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獎揭曉!

馬教授微微愣了下,似乎是沒想到自己這個老前輩提出的要求,居然會被這個晚輩拒絕。

臉上的表情雖然還掛着笑容,但卻是看得見的冷了幾分。

語氣帶着幾分不悅,馬教授音調上揚了些許:“怎麼?你還擔心我人老了,跟不上你的思路不成?還是說,你覺得我有必要,惦記你肚子裡那幾兩墨水?”

陸舟笑了笑,不動聲色迴應道:“怎麼會,只是個人的習慣吧。”

盯着陸舟看了半天,馬教授皮笑肉不笑地呵呵了聲:“呵,金大的晚輩真是有出息啊。那行吧,沒興趣交流就沒興趣吧,我一個老頭子也不耽誤你時間了,好自爲之。”

莫名其妙地扔下一句“好自爲之”,那老頭便轉身走了。

衛思陽有些左右爲難,雖然想結交陸舟,但又不敢得罪自己的教授。猶豫了兩秒,最終還是一句話都沒敢和陸舟說,跟在老教授的後面走了。

看着馬教授的背影,陸舟微微愣了下。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被自己拒絕了之後,這位老教授似乎有些不太開心?

奇了怪了,這世界上居然還有如此好爲人師的人,甚至到了“不指點你兩句就不開心”的程度。

如此熱衷於教育。

看着那位馬長安的背影,陸舟心中默默對他點了個贊。

……

次日,華國數學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80週年紀念學術會議,正式拉開了帷幕。

京師大的大禮堂內,人山人海,紅地毯上一眼望去黑壓壓一片。

會議還沒開始,大家都在吹牛扯淡。

國內的學術會議和國外差別很大,不過有些地方還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學術交流只是大家參加這種會議的次要目的,最重要的還是藉助這個機會多交幾個朋友。

只不過很不幸的是,這會議還沒正式開始,陸舟就已經不小心得罪了一位“大佬”。

雖然他覺得自己當初拒絕的還算比較委婉了……

或許,他該換一個善意的謊言,裝作對波利尼亞克猜想一籌莫展?

跟着盧院士入場之後,陸舟中途去了趟廁所,回來的時候便沒看到老院士的人了。

在會場裡轉了圈,依舊沒有找到老先生在哪,不過倒是找到了他的師兄。

發現這位師兄的時候,他正在和一位戴着眼鏡、看上去有些發福的男子閒聊。

陸舟走上前去,正準備打聲招呼,不過嚴師兄倒是先一步發現了他,熱情地把他招呼了過去,並笑着介紹道。

“來,和你介紹下,這位是楊志廣教授,咱們金大的傑出校友!”

一聽說這名字,陸舟先是微微一愣,隨即肅然起敬:“楊師兄好!”

這位楊師兄可不得了,陸舟在金大曆屆傑出校友牆上,可是看到過他的名字的。

86年從金大畢業,89年拿到華科院碩士學位後赴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並且在慕尼黑技術大學做了兩年科研工作,也就是俗稱的博士後。

94年開始回到國內,任職華科院數學研究所,後入選華科院的“百人計劃”,並且拿過“馮康科學計算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重大獎項。

當然,最牛的還是,在06年西班牙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這位上去做過45分鐘的報告。

同時,他也是那屆數學家大會上,唯一一個來自大陸的45分鐘報告人!

憑着這些資歷,評上17年的院士,這位師兄絕對是穩了!

不過因爲研究領域不同,陸舟對他研究的東西並不是很瞭解,只知道他是搞數值分析與科學計算的。

這個方向並非純粹數學,而是偏向於應用數學這一領域,和工科聯繫緊密。

在這裡碰到這位師兄,陸舟並不感到意外。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位80年代的大學生,竟然年輕的和80後似的。不是嚴師兄這麼一介紹,他都沒看出來這個面容和善的“小胖子”,竟然已經快五十歲了。

倒是他的嚴師兄,才30歲出頭,髮際線已經有些危險了……

“你好你好。”楊志廣笑着握住了陸舟的手,熱情的說道,“咱剛纔還在聊你的光榮事蹟,沒想到這麼快就碰上本人了,實在是幸會啊!”

