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地界上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作爲管理陽城當地的縣衙中的官吏們也都不是瞎子或者是聾子,很快便得知了這個消息。
知縣王勁鬆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卻基本上無動於衷,原因很簡單,自從他到陽城赴任之後,根本就沒能實際控制過陽城縣南部的地域,雖然當年他新官上任的時候,也燒過三把火,組織了當地的鄉勇,又從澤州請來了一批官軍,打算將縣南一帶的趙大同、肖長山等巨盜給一網打盡。
但是結果是幾仗打下來之後,這幾個巨盜倒是沒被剿滅,他派出去的官軍鄉勇們卻被這些巨盜們打的是丟盔卸甲,屢戰屢敗的逃回了縣城之中。
而數次剿匪,不但沒有解決匪患的問題,負責進剿的官軍鄉勇們比起那些巨盜們,也好不到哪兒去,沿途也同樣是對當地百姓燒殺搶掠,再加上他們經常性的殺良冒功,以至於民心大失,原本支持官府剿匪的老百姓看到官軍如此行事,於是乾脆轉向幫助那些巨盜們通風報信,使得官府的剿匪越剿越不利,幾次都中了杆子的埋伏,被打得一塌糊塗的逃回了縣城。
吃了大虧的王知縣先是求告山西巡撫增派兵力來剿,但是因爲山西各地的杆子也都多如牛毛,每個州縣都有這樣類似的杆子存在,山西布政司就那點可用的兵力,幾乎可以說是剿無可剿,所以也根本沒搭理王勁鬆的請求,只是回覆讓他自己想辦法。
求不來大批官軍,王勁鬆也就老實了下來,既然這些巨盜在此盤踞時間不短了,他何苦要費勁巴拉的去剿滅他們呢?剿又剿不了,還要損兵折將,鄉勇和官兵出去做事死的話是需要給撫卹的,幾仗下來,他就欠了不少的債,於是他便沒興趣繼續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反正所有地方都有這種情況存在,他陽城縣更是地形複雜,接着剿匪也沒有把握,所以王勁鬆乾脆就睜隻眼閉隻眼,任由趙大同和肖屠戶這樣的巨盜在陽城界內存在下去了。
只要這些杆子沒事別鬧騰的太大,來打他的陽城縣城,那麼他們在山中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
這一次聽說有杆子在縣南火併,殺了趙大同和肖屠戶,王勁鬆也只是冷笑了幾聲,頗有些粗俗的說道:“讓他們打吧!打出狗腦子纔好!黑吃黑的事情咱們不管,只要他們別來襲擾縣城,愛幹什麼幹什麼去!”
有王勁鬆這個基調,主管地方武力的巡檢自然也沒打算去管這事兒,衆人抱着看笑話的心思,來看待這個問題,只是王勁鬆最後還是考慮了一下,安排主管地方武備的巡檢,派人去查探一下具體的情況,看看這路殺了趙大同和肖長山的杆子的來歷,也好做到心中有數,將情況彙總一下,呈報給澤州知州。
但是當他們派出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之後,王勁鬆有些緊張了起來,因爲被派去的人回來說這路殺了趙大同和肖長山的杆子似乎是陝西人很多,應該是從陝西過來的流民,人數大致有兩千人左右,是分做幾路進入到陽城地界的。
“陝西?這怎麼可能?咱們這裡離陝西有千里之遙,他們怎麼可能會渡過黃河,又不聲不響的潛入到這裡呢?沿途的官府都是幹什麼吃的?居然能讓他們如此長驅直入,跑到這裡呢?”王勁鬆當即便糊塗了,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連續問了幾遍之後,派出去的細作都說這件事假不了,確實是陝西的杆子。
王勁鬆這纔有些相信了,於是琢磨了一下之後,立即提筆親自寫了一封信,派人呈送到澤州知州那裡,具體要怎麼做,是否派兵剿撫,便由澤州知州來決定,反正以他陽城的實力,是沒法對付這麼一支大杆子的。
如此一來,等於是對刑天軍的進佔陽城縣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而王勁鬆在將這件事稟報給了澤州後,澤州知州根本就沒相信,這件事是真的,還以爲這又是陽城知縣王勁鬆在聳人聽聞,想要讓他調派兵馬去陽城縣剿匪罷了。
而以前幾次他聽了王勁鬆的話,幾次派兵入陽城縣境內剿匪,結果都落得鎩羽而歸,現在一提起陽城縣,他就有些頭疼,於是索性就把王勁鬆呈送給他的文牒給壓在了案頭,根本沒有理會王勁鬆的呈報。
而另一邊在縣城外的陽城縣南部區域的各鄉之中,此時刑天軍的安民告示張貼出去之後,這股逃難潮於是便出現了緩解,雖然當地老百姓還不太相信,新來的這股強人到底會不會如同他們所說的那樣行事,但是仔細想想,如果僅僅是因爲懼怕,就離開他們賴以爲生無數代人的故土,許多人心中還是不太捨得,於是抱着走着瞧的心思,老百姓們開始安穩了下來,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等待着觀察這路強人的行動。
雖然名義上刑天軍已經在陽城縣找到了立足點,但是這對肖天健來說,還只是第一步,一切還都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他要面臨的事情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他手下的這幫兵將們,經過這近一年來的錘鍊之後,行軍打仗上陣拼命已經都不是問題了,但是讓他們去處理民事,便真是爲難他們了,在佔領了趙大同和肖屠戶原來的控制區域之後,爲了儘快在此站定腳跟,肖天健一刻不敢休息,立即便派出手下,在當地他們控制區進行了一次普查。
幾天之後,他總算是將他們的控制區的情況搞明白了個大概,陽城縣地處太行山西支、中條山東支和中條山東支三山彙集之處,而他們目前控制的區域之中,大致集中在縣南山區一帶,以護澤河爲界,基本上屬於他們時機控制範圍,面積大致有數百平方公里左右,表面上來看,應該是不小了。
但是因爲這裡多爲山地,主要的農田都集中在中東部一帶,而刑天軍眼下時機控制的地域基本上都是在陽城縣南部,絕大多數都是山地,許多地方並不適於耕作,所以生活在這一帶的百姓以前主要的生計一部分爲務農,而還有不少人都是獵戶,靠着行獵爲生,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靠着採礦爲生,在陽城縣境內,最不缺的就是煤礦,除此之外,就是東冶鎮一帶的鐵礦,也有部分人是靠着在這些礦點採礦,換取生存資源的,人羣構成可以說是相當複雜,也正是因爲這裡的獵戶衆多,更使得當地匪患衆多。
(小小的慶祝一下,今天下午再更一章!明天就要下榜了,哪位朋友如果還沒有收藏的話,煩勞註冊一個,收藏起來,以備以後你再想起來看這本書的時候,方便查找!也不算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