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心机男在钓我 第12章

“大老板,我孙子是在你们这里受的伤,医生说娃心脏破了个洞,做手术要几万块钱,老太我就是一个捡垃圾的,哪里去找这么多钱,你们不能不管啊。”

钱阿姨在他们走后又去找医生问了她孙子这种情况,还有问清楚医生医治需要多少钱。

医生说的数字,她根本拿不出来,她一路哭着回病房的,同病房看她可怜,提了一句,你孙子这是在你工作的地方受的伤,你去闹一闹,那些老板那么有钱,没准就拿钱息事宁人了。

钱阿姨也知道这是不要脸的事,可是她一个老太太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她不能眼看着孙子生病不治,在她眼中,心脏破了个洞,是多么大个事,不治那是得死人的。

虞书站在自己的帐篷跟前,那些围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那些人大概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觉得这老太太不知好歹,但也有些人觉得几万块钱而已,不过是大老板买两件衣服的钱罢了,舍点善心又没什么。

负责人赶到的时候,钱阿姨额头已经嗑破皮了,他赶紧上前去拉住钱阿姨的胳膊,试图把人拉起来。

这次因为大老板来,他们所有员工都提前开了会的,也告诉了所有员工,大老板是谁,可是这是为了避免在老板面前出差错。

谁知道钱阿姨竟然这样做,竟然直接越过他直接去找大老板,负责人心里满是怒火,这一次他的位置怕是不保了。

“钱丽,你闹什么?我们看你可怜,给了你工作,你自己工作时间擅离职守还带孩子来,河流山林这么危险,你也敢放任孩子来。”

“昨天我好心给你垫了检查费,今天你转身就来闹事?没见过你这么无耻的人。”

负责人也不按平日里的称呼来了,竟是直接叫了对方的名字,可见是有多生气了。

钱丽老泪纵横,眼睛都哭肿了,没人知道她心里此刻在想什么,她不回答负责人的话,只一个劲儿的冲戚矢臣磕头,嘴里念叨着。

大老板,求求你,救救我的孙子吧。

戚矢臣目光扫视了一下四周,游客中已经有好事者在拿手机录像了,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不远处的虞书身上。

戚矢臣弯腰进了帐篷,很快又出来了,他手上拿着一个背包,他拉开背包拉链,从里面数了七叠钱,然后他把背包扔进了帐篷里,拿着钱走到了老太跟前。

戚矢臣把钱弯腰把钱码在她跟前,钱阿姨看着救命钱,嗑了两个头道谢后,立马就想拿着去医院,但是对方的手按在钱上没有动。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可以给你钱,但是这钱算是借给你的,你得写一张借条,得写明就算以后你不在了,也得孙子来还这个钱。”

“我是有钱,但我也不能开了这个先河,以后若是人人都来效仿,我这个生意还做不做了。”

钱阿姨听到对方这些说,有些犹豫,经此一事,她这份工作肯定是没有了,她又拖着两个孩子,根本不能走多远,更别提出去找工作挣钱了。

这些钱她根本是还不上的,而且让孙子这么小就背上这些债务,她也是不愿意的。

“不愿意?”

戚矢臣见此,便慢条斯理的把钱收了回来,他手上抱着钱居高临下的看着对方。

“这一次小孩的受伤检查的费用我都承认,但是小孩子身上的其他疾病也不要妄想推到这一次受伤上,你想清楚,机会只有一次,我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钱阿姨见对方态度如此强硬,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这个要求。

负责人见此赶紧带着人离去,不让她在老板面前碍眼,围观的群众也纷纷都散去,肖仲他们也走了过来。

“真晦气,这里管理人员真是失职。”

“让人把后面处理好,不要让这件事在网络上发酵。”

王程听到陈天华的叮嘱,于是起身去和负责人沟通这件事了,看后续怎样处理最好。

戚矢臣转身进了帐篷,把背包拿出来丢给了肖仲,让他带给司机,钱已经露白了,再留在帐篷里不合适,让他带给司机,司机拿走放停在营地外面的货车后车厢里锁着。

人群散去,燕则安不知何时也站在了虞书身边,虞书转头就看见师兄手里拿着牛奶和鸡蛋。

“吃点吧,早餐刚刚厨房才端出来。”

虞书接过牛奶和鸡蛋,跟着师兄一起往就餐区域走,此时树下坐了不少游客,他们这一行人不少人都在讨论刚刚的事情。

“那老板简直是土大款,谁出来游玩带一书包钱,跟谁不知道他有钱似的。”

“有钱人真抠门,舍点善心跟要他的肉一样,那么点钱,推三阻四的,还要别人写借条。”

“你说的大方,你怎么不给呢?”

