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失乐园》引起了争议以后,他便顺势而为,刻意带了一波节奏,却没想到找到了几个拥有“共同语言”的同行,几人一拍即合,创办了一家小型报社,输出自己的观点。
这一次,即便《E.T.》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与奥斯蒙德只有金钱上的关系,即便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还没有看过电影,丹尼尔也毫不留情地虚空泼脏水:
“《每日评论》:《E.T.》根本不配被称为电影!它能够成功上映,是对科学界的侮辱!没人知道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如果孩子们都被《E.T.》影响,对严肃的学术问题抱有一致的玩笑态度怎么办?总所周知,我们不能相信外来人种虚伪的善意...美国电影协会必须做出行动,阻止电影上映!”
“即便电影上映,《E.T.》也注定会是一部不被大众接受的电影!这是一部披着儿童电影外皮的恐怖片,瞧瞧E.T.丑陋的长相吧,真的有人愿意带孩子去看这样一部电影吗?你们确定《E.T.》不是一部邪典电影吗?它难道不会成为孩子们一生的污点,成为孩子们恐怖的源泉吗?”
“所有人都应该联合起来,抵制《E.T.》,抵制在奥斯卡弄虚作假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然而,丹尼尔的呼吁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只是进一步减少了本就只有三位数的《每日评论》订购人数。
6.14日,每日北美票房统计结果出炉,《E.T.》仅凭借着3天1100万美元的票房总额,成功地坐稳了每周七天票房总榜的冠军宝座。
第151章 《冥王星》
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 登上北美票房冠军的宝座并不算一件稀奇事。
只不过他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体验,《大白鲨》惊喜交加,《夺宝奇兵》重新正名...再到《E.T.》, 他确实为《E.T.》的爆火感到意外和飘飘然。
《E.T.》的首周票房甚至达到了惊人的2100万美元,与去年的首周票房冠军《多格板箱》近乎持平€€€€
虽然《E.T.》首映的银幕数量远比《多格板箱》多, 但《多格板箱》的营销几乎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几个营销之一。它的营销手段已经被当成高校课堂上的案例,影评人也一致认为,极少有电影能打败《多格板箱》的首周票房成绩。
继《夺宝奇兵》之后,再次凭借一部儿童电影意外地斩获成功, 斯皮尔伯格毫无疑问地又成为了媒体口中的“好莱坞第一导演”。
但即便如此风光,在与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一同出席活动时,媒体的注意力依旧更多地放在小他近20岁的年轻投资人身上。
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带来的“魔咒”好像没能在奥斯蒙德身上应验,他的事业依旧顺风顺水, 感情生活嘛...他好像一直都没有什么感情生活, 这一点不纳入考虑。
《E.T.》是第一部 完全由斯莱德电影制片公司投资的电影,被哥伦比亚否定, 被米高梅否定, 被环球否定,最后机缘巧合才落入了奥斯蒙德手中。
谁能想到, 这部儿童电影居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能量?就像是一颗票房炸弹。保守预测,它至少能像《多格板箱》那样拿到两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而近乎同一时期上映的,由米高梅投资制作的《多格板箱2》和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人的《鬼玩人》, 却没有《E.T.》这么好的运气, 这两部恐怖片的首周票房都只有三四百万, 只能算得上及格,远远比不上《多格板箱》和《E.T.》。
这让媒体掏出了排除法。
纵观这些电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看来米高梅不是电影成功的条件。
斯皮尔伯格也不是。
只有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这个被神明眷顾的男人,拥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幸运。
《多格板箱》,全球票房2亿。
《忠犬八公》,全球票房1.3亿。
《Plan B》,全球票房9千万美元。
《失乐园》的票房收益虽然比不过奥斯蒙德的前三部作品,但是它拿到了奥斯卡。
而《E.T.》,这是奥斯蒙德投资的第一部 电影,截至目前,已经拿到了高达两千万的北美票房。
米高梅和斯莱德对它都非常重视,电影不久之后就会在欧洲和亚洲票仓上映,由于《E.T.》是一部全年龄都可以观看的电影,恐怕它的最终票房只会比《多格板箱》更多。
“奥兹,能为我们分享一些成功的秘诀吗?”
