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姑娘
真澄本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但是,因为爱好喝酒,性格洒脱,工作了一年多之后,便被上司贴上了“工作不认真”的标签,开除了。当时,正值日本战后,经济萧条,想在短期内重新找份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真澄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暂时住在姨母家。
虽然是寄人篱下,日子过得处处小心,但幸亏他还比较积极乐观。没多久,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爱好——每天去厨房偷吃剩菜残酒。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乐观的态度,他对当下的生活环境也自得其乐,得过且过,并无许多不满,更不会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
那天夜里,真澄和平常一样来到厨房,想吃点剩菜残酒。当然,这时酒宴早就已经结束了,宾客们也都走了,只剩下女仆在厨房里收拾东西。
真澄向女仆要了点剩下的酒菜,回屋吃喝起来。
转眼间,酒就被他喝了一大半,只剩下了一小半。真澄见状,开始珍惜起来,细细地品尝着每一小杯酒。他总是这么珍惜这些酒。要知道,这些酒着实来之不易。所以,每当喝到一半时,真澄都会把酒壶摇晃一下,掂量还剩多少,尽量省着点喝,生怕一不小心就全部喝完了。
正值初秋,已经临近午夜,真澄知道,一般在这个时候,姨母肯定已经进入梦乡了,但是,当然也会有例外,所以,他还是有些提防姨母的脚步声,以免被姨母发现。毕竟,这是件不太光彩的事。不过,即使心有担忧,真澄还是放开了自己,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享受这一刻的悠闲。
他一边喝酒,一边眯起眼睛,只留出一条缝,无聊地望向外面。窗外的月光很皎洁,在月光的映衬下,大地上的万物仿佛都披上了一件灰色的大袍。
零星的两三棵小松树站在院子里,周围落满了胡枝子。
主楼二楼的方向挂着一盏岐阜灯笼,真澄拿起酒杯,转头向灯光的方向望去。姨母非常喜欢它,每到夏天的时候,都会叫人把它挂出来,一挂就是一个夏天,只有深夜的时候,才会恋恋不舍地让人把它们吹熄。可是,让真澄费解的是:今天已经到了这个时候,灯笼却依然亮着,如果姨母睡了的话,一定不会忘记熄灭它,她可是对火烛之事万分小心的,难道是因为招待宾客太过劳累,忘了吹熄它们?还是她根本就没有睡着?真澄这样胡乱地想着,心里犹豫万分。既然看到了灯笼亮着,总该把它熄灭吧,不然着起火来,可就大事不妙了,但是,他心中的懒虫又在默默作祟。管它呢!就一次没有熄灭,应该也不会发生什么吧?
当然,真澄不想熄灭灯笼,主要也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初秋的夜里,既然有酒喝,他才不愿意动弹呢。于是,一想到烛光总会烧尽,最后灯笼会自己熄灭,他就决定默默品酒,不再瞎操心了。
但是,就在他又一次望向灯笼的方向时,这盏灯竟突然落了下来,就好像是谁扯断了上面的挂钩一样。
这时,闪过真澄脑海的,就只有一个念头:“大事不妙!”他赶忙放下手中的酒杯,走出门,往灯笼那边走去。
说来也奇怪,那盏灯笼落到地上之后,竟然像长了脚似的,自己走到了屋顶上。不过,它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瓦片上驻足了片刻,又蹦回了地面上。
真澄好奇地藏在暗处,被眼前的景象搞得一头雾水。他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盏灯笼,
就在这个时候,灯笼像通晓事理一般,闪了几下,又突然彻底熄灭了。
更让真澄目瞪口呆的是:这盏灯笼在熄灭后,竟然变成了白狗的影子。
灯笼变成影子后,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迈开脚,一路穿过庭院,径直向后院走去。真澄赶紧跟上了白狗的影子,蹑手蹑脚地拉开了门,走到了院子里。
因为追得急,真澄没来得及穿鞋。此时,他是赤脚踩在红土地上的。地上有些凉,他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被那影子发现。
