仅存的先知。我知道上帝将掌握力量。所以你看见力量的地方,你就看见了上帝即将降临的迹象。这就是为什么,我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的队伍,只要他们的行动会促进上帝的降临,不管什么样的行列我都加入。这些队伍中即便是最弱者,也觉得生活惨痛,因而残酷无情,全心奉献,准备牺牲一切人生的意义,这在有组织的宗教那些令人恶心的伪善话语中是找不到的。”
“这就是说,”马克说,“就当前的业务来看,你和国研院的计划之间的合作是没有界限的?”
“抛下所有合作的想法吧!”史垂克说,“难道黏土和陶器合作吗?还是居鲁士[2]和上帝合作了?国研院的这些人将被上帝所用,我也是。不过是上帝的工具和媒介。但这就和你相关了,年轻人,你无法选择你是被上帝所用,还是不被用。手一触犁,即永无返回之路。没有人能脱离国研院。那些打算回头的人都死于旷野。可问题在于,你是否满足于只做上帝的工具,一旦在上帝手中完成使命就被抛开——上帝曾借你审判他人,现在审判要降到你的头上——还是你会成为获得上帝遗产的人?这千真万确,你知道的。圣徒们将接管整个地球——可能一年内就会获得英国——只有圣徒,别无他人。你不知道我们将审判天使吗?”他突然压低了嗓门说:“真正的复活现在就在进行,真正不死的生命,就在此尘世上,你会看到的。”
马克说:“我说,现在已经过了十点二十,我们还是去委员会吧。”
史垂克一言不发,随着马克转身而走,马克既不想沿着这个话题再说下去,也很想知道一件事,于是他开口说:“刚才发生了一件恼人的事情。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钱不多,只有三镑。但里面还有信件和其他东西,这可麻烦了。我是不是该向什么人反映一下?”
史垂克说:“你可以去找总管家。”
◆〇◆
委员会开了两个小时的会,由副总监主持。他主持会议既缓慢,又东拉西扯。马克根据他在布莱克顿的经验推断,很快就搞清楚了,国研院的真正工作一定是在别的地方展开的。他也正是这样预料的。他很现实,不会以为自己初来乍到就会进入国研院类似布莱克顿的“进步派”那样的内部小圈子。可他也希望自己不会在这个徒有虚名的委员会里虚度太久。这天上午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已经在艾奇斯托开展的工作的详情。显然国研院获得了某种胜利,从而有权推倒街角的小诺曼教堂。“一般反对意见当然已经提交讨论。”威瑟说。马克对建筑没兴趣,他对温德河彼岸就像对妻子一样知之甚少,所以一直心不在焉。直到会议即将结束时,威瑟才谈到了一桩大大耸人听闻的事情。他说,他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已经听说了这个让人非常悲痛的消息,(马克暗想:为什么当会议主席的都拿这句话开头呢?)然而他的职责使然,必须要以半官方的方式通报大家。他所说的当然是威廉·辛吉斯特惨遭谋杀一事。从会议主席副总监那拐弯抹角又引经据典的描述中,马克大致听出来,清晨四点半,波特小道上,有人发现“暴雪”比尔躺在他的汽车旁,头部遭钝器打击,死亡已数小时。威瑟先生说他斗胆认为,委员会在悲痛之中欣慰地听说国研院的院警在五点前就到达了犯罪现场,本地警方和苏格兰场[3]都允诺通力合作。他还认为,要不是场合不太合适,他本会欢迎通过动议,向哈德卡索小姐表达全体成员必然一致怀有的感谢,可能还要向她祝贺:她领导下的院警和国家的警力合作无间。这是该惨剧中最大的宽慰了,威瑟也指出,这也是未来工作的一个好迹象。此时,会议桌上响起一阵端庄而低缓的掌声。威瑟先生又详尽地谈起了死者。他说,他们都对辛吉斯特决定退出国研院深感遗憾,也完全理解他的动机。死生永诀并不能改变死者生前和几乎所有的国研院同僚之间真诚的关系——威瑟说他甚至可以说,死者和所有同僚之间都是这样,无一例外。讣告(用罗利[4]的精妙诗文写就)让威瑟的天赋大有用武之地,他长篇大论地发表演说。最后建议所有人都起立默哀一分钟,以志缅怀威廉·辛吉斯特。
他们默哀了,那真是没完没了的一分钟,不知哪里吱吱嘎嘎响,还听得见呼吸声。每张凝重和不苟言笑的面具背后,种种害羞的、海阔天空的想法悄悄钻出来,就像野餐的人走散之后,小鸟和野鼠又溜进了林间空地。每个人都悄悄地给自己打气:自己至少还没有病老,也没有想到死亡。
然后一阵骚动,一阵忙乱,委员会散会了。
◆〇◆
由于丁波太太也在场,珍感觉起床和做早上的家务都变得欢快得多了。马克以前也经常来帮手,但他总是有这种看法——即便他不说,珍也能感觉出来——就是“怎么样都行”,珍是在瞎忙,一个女人屋里屋外忙得大惊小怪,自找麻烦,男人只需要花十分之一的力气就能打理好这个家,马克帮忙干家务是引起他俩吵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丁波太太却和珍志同道合。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她俩在厨房坐下来吃早餐时,珍也觉得心情大好。夜里她得出了一个颇为宽心的想法:见过艾恩伍德小姐,“倾诉心事”之后,可能就不会做这种梦了。这一桩事就算过去了。现在——马克的新工作让她可以展望种种激动人心的未来。她已经在做美梦了。
丁波太太急于想知道珍在圣安妮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她什么时候再去那儿。珍含糊其辞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丁波太太出于礼貌,也不好催问她。至于何时再去圣安妮,珍说她认为自己不用再去“叨扰”艾恩伍德小姐,或者说再也不会为这些梦所“烦扰”了。她说自己“犯了傻”,现在肯定一切都正常了。然后她看着钟,奇怪为什么麦格斯太太还不来。
“亲爱的,恐怕你是见不着麦格斯太太了,”丁波太太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她的房子也被征走了吗?我还以为你明白她以后就不会来看你了。你看,她在艾奇斯托已经无处容身了。”
“真糟糕!”珍说,虽然并不太感兴趣,但还是问道,“你知道她去哪了吗?”
“她去了圣安妮。”
“她在那儿有朋友吗?”
“她要和我以及塞西尔一起去山庄。”
“你是说她在那找到工作了?”
“恩,是的,我想那也是个工作。”
丁波太太大约十一点钟离开。看来她也是要去圣安妮,不过要先和她丈夫在诺森伯兰学院会面和吃午餐。珍要去买点东西,就和她一同走到镇上,两人在市场街尽头告别。正在这时,珍遇见了柯里先生。
“斯塔多克太太,你听说了那件事吗?”柯里说。他的举止一向自命不凡,声音则总是意味含糊,故作神秘。但是今天更甚以往。
“没有,怎么了?”珍问。她认为柯里先生是个自负的傻瓜,马克居然会被他打动,也是个傻瓜。可是柯里一开口,珍的脸上就如柯里所愿,满是疑惑和惊诧。这次她可不是假装的。柯里告诉他辛吉斯特昨夜或是今天黎明被人谋杀了,人们在波特小道发现他的尸体躺在车子旁边,脑袋被打得一塌糊涂。他当时正从伯百利开车回艾奇斯托。柯里此时正要赶回学院去,和院长商讨此事;他刚去过警察局。很显然,抓杀手这事已经成了柯里的分内事。“此事”莫名其妙地已经“在他掌握之中”,他义不容辞。要换了其他场合,珍会觉得这实在可笑。但现在珍匆匆告别了柯里,走进布莱奇咖啡馆喝了杯咖啡。她快要站不住了。
辛吉斯特之死本身对珍毫无意义。她只见过此人一次,而且还听从了马克的话,此人是个讨厌的老头,势利鬼。但是她在梦里见证了一场真正的谋杀,这确定无疑的事实一举粉碎了她今天早上就开始编造的自我宽心的所有谎话。她现在明白了:她的噩梦非但没有结束,还只是开始,这让她毛骨悚然。她本打算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欢快的小日子,现在这个愿望已经不可挽回地破碎了。面向黑暗无垠旷野的所有窗户都已经敞开,她已无力关上。她觉得自己若要独立面对,非疯了不可。另一条路就是回去找艾恩伍德小姐。但这样做好像只会让她在一团黑暗中陷得更深。圣安妮的山庄——这个“某团体”——也在里面“纠缠不清”。她可不想被卷进这事里。这不公平。她对生活的要求本来也不高,所希望的不过是过清净日子。而且这事又如此荒谬!她所接受的所有正统经典,都将这种事视为无稽之谈。
◆〇◆
科瑟——这个满脸雀斑、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家伙在委员会散会时走到马克身边说:“你和我有事情要做了,要写篇关于科尔哈代这地方的报道。”
马克一听说有工作,大为放心。但是他还有些放不下架子,因为昨天和科瑟见面时就不喜欢他。于是他回答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最终还是进了斯蒂尔的部门?”