“奥斯蒙德,你是天主教徒吗?能告诉我们你每年会为教会捐多少钱吗?”
不当导演的好处就是,有关于他的采访不会再围绕着电影的内容,但是最近媒体口中的问题却越来越奇怪。人们探讨着他“幸运”的秘诀,甚至也有人怀疑他是特殊宗教的信徒。
人们唏嘘长叹。
一时间,《电影评论》一篇有关于《初步计算格里菲斯进军好莱坞后究竟赚了多少钱》的文章,居然促使杂志卖出了200万份。
谁能想到,当初被所有人视为步入深渊的破产、联美易主,反而是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成功的开始?
事实证明,他与他眼光奇差的父亲截然不同,如果联美当初抛开裙带偏见,为奥斯蒙德发行《多格板箱》,现在又应该是怎样一副光景?
恐怕凭借着奥斯蒙德现在拥有版权的五部电影,联美都能爬到好莱坞八大的中层了。
但是可惜、唏嘘、叹惋又有什么用?
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次不知道结果的选择,联美已经为愚昧、偏见付出了代价,明明就守着一株发财树,却没能趁机抱紧。
就是不知道,一部《E.T.》会将斯莱德独立制片公司带到什么样的高度。
接连几部电影的成功已经为斯莱德吸引了不少发行商的注意,许多发行商非常信任奥斯蒙德,陆续与斯莱德签订了发行合同。
从下一部电影开始,奥斯蒙德就可以不用再寻求其它电影公司的帮助了。斯莱德已经拥有了独立发行电影的能力。
《原野》就是第一个发行试水对象,不久之后,这部中国电影也会在唐人街和华裔聚居地的电影院上映。
好莱坞票房金童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不归奥斯蒙德所有,但好莱坞迟迟找不到他的接班人。好像自奥斯蒙德以后,媒体就再也找不到新人导演能够拿出票房上亿的处女作成绩。
不过,这并不影响因为《失乐园》票房而对奥斯蒙德冷嘲热讽的墙头草媒体,改称奥斯蒙德为“奇迹”、“那个男人”、“好莱坞最幸运的投资商”。
是的,投资商。
《失乐园》票房不佳又怎样呢?奥斯蒙德只能从《失乐园》上获得非常小的一部分票房分账,而他从他的前三部电影和《E.T.》中拿到的都是大头。
他根本就不在乎《失乐园》的票房。
好莱坞已经太久没有一边倒似地追捧某一位业内人士了,上一次团结一致还是《大白鲨》上映以后,他们共同拍斯皮尔伯格的马屁。
几年来,媒体的品味与要求越发苛刻,但是,他们还能再批评奥斯蒙德什么呢?
毕竟,奥斯蒙德现在可是白宫的贵宾。
《E.T.》火爆的消息已经足够令媒体人们吃惊,而白宫的邀请更是让批评家们大跌眼镜。
他们曾经说过《失乐园》并不是一部适合普罗大众口味的电影,但现在,总统却因为这样一部电影接见了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其实,白宫每天接待的客人非常多,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有机会被请去白宫与总统会谈接受表彰,每个人五六分钟,与总统握手交流,算不上什么特别的荣誉。
奥斯蒙德也一样,他西装革履地在特勤局的监护下与总统夫妇会见,在大庭广众和众多记者的见证下在白宫再次观看了一遍自己拍摄的电影,就被推上了发言台。
白宫方面提前为他撰写好了稿件,要他在演讲中着重提及《失乐园》电影最后的枪击案和他自己遭遇的枪袭,并且提出支持国会出台有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法案。
奥斯蒙德看出,白宫和国会似乎是有了将手隐晦地伸向美国步.枪的意图,总统邀请他来白宫做客、共同观看电影享用晚餐,也不过是想将他当成枪使。
而白宫的立场,也让奥斯蒙德忍不住联想起了当初离奇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也许,《失乐园》能够获奖并不是巧合。
当然,他也能获得好处。现在站在发言台上,只不过是为了偿还“人情”,并且借着这个平台,宣传《E.T.》以及他即将拍摄的新片《冥王星》。
虽然被当枪使有些不爽,但奥斯蒙德还是按照先前撰写好的稿子发表了自己的演讲。
毕竟,他得承认,现在的他确实是反对枪支阵营中坚定的一员,国会如果愿意下定决心改革,正合奥斯蒙德的需求。
只不过,支持归支持,不爽还是不爽。
奥斯蒙德没忘记与系统开一些危险的玩笑:[总统的竞选团队系统可以绑定总统的幕僚吗?或者总统本人?]
