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新入行或者对内情毫无了解的演员会倾慕于卡梅隆头上的光环,认为和卡梅隆签约合作就是乘上了一步登天的电梯,从此就能名声大造备受推崇。
这句话是对的,《泰坦尼克号》能让任何初出茅庐的演员名扬万里,《艺术修养》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奥斯蒙德了解詹姆斯€€卡梅隆。如果卡梅隆想要他推荐演员到他的剧组中工作,那么奥斯蒙德只会将他讨厌但还算欣赏的家伙塞进他的剧组。
至于为什么?
知道为什么卡梅隆被称为“片场暴君”吗?
一开始还好,随着卡梅隆对完美影片质量愈演愈烈的追求,他对待演员的态度也越来越粗暴,有时甚至比希区€€柯克、斯坦利€€库布里克更甚。
拿那部经典的、拍摄场地与《泰坦尼克号》极为相似、让卡梅隆获得了“暴虐统治”名声的《深渊》来举例,卡梅隆在《深渊》片场中开过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不适的玩笑,他对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喊道:“我让你们呼吸就不错了,你们还想怎样?”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因为它不是玩笑,它几乎成了《深渊》片场中的真实写照。
卡梅隆差点逼死了主演哈里斯。有一场戏要求哈里斯和一名配角不佩戴氧气瓶和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在水下四十英尺的深度游一段很长的距离。
为了不将安全员拍入镜头,卡梅隆吩咐安全员与演员哈里斯保持非常远的距离,当哈里斯因为缺氧不适而做出手势时,安全员才能开始向演员移动,经历一段漫长的移动时间后才能到达他的身边将氧气管送入他的口中。
有一次,跟随着他的安全员被线缆绊住,另一名距离他更加遥远的安全员才得到指令匆匆赶来。但他没能让哈里斯第一时间呼吸到氧气,这名安全员弄错了呼吸器,导致哈里斯吸进的不是空气,而是水。直到另一名安全员过来,才从死神手上解救了哈里斯。
在后续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询问哈里斯在拍摄过程中遭受了怎样的对待,哈里斯回答这像是:“问一个美国大兵在越南遭受了怎样的对待。”
《深渊》的女主角玛斯特兰也没能躲过卡梅隆的摧残。她在经历了3个月备受煎熬的日子的情况下,在又一次NG后怒吼“我们不是动物”,紧接着愤然离开了片场。
可想而知,她遭遇过多少次严苛的NG与反复的折磨。
《深渊》刚开始拍摄时,水中氯的含量太高,导致工作人员的头发脱落、变色,皮肤发炎,裸露在外的皮肤每天都会感受到灼烧一般的刺痛,很多人还出现了耳鼻感染的状况。
低温和每天长达15到18个小时的水下拍摄时间让每天的拍摄都变成了一场酷刑,因此,有人将片场黑板上的“The Abyss(深渊)”改成了“The Abuse(虐待)”。
卡梅隆唯一值得被人称道的只有他还算一视同仁,对自己也心狠手辣。他比剧组工作人员工作的时间更长,有时一天甚至会工作20多个小时。
拍摄工作结束以后,他仍然会待在办公室内,为了调整压力差倒挂着观看毛片继续工作。
《泰坦尼克号》的拍摄条件和工作时长不会比《深渊》好到哪去,这样的情况下让他劝利亚姆到卡梅隆的剧组去受苦受难?除非他是疯了才会接受卡梅隆的提议。
听听奥斯蒙德说的什么话!
卡梅隆哭丧着脸,一时生无可恋:“我就是照着他写的剧本,他不参演,我该去找谁?”
奥斯蒙德冷笑:“随便你找谁,反正不能是利亚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拍摄是顺带的,公费潜水才是你想干的。”
谁不知道卡梅隆对水的执着?
