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最初收到邮件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置信。时隔七年之久,BBC终于决定找上我,问我是否愿意再写一部《神秘博士》小说了!我迅速回复他们:“没问题”,速度几乎快到不等自动回复送出,我的回信就已经送达对方的邮箱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年里,我也始终没闲着,比如给《神秘博士》创作有声书稿,为《神秘博士期刊》写漫画脚本之类的;但写小说就不同了,脑海里压抑已久的创作冲动开始蠢蠢欲动。而这也是个绝好的机会,让人们去惋惜这七年里错过的好故事,以及,去见证一个作家的成长。毫不谦虚地说,我很可能会创作出有史以来最棒的《神秘博士》小说。
我的编辑贾斯汀·理查德想了解我的创作思路,我立马给他发了五个构思,其中三个构思有点滥竽充数,它们看似设计精巧,但实际上一文不值;剩下的两个则比较有潜力。一个是专门为《神秘博士期刊》创作的漫画脚本,叫作《闭路电视》,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电视机里的小妖精的故事,本书第一章正是脱胎于这个故事。另一个构思我把它命名为《悖论者》,故事中,一个男人偷偷溜进塔迪斯,从2011年被带到了1983年,他只能在1983年的世界里继续生活,度过了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终却落入某种以时间悖论为食的机械螳螂的陷阱。这个故事构建了本书余下章节的基本框架,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同。贾斯汀认为,比起机械螳螂,故事里的怪物更适合由哭泣天使来扮演——详见电视剧中《别眨眼》[.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三季第十集,哭泣天使首次登场,是第十任博士的故事。]那一集。我很赞同这个主意,原因有二:首先,我喜欢哭泣天使的设定;其次,天使会让这本书大卖。
(用哭泣天使来写故事极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一动不动。通常来说,创作小说需要巧用动词,通过人物的动态来表现角色,但这种写作技巧对哭泣天使就不怎么适用了,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只要被注视,它们就完全静止!所以我只能强行让它们作为邪恶的背景板存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露面,只有在它们掀起轩然大波的关键点才隆重亮相。我还打算把它们塑造成《别眨眼》里那种高深莫测、预示不祥的形象,而不是《天使时代》[.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四集,是第十一任博士的故事。]一集中更为直来直去的怪物。)
受到《壁炉女孩》[.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二季第四集。]和《文森特与博士》[.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十集。 ]等剧集的启发,我决定在《天使之触》中采取更为成人化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而且较之以前的作品,倾注进更为强烈的情感元素。这就要求我用更加真诚的笔触来讲述爱情与哀伤。倘若我想要打动读者,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自己就应该感同身受,甚至不惜为之落泪。此外,为了让主人公马克和丽贝卡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在动笔之前,我还特意创作了两篇丰满的个人传记。即使他们从未存在,但我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电影,他们在哪里上学,两人一年又一年经历了什么,诸如此类。
在马克·惠特克这个人物身上,我投射了很深的个人感情(当然,名字除外。主角的名字是致敬《神秘博士》故事的第一位编剧大卫·惠特克)。这并不是说主角是某种自传式的人物,也不是我想通过任何方式来进行自我呈现,而是说,很多时候我会调用自己的情感记忆来揣摩他的行为模式。尽管如此,我也确实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书中关于罗马的部分就是基于2008年我在罗马的度假经历),马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求学于华威大学,我也一样——纯粹是为了省去另做研究的麻烦。
至少,计划是如此。不过我的记忆也未必可靠,我就只好乖乖地去做功课——甚至比通常更加麻烦。20世纪90年代是个尴尬的时代,对于历史书而言,这个年份太近了,尚未收录;而这个时间点又刚好处于互联网浪潮前夕,网上也鲜少有这个时代的资料。所以我只能非常努力地确保细节上准确无误,比如电视里会出现哪些电视节目,收音机里放的是什么歌曲,等等。大概是用力过猛,这本小说的初稿充满了怀旧的细枝末节(如果你现在觉得本书太过琐碎,无缘无故提到了很多过时的流行歌曲,那么你应该先去读读最初的那一版!)。最终,我只能把大部分细节抽出去,比如第十三章中的一幕:当马克开车穿过伦敦的时候,原稿写到了即将到来的大选广告牌,车上放的是“甜心宝贝”乐队[. 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的英国女子乐队,《躲雨》是她们在2000年发行的一首歌曲,曾取得格莱美排行榜前二十的好成绩。]的歌《躲雨》。这些内容对故事本身没什么影响,不过是作者在显摆罢了。
多亏了朋友们通读初稿,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我才能做出必要的删减。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致谢部分。在这里,我也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是我伟大的妻子黛比——为了使书中某几个最为忧伤的章节达到催泪的效果,我反复修改,她一遍又一遍地读了三四个版本,直到最后泪流满面为止。我也要感谢马特·金普顿,很遗憾他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他的鼓励和批评弥足珍贵,要不是他,我可能根本无法开启写作生涯。
