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艾迪兰-“文明”之战
(以下三篇内容节选自《艾迪兰战争简史》(英语,公历纪元版本,出版于公元2110年,内容无更改),编写者:法哈荣伊萨·丽斯塔赫·贾,安迪西赫·佩特朗·达姆·科托斯科洛。原作是一部未经委托独立编撰,但受到星际接触部认可的《地外世界信息丛书》组成部分。)
战争源起:“文明”
“文明”方面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宗教战争。“文明”参战的目的在于保卫自己的内心安宁:别无其他。但那份安宁是“文明”最宝贵的品质,也许是它唯一真正珍惜的财富。
在事实及理论层面上,“文明”都已经超越了财富和霸权等动机。金钱的概念,被“文明”看作一种粗糙的,过于复杂又低效的分配方式,在这个社会内部无关紧要,它们的生产能力全面地大大超过所有合理的(有时甚至也包括不合理的)需要,足以满足其并不缺乏想象力的居民的全部欲求。除了一种例外,其他需求都可以在“文明”内部得到满足。生存空间足够,主要由物质需求水平低的星陆提供;原料以近乎无限的数量提供,不管在恒星之间还是星系内部,能源甚至更加充足,通过核聚变、正反物质湮灭、能量网格本身获得,或者利用恒星(间接取用,在宇宙空间内吸引辐射;直接取用,动用恒星核心能量)。这样,“文明”就没有殖民,剥削或者奴役的需求。
“文明”唯一不能从内部满足的那一项,是他们的人类居民和(无论如何间接地)制造出来的机器共有的:对感觉自己并非无用的渴望。“文明”对他们相对无忧无虑、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能够安之若素,原因就是认定自己善于做好工作;星际接触部秉持一份低调传播福音的态度,不只是要找到、记录、调查和分析其他较不发达文明,而且(当情况足以令星际接触部感觉应该出手时)还实际插手(公开或秘密地)其他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带着一份几乎会心虚的体面感,星际接触部,也可以说是整个“文明”,能够令人满意地证明:这类谨慎又亲和地使用“博爱科技”(引用当时流行的用语)的方法的确有效。意思是说,它们研讨出来用于影响其他文化发展进程的各类技术的确能提升异星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不因为星际接触而伤害那些社会。
当其他竞争者出于宗教动机决心扩大自身影响力,意图主宰所有技术落后社会,无视征服活动的初始成本以及此后占领行为带来的消耗,“文明”当然也可以选择退出或者承认失败,但这样不止是否认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也剥夺了他们骄纵自满的人民享受生活时安抚自己良知的借口,他们的另一选择是战斗。在做好准备并下定决心(并且取得了公众支持)之后。他们在执行退让政策数十年后,最终不可避免地采取了后一种更为强势的立场,像几乎每个有机体在自身存续受到威胁时会做的那样。
尽管“文明”表面看起来极其重视物质和实用性,但艾迪兰人并没有觊觎“文明”的物质财富这一点并不重要。“文明”受到的威胁并不直接,但绝对存在并且非常严重……这威胁不是被征服,也不是丧失大量生命,舰船,资源或者领地,而是危及某种更重要的东西:失去它本身的目标和良心的安逸;“文明”的精神实质有可能被摧毁;可能失去它的灵魂。
尽管表面看来并非如此,但不得不作战的实际上是“文明”,而不是艾迪兰人。在绝望处境催生的必然性逼迫下,他们最终集合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虽然很多人对战争的最终结果仍然存有疑问,但显然,“文明”已经不打算委曲求全。
战争源起:艾迪兰人
艾迪兰人已经在战争中,持续征服着他们认为低等的物种,将他们纳入一个宗教特色突出的帝国系统——碰巧也是个商业帝国。在他们看来,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和平而进行的圣战,为了整合并引导其他物种,让他们置身于神灵的直接守护之下,这战争必须继续并且不断扩大规模,否则就毫无意义。不管是停滞还是延缓,都不利于实现以宗教概念为根基的军事霸权,尽管从战略推进,商业或者管理角度看,或许有暂时的短期意义。宗教热忱超越实用主义,也更为光荣高大,跟“文明”一样,他们也认定原则更为重要。
战争在最终宣告开始之前,就已经被艾迪兰最高统帅部认定为永久侵略活动的一部分,是神学和种族同化殖民活动的自然结果,涉及武装冲突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升级,从有限战争,渐渐升级到相近技术水准下,与“文明”之间的全面战争。
