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 第51章

没多久岷州府就乱套了,知府第一时间下令关上城门,不准人跑出去。

刚开始是拦住了人,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饿死,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吃人的怪物。

为了不饿死,为了不被吃,想活着的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拼了命的往外跑。

一路过来,那些府县都不敢管他们,这就是个烫手山芋。

于是都叫人将他们往下一个地方驱逐,就这样流民们被一路驱逐到了丰水县外。

赵安民听着下头人打探来的消息,心想岷州大乱,那知府怕是活不成了。

流民也只会越来越多,前头那些府县不敢收,也是怕越聚越多,到时候不好弄。

而且北地本就缺粮,把人往南边送,也是给条活路。

不然真继续在北面留着,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左右都是一个死。

只是这些流民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烫手山芋?落在他的地界,他若是处理不妥,便是他的过错。

可他丰水县本就是个发展不起来的小县,北面各个州府都不敢接手的流民,他又如何能处理好?

他在这都五年了,也不求着能升迁调任,只求能在此地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安稳终老。

偏偏又横生这事端,叫他束手无策。

赵县令思来想去,还是写了个折子,准备递给朝廷。

折子中没敢直接写岷州府的事,只说北地来了流民,请上头赈灾。

至于为何北地会有流民,上头自然会去查。

折子写完后,赵县令让人送去府城给知府过目。官员不可越级汇报,他的折子要先给知府看才行。

写完折子后,衙役便拎着食盒过来,“大人,夫人给您备了豆浆和肉脯。”

赵县令本来没胃口吃东西,但一想到北城杂货铺里的豆浆和肉脯的味道,就有些肚饿,“拿进来吧。”

吃完肉脯,喝完豆浆,赵县令觉得自己的情绪被抚慰了。

“随本官去城外看看。”

赵县令带着手下衙役到城外,入目便是一群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的人。

他们双目无神,手中拿着富户施粥时发的陶碗,在空地上或躺,或坐。

有几个年纪看着小一些的,还抱着早就空无一物的陶碗舔。

也有一些喝了清粥后更饿,忍不住的抓着雪吃,嘴边沾着脏污的带雪的泥浆。

赵县令身上披着厚重的披风,遮挡住了入骨寒风。

可没有被遮挡的鼻尖,依旧冻的通红。

但这些流民,甚至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路走来,真是十分辛苦。

赵县令摇头叹息,他能做的都做了。再多的,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求着天快点暖和起来,这样流民们还能挖点野菜果腹。

……

不出赵县令所料,在接连施粥七日后,富户们开始推脱起来。

赵县令恩威并施,好一番扯皮后,才让这些富户同意再施粥十日,等出了正月就不再施粥。

那时侯一些野菜也长了,仔细找找也能给肚子里填点东西。

熬一个月到三四月份,那时候野菜更多,想来人也能缓过来。

到时候再问这些流民,是要落户还是要离开。

赵县□□的周详,也无差错。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丰水县竟然一整个正月都没下一滴雨。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出正月后,富户们不再开设粥棚。

流民们也不敢闹,这是唯一一个叫他们待这么久,还施粥这么久的县城。

眼下天气渐暖,他们勤快点,也能在地里刨出点野菜来吃。

有这一线生机,他们也不想拿身家性命去对县城里的带刀小吏。

流民们一心只想着果腹活命,一时间也没有察觉天不下雨。

富户们第一时间察觉了,县城的各个粮食铺子也开始提高了粮价。

赵县令眼皮子不停的跳,心中总觉得不安。

云庄里,张木桥去见了云怀瑾,神色凝重,“东家,一月没有下雨了。”

云怀瑾知道,旱灾来了。

“虽说要有大旱,但是地里还是得种东西。不然别的地都种,只有我们不种,也很奇怪。”

张木桥点头说是,“这回便还是种黄豆和粟吧。”

