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图鉴
龙
英文:Dragon
波兰文:Smok
龙属生物亦有高等与低等之分。剪尾龙、鸟龙之类同龙蜥一样,都不具备智能。高等龙属则可算作《猎魔人》世界中的智慧生命。下文提到的“龙”,基本是指高等龙属。
龙是攻击性很强的生物,除了尖牙利爪,它们还可喷吐标志性的龙焰。当然,不是所有龙都喷火,有些龙会喷出腐蚀性强酸或高温蒸汽。在小说世界中,龙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最大威胁,普通百姓对龙的敌意要么是因为无法正确区分龙和其他类龙生物,要么是因为垂涎龙囤积的财宝。另外,龙可谓一身是宝,龙泪、龙血和龙牙是无比珍贵的炼金原料,可制成灵药、延年丹和化妆品,经常引来术士的觊觎。
杰洛特说龙代表“混沌”的力量。在小说世界中,混沌是与秩序对立的力量或能量场,是施法职业的魔力之源。据古老的精灵传说记载,在小说故事发生的1500年前,大陆上出现了一个罕见的现象——“世界的渗透融合”。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另一个次元和小说的次元产生交叠,而这些交叠的部分有如气泡,把一些不属于本次元的“非自然生物”困在了这个世界当中。那些生物,如吸血鬼等,多数游离于本次元的生态系统之外,无法繁衍,属于突发事件的遗存,而猎魔人的狩猎目标便是它们。也正是在“世界的渗透融合”期间,人类渡海来到这块大陆,并很快掌握了从“交汇点”吸取魔法力量的技能,以此征服了大陆的原住民——精灵和矮人。直至事件发生的1500年后,“交汇点”仍像气泡一样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生物先天能感知到“交汇点”并吸收其魔力:一种是猫,它们喜欢在“交汇点”睡觉,另一种便是龙,它们喜欢囤积附有魔法的财宝。
根据颜色,龙一般分为绿龙、黑龙、红龙和白龙。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并不十分严谨。
绿龙并非纯绿,多为灰色,或介于绿灰之间,与龙蜥的肤色较为接近。绿龙最常见,主要分布于干旱或多岩地带。它们也是体型最小的龙,跟马的大小差不多。
红龙实为红棕色或砖红色。据《猎魔人》官方桌游设定集描述,红龙一般居住于山洞中,其龙焰温度极高,足以熔化金属,平均体长约15公尺。
黑龙为深棕色,拥有最坚硬的鳞片,基本刀枪不入。黑龙主要生活在沼泽和湿地间,终日浸泡在泥浆中,能喷出足以腐蚀铠甲的强酸,平均体长约10公尺。
白龙最少见,据说生活在极北之地,平均体长约10公尺,目前尚无可信的目击报告,因而资料极少。
除以上几种,还有金龙,金龙更为神秘和罕见。尽管杰洛特从没亲眼见过白龙和金龙,但他相信前者是可能存在的物种,只是尚未证实,而后者只是神话,顶多是术士用魔法制造出的突变物种,不具备生殖能力。游戏《猎魔人2》中出现过一条名叫萨琪亚的金龙。至于金龙究竟是自然存在的珍稀物种,还是如杰洛特推断的魔法突变造物,小说没有下结论。唯一能确定的是,金龙具备高超的易形能力,能化作几乎任何形态。
在现实世界中,欧亚传说里都有各自的龙的形象,虽在汉语中写作同一个字,两者却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和文化寓意。中国神话中的人祖伏羲和女娲皆为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民间更有将蛇称为“小龙”的习俗。在西欧,龙的词源为古希腊语δράκων(drakon),指巨大的海蛇或海怪;而在东欧,其词源为古斯拉夫语,在现代东欧语言中被广泛写作Zmey/Zmiy/Zmaj,即“蛇”这个词的阳性形态(“蛇”这个词本身为阴性)。
至于现代欧洲文化中的龙,其习性和形态则是不同神话传说融合的产物。
龙贪财的习性源于古希腊神话,比如看守金苹果和金羊毛的龙。它们长着一百多颗脑袋,一百多张嘴,能发出一百多种不同的声音。
龙的邪恶本质则源于基督教的《圣经》。《启示录》中记载了七头十角的大红龙,其真实身份便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龙的毒属性来源于北欧神话。盘踞在世界之树根部的尼德霍格便是条毒龙,它不停地啃噬树根,最终会导致世界之树的倒塌和诸神黄昏的到来。
最早将这几个特点融合的文学作品应是公元八世纪英格兰的英雄史诗《贝奥武夫》。一条火龙,因其宝藏中有只金杯被盗而大发雷霆,遂于贝奥武夫治下的耶阿特王国为祸四方,最终与年迈的英雄同归于尽。这条龙具备现代西方文化中龙的主要特征:贪财、善妒、喜欢囤积并看守宝物、会喷火、会飞行、牙齿有毒,等等。
有意思的是,东欧传说中的龙和西欧龙略有不同。在保加利亚、马其顿等地的民间传说中,雌龙一般是邪恶的,与西欧龙相似;雄龙则一般很善良,与雌龙水火不容,拥有非凡的智慧和财富,身强力壮,精于魔法,却很好色,喜欢追求人类女子——这大概就是《可能之界》中某位重要角色风流成性的灵感来源吧。
巨魔
英文:Troll
波兰文:Troll
波兰文:Troll