或者说,每一位科幻导演都对海底深处和太空有着无尽的向往。
他更想拍摄泰坦尼克沉没的过程,更想在片中展示一万两千英尺深处的沉船残骸,卡梅隆对海底爱得深沉,但要拍摄一部完整的电影可不能只拍景色。所以在拍摄骇人景观的基础上,不妨“顺带”添加一段爱情传奇,为电影填上一个主线,交出一份看似完美的答卷。
卡梅隆笑得有些尴尬,好在他清楚奥斯蒙德对他的故事还是有几分兴趣的,更何况奥斯蒙德十年前就与他签订了合同,和他约好帮他发行7部电影:“我降薪行吗?我只拿10%纯利分账。”
最终,在卡梅隆的软磨硬泡下,奥斯蒙德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与他签下了合约:包括需要额外打造的特殊摄影设备在内总共给卡梅隆4000万美元预算。奥斯蒙德担任制片人,泰坦尼克号的实景搭造和特效由奥斯蒙德全权负责,承担额外的支出费用。
*
《泰坦尼克号》立项后不久,卡梅隆便接连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挑战。
除了价格昂贵还差点闹出人命的下潜造访泰坦尼克号之旅,最令卡梅隆头痛的便是选角。
与他维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选角总监玛丽€€芬恩为他挑选了凯特€€温斯莱特作为女主角,但他却迟迟找不到杰克,只能将所有的年轻帅哥演员都聚集到了剧组。
这其中也包括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不过卡梅隆认为他太瘦弱,不像个男主角,也不够漂亮。
莱昂纳多也对《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没什么兴趣。
但莱昂纳多的试镜改变了卡梅隆的想法,他与凯特的试镜合演产生了不得了的化学反应,他的表演与她十分契合,甚至激发了凯特的表演。
在表演之后,莱昂纳多让凯特念念不忘,她向卡梅隆提出了建议:“即便你不雇我,也一定要雇佣他。”[1]
然而摆在眼前的问题却是,莱昂纳多不想出演《泰坦尼克号》。
他更喜欢扮演备受煎熬的角色,白痴、或者瘾君子,总之,是那些更有深度、有着悲惨过去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形象接近他本人的角色。他想要凭借他的表演追上瑞凡€€菲尼克斯的脚步。
无奈之下,卡梅隆在与莱昂纳多协商多次无果后决定放弃他,转头邀请瑞凡出演。
但瑞凡的价格太高,卡梅隆脑子一转将奥斯蒙德找来,想让奥斯蒙德帮助他劝说瑞凡降薪出演。
“Rio?”
奥斯蒙德闻言眉头一跳,他上次没说清楚是吧?让瑞凡出演《泰坦尼克号》不是把他推进火堆吗?他还没完全戒断,本就备受煎熬,难不成等他彻底干净以后还要让他到卡梅隆的剧组当苦行僧?
谴责和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办公室门前突然探出一个金色的脑袋€€€€还没来得及走远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满脸写着兴奋:“格里菲斯先生?您叫我吗?”
迪卡普里奥,倒也是里奥(rio)。
不过,眼前的家伙不是很合适吗?
《文艺修养》中,他就是《泰坦尼克号》的主角,而且他和他不熟,即便让他在卡梅隆的剧组打黑工,奥斯蒙德认为自己的良心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安。
迎着莱昂纳多期待的目光,奥斯蒙德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对,我听吉姆说,你不想出演《泰坦尼克号》,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或许我们能谈谈?”
“哦,那...”
莱昂纳多走进室内,他不再像在卡梅隆面前时那样,神情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痞气,而是认真而殷切地望向奥斯蒙德:“那是一个误会,我不知道您也会参与《泰坦尼克号》的制作。”
卡梅隆十分无语。
你小子的区别对待未免也太明显了,再怎么说他也是好莱坞知名导演,总计创造了十多亿美元的电影票房。
这也不怪莱昂纳多。
毕竟卡梅隆只是商业片导演,在奥斯卡和电影艺术领域还没能取得什么杰出的成就。
但奥斯蒙德不同。
他不仅是好莱坞最赚钱的商业片导演,还被奥斯卡、威尼斯等电影节认可、推崇,甚至有资格担任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他是“世界第一导演”、“电影之神”,他想捧的人,一定能拿到奥斯卡奖杯。
早年与他合作的摄影师约翰,和他进行过多次合作的作曲家坂本龙一、鲍勃€€迪伦、大卫€€鲍伊、迈克尔€€杰克逊,工业暗魔的特效师霍根,演员尊龙、朱迪€€福斯特、利亚姆€€海恩斯,导演科恩兄弟...等等,都在奥斯卡历届获奖名单上成功留名。
好莱坞圈内甚至流传着一个传说:对奥斯卡的掌控权,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米高梅(安布雷拉)手中。
时境变迁,安布雷拉和斯莱德已经彻底取代了华纳和派拉蒙曾经的霸主地位,在奥斯卡提名阶段占据着最大的话语权。学院的会员也会为了讨好奥斯蒙德,将选票投给他支持的人。
瑞凡€€菲尼克斯也是备受奥斯蒙德看好的演员,人人都猜测,瑞凡与奥斯卡影帝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只剩下一部为他量身定制的影片。
每一位电影工作者都盼望着得到机会向奥斯蒙德示好,祈求得到他的注视,获得与他合作的机会。莱昂纳多也不例外。
“我会担任《泰坦尼克号》的制片人。”
奥斯蒙德没有深究细节,他露出微笑,双手交叠:“那你对出演《泰坦尼克号》感兴趣吗?其实我能理解你的拒绝,在吉姆的剧组中担任主角并不容易,对每一位年轻演员来说都是一种极为苛刻的挑战,很少有人能...”