影子一直向前走,遇到有松树的地方便会绕开。最后,真澄跟着影子,停在了后门附近。
后门那里有一排用竹子做的篱笆,外面是个天然的小山丘,上面长着几棵小松树。
影子穿过后门,走向那个小山丘。真澄向外张望了一会儿,悄悄打开门,跟了上去。
小树林里满是芒草和胡枝子,芒草穗子柔软得好似姑娘的纤纤玉手一样。
没过多久,真澄便跟着影子穿过了松树林,爬上了平坦的丘顶。
小丘的顶端有很多从地里冒出的巨石,看起来像是某个地下古墓顶部崩塌而残留下来的。石头周围布满了芒草荆棘,真澄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因为,走到巨石边之后,就再也不见影子的踪迹了。
忽然,一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她穿着一身鹅黄薄衫,整个人颜色娇艳。
真澄试图睁大眼睛,注视着眼前的姑娘,可是,很快,她就又消失了。
恍然间,真澄发现自己又端起了酒杯,正在喝酒。他以为自己做了一场梦,一场记忆清晰而真切的梦:岐阜灯笼掉了下来,变成了白狗的影子,自己赤脚穿过庭院,走出后门,来到山丘上,在巨石边邂逅了一名少女……他发现自己能清楚地回忆起每一幕场景,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回来的。他只好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睡糊涂了,也许这也和他乐观的心态有关。于是,他继续拿起酒杯,打算好好享受起这个美妙的夜晚。
一眨眼的工夫,他就喝光了剩下的酒,然后钻进了被褥,进入了甘甜的梦境。
“喂,喂……”
睡着睡着,真澄仿佛听见有人在喊他,他下意识地以为是女仆在找他,于是稍稍睁开了眼睛,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但是,出现在他眼前的,竟是那个在山丘上出现过的姑娘。
不过,真澄也没觉得特别诧异……
“你就是那只岐阜灯笼变的吧?”他迷迷糊糊地问姑娘。
姑娘微笑却不作答。
“你是那只灯笼吗?如果不是的话,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没什么来头,但是和你一样,还是单身。”
“算了吧,我只会喝酒,你总要比我有本事吧,怎么能和我一样呢?”
“原来你喜欢喝酒?”
“是啊,很喜欢啊,不过,因为我没什么能耐,所以也没人请我喝酒。不过没关系,在厨房喝别人剩下的残酒也挺好。”
“你倒是挺乐观的。”
“既然生活已经是这样了,不乐观一些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这只是苦中作乐,并不能叫作乐观吧。”
“好了,不要谦虚了,我最喜欢像你这样乐观的人。不过,话说回来,你还想喝酒吗?”
“当然啦。”
“那你赶紧起来,酒我给你带来了。”
“真的吗,那真是太感谢了……”
真澄坐起身子,只见一个托盘,上面摆着两盒酒瓶,还有三盘下酒菜。
“赶紧起来,我来给你倒酒。”
说着,姑娘打开了酒瓶塞子,为真澄斟酒。真澄端起酒,不禁又追问起姑娘的来历。姑娘还是不想说,顾左右而言他,随意推托起来,只是劝真澄继续饮酒,不要多说别的。真澄知趣,也就不再深究,毕竟他现在也只不过仰仗着姨母,无法自立,更不想惹上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姑娘见真澄不再追问,脸色好了许多,还说她觉得真澄是个好人,今后会常带酒菜来探望他。真澄赶忙道谢。
因为有女子伴在身边,酒不醉人人自醉,之前也喝了点酒,所以,真澄没喝几杯,就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起身的时候,昨晚的那位女子早就不见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酒瓶和托盘也都没了影子。桌上仅剩了一些餐具,也是昨晚从厨房里拿来的。
鉴于这种情况,真澄乐观地认为,昨晚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怪梦而已,当不得真。
这天晚上,由于家中并无宴会,真澄是没指望能喝到残酒了。于是,他打算去厨房偷一些酒来,但是,不巧的是,厨房里总有女仆和姨母在场,根本没机会下手。
真澄只好作罢,无奈地回了房间,打算睡觉,但是,他刚躺下,还没睡着,就被人叫醒了。
“快点起来啦!”