系统的大脑一下子宕机,恼羞成怒:[当然不可以!都说了团队系统只能加成!如果忠诚度一开始就是负值,加成也没什么用处。]
它的宿主真的不是什么漫画电影中的大反派吗?为什么能冒出这么古怪的念头?!
奥斯蒙德举起双手做投降状,示意他只是开个玩笑。
总而言之,前往白宫不虚此行。起码从总统和媒体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非常期待奥斯蒙德所说的,“彰显了美国梦”的美好半传记电影《冥王星》。
甚至克莱德€€汤博本人,还在看到了新闻以后在报纸上刊登了文章,发声支持奥斯蒙德的新电影计划。
他甚至说:“格里菲斯是当代导演中最具能力和思想的一批年轻人,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与常规电影题材,《忠犬八公》、《失乐园》、《冥王星》都反应了一些现实状况,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些严肃的思考思想。我相信,他终有一天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星’。”
这下好了。
几乎整个北美都知道他要拍汤博探索冥王星的历程改编的电影了。
就连刚刚看过了《E.T.》的影迷也忍不住惊呼:“怪不得《E.T.》中的外星人设定是冥王星的访客,还提到了冥王星的发现者汤博,原来是在这里联动了一下。”
曾经与奥斯蒙德合作过的新世界电影公司的总裁,罗杰€€科尔曼忍不住擦去了额角的汗珠。这小子,还是一如既往,不放过每一个宣传电影新片的机会。
瞧瞧,就连他投资的电影都不放过,角度总是千奇百怪,却意外地合理。
然而,即便已经声明了自己的下一部电影题材,甚至坦言承认了电影将由斯莱德电影公司独立投资独立制作,奥斯蒙德还是收到了来自米高梅、华纳和刚刚被可口可乐收购的哥伦比亚的电话。
这三家电影公司都想要邀请他担任导演或者制片人,亦或者投资《冥王星》这部电影。
尤其是哥伦比亚。
可口可乐毕竟是外行人,他们不顾制片人的劝阻,执意要求制片人想要拿到电影投资,就必须请来从未有过亏损的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哪怕是早已经确定了合适导演的《窈窕淑男》。
第152章 霍夫曼
好莱坞的商战有时看起来非常复杂, 涉及各种名词、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计算,巧妙的陷阱、彼此之间不停地算计、挖角。
有时又简单粗暴。
就比如可口可乐斥资6.92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公司。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可口可乐毕竟是饮料界的巨头、霸主,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对手百事公司。可口可乐进军好莱坞,是想要从影视行业分一杯羹, 让自己像未来的索尼以及现在的柯达一样,进一步拓展业务种类。
然而,可口可乐的目的实际并不在此。
富得流油的可口可乐只凭借着可乐就可以躺着数钱,根本不需要到好莱坞来冒险, 承受拍摄电影的巨大风险。
它之所以收购陷入困境的哥伦比亚,真正的目的是借助影视行业巨大的传播能力为自己打广告。
可口可乐每年都会投资上亿,用于拍摄、投放电视台广告以及电影植入广告,与明星代言人签订合约。
于是高层一拍脑袋,想出来一个省钱的好办法。
既然总是要花钱植入广告。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省下这笔钱, 直接买一家电影公司, “免费”为自己制作源源不断的广告呢?
植入了广告的电影还能通过电影票房回本,简直是一举两得!
一举三得!
可口可乐在拥有着哥伦比亚的这几年内, 还不断地在影视作品中加塞了一些令人讨厌的角色。这些角色各不相同, 也许是贪婪的政客,邪恶的罪犯, 亦或者是极端动保人员,甚至是苏联人,却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
他们在影视作品中都饮用百事可乐。
与之相对于的, 正派、明星, 受人欢迎的角色, 几乎都在电影中饮用了可口可乐的新品或者经典红白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