尽管艾迪兰人普遍认定,一旦申明己方的坚定立场,“文明”就会退缩,但还是有少数艾迪兰决策者预料到了不同的情形——万一“文明”的态度强硬到“最差情形”,双方或许还能达成某种政治上有利可图的共识,不伤颜面,并且实现双方的部分利益。这份协定可能会让艾迪兰人同意短期内减缓或者限制他们的扩张行动,从而允许“文明”声称自己取得了某些成功(但不能太多);艾迪兰人一方也可以借此证明己方拥有宗教上可成立的理由吸引同化其他物种,让艾迪兰军事机器赢得喘息之机,同时让那些反对艾迪兰人过快扩张的内部势力失去根基,并且提供更多增加军费开支的理由,保证在下次与“文明”之间爆发武装冲突或者面对任何其他对手时,能够取得决定性优势,迅速毁灭对手。只有艾迪兰社会中最为狂热、极端的派别,才会倡导乃至认真考虑作战到底,甚至建议无条件推进武装冲突,哪怕“文明”一方主动退让求和,也不放过开战机会,但就连他们,也相信“文明”一定会服软。
制定了己方“万无一失”的应对方案,以为考虑过所有可能性之后,艾迪兰人信心满满,毫不犹豫地跟“文明”开战。
从最差情况看,他们或许考虑过战争是在双方存在误解的环境下爆发的。他们不太可能事先知道:对手对他们的了解可以说是过于透彻,他们却完全误解了“文明”这个对手,没有懂得他们的信仰、需求,以及恐惧有着怎样强大的力量,也没有明白“文明”人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战争进程简况(原文摘要)
第一次艾迪兰—“文明”争端发生于地球纪公元1267年;第二次是1288年;1289年,“文明”制造了五百年来第一艘真正的作战飞船,但仅仅是原型机器(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主脑设计出的各代战舰已经进步太多,而实际制造战舰的时代又过于久远,有必要认真检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分歧)。1307年,第三次冲突导致了(机器)伤亡。“文明”内部第一次出现了关于是否开战的公开讨论。1310年,“文明”内部的主和派与多数人口分离,而阿克拉眠星谷和平大会的成果,是双方同步撤军(这一行动在较为短视的艾迪兰人和“文明”市民中间,分别激起了责难和欢迎两种情绪)。
第四次冲突始于1323年,持续到(“文明”一方使用了秘密特工作战)1327年,双方正式宣战,“文明”的舰船和人员直接参与其中。1326年举行的“文明”战时议会导致“文明”中的另一些派别分离,他们谴责任何使用暴力的行为。
艾迪兰-“文明”战时行为协定于1327年获得双方批准。1332年,霍姆达人加入艾迪兰一方。霍姆达人是另一个三足体态的物种,作为银河文化的一员,成熟度高于“文明”与艾迪兰人。历史上的斯坎卡特里安-艾迪兰战争(公元前1345—991年)之后,霍姆达人曾作为艾迪兰人的庇护者,收留了所谓的“神圣幸存者”。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成了霍姆达人最为信赖的地面冲锋队,而在公元前990年艾迪兰人奇袭并夺回艾迪尔星球之后,两个三足种族继续合作,随着艾迪兰人实力增强,双方越来越像是分庭抗礼的平等合作者。
霍姆达人加入艾迪兰一方的原因,是他们对“文明”日渐增长的影响力怀有忌惮(他们远不是唯一怀有这种感觉的种族,但却是仅有的公开采取行动的势力)。尽管他们跟人类的分歧相对较少,这些冲突也都不重要,但霍姆达人数万年来的基本外交策略就是,试图避免银河中的任何单一势力(在与他们接近的技术水平上)变得过于强大,他们当时判断,“文明”便在接近这个危险点。霍姆达人从来没有把全部资源投入艾迪兰一方,他们只是利用自身强大高效的星际舰队,填补了艾迪兰太空舰队的质量短板。“文明”人看出,只有在人类进攻霍姆达人的母星时,战争才会全面爆发(事实上,霍姆达人与“文明”之间有限范围内的外交和文化关系仍被保留,部分贸易也在持续,这种情况贯穿整个战争)。
失算:艾迪兰人以为他们仅靠自身力量能够赢得战争,有了霍姆达人支持之后,更是假设己方强大无敌。霍姆达人也以为,他们的影响力足以改变战局,使之有利于艾迪兰人(但绝不会赌上自己的未来去争取挫败“文明”);“文明”的主脑们已经猜出,霍姆达人不会真的站在艾迪兰人身边参战,双方对战争持续时间、成本和收益的估计,都基于上述不同假设。