真澄不耐烦地睁开眼,发现正是昨晚那个神秘的姑娘。
“快,这是今晚给你的酒。”
“真是太好了!又有酒了。”
真澄一下子坐了起来,姑娘像之前一样,贴心地给真澄拿出了酒菜,边倒酒边劝他吃菜。
美女斟酒,美味在侧,真澄一边暗中感叹自己的艳遇,一边沉浸在得意的情绪中。
但是,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姑娘又消失了,酒瓶和餐盘也不翼而飞。一切就好像是一场梦一样。而当天夜里,姑娘又一次带着美酒佳肴,如约而至。
可是,天一亮,她和她的东西就全部消失,屋里只剩下真澄一人。
真澄越来越觉得奇怪,自己明明锁好了门窗,姑娘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离开的呢?不过,他只是稍微地想了一会儿,就不再多想了。毕竟对于他来说,有酒喝就行,他并不想深究姑娘的来龙去脉。
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真澄每晚都和姑娘在房间会面,也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去厨房里找剩酒了。
一日,姨母招呼真澄去房间,关切地询问真澄是不是身体不适。真澄推说不是。可姨母说,近日总发现他在房内自言自语,真澄否认,说自己没有自言自语。姨母指出,最近有一天,姨父晚上路过真澄房间,发现他正坐在床上自言自语,所以才断定他身子肯定出了问题。真澄估摸姨母二人知道了姑娘的存在,只是用身体出状况做幌子,好让他如实交代。于是,真澄就如实告知姨母,姑娘每晚来找他的事实。姨母听后,更是一脸茫然,更加坚定地认为,是真澄的身体出了状况,还建议带他去大阪看医生。
真澄对于姨母把自己当成精神病人这件事非常不悦,一再强调自己并未生病,与姑娘的约会也确有发生。可是,姨母依然心存疑虑。于是,真澄便与姨母约定,今晚姑娘来找他的时候,他问姑娘要一点信物,作为姑娘真实存在的依据。
当晚,姑娘还是和往常一样,给他送来美酒佳肴。在畅谈之间,真澄并未忘记信物一事。他和姑娘说明了情况,问姑娘讨要她手指上的那只青玉戒指,但是,姑娘并不想把戒指交出来,真澄依然不依不饶,姑娘显得非常不情愿。突然,真澄抓住姑娘的手,要去夺姑娘的戒指,姑娘大叫起来,一把推开真澄,从半开的院门前消失了。
那天之后,姑娘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知不觉,到了元月,真澄去福岛给朋友拜年,直到晚上十点多,才醉醺醺地搭乘阪急线回到花屋敷站。
到站之后,真澄和另外四五个人一起下了车,他是最后一个下到站台上的。一抬眼,就发现姑娘正站在眼前。真澄上前去和她打招呼,姑娘只是笑了一笑。
真澄以为姑娘是因为生他的气才消失的,但是,姑娘却解释道,是因为时机到了,便未能再去,并没有生气,还邀真澄去她家做最后的道别。
姑娘说,她家就在附近。真澄跟着她,晃晃悠悠地越过铁轨,走进了马路右手边的房子里。姑娘嘱托真澄把门带上,然后带着他朝屋内亮着灯的右边房间走去。
两人坐下之后,姑娘提议给真澄倒点酒。真澄觉得自己已酩酊大醉,便拒绝了姑娘的提议,但是,姑娘又提出让真澄留宿。
因为今天是最后一次会面,于是,真澄便答应了姑娘的要求。
他随便和姑娘又聊了一会儿,便裹着友禅染的被褥睡去。
第二天,真澄是被冻醒的。
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睡在姨母家后山那块冰凉的石头旁。
《沙丘》六部曲合集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猎魔人》合集
虽然是寄人篱下,日子过得处处小心,但幸亏他还比较积极乐观。没多久,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爱好——每天去厨房偷吃剩菜残酒。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乐观的态度,他对当下的生活环境也自得其乐,得过且过,并无许多不满,更不会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