“没错。”科瑟说。
“我问的原因,”马克说,“是因为他和你都不太想要我。我也不想勉强挤进来,你知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也不必非在国研院干不可。”
“啊,别在这说了,”科瑟说,“我们上楼去。”
他们正在大厅里说话,马克看到威瑟沉思着踱步而来。马克说:“我们和他说说,把这问题给解决了,不好吗?”可是副总监走到离他们只有十英尺的地方,就转身继续踱步。他若有若无地哼哼着什么,看来在冥思苦想,让马克觉得此时不该找他谈话。科瑟尽管什么也没说,可是显然也是这么想的,马克就跟着他走上三楼的办公室去。
“这是关于科尔哈代村的事情,”两人都落座后,科瑟说,“你看,一旦他们动手干活,整个布莱克顿森林的地区都将变得一团糟。我们究竟为啥要这块地方,我也不知道。无论如何,最新的计划是将温德河改道:将原先穿越艾奇斯托的旧河道堵住。你看,这里是先令桥,在艾奇斯托镇以北十公里,河流就在这里改道,流入人工河道——在这里,向东流,就是图上这条蓝线——然后在这里再汇入老河道。”
“大学恐怕不能同意,”马克说,“要是没有了河,艾奇斯托镇还算什么?”
“大学已经被我们捏在手掌心了,这个不用担心。”科瑟说,“再说那也不是我们的事;关键是新的温德河河道直接穿过科尔哈代。你看看这个地形图。科尔哈代村就在这个狭窄的小河谷里。呃?你去过那儿,是不是?这就容易多了,我本人对这些地方可不了解。好了,计划是在山谷的南端修一个大坝,使这里成为一个大水库。我们要向艾奇斯托提供新的水源,那里可将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
“那科尔哈代村怎么办?”
“这又是一个亮点。我们在四英里外新建一个模范村(会命名为朱尔斯哈代或威瑟哈代)。就在这儿,铁路边上。”
“我是说,你知道,这会引起轩然大波的。科尔哈代村很有名,是个景点。村里有栋十六世纪建的救济院,还有一个诺曼时代的教堂,诸如此类。”
“没错,所以才要你和我来大展身手。我们得写一篇关于科尔哈代村的报告。我们明天去那里走走看看,但是报告的大部分内容今天都可以写出来。应该是很容易的。既然是个景点,可以打赌那里不讲卫生。这就是要强调的第一点。然后我们还需要在人口问题上多找些事实。我想你会发现所谓人口问题无非是两个讨厌的要点——包租人和干农活的短工。”
“包租人确实不好,我同意。”马克说,“不过短工的问题似乎更有争议性。”
“国研院对短工不满意。短工在一个规划有序的社区中是非常桀骜不驯的分子,而且都很落后。我们对英国的农业也很不支持。你看,我们要做的就是证实几个事实,报告剩下的部分就水到渠成了。”
马克沉默了一会。
“确实是挺容易的,”他说,“不过在我动手工作以前,我想把我的职位搞得更清楚一点。我是不是该去见见斯蒂尔?如果他不想要我做他手下,我也不指望在这部门工作。”
“换了是我,就不会这么做。”科瑟说。
“为什么?”
“啊,首先,如果副总给你撑腰,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那斯蒂尔也拦不住你。其次,斯蒂尔是个危险人物,如果你闷不做声地干活,他最后可能也就习惯你了;但要是你跑去见他,那没准彻底撕破脸皮,就是另一回事了。”科瑟顿了顿,沉思着挖挖鼻孔,又继续说:“咱们私下说说,我觉得这个部门像现在这样混乱不清是不行的。”
马克在布莱克顿身经百战,他明白这情况。科瑟的意思是打算把斯蒂尔弄出这个部门。斯蒂尔在职的时候是很危险,可是他也许会离职。
“我昨天得到的印象是,”马克说,“你和斯蒂尔意气相投得很。”
科瑟说:“这里要注意的是,永远不要和任何人吵架,我自己就讨厌吵架。我能和任何人合得来——只要能把工作给做下去。”
“那是当然,”马克说,“对了,如果我们明天去科尔哈代,我想去艾奇斯托,回家过夜。”
马克这个问题可谓一箭多雕。他可以借此知道他是不是直接受命于科瑟。如果科瑟说:“你不能这么做。”他至少也知道了自己的地位如何。如果科瑟说离不了他,那就更好。如果科瑟说他最好去问问副总,那也会让马克清楚他自己的地位。可是科瑟不过说了声“哦”,这让马克疑虑重重,是成员都不需要写请假条,还是马克尚且不算是国研院的一员,他在与否,无关紧要。然后,他俩接着写报告。
那之后他们一直在写报告,所以科瑟和他很迟才去吃晚餐,也没有换装。这让马克感觉惬意极了,晚餐也很可口。尽管他坐在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中间,他却似乎在五分钟内就和每个人打成一片,自然地加入谈话之中。他在学习如何说这些人的行话。
第二天一早,车子离开了艾顿公爵的主路,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驶向科尔哈代所在的狭长山谷,“多美好啊!”马克自言自语。通常马克并不懂欣赏美景,但是珍和他对珍的爱,多少让他的美感有所觉醒。或许是冬日清晨的阳光触动了他,从未有人教过他欣赏阳光之美,所以冬日暖阳反能畅通无碍地直抵他的灵魂。大地和天空明净如洗,棕色的土地看起来美味可口,覆盖在起伏矮山上的青草犹如剪短的马鬃。天空看起来比以往更加高远和澄净。细长的云带(淡蓝的高空中更显其暗灰蓝色),仿佛是纸板上剪出的一样清晰,每丛小灌木都苍郁挺拔,仿佛一把把小毛刷。当车停在科尔哈代,关掉发动机后,幽静中传来白嘴鸦的叫声,似乎是在说:“醒来!醒来!”
“这些鸟叫吵得真该死。”科瑟说,“你带地图了吗?现在……”他立即埋头于工作。
他们在村子里到处走了两个小时,亲眼看到了所有这些他们将摧毁的陋习和老古董。他们见到了所谓桀骜不驯、因循守旧的短工,听他谈了谈天气;他们见到了所谓“混吃等死”的乞丐:那老人蹒跚地走过济贫院的庭院去打满一壶水,年老的“包租人”(更可恶的是,她还养着条老肥狗)和邮差热情地聊天。这让马克感觉他在休假,因为只有在假期中,他才逛过英国的农村。所以他乐在其中。他不能否认,那个所谓守旧的短工,其面孔比科瑟要丰富得多,声音更是无比悦耳。而那个老包租婆和吉莉阿姨真是相似(他上次想起吉莉阿姨是什么时候?老天啊,那可是太久以前了),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人。但这些都丝毫不能动摇他在社会学上的判断。即便他不在伯百利工作,并且也毫无野心,他的判断也不会为之所动,他所受的教育确有奇效:他所读所写的,比亲眼所见的更为真实。关于农业短工的统计数据才是本质,至于任何真正的挖渠工、农夫或农场上的孩子,不过是幻影。尽管他自己没注意过,但他在写作时却很不愿意采用诸如“男人”和“女人”这类词。他更爱用“职业团体”、“要素”、“阶级”和“人口”:因为,他和任何神秘主义者一样,自以为是地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更为真实。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喜欢上这个小村子,下午一点钟,他说服科瑟走进“双钟”饭店时,他甚至说他喜欢这里。他们俩都随身带了三明治,但马克还想喝一品托啤酒。“双钟”饭店里很暖很暗,因为窗子很小。两个短工(当然是既桀骜又守旧那种)坐着,手边放着大陶杯,拿着很厚的三明治狼吞虎咽,还有个短工站在角落里,和地主聊天。
“我不要啤酒,谢谢。”科瑟说,“我们也不想在这儿混太久,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我是说,在这么个美好的早晨,尽管这种地方显然荒唐得很,倒也挺有吸引力的。”
“是啊,这是个美好的早晨,有点阳光,对健康很有好处。”
“我说的是这个地方。”
“你说这里?”科瑟说着,环顾四周,说,“我觉得这里恰巧就是我们想铲除的。没有阳光,不通风,我自己也用不着酒精(你去读读米勒报告就知道了),但是如果人非得要什么来刺激下自己,那我也觉得要以更卫生的方式加以管理。”
“我不知道寻找刺激是不是意义所在。”马克看着啤酒说,身边的一切让他想起很久以前把酒畅谈的情景——大学时代充满欢笑和争论的日子。那时候交个朋友可比现在容易多了。他想知道那伙朋友都怎么样了:凯里、瓦斯登还有丹尼斯顿,丹尼斯顿差一点就取代他自己成了研究员。
“我也保准不知道,”科瑟回答马克的最后一句话,“营养学不是我的专长,这你最好是去问斯托克。”
“我真正说的,不是这个酒吧,而是这整个村庄。”马克说,“当然,你是对的:这种事物应当被铲除。但这村庄也自有其可爱之处。我们要特别留心,在其原址上不管兴建什么,都要在各方面都能超过原址,而不仅仅是高效。”
“哦,你说的是建筑学之类的,”科瑟说,“那也和我的专业几乎不沾边,你知道的。这是威瑟这样的人研究的。你的酒喝完了吗?”