非常感谢你买下这本书,希望你能乐在其中。或许这本书算不上最棒的《神秘博士》小说,但我已经全力以赴,这个故事也将始终是我最棒的成果。
乔纳森·莫里斯
2013年10月
《沙丘》六部曲合集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猎魔人》合集
我的编辑贾斯汀·理查德想了解我的创作思路,我立马给他发了五个构思,其中三个构思有点滥竽充数,它们看似设计精巧,但实际上一文不值;剩下的两个则比较有潜力。一个是专门为《神秘博士期刊》创作的漫画脚本,叫作《闭路电视》,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电视机里的小妖精的故事,本书第一章正是脱胎于这个故事。另一个构思我把它命名为《悖论者》,故事中,一个男人偷偷溜进塔迪斯,从2011年被带到了1983年,他只能在1983年的世界里继续生活,度过了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终却落入某种以时间悖论为食的机械螳螂的陷阱。这个故事构建了本书余下章节的基本框架,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同。贾斯汀认为,比起机械螳螂,故事里的怪物更适合由哭泣天使来扮演——详见电视剧中《别眨眼》[.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三季第十集,哭泣天使首次登场,是第十任博士的故事。]那一集。我很赞同这个主意,原因有二:首先,我喜欢哭泣天使的设定;其次,天使会让这本书大卖。
(用哭泣天使来写故事极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一动不动。通常来说,创作小说需要巧用动词,通过人物的动态来表现角色,但这种写作技巧对哭泣天使就不怎么适用了,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只要被注视,它们就完全静止!所以我只能强行让它们作为邪恶的背景板存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露面,只有在它们掀起轩然大波的关键点才隆重亮相。我还打算把它们塑造成《别眨眼》里那种高深莫测、预示不祥的形象,而不是《天使时代》[.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四集,是第十一任博士的故事。]一集中更为直来直去的怪物。)
受到《壁炉女孩》[.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二季第四集。]和《文森特与博士》[. 《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十集。 ]等剧集的启发,我决定在《天使之触》中采取更为成人化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而且较之以前的作品,倾注进更为强烈的情感元素。这就要求我用更加真诚的笔触来讲述爱情与哀伤。倘若我想要打动读者,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自己就应该感同身受,甚至不惜为之落泪。此外,为了让主人公马克和丽贝卡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在动笔之前,我还特意创作了两篇丰满的个人传记。即使他们从未存在,但我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电影,他们在哪里上学,两人一年又一年经历了什么,诸如此类。
在马克·惠特克这个人物身上,我投射了很深的个人感情(当然,名字除外。主角的名字是致敬《神秘博士》故事的第一位编剧大卫·惠特克)。这并不是说主角是某种自传式的人物,也不是我想通过任何方式来进行自我呈现,而是说,很多时候我会调用自己的情感记忆来揣摩他的行为模式。尽管如此,我也确实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书中关于罗马的部分就是基于2008年我在罗马的度假经历),马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求学于华威大学,我也一样——纯粹是为了省去另做研究的麻烦。
至少,计划是如此。不过我的记忆也未必可靠,我就只好乖乖地去做功课——甚至比通常更加麻烦。20世纪90年代是个尴尬的时代,对于历史书而言,这个年份太近了,尚未收录;而这个时间点又刚好处于互联网浪潮前夕,网上也鲜少有这个时代的资料。所以我只能非常努力地确保细节上准确无误,比如电视里会出现哪些电视节目,收音机里放的是什么歌曲,等等。大概是用力过猛,这本小说的初稿充满了怀旧的细枝末节(如果你现在觉得本书太过琐碎,无缘无故提到了很多过时的流行歌曲,那么你应该先去读读最初的那一版!)。最终,我只能把大部分细节抽出去,比如第十三章中的一幕:当马克开车穿过伦敦的时候,原稿写到了即将到来的大选广告牌,车上放的是“甜心宝贝”乐队[. 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的英国女子乐队,《躲雨》是她们在2000年发行的一首歌曲,曾取得格莱美排行榜前二十的好成绩。]的歌《躲雨》。这些内容对故事本身没什么影响,不过是作者在显摆罢了。
多亏了朋友们通读初稿,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我才能做出必要的删减。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致谢部分。在这里,我也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是我伟大的妻子黛比——为了使书中某几个最为忧伤的章节达到催泪的效果,我反复修改,她一遍又一遍地读了三四个版本,直到最后泪流满面为止。我也要感谢马特·金普顿,很遗憾他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他的鼓励和批评弥足珍贵,要不是他,我可能根本无法开启写作生涯。
非常感谢你买下这本书,希望你能乐在其中。或许这本书算不上最棒的《神秘博士》小说,但我已经全力以赴,这个故事也将始终是我最棒的成果。
乔纳森·莫里斯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