那天夜里,真澄和平常一样来到厨房,想吃点剩菜残酒。当然,这时酒宴早就已经结束了,宾客们也都走了,只剩下女仆在厨房里收拾东西。
真澄向女仆要了点剩下的酒菜,回屋吃喝起来。
转眼间,酒就被他喝了一大半,只剩下了一小半。真澄见状,开始珍惜起来,细细地品尝着每一小杯酒。他总是这么珍惜这些酒。要知道,这些酒着实来之不易。所以,每当喝到一半时,真澄都会把酒壶摇晃一下,掂量还剩多少,尽量省着点喝,生怕一不小心就全部喝完了。
正值初秋,已经临近午夜,真澄知道,一般在这个时候,姨母肯定已经进入梦乡了,但是,当然也会有例外,所以,他还是有些提防姨母的脚步声,以免被姨母发现。毕竟,这是件不太光彩的事。不过,即使心有担忧,真澄还是放开了自己,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享受这一刻的悠闲。
他一边喝酒,一边眯起眼睛,只留出一条缝,无聊地望向外面。窗外的月光很皎洁,在月光的映衬下,大地上的万物仿佛都披上了一件灰色的大袍。
零星的两三棵小松树站在院子里,周围落满了胡枝子。
主楼二楼的方向挂着一盏岐阜灯笼,真澄拿起酒杯,转头向灯光的方向望去。姨母非常喜欢它,每到夏天的时候,都会叫人把它挂出来,一挂就是一个夏天,只有深夜的时候,才会恋恋不舍地让人把它们吹熄。可是,让真澄费解的是:今天已经到了这个时候,灯笼却依然亮着,如果姨母睡了的话,一定不会忘记熄灭它,她可是对火烛之事万分小心的,难道是因为招待宾客太过劳累,忘了吹熄它们?还是她根本就没有睡着?真澄这样胡乱地想着,心里犹豫万分。既然看到了灯笼亮着,总该把它熄灭吧,不然着起火来,可就大事不妙了,但是,他心中的懒虫又在默默作祟。管它呢!就一次没有熄灭,应该也不会发生什么吧?
当然,真澄不想熄灭灯笼,主要也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初秋的夜里,既然有酒喝,他才不愿意动弹呢。于是,一想到烛光总会烧尽,最后灯笼会自己熄灭,他就决定默默品酒,不再瞎操心了。
但是,就在他又一次望向灯笼的方向时,这盏灯竟突然落了下来,就好像是谁扯断了上面的挂钩一样。
这时,闪过真澄脑海的,就只有一个念头:“大事不妙!”他赶忙放下手中的酒杯,走出门,往灯笼那边走去。
说来也奇怪,那盏灯笼落到地上之后,竟然像长了脚似的,自己走到了屋顶上。不过,它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瓦片上驻足了片刻,又蹦回了地面上。
真澄好奇地藏在暗处,被眼前的景象搞得一头雾水。他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盏灯笼,
就在这个时候,灯笼像通晓事理一般,闪了几下,又突然彻底熄灭了。
更让真澄目瞪口呆的是:这盏灯笼在熄灭后,竟然变成了白狗的影子。
灯笼变成影子后,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迈开脚,一路穿过庭院,径直向后院走去。真澄赶紧跟上了白狗的影子,蹑手蹑脚地拉开了门,走到了院子里。
因为追得急,真澄没来得及穿鞋。此时,他是赤脚踩在红土地上的。地上有些凉,他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被那影子发现。
影子一直向前走,遇到有松树的地方便会绕开。最后,真澄跟着影子,停在了后门附近。
后门那里有一排用竹子做的篱笆,外面是个天然的小山丘,上面长着几棵小松树。
影子穿过后门,走向那个小山丘。真澄向外张望了一会儿,悄悄打开门,跟了上去。
小树林里满是芒草和胡枝子,芒草穗子柔软得好似姑娘的纤纤玉手一样。
没过多久,真澄便跟着影子穿过了松树林,爬上了平坦的丘顶。