陸舟笑了笑,謙虛道:“我哪裡有什麼光榮事蹟,倒是您的研究成果,都是看得見的東西,做出來利國利民,我做的那些研究都是理論上的,不值一提!”

一番客套,商業互吹,嚴師兄這個搞物理的,站在旁邊根本插不上話。

握着陸舟這位師弟的手不放,楊志廣也一個勁兒的謙虛道:“師弟千萬別妄自菲薄,你那篇計算材料學論文,可是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範例,填補了咱們國家在計算材料這一塊的空白!怎麼沒有利國利民?我們華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的柳教授,對你的成果可是大有推崇啊!每次和我聊到你,他都讚歎你的工作,架起了材料學和數學之間的橋樑,點燃了計算材料學的星星之火。更不要說數論了,連國際上的大師都對你讚譽有加。”

握草,這個吹得太誇張了啊!

就是一篇計算材料學的論文,怎麼就成填補空白了?

這商業互吹吹得陸舟都有些慌的,不知道該咋接話了。

好在盧院士及時趕到,替他解了圍。

“行了,你們倆個別對着吹了,我都聽不下去了!”

轉身看到了盧院士,楊志廣不好意思笑了笑,說:“哪裡是吹牛,我說的可都是大實話。”

雖然他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但在盧院士這種七十多歲高齡的老前輩面前,也只算是個晚輩。

更不要說,他還上過這位老前輩的物理課。

師徒見面,一番敘舊。

看着昔日教過的學生,盧院士滿意地點了點頭,用閒聊的口吻笑着說:“再過兩年,該評院士了吧。”

楊志廣謙虛的笑了笑:“還不清楚,一切服從組織安排。”

“那行吧,等組織安排,我也不多打聽了。咱金大數學系沒出過太多厲害的角色,80年代畢業的那一批算你一個,10年後的這一批,也就你面前這位師弟了,”盧院士是拍了拍陸舟的肩膀,笑着說,“你們兩個就好好加油吧,國家的未來,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一直沒機會插上話的嚴師兄湊了過來,終於找準機會插了句嘴。

“老闆,我呢?”

“你?”盧院士斜了他一眼,“你……先加着油吧。”

嚴師兄:“……?”

本來是很嚴肅的話題,但那表情實在太喜感,陸舟一個沒忍住,差點笑出聲來。

……

時間很快到了九點,大會的開幕式正式開始。

走上萬衆矚目的講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王詩成院士發表了開幕致辭。

ωωω•ttκā n•CO

緊接着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森重文,秘書長赫爾吉·霍頓、華人數學家邱成桐等國際數學界大佬分別上臺,爲華國數學學會八十週年的生日獻上“祝壽”的賀詞。

從抗戰到建國,從風雨飄搖到大國崛起,八十年來,這些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學者們住過防空洞,也睡過牛棚,歷經坎坷顛簸,終於一路走到了今天。

已經卸任的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聞蘭院士,用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結束語,在一片掌聲中,宣佈了本次大會的開幕。

開幕式的最後,便是是大會的重頭戲,華羅庚數學獎和陳省身數學獎的頒發!

前者針對五十歲以上的老教授,後者主要針對五十歲以下的年輕學者,每屆評選兩人。

十萬元的獎金雖然不多,聊表心意,但意義卻格外重大。

尤其是陳省身數學獎,甚至被看做是國內的菲爾茨獎。

華羅庚獎的得主是華科院的林院士和四川大學劉院士,分別獎勵他們在計算數學方面以及拓撲學與模糊性數學處理方面的傑出貢獻,可以說是衆望所歸,沒有懸念。

很快,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一片掌聲中,講臺上的邱成桐,笑着和王詩成院士握了握手,從他的手中接過了話筒。

面向年輕學者的陳省身數學獎,將由這位老先生來頒發。

掌聲漸漸平息。

老先生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說道。

“第一位獲獎人是華科院數學研究所的楊志廣教授。其主要科研成果爲對波動散射問題的完美匹配層方法(PML)的系統性研究,以及對高頻Helmholtz方程的波源轉移區域分裂算法,並且爲工程界著名的Peaceman機井模型建立了數學基礎……”

“至於第二位獲獎人是……”

將演講稿翻到了下一頁,邱老先生推了推眼鏡,笑着說道。

“陸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