活的巨魔并未在小说中出现(叶妮芙家里倒有巨魔“那个部位”的标本),只在众人的交谈中有所提及。在游戏《猎魔人2》中巨魔倒是出过镜,而且也是个修桥的。
腐食魔
英文:Zeugl波兰文:Zeugl
腐食魔在游戏《猎魔人1》中出现过,是个守关Boss。
变形怪
英文:Doppler
波兰文:Doppler
波兰文:Doppler
杰洛特与变形怪嘟嘟打过一次交道,其本体有黄色虹膜,如同“用烂泥和面粉糊成的假人”。常人很少有机会见到变形怪的真身,尤其是活的变形怪,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拟态能力。变形怪只要观察一个人一段时间,就能变成这个人——不仅是身体,连同衣着甚至持有的工具都能模拟,当然这人的体重不能跟他差太多,也就是说,变形怪不能无限制改变身形大小。变形怪还能复制该人的声音、思维方式、行事风格、专业知识技能等,这是因为——用杰洛特的话讲——他能复制受害者的脑部特征及心智,或者说,灵魂。
至于这种变形原理,无论术士还是猎魔人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有些术士认为他们与狼人一样,但很显然,只有几种变化形态的狼人在千变万化的变形怪面前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另外,变形怪不是魔物,而是类人种族,这点和狼人完全不同,因为白银虽能抑制变形怪的变形能力,但不会伤到他们。
变形怪原则上属于无害物种,他们一般只将变身能力用于自卫,而不会谋害他人性命。即便如此,人类乃至其他类人生物都对变形怪恨之入骨——首先,变形怪的拟态能力实在太强,足以从里到外将受害者的身份据为己有,给人带来种种麻烦;其次,他们的拟态能力威胁到人类个体的独一性,从而威胁到人类的身份认同:如果有人能用技术手段变成我,我不再独一无二,那我还是我吗?最后还有宗教上的深层次原因:变形怪不但能模仿人类的身体,还能模仿其心智乃至灵魂,这似乎证明灵肉本属一体,宗教灵肉分离论的根基由此被动摇。人类曾对变形怪展开大规模捕杀,致其数量锐减,到杰洛特的时代,很多人甚至以为变形怪只是个传说罢了。
其实,早在这个词广为流行之前,它的概念便早已存在。在古埃及神话中,人类灵魂的一部分“ka”——意译大概是“生命的火花”——就是人记忆和感受的分身,且拥有形体,他人得见。在古埃及版本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中,引诱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就是美女海伦的“ka”。类似概念也在北欧神话中出现过。
半身人
英文:Halfling/Hobbit
波兰文:Niziołek/Hobbitem
波兰文:Niziołek/Hobbitem
在波兰原著中,半身人还有一个名称“Hobbitem”,显然源于托尔金笔下的霍比特人(Hobbit)。霍比特人的词源则是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意思是“洞穴挖掘者”。
美人鱼
英文:Siren
波兰文:Syrena
波兰文:Syrena
一是塞壬或海妖(英文为Siren,英译本也选用了这个词)。塞壬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其习性便是现代美人鱼的雏形,即拥有摄人心魄的歌喉,在多礁石的海域唱歌诱惑水手,引发船只触礁。只是塞壬的形象为人首鸟身。
一是人鱼(英文为Mermaid)。最早的人鱼形象出自亚述的阿塔伽提斯(Atargatis),是叙利亚传说中专司生育的女神,因与凡人相恋并误杀爱人,在悔恨中化为人身鱼尾。从大西洋到阿拉伯海,从印度洋到南中国海,与人鱼相关的神话传说可谓数不胜数。中国的《搜神记》中也有鲛人,他们会编织不透水的鲛绡,且能泣泪成珠。
在现代文学中,包括《猎魔人》在内,美人鱼一般结合了人鱼的外形及塞壬的习性。值得注意的是,波兰语不同于英语或汉语,并未对塞壬(Siren)和人鱼(Mermaid)加以区分,而是将二者统称为Syrena。
海怪(Kraken)的词源是挪威语“Krake”,原意是指扭曲、不洁之物。通常认为这一传说的原型是巨型章鱼,出没于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北美格陵兰岛之间广阔的北海洋面——该地区从13世纪开始就有大量关于海怪的目击报告了——因此有时也被译为“北海海怪”。除了巨型章鱼,还有理论认为海怪的原型为巨型乌贼(小说《白鲸》和《海底两万里》均采纳此说)或鲸鱼,甚至冰岛附近的海底火山喷发现象等。
树精
英文:Dryad
波兰文:Driada
波兰文:Driada
树精典出希腊神话,语源为古希腊语Δρυάς,原本专指神圣橡树的小精灵,属于次级女性神祇。如果细分,树精中还有一种“护木树精”,她们会与守护的树木同生共死,一旦树木遭到破坏,便会疯狂攻击毁树之人。树精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约翰·济慈的《夜莺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