一瞬间,马克觉得这个矮子真是鄙俗至极,同时也对国研院讨厌透了。但他提醒自己,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有意思的内部小圈子,以后会有好运的。他还没有破釜沉舟,也许他会把这桩事抛之脑后,过两天就回布莱克顿学院去。但不是现在就走,再住些日子,看看国研院是如何做事的,才是明智之举。
回去的路上,科瑟在艾奇斯托站附近让他下车,回家的路上,马克想他该如何向珍讲述伯百利的事情。如果你认为他要刻意编造谎言,那是误解他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走进公寓,珍疑惑的脸在他眼前浮现,他也想象着他在回答珍的问题,生动描述国研院的种种优点,语气有趣而又沉着。他自己那些想象中的话语逐渐掩盖了他真实的感受。那疑虑重重、手足无措的真实感受反而更让他要在妻子面前大出风头。他几乎不加思索地决定不向珍提起科尔哈代的事情;因为珍对古建筑之类的很珍惜。最后,珍在卷窗帘时,听见门响,她转过身来,看到了马克。他显得自在轻快,是啊,他在国研院的工作已经十拿九稳。薪水还没有定下来,不过明天他会去谈妥此事。伯百利是个有趣的地方:不过这些他以后再详细解释。他已经结识了国研院里能拍板的人物:威瑟先生和哈德卡索小姐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他还说:“我得和你说说哈德卡索小姐,她真是个奇人。”
珍该对马克说些什么?给她决定的时间可比马克用来考虑该对珍说什么的时间短多了。珍决定对梦境和圣安妮的事情一字不提。男人不喜欢女人出问题,尤其是出的问题又那么古怪不寻常。她既然打算这样,对马克倒也合适,他满心是自己的故事,没有问过珍问题。珍对他所说的也许并非全信。马克讲的所有细节都有些说不清的感觉。刚开始说话的时候,珍用刺耳的、震惊的声音说:“马克,你没有放弃布莱克顿的研究员职位吧?”(她还不知道马克有多讨厌这种声音)他说没有,当然没有,然后又继续说。珍三心二意地听着。她知道马克常有浮夸的想法,而且从他的神色也可以看穿:他出门在外这几天,喝得可比平时多不少。于是,整个晚上,雄鸟自夸羽毛,雌鸟也尽到本分,时而问问题,时而欢笑,假装很感兴趣。两人都很年轻,若说彼此爱得还不深,那至少还都急切地需要对方的爱。
◆〇◆
那天晚上,布莱克顿学院的研究员们在公共休息室里饮酒和吃甜点。战时他们放弃了换装吃晚餐的传统,战后也没有恢复。所以研究员们穿的是运动衫和羊毛衫,与黑橡木壁板、烛火,以及许多不同时代的银餐具有些不太协调。费文思通和柯里坐在一起。直到今晚以前,三百年来,这间公共休息室都是全英格兰最惬意安宁的去处之一。休息室坐落在爱丽丝夫人方庭内,底楼,“独厅”下方。休息室东侧开着窗,向外看去,隔着一个小阳台(夏天研究员们常在阳台上吃甜点),能远眺温德河和布莱克顿森林。这个季节,这个钟点,窗子当然都关着,拉上了窗帘。这间休息室里从未听过这样的噪音,现在从窗外传来了——喊叫声,咒骂声,卡车沉重地轰鸣而过,或是突然挂挡,链条咔嗒作响,钻头轰然大作,钢铁叮当乱响,口哨声,撞击声,还有无坚不穿的震动。坐在壁炉另一侧的格罗索普,对朱厄尔说了他的感想:“始做叩壤之大响,继以马拽铜铁之钪啷。”[5]窗外约三十码处,温德河的彼岸,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将一片古老的森林变成一个泥水横溢、噪声四起、遍地水泥和钢铁的地狱。即便有些“进步派”的成员,因为住在学校这一边,所以也开始啧有烦言。柯里看到他的美梦变成现在这样的现实,也颇为吃惊,但是他在厚着脸皮硬挺。尽管他和费文思通说话时不得不拼命喊才听得见,但也没有任何不满之词。
“那这就是基本确定的了,”柯里大喊,“斯塔多克小伙子不会回学院了。”
“没错。”费文思通吼道,“他通过高层给我捎了条信息,让我通知学院。”
“那他什么时候提交正式的辞呈?”
“还没写呢!年轻人就这样,对这类事情看得很随便。实际上,他越晚交越好。”
“你的意思是,这让我们有机会再考察考察?”
“没错,你看,他写辞呈以前,这事不用向学校反映。在那之前,我们就该找好谁来接替他。”
“显然如此。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对此领域一无所知,自己的想法也是稀里糊涂,你一旦问他们一个悬疑的问题,那答案可就五花八门了。”
“正是,这就是我们想避免的。所以想要安排好这个岗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你宣布该岗空缺之后两分钟就提出你的人选——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把兔子提出来一样。”
“我们得立刻着手考虑这个问题。”
“接替马克的人也一定要是个社会学者吗?我的意思是说,研究员非要这个专业的不可吗?”
“哦,完全没关系。这是个所谓的派斯顿研究员,怎么了?你心里有人选了吗?”
“我们很久没有研究政治学的人了。”
“哦——是啊,对政治作为一门学科,还存在不少偏见。我说,费文思通,我们是不是该助这个新学科一臂之力?”
“哪个新学科?”
“实用主义仪学。”
“好啊,有趣的是你也说起了这个,我正在考虑的人选是个政治学家,也深入参与了‘实用主义仪’的事情。你可称这个岗位为社会实用主义仪学的研究员,诸如此类的名字。”
“此人是谁?”
“莱尔德——毕业于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
虽然柯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但他自然做出深思状,然后说:“啊,是莱尔德,我刚想起来他学术履历的一些细节。”
费文思通说:“好,你还记得,他期末考试的时候身体正巧不好,结果考得惨败。剑桥的考试制度现在一塌糊涂,简直不能当回事。大家都知道他是他那个年纪最聪明的人之一,他是‘狮身人面社’的主席,还为《成人》杂志做过编辑。就是那个戴维·莱尔德,你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不就是戴维·莱尔德吗。不过我说,迪克……”
“什么?”
“我对他成绩这么糟糕不太满意。当然了,我和你一样都不迷信考试成绩。但还是……我们今后还是得安排一两场该死的选举。”柯里说这话时不由自主地看看房间那头坐着的佩勒姆——嘴小得像纽扣,脸却很肥大。佩勒姆是个听话的人;可就连柯里也想不起他究竟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
“是啊,我知道。”费文思通说,“可即便我们搞的选举再糟,也比放手让学院自己搞的强:那真是太愚蠢了。”
可能是由于这难以忍受的噪音让柯里神经紧张,有一瞬间他怀疑那些“局外人”是不是真的很“愚蠢”。他最近有一次在诺森伯兰学院吃饭,发现泰尔福德当天晚上也在那儿吃饭。在诺森伯兰,泰尔福德的大名人尽皆知,他机敏而又诙谐,他说话时人人倾听;而现在在布莱克顿的公共休息室里,泰尔福德却显得很“蠢”,这让柯里迷惑不已。这些“局外人”在他的布莱克顿学院一言不发,他屈尊问候时他们也只是回答只言片语,他摆出神秘兮兮的架势时,他们又面无表情,这其中的原因他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起过呢?他本人,柯里,可能是个讨厌鬼。这个古怪的想法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一秒钟后,他就把这念头给永远忘了。他确定这些老古板和受到他们影响的书虫们瞧不起他,这个想法就不那么让人难过了。但这时费文思通又朝他大喊:“下周我去剑桥,跟你说,我要在那儿举办一次晚宴。我得抓紧,这里的人还不知道,实际上,首相本人可能来出席我的晚宴,还有一两个报业巨头以及托尼·杜尔要来。什么?你当然认识托尼。就是那个银行的,小个子,长得黑黑的。莱尔德也要来晚宴,他是首相的什么亲戚。我想你能不能来参加,我知道戴维·莱尔德很想见到你。他从某个曾听过你演讲的小伙子口中听到你的许多事。我记不起来那小伙子的名字了。”
“啊,这很棘手。都要取决于老比尔的葬礼何时举行。我那时当然应当出席。六点的新闻里,调查有什么进展吗?”