“我很感兴趣!”
莱昂纳多飞快地打断他的话:“我很擅长应对各种挑战!”
“是吗?”
奥斯蒙德勾起唇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从沙发上站起身,朝着莱昂纳多伸出手:“那我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他避开莱昂纳多望向面露不忿的卡梅隆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得意,奥斯蒙德轻轻扬起下巴,以眼神传递他对困扰卡梅隆许久的问题的不屑:这不就解决了吗?
第262章 番外 泰坦尼克号(下)
如同奥斯蒙德预料的, 开始建造布景后仅一个月,《泰坦尼克号》的成本便开始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失去了控制。
他比《文艺修养》中投资了《泰坦尼克号》的20世纪福克斯还要疯狂,一票否决了詹姆斯€€卡梅隆和制片会计、项目经理有关于在墨西哥搭建实景的建议, 强硬而固执地将地址选在了美墨边界。
即便需要付出更多的投资,但他选择这样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一是因为墨西哥的治安到底比不上境内;二则是因为奥斯蒙德不想让昂贵的实景变成一次性的拍摄道具。
他更希望拍摄期间, 重建的泰坦尼克号是影棚,拍摄结束以后,泰坦尼克号就是安布雷拉旗下新开张的主题乐园。
卡梅隆要求必须铺进口的手工羊毛毛毯?买。
为了完美复刻泰坦尼克号要安装600多个舷窗,每扇窗都要挂一盏水晶灯?买。
拍摄需要购买40英里长的电缆、1000多盏摄像灯以及100多盏布景灯?买。
他甚至大手一挥, 指挥工程师搭建两艘不同用途的大船。一艘用于拍摄日常,一艘专门用于拍摄撞上冰山后发生的一系列灾难。
令人倒吸凉气的投资金额对奥斯蒙德来说不过是一串稀松平常的数字,卡梅隆生怕他会在签字时黑脸掀桌甚至中止项目,却没想到他的眉头都不皱一下。
再多的投资又如何?
泰坦尼克号终究会成为主题乐园、成为主题酒店,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而来, 花费远高于百年前船票的价格, 在船舱客房中留宿,在宴会大厅和舱底中度过与电影中完全一致的浪漫几夜。
再怎么惊人的数字最终都会成倍地回到他的账户。
9000万、一亿、一亿两千、一亿五千、两亿、三亿...安布雷拉真实与对外宣布的投资成本水涨船高。
让卡梅隆勉强挂在脸上的镇定神态都变色, 甚至提出放弃《泰坦尼克号》的所有分成。
即便奥斯蒙德内心笃定《泰坦尼克号》不过是又一次毫无风险的投资, 为他那数不清位数的财富上再添无关紧要的一笔,仍然有人替他着急, 贷款焦虑,认为他终于要迎来投资生涯的滑铁卢:
《洛杉矶时报》认为《泰坦尼克号》是一场套取现金的骗局,是洗钱的手段。
《时代》杂志的封面小标题写着“咕嘟咕嘟...《泰坦尼克号》是否会同邮轮一样沉没?”
彼时环球投资了1.75亿美元的《未来水世界》在全球上映, 仅收获了2.6亿票房。
这部让环球元气大伤, 几乎赔干净了家底的影片免不了被媒体拉来与同样投入了上亿美元的特效大片《泰坦尼克号》对比, 甚至以《未来水世界》“预言”《泰坦尼克号》未来的惨状。
“未来水世界”,不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未来”吗?
和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掐了十几年架的英媒更是直接开麦:“《泰坦尼克号》与泰坦尼克仅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它们同样诞生于人类的傲慢,二是它们终将一头撞上冰山。”
“曾经的《天堂之门》,今日的《泰坦尼克号》”
就连《全球日报》也凑热闹似的“踩上”老板一脚:“是的,奥斯蒙德这回一定要翻船了。”
这不是《全球日报》第一次和老板唱反调了。
几年前,他们就发现在混乱的舆论漩涡中假装阴阳老板一句,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关注获取更多的营业额,还能将水搅得更浑一些。
黑红和争议都是流量,在纷争中粗着脖子据理力争吵红了脸终究比不过笑等小丑被打脸更加有趣。类似的事早已重演了成百上千次,但他们的同行仍然无法及时吸取教训。
哦,部分同行。
媒体工作者中还是有不少人清醒而理智的。
《纽约时报》就是其中之一:“妄下判断为时尚早,好莱坞的奇迹一直都拥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它叫做奥斯蒙德€€格里菲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