小丘的顶端有很多从地里冒出的巨石,看起来像是某个地下古墓顶部崩塌而残留下来的。石头周围布满了芒草荆棘,真澄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因为,走到巨石边之后,就再也不见影子的踪迹了。
忽然,一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她穿着一身鹅黄薄衫,整个人颜色娇艳。
真澄试图睁大眼睛,注视着眼前的姑娘,可是,很快,她就又消失了。
恍然间,真澄发现自己又端起了酒杯,正在喝酒。他以为自己做了一场梦,一场记忆清晰而真切的梦:岐阜灯笼掉了下来,变成了白狗的影子,自己赤脚穿过庭院,走出后门,来到山丘上,在巨石边邂逅了一名少女……他发现自己能清楚地回忆起每一幕场景,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回来的。他只好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睡糊涂了,也许这也和他乐观的心态有关。于是,他继续拿起酒杯,打算好好享受起这个美妙的夜晚。
一眨眼的工夫,他就喝光了剩下的酒,然后钻进了被褥,进入了甘甜的梦境。
“喂,喂……”
睡着睡着,真澄仿佛听见有人在喊他,他下意识地以为是女仆在找他,于是稍稍睁开了眼睛,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但是,出现在他眼前的,竟是那个在山丘上出现过的姑娘。
不过,真澄也没觉得特别诧异……
“你就是那只岐阜灯笼变的吧?”他迷迷糊糊地问姑娘。
姑娘微笑却不作答。
“你是那只灯笼吗?如果不是的话,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没什么来头,但是和你一样,还是单身。”
“算了吧,我只会喝酒,你总要比我有本事吧,怎么能和我一样呢?”
“原来你喜欢喝酒?”
“是啊,很喜欢啊,不过,因为我没什么能耐,所以也没人请我喝酒。不过没关系,在厨房喝别人剩下的残酒也挺好。”
“你倒是挺乐观的。”
“既然生活已经是这样了,不乐观一些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这只是苦中作乐,并不能叫作乐观吧。”
“好了,不要谦虚了,我最喜欢像你这样乐观的人。不过,话说回来,你还想喝酒吗?”
“当然啦。”
“那你赶紧起来,酒我给你带来了。”
“真的吗,那真是太感谢了……”
真澄坐起身子,只见一个托盘,上面摆着两盒酒瓶,还有三盘下酒菜。
“赶紧起来,我来给你倒酒。”
说着,姑娘打开了酒瓶塞子,为真澄斟酒。真澄端起酒,不禁又追问起姑娘的来历。姑娘还是不想说,顾左右而言他,随意推托起来,只是劝真澄继续饮酒,不要多说别的。真澄知趣,也就不再深究,毕竟他现在也只不过仰仗着姨母,无法自立,更不想惹上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姑娘见真澄不再追问,脸色好了许多,还说她觉得真澄是个好人,今后会常带酒菜来探望他。真澄赶忙道谢。
因为有女子伴在身边,酒不醉人人自醉,之前也喝了点酒,所以,真澄没喝几杯,就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起身的时候,昨晚的那位女子早就不见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酒瓶和托盘也都没了影子。桌上仅剩了一些餐具,也是昨晚从厨房里拿来的。
鉴于这种情况,真澄乐观地认为,昨晚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怪梦而已,当不得真。
这天晚上,由于家中并无宴会,真澄是没指望能喝到残酒了。于是,他打算去厨房偷一些酒来,但是,不巧的是,厨房里总有女仆和姨母在场,根本没机会下手。
真澄只好作罢,无奈地回了房间,打算睡觉,但是,他刚躺下,还没睡着,就被人叫醒了。
“快点起来啦!”