“我没有看新闻。不过这引起了另一个问题,现在‘暴雪’去天国发飙了,我们有两个空余的岗位了。”
“我听不见,”柯里大喊,“是噪声更大了,还是我要聋了?”
“我说,副院长,”布里斯艾克从费文思通身边站起来大吼,“你的朋友究竟在外头干什么呢?”
“他们干活的时候能不能不吼?”又有人问。
“这听起来可不像施工。”第三个人说。
“听!”格罗索普突然说,“这不是施工。听听这脚步声,这更像是场橄榄球比赛。”
雷诺说:“越来越响了。”
此刻屋里每个人都站起来了。有人大喊:“那是什么声音?”“他们在杀人,只有被杀时,人的喉咙眼里才能发出这种声音。”格罗索普说。“你去哪?”柯里问。格罗索普说:“我去看看怎么了,柯里,你快去把学院里有枪的人都召集起来,谁打电话去报警?”“我要是你,就不会出去。听声音,警察或者别的什么组织,已经到场了。”费文思通说着又斟了一杯酒。
“你什么意思?”
“听,那边!”
“那不是该死的钻头声音吗?”
“你听!”
“天哪……你真觉得那是机关枪响吗?”
突然,传来玻璃破碎之声,石块雨点般地落在公共休息室的地面上,众人齐呼:“小心!小心!”好几个研究员向窗户冲过去,抬起百叶窗。然后他们都站住了,面面相觑,一片死寂,除了粗重的呼吸声什么也听不见。格罗索普额上有一道伤痕,地板上尽是玻璃碎片,没碎前,这里原本是著名的东窗,海丽塔·玛丽亚[6]曾在玻璃上用钻石刻下她的名字。
【注释】
[1] 齐格菲(Siegfred),《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的主人公,曾持剑屠龙。《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名作。——译注
[2] 居鲁士(Cyrus,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国皇帝,《圣经》记载他曾释放“巴比伦之囚“犹太人。——译注
[3] 苏格兰场(Scotland Yard),即伦敦警察厅。——译注
[4] 罗利,似是指华尔特·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1552——1628),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宠臣、探险家、诗人。——译注
[5] 原文为拉丁语,Saeva sonare verbera,tum stridor ferri tractaeque catenae,语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ius,前70——前19)的《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译注
[6] 海丽塔·玛丽亚(Henrietta Maria,1609——1669),查理一世的皇后。——译注
《沙丘》六部曲合集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猎魔人》合集
“可是到底怎么了?”珍问。
“亲爱的,我们被赶出来了!”
“可这不可能,丁波太太。我是说,这不可能合法。”
“塞西尔也是这么说的……你想想,珍。我们今天早上从窗户里伸头出去看时,第一眼就看到走道上有辆卡车,后轮就压在玫瑰花地里,车上下来一伙大兵,看起来像罪犯,人人拿着锄和锹,就在我们的花园里大干!有个丑恶的小个子,带着尖顶帽,和塞西尔说话,嘴里还叼着根雪茄,雪茄还不是咬在嘴里,而是沾在他的下唇上,你知道,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他完全同意我们继续住着(你听好了,是房子,还不包括花园)一直待到明天早上八点为止。他还完全同意!”
“但这肯定——肯定——一定是搞错了。”
“塞西尔当然打电话给你们学院的财务总管了。当然了,你们的总管肯定不在。我们打了一早上电话,一次又一次地拨号。与此同时,你很喜欢的那棵大山毛榉被砍倒了,所有的李树也都完了。要不是我现在气得要命,我会坐在地上痛哭一场。我现在就这感觉。最后塞西尔终于联系上你们那位总管布斯比先生,他也光会说空话。他说肯定有误会,但现在已经不归他管了,我们最好还是去问问伯百利那些国研院的人。当然了,想找到那些人也是不可能的。不过到了午饭时候,我们也明白了,不管发生什么,晚上是不能待在这里了。”
“为什么不能?”
“亲爱的,你真的不知道那是个啥样子。巨大的卡车和拖车一直呼啸着来来去去。还有一辆吊车,装在一辆像是敞车似的东西上。我们自己的小贩也过不来。送牛奶的十一点才到,送肉的就根本就没来,下午打电话来说到我们那里的两条路都走不过去。我们自己也是千辛万苦才走到镇子上,从我家到小桥就走了半个小时。这简直是噩梦啊。到处是火光闪闪,声如雷鸣,路面已经一塌糊涂,公用地上已经树起了一顶巨大的劣质帐篷。还有那些人!太可怕了。我都不知道在英国还有这样的工人。哦,可怕,可怕呀!”丁波太太用刚摘下的帽子不停给自己扇风。
“那你怎么办呢?”珍问。
“天知道!”丁波太太说,“现在,我们把房门关起来了,塞西尔去找了律师兰波,想看看我们能不能至少把房间封起来,不让别人进,等我们把东西拿出来再说。兰波看来也已经找不着北了。他一直说国研院有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那之后说的话,我就一点都不懂了。依我看,艾奇斯托的所有房子都要被推倒。河对岸那边反正是无论如何不能住人了,他们让住也不能住。你说什么?哦,真是惨不忍睹。白杨树都被砍倒了。教堂边所有那些美丽的小农舍也都完了。我看到艾薇,就是你认识的那个麦格斯太太,在哭泣,可怜啊!一片烟尘之中,她哭得很伤心。她也被赶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小妇人;她的生活已经够多灾多难了。我觉得还是出来的好。那些工人太可怕了。三个大个蛮汉来敲后门要热水,一个劲地胡闹,把玛莎吓坏了,塞西尔走出去和他们理论,我以为他们要揍塞西尔,我真是这么想的。真是吓死我了。然后来了个什么警官把他们赶走了。什么?哦,是啊,那里到处也有成打的看起来像是警察的人物。我也讨厌他们那样子。他们挥舞着警棍之类的东西,就像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一样。你知道吗?珍,塞西尔和我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就好像我们反而是大战的战败国一样。哦,好姑娘——来点茶吧!我想喝点茶。”
“你在这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丁波太太。”珍说,“马克可以睡在学院里。”
“哦,说真的,”丁波大妈说,“我此刻心里希望所有的布莱克顿的研究员们都不能睡觉!但是斯塔多克先生当然例外。实际上,我也不要搞得像齐格菲之剑[1]那样——而且,我要是把宝剑,那也会是把宽肥笨重的宝剑啊!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安排好了,我和塞西尔到圣安妮的山庄去,眼下就在那边住下吧,你明白的。”
“哦。”珍的惊叹声不由自主地拖长了,那段回忆又重现眼前。
“呀,你看我真是个自私鬼,”丁波大妈说,“我光顾着喋喋不休我自己的麻烦,都忘记你去了那里,肯定有很多事要告诉我,你见到格雷斯了吗?你喜欢她吗?”
“这个格雷斯是指艾恩伍德小姐吗?”珍问。
“是啊。”
“我见到她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她。但是我不想谈这些。你的遭遇太让人气愤了,我其他什么也不去想了。你才是受难者,不是我。”
“不,我亲爱的,”丁波太太说,“我不是受难者。我不过是个生气的老太婆,脚也酸,头疼得要命(不过现在渐渐好了),我只不过想说说话让自己的怒气消下去。无论如何,塞西尔和我没有像可怜的麦格斯一样,连生计也没了着落。住不上我们那所老宅,其实也无所谓。你知道吗?在那生活的快乐也是忧郁的快乐。(顺便说一句,我怀疑人类是不是真的喜欢快乐?)确实挺忧郁啊。楼上有许多大房间,我们当初以为这些房间用得着,因为我们会有许多孩子,结果我们没有孩子。塞西尔不在家的漫长午后,我就沉湎于幻想我有很多孩子。顾影自怜。我敢说,没有那房子,我会过得更好。要不然我也许会变得像易卜生所写的那个可怕的女人,总是对着洋娃娃喃喃自语。但是对于塞西尔,这可太糟了。他多喜欢学生们在那房子里济济一堂啊。珍,你已经是第三次打哈欠了。你睡得不好,我又在这里喋喋不休。这都是因为结婚三十年了,丈夫已经听惯了唠叨,就像河坝淌水的声音一样,唠叨反而能让他们集中精神看书。看!——你又打哈欠了。”
珍觉得和丁波大妈住一个房间有些尴尬,因为丁波大妈还祈祷。珍想,祈祷能让别人尴尬,这可太奇怪了。不知看哪里好,即便丁波太太不再跪地,站起之后,珍甚至还有好几分钟没办法自然地开口说话。
◆〇◆
“你醒了吗?”夜半时分,丁波太太的声音安静地传来。
“醒了。”珍说,“对不起,我是不是吵醒你了?我是不是大叫来着?”