种地的事情,云怀瑾都听张木桥的。

秋播时的黄豆和粟已经收获,粮仓堆不下,开了另一个仓库堆放。

张木桥第一时间告诉佃户们,今年春种时还是种黄豆和粟米,这让佃户们心里奇怪但他们也没办法。

这是东家的地,种什么都是得按东家的要求来。

只是有些心疼可惜,那样多的好地,只能种黄豆和粟米。这两样东西价贱,没人稀罕卖不出价格。他们放到手里,也只能留着自家吃,赚不到什么钱的。

秋播时收获的那些,现在还在家里粮仓里堆着,压根吃不完。

要是东家收购他们的黄豆做豆浆粉就好了,这样多少能卖点钱。

这时候佃户们想的还是卖粮赚钱,压根想不到不久之后,县里连黄豆都买不到了。

到了二月中旬,天依旧无雨。

春耕在即,赵县令此时召了丰水县各个庄子的东家去县衙见面,有些庄子东家并不在此地,便召见了管事。

云怀瑾猜想着赵县令此举,怕是和春耕有关。

方老三依旧跟着云怀瑾,在他身边护卫。怕流民生事,还另带了四人。

云怀瑾坐马车,另外四人则是驾着马套的板车跟在后面。

到丰水县城外的时候,云怀瑾看到了被带刀小吏拦在不远处的流民。

他看一眼后就被小吏催着快走,只好收回视线,朝着城中走。

县衙门头用料十分俭朴,却又透着一股难言的威严之感。

云怀瑾和方老三进了县衙,自报家门后,被人领着去了后院。

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有些凑在一起小声的说这话,也有些各自坐在一处,谁也不理,只闭目养神。

云怀瑾来的时候吸引了不少的视线,无外乎是他的身形外貌,在一众人里实在出众。

大家皆以为他是男子,在细瞧之后发现眼下孕痣,知道是个哥儿后,又是一番惊讶。

因此,云怀瑾给院子里的诸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云怀瑾刚坐下,赵县令就来了。他又跟着众人起身,弯腰行礼。

“诸位请坐。”

赵县令落座后,一摆手让众人坐下。

坐在下方的云怀瑾借机打量着上方的县令大人,此人身形清瘦,五官端正。上唇留有胡子,下巴处却是清理干净。

看起来有些严肃,嘴角下撇,是个不苟言笑的主。

赵县令开门见山,没有卖关子,直接道:“今年正月以来,天公不作美,一直无雨。

眼看着就要春耕,无雨影响收成。本官召见诸位,是想让诸位在春耕时,多种些红薯,土豆。

麦子的话,今年春种最好还是少种些吧。”

赵县令话音刚落,下面就小声的议论起来。

云怀瑾的前后左右,都在小声的抱怨。

“种这玩意干什么?又卖不出去。”

“是啊,卖不上价,亏了县令又不给我们贴银钱。”

“这地是我们东家的,东家爱吃面,可不爱吃这些。哪里说种别的就种别的?”

云怀瑾听着周围的抱怨声,一时间竟没有听到有一个人是赞同的。

他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丰水县最后会被破城了。

人心不齐,只向钱看,迟早会出事。

赵县令此举,是在旱灾来临的最开始,降低了今后的死亡数量。

红薯,土豆是不好吃,虽然偶尔吃一两顿会觉得美味。

但天天吃的话,谁都受不了。可再受不了,这也是能救命的东西,至少也不会叫人轻易的给饿死。

赵县令也知道很难说服这些庄子去种植,他们这些人虽然地多,可也正因为地多,所以也不缺粮食。

对他们来说,自然是钱更重要的。

让他们种红薯和土豆,对他们来说是强人所难了。

可这天实在是不好,他怕丰水县也要和岷州一样,要干旱了。

而且若不是这些人地里产出并不需要往上交税收,不怕过段时间又有雨了,却因种多了红薯土豆而无法交税,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诸位,你们若是种红薯与土豆,种多少,县衙就收多少。除此之外,县衙也会给大家提供秧苗,不会收取费用。”

赵县令开出的条件,并不足以打动人心。

即便是这样,对于庄子来说,也是亏了的。

秧苗与种出来的东西,并不值几个钱。

真正值钱的是种东西的地。

这地种了红薯和土豆,就种不了其他。他们不愿意做这亏本买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