战争初始阶段,“文明”花费了大多数时间撤退,远离迅速扩张的艾迪兰势力范围,完成了它的战时物资生产模式转换,并建成了战舰队伍。最初几年内,“文明”一方参与太空战斗的主要是通用星际飞船:它们不是被专门设计成战船,而只是有足够强大的武装,速度也快到足以胜过大部分艾迪兰战舰。此外,“文明”一方的战场策略一直领先于艾迪兰人,让通用星际飞船在避免损失以及伤害防范方面一直拥有决定性优势。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双方整体风貌上的差别。对艾迪兰人而言,飞船主要是从一颗行星到达另一颗的运载工具,或者是防御行星的武器。而对“文明”而言,飞船就是建造技艺的展示,几乎是一件艺术品。那些通用星际飞船(以及后来渐渐取代它们的战舰)建造的过程中,融合了炙热的激情和机器导向的实用性,艾迪兰人的飞船根本就没办法与之相比,即便是“文明”舰船本身的实力还比不上更胜一筹的霍姆达人战舰。另外,在战争初期的几年间,通用系统星舰数量上也比敌人少很多。
也正是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死伤最为惨重。那时候,艾迪兰人突袭了很多个对战局影响不大的“文明”星陆,有时一次造成数十亿人死亡。作为震慑战术,此举并没能获得成功,作为军事战略,它让本来就不堪重负的艾迪兰主力作战群资源被进一步分散,它们越来越难找到并摧毁“文明”的遥远星陆、小行星、太空工厂和通用系统星舰,这些才是真正为“文明”生产作战物资的来源。与此同时,艾迪兰人也在试图控制大范围内数量众多的弱小势力,趁着“文明”撤离的机会,让这些不情愿的种族归附自己。1333年,战时行为协定添加补充条款,禁止摧毁人口密集的非军事性居住地,冲突从此进入相对克制的状态,直到临近结束。
1335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艾迪兰人还在努力巩固他们赢得的地盘,“文明”终于进入了战时状态。一段漫长的战斗随即展开,“文明”突入艾迪兰势力范围深处,艾迪兰人的策略摇摆不定,时而试图捍卫他们到手的成果,增强各地军力,时而又想发动强大攻势进入银河其他区域,想对难以捉摸的敌人发动致命袭击,但这些远征又会削弱守备力量。“文明”有能力利用几乎整个银河系来隐藏。它的整个存在方式从本质上就是灵活的,甚至连星陆本身都可以搬迁,或者简单放弃,让居民搬走。艾迪兰人的宗教信条,让他们逐个占领并防守所有能占据的地盘,防御边境,守备行星及其卫星,首要的目标是让艾迪尔行星安全,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尽管霍姆达人一再提议,艾迪兰人还是拒绝后撤到更为理性的防线,守御更易于防守的区域,甚至也拒绝和谈。
战争激烈地进行了三十余年,有很多次战斗,停战,通过外方势力和霍姆达人调和,大战役,成功,失败,著名的胜利,悲剧性失误,英勇行为,还有大片地域、大批星系的易主。
不过三十年之后,霍姆达人受够了。艾迪兰人从前作为佣兵时非常顺从,现在作为盟友却顽固不化,“文明”战舰给霍姆达人飞船造成的损失过大。霍姆达人向“文明”提出了若干要求,也得到若干保证,之后,就退出了战争。
从那时起,就只剩下艾迪兰人还以为战争结果未定了。“文明”已经在这场争斗中变成了极为强大的势力,也在那三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添加到此前数千年累积的海量经验基础上),无论艾迪兰实际拥有还是自以为拥有的狡猾、伪装、心狠手辣等优势,其实都已经被敌人压制了。
太空战争实际结束于1367年,而在上千颗被艾迪兰人占据的行星上(“文明”一方主要由机器参战),战争结束的官方时间是1375年。尽管在偏远星球,小规模的偶发冲突持续了将近三个世纪,主要是由不知晓或无视和平协定的艾迪兰人和麦杰尔发动。
艾迪尔行星本身从未被攻击,技术角度讲,也从未投降。它的计算机网络被效应场武器接管,然后在原有限制被解除之后,自我升级成为智能机器,成了有实无名的“文明”世界主脑。
至于艾迪兰人,有些选择了自杀,而其他人选择流放到霍姆达人的世界(后者同意雇佣他们,但拒绝支持他们向“文明”反攻),或者建立起独立的,名义上非军事性的居住地,处在其他势力的影响范围中(在“文明”监视下),或者驾乘逃离飞船驶向鲜为人知的星云,或者去了仙后座大星系,或者接受胜利者统治。少数人甚至加入了“文明”,有一些成了“文明”世界的佣兵。
统计数字战争时长:四十八年零一个月。伤亡总数:8514亿(±0.3%),含机器(按照智能水平折算)、麦杰尔和其他非战斗人员。物资损失:飞船(星际飞船以上级别)-91,215,660(±200);星陆:-14,334;行星及主要卫星:-53;环形世界:-1;壳层世界:-3;恒星(遭受明显的质量损失或主序星生命周期改变):-6。
历史评价一场小规模的短期战争,很少扩散到银河系总体积的0.02%以上,波及人口不超过星际人口总量的0.01%。但总有流言声称,其间发生过更为壮观的冲突,延展到更为广大的空间和时间……无论如何,银河系各大长老文明撰写的编年史无一例外地将艾迪兰-“文明”之战称为过去5万年中最重要的冲突,也将这场战争视为他们鲜少经历的独特而有趣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