“是的。你喊着说有人脑袋上被打了。”
“我看到几个人在杀一个人——被杀的人在乡间公路上开着辆大轿车。然后就到了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开过了一排树,然后就有个人站在路中间,挥舞着一盏灯,让他停车。我听不见他们说什么;我离他们太远了。他们肯定是说了什么,这个人下车了,和其中一个说话。灯光落在他脸上。他不是我以前在梦里见过的那个老人。他没有胡子,却有髭须。而且举止很敏捷,很高傲。那个人说的话惹恼了他,他攥起拳头,把那人打倒了。他身后另有一个人打算用什么东西砸他的脑袋,可是这老人反应太快了,马上就转过身来。然后梦就变得很可怕,但是很清晰。三个对一个,他是孤身奋战。我以前在书上看过这种事,但是从不知道亲眼看到是什么感觉。当然了,最后他被制服了。他们用手里的家伙狠砸他的脑袋。他们干得有条不紊,还低下头去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了。灯笼的光看起来很奇怪,似乎是在这地方四周升起了笔直的光——应该说是光柱。可能这时候我就醒过来了。哦,不用,我很好。梦境当然很可怕,但是我并不真的害怕——不像以前那么害怕了。我只是为那个老人难过。”
“你觉得你还能睡得着吗?”
“哦,当然了!你头疼好些了吗,丁波太太?”
“基本不疼了,谢谢你。晚安。”
◆〇◆
“毫无疑问,他就是‘暴雪’比尔所说的疯教士。”马克想。伯百利的委员会直到十点半才开会,所以尽管早上阴冷多雾,早餐后他就一直陪着史垂克教士在花园里散步。自从教士强拉着马克和他谈话那一刻起,这个教士就和周围格格不入。他衣衫褴褛,靴子粗陋,教士领早已磨损,脸孔黝黑、消瘦而痛苦,还有深深的刀伤,胡子刮得不干不净,满脸皱纹,而且举止非常虔诚。马克可没想到在国研院里还有这号人物。
史垂克说:“不要以为,我梦想着能不用暴力就推行我们的方案。总会有人抵抗。他们会拼死抵抗,绝不悔改。这不会吓住我们。我们会迎战这些动乱者,其手段之坚决,会让造谣诽谤的人说我们唯恐天下不乱。随便他们说。某种意义上我们确实是求之不得。社会是个井然有序的罪恶组织,我们不会保留之。对于社会这个组织,我们带来的消息将是铁面无情的。”
“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马克说,“我刚才说了,长此以往,你我的观点必将分道扬镳。我的目标就是,将社会彻底规划并保留下来。我想其他也别无出路。但对你就不一样了,你想要的目标截然不同,要比人类社会更完美,这太超凡脱俗了。”
“我以我的每一个思想,我心的每一次搏动,我的每一滴血,来批判这个该死的信条。”史垂克说,“世界,这个代表死亡的组织和体系,正是凭着这一套诡辩,回避和阉割了耶稣的教诲。天主要正义,要对此世彼世进行审判,这本来是很明白的,却被这套诡辩弄成了教士的狡诈和故弄玄虚。上帝之国就要在这里实现,在尘世实现。而且将会实现。以耶稣之名,世人皆要拜倒。以耶稣之名,我和世上所有有组织的宗教都一刀两断。”
一提到耶稣的名义,这个能对着女听众坦然大谈堕胎和性变态问题的马克,感觉自己如此尴尬,甚至脸颊都微微发红,然后发现脸越来越红,直至面红耳赤,这时他不禁对自己,也对史垂克大为光火。他就是受不了这种谈话。自从在学校里上《圣经》课那依然鲜活的惨痛记忆以来,他还从未感觉这么不自在过。他嘟囔着说,史垂克忽略了技术。
“技术!”史垂克分外轻蔑地说,“我谈的可不是技术,年轻人,我说的是主耶稣。技术是空谈——是谎话——是烟雾弹——是富人的把戏。我可是在煤井里,在我女儿的棺材旁,发现的上帝。如果有人认为技术就像救生棉一样,能在那伟大和可怕的审判日保护他们,他们会发现自己错了。留心听我说,审判将要到来,上帝之国将要降临在这里:在此尘世,在此国度。科学的力量是工具。一个不可阻挡的武器,所有国研院的人都知道。为什么科学是无敌的武器呢?”
“因为科学基于观测。”马克提出。
史垂克大叫:“科学是无敌的武器,因为科学握在上帝手中。既是审判的武器,也是拯救的工具。而没有一所教堂能看出我所说的这一点。他们都是盲目的。他们之所以盲目,是因为那些肮脏的破烂玩意儿人本主义、文化、人道主义、自由主义,还有他们的罪恶,或者说是他们自认为的罪恶,其实这自认为的罪恶,乃是真正的罪中最轻者。所以我才变得如此孑然一身:贫穷、衰弱、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是世上仅存的先知。我知道上帝将掌握力量。所以你看见力量的地方,你就看见了上帝即将降临的迹象。这就是为什么,我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的队伍,只要他们的行动会促进上帝的降临,不管什么样的行列我都加入。这些队伍中即便是最弱者,也觉得生活惨痛,因而残酷无情,全心奉献,准备牺牲一切人生的意义,这在有组织的宗教那些令人恶心的伪善话语中是找不到的。”
“这就是说,”马克说,“就当前的业务来看,你和国研院的计划之间的合作是没有界限的?”
“抛下所有合作的想法吧!”史垂克说,“难道黏土和陶器合作吗?还是居鲁士[2]和上帝合作了?国研院的这些人将被上帝所用,我也是。不过是上帝的工具和媒介。但这就和你相关了,年轻人,你无法选择你是被上帝所用,还是不被用。手一触犁,即永无返回之路。没有人能脱离国研院。那些打算回头的人都死于旷野。可问题在于,你是否满足于只做上帝的工具,一旦在上帝手中完成使命就被抛开——上帝曾借你审判他人,现在审判要降到你的头上——还是你会成为获得上帝遗产的人?这千真万确,你知道的。圣徒们将接管整个地球——可能一年内就会获得英国——只有圣徒,别无他人。你不知道我们将审判天使吗?”他突然压低了嗓门说:“真正的复活现在就在进行,真正不死的生命,就在此尘世上,你会看到的。”
马克说:“我说,现在已经过了十点二十,我们还是去委员会吧。”
史垂克一言不发,随着马克转身而走,马克既不想沿着这个话题再说下去,也很想知道一件事,于是他开口说:“刚才发生了一件恼人的事情。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钱不多,只有三镑。但里面还有信件和其他东西,这可麻烦了。我是不是该向什么人反映一下?”