真澄不耐烦地睁开眼,发现正是昨晚那个神秘的姑娘。
“快,这是今晚给你的酒。”
“真是太好了!又有酒了。”
真澄一下子坐了起来,姑娘像之前一样,贴心地给真澄拿出了酒菜,边倒酒边劝他吃菜。
美女斟酒,美味在侧,真澄一边暗中感叹自己的艳遇,一边沉浸在得意的情绪中。
但是,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姑娘又消失了,酒瓶和餐盘也不翼而飞。一切就好像是一场梦一样。而当天夜里,姑娘又一次带着美酒佳肴,如约而至。
可是,天一亮,她和她的东西就全部消失,屋里只剩下真澄一人。
真澄越来越觉得奇怪,自己明明锁好了门窗,姑娘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离开的呢?不过,他只是稍微地想了一会儿,就不再多想了。毕竟对于他来说,有酒喝就行,他并不想深究姑娘的来龙去脉。
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真澄每晚都和姑娘在房间会面,也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去厨房里找剩酒了。
一日,姨母招呼真澄去房间,关切地询问真澄是不是身体不适。真澄推说不是。可姨母说,近日总发现他在房内自言自语,真澄否认,说自己没有自言自语。姨母指出,最近有一天,姨父晚上路过真澄房间,发现他正坐在床上自言自语,所以才断定他身子肯定出了问题。真澄估摸姨母二人知道了姑娘的存在,只是用身体出状况做幌子,好让他如实交代。于是,真澄就如实告知姨母,姑娘每晚来找他的事实。姨母听后,更是一脸茫然,更加坚定地认为,是真澄的身体出了状况,还建议带他去大阪看医生。
真澄对于姨母把自己当成精神病人这件事非常不悦,一再强调自己并未生病,与姑娘的约会也确有发生。可是,姨母依然心存疑虑。于是,真澄便与姨母约定,今晚姑娘来找他的时候,他问姑娘要一点信物,作为姑娘真实存在的依据。
当晚,姑娘还是和往常一样,给他送来美酒佳肴。在畅谈之间,真澄并未忘记信物一事。他和姑娘说明了情况,问姑娘讨要她手指上的那只青玉戒指,但是,姑娘并不想把戒指交出来,真澄依然不依不饶,姑娘显得非常不情愿。突然,真澄抓住姑娘的手,要去夺姑娘的戒指,姑娘大叫起来,一把推开真澄,从半开的院门前消失了。
那天之后,姑娘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知不觉,到了元月,真澄去福岛给朋友拜年,直到晚上十点多,才醉醺醺地搭乘阪急线回到花屋敷站。
到站之后,真澄和另外四五个人一起下了车,他是最后一个下到站台上的。一抬眼,就发现姑娘正站在眼前。真澄上前去和她打招呼,姑娘只是笑了一笑。
真澄以为姑娘是因为生他的气才消失的,但是,姑娘却解释道,是因为时机到了,便未能再去,并没有生气,还邀真澄去她家做最后的道别。
姑娘说,她家就在附近。真澄跟着她,晃晃悠悠地越过铁轨,走进了马路右手边的房子里。姑娘嘱托真澄把门带上,然后带着他朝屋内亮着灯的右边房间走去。
两人坐下之后,姑娘提议给真澄倒点酒。真澄觉得自己已酩酊大醉,便拒绝了姑娘的提议,但是,姑娘又提出让真澄留宿。
因为今天是最后一次会面,于是,真澄便答应了姑娘的要求。
他随便和姑娘又聊了一会儿,便裹着友禅染的被褥睡去。
第二天,真澄是被冻醒的。
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睡在姨母家后山那块冰凉的石头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