史垂克说:“你可以去找总管家。”
◆〇◆
委员会开了两个小时的会,由副总监主持。他主持会议既缓慢,又东拉西扯。马克根据他在布莱克顿的经验推断,很快就搞清楚了,国研院的真正工作一定是在别的地方展开的。他也正是这样预料的。他很现实,不会以为自己初来乍到就会进入国研院类似布莱克顿的“进步派”那样的内部小圈子。可他也希望自己不会在这个徒有虚名的委员会里虚度太久。这天上午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已经在艾奇斯托开展的工作的详情。显然国研院获得了某种胜利,从而有权推倒街角的小诺曼教堂。“一般反对意见当然已经提交讨论。”威瑟说。马克对建筑没兴趣,他对温德河彼岸就像对妻子一样知之甚少,所以一直心不在焉。直到会议即将结束时,威瑟才谈到了一桩大大耸人听闻的事情。他说,他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已经听说了这个让人非常悲痛的消息,(马克暗想:为什么当会议主席的都拿这句话开头呢?)然而他的职责使然,必须要以半官方的方式通报大家。他所说的当然是威廉·辛吉斯特惨遭谋杀一事。从会议主席副总监那拐弯抹角又引经据典的描述中,马克大致听出来,清晨四点半,波特小道上,有人发现“暴雪”比尔躺在他的汽车旁,头部遭钝器打击,死亡已数小时。威瑟先生说他斗胆认为,委员会在悲痛之中欣慰地听说国研院的院警在五点前就到达了犯罪现场,本地警方和苏格兰场[3]都允诺通力合作。他还认为,要不是场合不太合适,他本会欢迎通过动议,向哈德卡索小姐表达全体成员必然一致怀有的感谢,可能还要向她祝贺:她领导下的院警和国家的警力合作无间。这是该惨剧中最大的宽慰了,威瑟也指出,这也是未来工作的一个好迹象。此时,会议桌上响起一阵端庄而低缓的掌声。威瑟先生又详尽地谈起了死者。他说,他们都对辛吉斯特决定退出国研院深感遗憾,也完全理解他的动机。死生永诀并不能改变死者生前和几乎所有的国研院同僚之间真诚的关系——威瑟说他甚至可以说,死者和所有同僚之间都是这样,无一例外。讣告(用罗利[4]的精妙诗文写就)让威瑟的天赋大有用武之地,他长篇大论地发表演说。最后建议所有人都起立默哀一分钟,以志缅怀威廉·辛吉斯特。
他们默哀了,那真是没完没了的一分钟,不知哪里吱吱嘎嘎响,还听得见呼吸声。每张凝重和不苟言笑的面具背后,种种害羞的、海阔天空的想法悄悄钻出来,就像野餐的人走散之后,小鸟和野鼠又溜进了林间空地。每个人都悄悄地给自己打气:自己至少还没有病老,也没有想到死亡。
然后一阵骚动,一阵忙乱,委员会散会了。
◆〇◆
由于丁波太太也在场,珍感觉起床和做早上的家务都变得欢快得多了。马克以前也经常来帮手,但他总是有这种看法——即便他不说,珍也能感觉出来——就是“怎么样都行”,珍是在瞎忙,一个女人屋里屋外忙得大惊小怪,自找麻烦,男人只需要花十分之一的力气就能打理好这个家,马克帮忙干家务是引起他俩吵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丁波太太却和珍志同道合。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她俩在厨房坐下来吃早餐时,珍也觉得心情大好。夜里她得出了一个颇为宽心的想法:见过艾恩伍德小姐,“倾诉心事”之后,可能就不会做这种梦了。这一桩事就算过去了。现在——马克的新工作让她可以展望种种激动人心的未来。她已经在做美梦了。
丁波太太急于想知道珍在圣安妮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她什么时候再去那儿。珍含糊其辞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丁波太太出于礼貌,也不好催问她。至于何时再去圣安妮,珍说她认为自己不用再去“叨扰”艾恩伍德小姐,或者说再也不会为这些梦所“烦扰”了。她说自己“犯了傻”,现在肯定一切都正常了。然后她看着钟,奇怪为什么麦格斯太太还不来。
“亲爱的,恐怕你是见不着麦格斯太太了,”丁波太太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她的房子也被征走了吗?我还以为你明白她以后就不会来看你了。你看,她在艾奇斯托已经无处容身了。”
“真糟糕!”珍说,虽然并不太感兴趣,但还是问道,“你知道她去哪了吗?”
“她去了圣安妮。”
“她在那儿有朋友吗?”
“她要和我以及塞西尔一起去山庄。”
“你是说她在那找到工作了?”
“恩,是的,我想那也是个工作。”
丁波太太大约十一点钟离开。看来她也是要去圣安妮,不过要先和她丈夫在诺森伯兰学院会面和吃午餐。珍要去买点东西,就和她一同走到镇上,两人在市场街尽头告别。正在这时,珍遇见了柯里先生。
“斯塔多克太太,你听说了那件事吗?”柯里说。他的举止一向自命不凡,声音则总是意味含糊,故作神秘。但是今天更甚以往。
“没有,怎么了?”珍问。她认为柯里先生是个自负的傻瓜,马克居然会被他打动,也是个傻瓜。可是柯里一开口,珍的脸上就如柯里所愿,满是疑惑和惊诧。这次她可不是假装的。柯里告诉他辛吉斯特昨夜或是今天黎明被人谋杀了,人们在波特小道发现他的尸体躺在车子旁边,脑袋被打得一塌糊涂。他当时正从伯百利开车回艾奇斯托。柯里此时正要赶回学院去,和院长商讨此事;他刚去过警察局。很显然,抓杀手这事已经成了柯里的分内事。“此事”莫名其妙地已经“在他掌握之中”,他义不容辞。要换了其他场合,珍会觉得这实在可笑。但现在珍匆匆告别了柯里,走进布莱奇咖啡馆喝了杯咖啡。她快要站不住了。
辛吉斯特之死本身对珍毫无意义。她只见过此人一次,而且还听从了马克的话,此人是个讨厌的老头,势利鬼。但是她在梦里见证了一场真正的谋杀,这确定无疑的事实一举粉碎了她今天早上就开始编造的自我宽心的所有谎话。她现在明白了:她的噩梦非但没有结束,还只是开始,这让她毛骨悚然。她本打算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欢快的小日子,现在这个愿望已经不可挽回地破碎了。面向黑暗无垠旷野的所有窗户都已经敞开,她已无力关上。她觉得自己若要独立面对,非疯了不可。另一条路就是回去找艾恩伍德小姐。但这样做好像只会让她在一团黑暗中陷得更深。圣安妮的山庄——这个“某团体”——也在里面“纠缠不清”。她可不想被卷进这事里。这不公平。她对生活的要求本来也不高,所希望的不过是过清净日子。而且这事又如此荒谬!她所接受的所有正统经典,都将这种事视为无稽之谈。
◆〇◆
科瑟——这个满脸雀斑、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家伙在委员会散会时走到马克身边说:“你和我有事情要做了,要写篇关于科尔哈代这地方的报道。”
马克一听说有工作,大为放心。但是他还有些放不下架子,因为昨天和科瑟见面时就不喜欢他。于是他回答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最终还是进了斯蒂尔的部门?”
“没错。”科瑟说。
“我问的原因,”马克说,“是因为他和你都不太想要我。我也不想勉强挤进来,你知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也不必非在国研院干不可。”
“啊,别在这说了,”科瑟说,“我们上楼去。”
他们正在大厅里说话,马克看到威瑟沉思着踱步而来。马克说:“我们和他说说,把这问题给解决了,不好吗?”可是副总监走到离他们只有十英尺的地方,就转身继续踱步。他若有若无地哼哼着什么,看来在冥思苦想,让马克觉得此时不该找他谈话。科瑟尽管什么也没说,可是显然也是这么想的,马克就跟着他走上三楼的办公室去。
“这是关于科尔哈代村的事情,”两人都落座后,科瑟说,“你看,一旦他们动手干活,整个布莱克顿森林的地区都将变得一团糟。我们究竟为啥要这块地方,我也不知道。无论如何,最新的计划是将温德河改道:将原先穿越艾奇斯托的旧河道堵住。你看,这里是先令桥,在艾奇斯托镇以北十公里,河流就在这里改道,流入人工河道——在这里,向东流,就是图上这条蓝线——然后在这里再汇入老河道。”
“大学恐怕不能同意,”马克说,“要是没有了河,艾奇斯托镇还算什么?”
“大学已经被我们捏在手掌心了,这个不用担心。”科瑟说,“再说那也不是我们的事;关键是新的温德河河道直接穿过科尔哈代。你看看这个地形图。科尔哈代村就在这个狭窄的小河谷里。呃?你去过那儿,是不是?这就容易多了,我本人对这些地方可不了解。好了,计划是在山谷的南端修一个大坝,使这里成为一个大水库。我们要向艾奇斯托提供新的水源,那里可将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
“那科尔哈代村怎么办?”
“这又是一个亮点。我们在四英里外新建一个模范村(会命名为朱尔斯哈代或威瑟哈代)。就在这儿,铁路边上。”
“我是说,你知道,这会引起轩然大波的。科尔哈代村很有名,是个景点。村里有栋十六世纪建的救济院,还有一个诺曼时代的教堂,诸如此类。”
“没错,所以才要你和我来大展身手。我们得写一篇关于科尔哈代村的报告。我们明天去那里走走看看,但是报告的大部分内容今天都可以写出来。应该是很容易的。既然是个景点,可以打赌那里不讲卫生。这就是要强调的第一点。然后我们还需要在人口问题上多找些事实。我想你会发现所谓人口问题无非是两个讨厌的要点——包租人和干农活的短工。”
“包租人确实不好,我同意。”马克说,“不过短工的问题似乎更有争议性。”
“国研院对短工不满意。短工在一个规划有序的社区中是非常桀骜不驯的分子,而且都很落后。我们对英国的农业也很不支持。你看,我们要做的就是证实几个事实,报告剩下的部分就水到渠成了。”
马克沉默了一会。
“确实是挺容易的,”他说,“不过在我动手工作以前,我想把我的职位搞得更清楚一点。我是不是该去见见斯蒂尔?如果他不想要我做他手下,我也不指望在这部门工作。”
“换了是我,就不会这么做。”科瑟说。
“为什么?”
“啊,首先,如果副总给你撑腰,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那斯蒂尔也拦不住你。其次,斯蒂尔是个危险人物,如果你闷不做声地干活,他最后可能也就习惯你了;但要是你跑去见他,那没准彻底撕破脸皮,就是另一回事了。”科瑟顿了顿,沉思着挖挖鼻孔,又继续说:“咱们私下说说,我觉得这个部门像现在这样混乱不清是不行的。”
马克在布莱克顿身经百战,他明白这情况。科瑟的意思是打算把斯蒂尔弄出这个部门。斯蒂尔在职的时候是很危险,可是他也许会离职。
“我昨天得到的印象是,”马克说,“你和斯蒂尔意气相投得很。”
科瑟说:“这里要注意的是,永远不要和任何人吵架,我自己就讨厌吵架。我能和任何人合得来——只要能把工作给做下去。”
“那是当然,”马克说,“对了,如果我们明天去科尔哈代,我想去艾奇斯托,回家过夜。”
马克这个问题可谓一箭多雕。他可以借此知道他是不是直接受命于科瑟。如果科瑟说:“你不能这么做。”他至少也知道了自己的地位如何。如果科瑟说离不了他,那就更好。如果科瑟说他最好去问问副总,那也会让马克清楚他自己的地位。可是科瑟不过说了声“哦”,这让马克疑虑重重,是成员都不需要写请假条,还是马克尚且不算是国研院的一员,他在与否,无关紧要。然后,他俩接着写报告。
那之后他们一直在写报告,所以科瑟和他很迟才去吃晚餐,也没有换装。这让马克感觉惬意极了,晚餐也很可口。尽管他坐在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中间,他却似乎在五分钟内就和每个人打成一片,自然地加入谈话之中。他在学习如何说这些人的行话。
第二天一早,车子离开了艾顿公爵的主路,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驶向科尔哈代所在的狭长山谷,“多美好啊!”马克自言自语。通常马克并不懂欣赏美景,但是珍和他对珍的爱,多少让他的美感有所觉醒。或许是冬日清晨的阳光触动了他,从未有人教过他欣赏阳光之美,所以冬日暖阳反能畅通无碍地直抵他的灵魂。大地和天空明净如洗,棕色的土地看起来美味可口,覆盖在起伏矮山上的青草犹如剪短的马鬃。天空看起来比以往更加高远和澄净。细长的云带(淡蓝的高空中更显其暗灰蓝色),仿佛是纸板上剪出的一样清晰,每丛小灌木都苍郁挺拔,仿佛一把把小毛刷。当车停在科尔哈代,关掉发动机后,幽静中传来白嘴鸦的叫声,似乎是在说:“醒来!醒来!”
“这些鸟叫吵得真该死。”科瑟说,“你带地图了吗?现在……”他立即埋头于工作。
他们在村子里到处走了两个小时,亲眼看到了所有这些他们将摧毁的陋习和老古董。他们见到了所谓桀骜不驯、因循守旧的短工,听他谈了谈天气;他们见到了所谓“混吃等死”的乞丐:那老人蹒跚地走过济贫院的庭院去打满一壶水,年老的“包租人”(更可恶的是,她还养着条老肥狗)和邮差热情地聊天。这让马克感觉他在休假,因为只有在假期中,他才逛过英国的农村。所以他乐在其中。他不能否认,那个所谓守旧的短工,其面孔比科瑟要丰富得多,声音更是无比悦耳。而那个老包租婆和吉莉阿姨真是相似(他上次想起吉莉阿姨是什么时候?老天啊,那可是太久以前了),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人。但这些都丝毫不能动摇他在社会学上的判断。即便他不在伯百利工作,并且也毫无野心,他的判断也不会为之所动,他所受的教育确有奇效:他所读所写的,比亲眼所见的更为真实。关于农业短工的统计数据才是本质,至于任何真正的挖渠工、农夫或农场上的孩子,不过是幻影。尽管他自己没注意过,但他在写作时却很不愿意采用诸如“男人”和“女人”这类词。他更爱用“职业团体”、“要素”、“阶级”和“人口”:因为,他和任何神秘主义者一样,自以为是地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更为真实。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喜欢上这个小村子,下午一点钟,他说服科瑟走进“双钟”饭店时,他甚至说他喜欢这里。他们俩都随身带了三明治,但马克还想喝一品托啤酒。“双钟”饭店里很暖很暗,因为窗子很小。两个短工(当然是既桀骜又守旧那种)坐着,手边放着大陶杯,拿着很厚的三明治狼吞虎咽,还有个短工站在角落里,和地主聊天。
“我不要啤酒,谢谢。”科瑟说,“我们也不想在这儿混太久,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我是说,在这么个美好的早晨,尽管这种地方显然荒唐得很,倒也挺有吸引力的。”
“是啊,这是个美好的早晨,有点阳光,对健康很有好处。”
“我说的是这个地方。”
“你说这里?”科瑟说着,环顾四周,说,“我觉得这里恰巧就是我们想铲除的。没有阳光,不通风,我自己也用不着酒精(你去读读米勒报告就知道了),但是如果人非得要什么来刺激下自己,那我也觉得要以更卫生的方式加以管理。”
“我不知道寻找刺激是不是意义所在。”马克看着啤酒说,身边的一切让他想起很久以前把酒畅谈的情景——大学时代充满欢笑和争论的日子。那时候交个朋友可比现在容易多了。他想知道那伙朋友都怎么样了:凯里、瓦斯登还有丹尼斯顿,丹尼斯顿差一点就取代他自己成了研究员。
“我也保准不知道,”科瑟回答马克的最后一句话,“营养学不是我的专长,这你最好是去问斯托克。”
“我真正说的,不是这个酒吧,而是这整个村庄。”马克说,“当然,你是对的:这种事物应当被铲除。但这村庄也自有其可爱之处。我们要特别留心,在其原址上不管兴建什么,都要在各方面都能超过原址,而不仅仅是高效。”
“哦,你说的是建筑学之类的,”科瑟说,“那也和我的专业几乎不沾边,你知道的。这是威瑟这样的人研究的。你的酒喝完了吗?”
一瞬间,马克觉得这个矮子真是鄙俗至极,同时也对国研院讨厌透了。但他提醒自己,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有意思的内部小圈子,以后会有好运的。他还没有破釜沉舟,也许他会把这桩事抛之脑后,过两天就回布莱克顿学院去。但不是现在就走,再住些日子,看看国研院是如何做事的,才是明智之举。
回去的路上,科瑟在艾奇斯托站附近让他下车,回家的路上,马克想他该如何向珍讲述伯百利的事情。如果你认为他要刻意编造谎言,那是误解他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走进公寓,珍疑惑的脸在他眼前浮现,他也想象着他在回答珍的问题,生动描述国研院的种种优点,语气有趣而又沉着。他自己那些想象中的话语逐渐掩盖了他真实的感受。那疑虑重重、手足无措的真实感受反而更让他要在妻子面前大出风头。他几乎不加思索地决定不向珍提起科尔哈代的事情;因为珍对古建筑之类的很珍惜。最后,珍在卷窗帘时,听见门响,她转过身来,看到了马克。他显得自在轻快,是啊,他在国研院的工作已经十拿九稳。薪水还没有定下来,不过明天他会去谈妥此事。伯百利是个有趣的地方:不过这些他以后再详细解释。他已经结识了国研院里能拍板的人物:威瑟先生和哈德卡索小姐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他还说:“我得和你说说哈德卡索小姐,她真是个奇人。”
珍该对马克说些什么?给她决定的时间可比马克用来考虑该对珍说什么的时间短多了。珍决定对梦境和圣安妮的事情一字不提。男人不喜欢女人出问题,尤其是出的问题又那么古怪不寻常。她既然打算这样,对马克倒也合适,他满心是自己的故事,没有问过珍问题。珍对他所说的也许并非全信。马克讲的所有细节都有些说不清的感觉。刚开始说话的时候,珍用刺耳的、震惊的声音说:“马克,你没有放弃布莱克顿的研究员职位吧?”(她还不知道马克有多讨厌这种声音)他说没有,当然没有,然后又继续说。珍三心二意地听着。她知道马克常有浮夸的想法,而且从他的神色也可以看穿:他出门在外这几天,喝得可比平时多不少。于是,整个晚上,雄鸟自夸羽毛,雌鸟也尽到本分,时而问问题,时而欢笑,假装很感兴趣。两人都很年轻,若说彼此爱得还不深,那至少还都急切地需要对方的爱。
◆〇◆
那天晚上,布莱克顿学院的研究员们在公共休息室里饮酒和吃甜点。战时他们放弃了换装吃晚餐的传统,战后也没有恢复。所以研究员们穿的是运动衫和羊毛衫,与黑橡木壁板、烛火,以及许多不同时代的银餐具有些不太协调。费文思通和柯里坐在一起。直到今晚以前,三百年来,这间公共休息室都是全英格兰最惬意安宁的去处之一。休息室坐落在爱丽丝夫人方庭内,底楼,“独厅”下方。休息室东侧开着窗,向外看去,隔着一个小阳台(夏天研究员们常在阳台上吃甜点),能远眺温德河和布莱克顿森林。这个季节,这个钟点,窗子当然都关着,拉上了窗帘。这间休息室里从未听过这样的噪音,现在从窗外传来了——喊叫声,咒骂声,卡车沉重地轰鸣而过,或是突然挂挡,链条咔嗒作响,钻头轰然大作,钢铁叮当乱响,口哨声,撞击声,还有无坚不穿的震动。坐在壁炉另一侧的格罗索普,对朱厄尔说了他的感想:“始做叩壤之大响,继以马拽铜铁之钪啷。”[5]窗外约三十码处,温德河的彼岸,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将一片古老的森林变成一个泥水横溢、噪声四起、遍地水泥和钢铁的地狱。即便有些“进步派”的成员,因为住在学校这一边,所以也开始啧有烦言。柯里看到他的美梦变成现在这样的现实,也颇为吃惊,但是他在厚着脸皮硬挺。尽管他和费文思通说话时不得不拼命喊才听得见,但也没有任何不满之词。
“那这就是基本确定的了,”柯里大喊,“斯塔多克小伙子不会回学院了。”
“没错。”费文思通吼道,“他通过高层给我捎了条信息,让我通知学院。”
“那他什么时候提交正式的辞呈?”
“还没写呢!年轻人就这样,对这类事情看得很随便。实际上,他越晚交越好。”
“你的意思是,这让我们有机会再考察考察?”
“没错,你看,他写辞呈以前,这事不用向学校反映。在那之前,我们就该找好谁来接替他。”
“显然如此。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对此领域一无所知,自己的想法也是稀里糊涂,你一旦问他们一个悬疑的问题,那答案可就五花八门了。”
“正是,这就是我们想避免的。所以想要安排好这个岗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你宣布该岗空缺之后两分钟就提出你的人选——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把兔子提出来一样。”
“我们得立刻着手考虑这个问题。”
“接替马克的人也一定要是个社会学者吗?我的意思是说,研究员非要这个专业的不可吗?”
“哦,完全没关系。这是个所谓的派斯顿研究员,怎么了?你心里有人选了吗?”
“我们很久没有研究政治学的人了。”
“哦——是啊,对政治作为一门学科,还存在不少偏见。我说,费文思通,我们是不是该助这个新学科一臂之力?”
“哪个新学科?”
“实用主义仪学。”
“好啊,有趣的是你也说起了这个,我正在考虑的人选是个政治学家,也深入参与了‘实用主义仪’的事情。你可称这个岗位为社会实用主义仪学的研究员,诸如此类的名字。”
“此人是谁?”
“莱尔德——毕业于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
虽然柯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但他自然做出深思状,然后说:“啊,是莱尔德,我刚想起来他学术履历的一些细节。”
费文思通说:“好,你还记得,他期末考试的时候身体正巧不好,结果考得惨败。剑桥的考试制度现在一塌糊涂,简直不能当回事。大家都知道他是他那个年纪最聪明的人之一,他是‘狮身人面社’的主席,还为《成人》杂志做过编辑。就是那个戴维·莱尔德,你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不就是戴维·莱尔德吗。不过我说,迪克……”
“什么?”
“我对他成绩这么糟糕不太满意。当然了,我和你一样都不迷信考试成绩。但还是……我们今后还是得安排一两场该死的选举。”柯里说这话时不由自主地看看房间那头坐着的佩勒姆——嘴小得像纽扣,脸却很肥大。佩勒姆是个听话的人;可就连柯里也想不起他究竟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
“是啊,我知道。”费文思通说,“可即便我们搞的选举再糟,也比放手让学院自己搞的强:那真是太愚蠢了。”
可能是由于这难以忍受的噪音让柯里神经紧张,有一瞬间他怀疑那些“局外人”是不是真的很“愚蠢”。他最近有一次在诺森伯兰学院吃饭,发现泰尔福德当天晚上也在那儿吃饭。在诺森伯兰,泰尔福德的大名人尽皆知,他机敏而又诙谐,他说话时人人倾听;而现在在布莱克顿的公共休息室里,泰尔福德却显得很“蠢”,这让柯里迷惑不已。这些“局外人”在他的布莱克顿学院一言不发,他屈尊问候时他们也只是回答只言片语,他摆出神秘兮兮的架势时,他们又面无表情,这其中的原因他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起过呢?他本人,柯里,可能是个讨厌鬼。这个古怪的想法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一秒钟后,他就把这念头给永远忘了。他确定这些老古板和受到他们影响的书虫们瞧不起他,这个想法就不那么让人难过了。但这时费文思通又朝他大喊:“下周我去剑桥,跟你说,我要在那儿举办一次晚宴。我得抓紧,这里的人还不知道,实际上,首相本人可能来出席我的晚宴,还有一两个报业巨头以及托尼·杜尔要来。什么?你当然认识托尼。就是那个银行的,小个子,长得黑黑的。莱尔德也要来晚宴,他是首相的什么亲戚。我想你能不能来参加,我知道戴维·莱尔德很想见到你。他从某个曾听过你演讲的小伙子口中听到你的许多事。我记不起来那小伙子的名字了。”
“啊,这很棘手。都要取决于老比尔的葬礼何时举行。我那时当然应当出席。六点的新闻里,调查有什么进展吗?”
“我没有看新闻。不过这引起了另一个问题,现在‘暴雪’去天国发飙了,我们有两个空余的岗位了。”
“我听不见,”柯里大喊,“是噪声更大了,还是我要聋了?”
“我说,副院长,”布里斯艾克从费文思通身边站起来大吼,“你的朋友究竟在外头干什么呢?”
“他们干活的时候能不能不吼?”又有人问。
“这听起来可不像施工。”第三个人说。
“听!”格罗索普突然说,“这不是施工。听听这脚步声,这更像是场橄榄球比赛。”
雷诺说:“越来越响了。”
此刻屋里每个人都站起来了。有人大喊:“那是什么声音?”“他们在杀人,只有被杀时,人的喉咙眼里才能发出这种声音。”格罗索普说。“你去哪?”柯里问。格罗索普说:“我去看看怎么了,柯里,你快去把学院里有枪的人都召集起来,谁打电话去报警?”“我要是你,就不会出去。听声音,警察或者别的什么组织,已经到场了。”费文思通说着又斟了一杯酒。
“你什么意思?”
“听,那边!”
“那不是该死的钻头声音吗?”
“你听!”
“天哪……你真觉得那是机关枪响吗?”
突然,传来玻璃破碎之声,石块雨点般地落在公共休息室的地面上,众人齐呼:“小心!小心!”好几个研究员向窗户冲过去,抬起百叶窗。然后他们都站住了,面面相觑,一片死寂,除了粗重的呼吸声什么也听不见。格罗索普额上有一道伤痕,地板上尽是玻璃碎片,没碎前,这里原本是著名的东窗,海丽塔·玛丽亚[6]曾在玻璃上用钻石刻下她的名字。
【注释】
[1] 齐格菲(Siegfred),《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的主人公,曾持剑屠龙。《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名作。——译注
[2] 居鲁士(Cyrus,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国皇帝,《圣经》记载他曾释放“巴比伦之囚“犹太人。——译注
[3] 苏格兰场(Scotland Yard),即伦敦警察厅。——译注
[4] 罗利,似是指华尔特·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1552——1628),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宠臣、探险家、诗人。——译注
[5] 原文为拉丁语,Saeva sonare verbera,tum stridor ferri tractaeque catenae,语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ius,前70——前19)的《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译注
[6] 海丽塔·玛丽亚(Henrietta Maria,1609——1669),查理一世的皇后。——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