有个女生见不得同行的那个男人说话酸里酸气的,于是出口怼了他一句。

“呵,我是没有钱,我要是像他这样有钱,肯定会给。”

虞书找到位置落座,撕掉牛奶上的吸管弄好,他先喝了一口牛奶,然后把鸡蛋在桌沿上嗑了一圈,修长的手指把鸡蛋从蛋壳里剥了出来。

燕则安见虞书不问也不好奇,这么多年来虞书都是这样,他知道虞书是对别人的事情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很好奇虞书的想法。

“虞书,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燕则安问他。

虞书把蛋白剥下来吃了,留下蛋黄放在纸杯里,他不喜欢吃蛋黄,总觉得有股蛋腥-气。

虞书喝着牛奶听到了师兄的问话,停顿了一下,略微思索,然后给出了回答。

“师兄,我不知道怎么处理。”

燕则安见虞书认真回答的样子,心脏被戳了一下,他的师弟只知道绘画,世界单纯干净,这些世俗杂事自然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的。

其实若换作是他站在那个立场的话,燕则安也只会按照流程来走,多一分钱也不会给对方。

有的时候,善心是抵不过贫穷和苦难的。

绝境时,所有的道德都是一句空话。

第12章 找我

这件事并未影响到大家游玩的兴致,毕竟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那么多,大家只会在事件发生时津津乐道的讨论一会儿。

今天他们的行程是去一处旧时老街,带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虞书背着画板子,手上拿着一张浏览图,一张A4纸大小的老街全景浏览图。

图上标明了所有店铺,卫生间和出口。

老街四通八达,都是巷子,不熟悉路的人很有可能迷路,一行几人想去的地方各不相同,导游不能挨个跟着,于是在大门口买了老街全缆图,确保大家人手一份。

导游叮嘱他们,若是迷路了,看着图纸还走不出来的,可以给他打电话,告知附近的店铺叫什么名字,然后站在原地不要走动,等他来接便是。

叮嘱完这些后,大家伙都往各自想去的地方走了,导游自己则在出口找了一家茶楼点了杯茶水坐着等他们。

虞书顺着街道慢慢的走,这个时节不是旅游旺季,所以人也很少,燕则安走在虞书身边,他看见前面有卖小食的,便偏过头问虞书。

“虞书,要不要尝尝那个。”

虞书顺着燕则安指的方向看去,看见师兄说的吃食是像是糯米做的,店门口有一位顾客抱着小孩子在等店员出餐。

虞书看见店员把糯米做的小方块放进油锅炸成金黄后,用漏勺捞出来放在纸碗内,然后撒了一层粉末,又淋上了深红色的酱汁。

看着很是诱人。

虞书轻轻的点点头。

他从未尝过外人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吃食,因为父亲是教授,他总是说外面的那些东西不干净,而母亲依附父亲,对父亲说的话,奉若神明。

虞书看着那个女士怀里抱着的小孩子,小孩子两只手环抱着母亲的脖子,脸蛋紧紧的贴着大人,很是依赖。

没过多久,燕则安就买好小食回来了,他跟店员浅浅交谈两句,才知道原来这小食的名字叫红糖糍粑。

虞书用签子扎起一块,尝了一口,甜甜的,口感不错,只不过他只尝完一块后就放下木签了。

不可多食。

这是母亲在他出门前,叮嘱他的。

怕的就是他在外,被那些垃圾食物所吸引,吃伤了身体。

除了画画的事情以外,虞书很多时候都听从母亲的话,虞书并不是怕母亲而听话,而是不想让她伤心所以才如此。

他是母亲倾尽半生心血养育的一株花,是母亲自我价值的证明,所以他不忍拂了母亲的心。

燕则安也知道虞母的叮嘱,所以也不劝他多吃,自己把剩下的吃了,吃完后他把盒子丢进垃圾桶。

老街前面有卖古风发簪的,还有姻缘绳的,摊位前有两个小女生手里拿着簪子相互往对方头发上比量,看哪一支簪在头发上更加的好看。

姻缘绳不过是一颗红色的琉璃珠串上一根红色的线,打出姻缘的噱头,引得过路的情侣纷纷驻足停留。

价格是五十八元一对,按东西本身来说,并不值这个价格,只是被赋予的意义不一样,所以买单的人也算是不少。

“前面那是什么,围着好几个人?”

燕则安同身边的虞书着自己的看见。

两人慢慢的走过去,那一圈围着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大多数是中年人,虞书和燕则安个子高挑,不用挤进去,站在外围他们就看清了贩卖的是什么东西。

一张长桌上铺着绒布,绒布上放着小拇指般大小的圆珠,看上去像是陶瓷做的,白色的圆珠陶瓷上面写着字。

这些人在这一堆圆珠里找自己的名字。

五元钱一串。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厉害,名字也能用来€€钱。”

燕则安平日里接触的都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像这样充满市井气息的小市民生活,他是新奇的。

“我们也去找找,看看有没有我们的名字。”

燕则安提议道。

虞书并无喜不喜欢,他大多数时候都是随波逐流,于是跟着师兄走到了长桌的空位置边。

要从几千上万颗陶瓷珠子里翻出自己的名字,并不容易,虞书捡起一颗珠子拿在指尖,微低下头细细观看。

陶瓷珠是白里透着微粉的,中间是空心的洞,方便绳子串进去,珠子外面有一点点划痕,做工也是很粗糙的那种,摸上去珠子表面带着刺挠感。

很是廉价的工艺品。

不知怎的,虞书忽然想起了挂在父亲书房里的那一副水墨画,是某个朝代的旧物,价值不菲,听母亲说,是父亲祖辈上流传下来的,保存至今。

父亲是教授,很讲究品质生活,说话带着严谨,总是一丝不苟的样子,而母亲是温婉的江南美人,说话温声细语,对自身要求严苛,绝不允许身材走样,也不会吃外面的那些垃圾食物。

一家人吃饭是分餐制,桌上摆有公筷,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过了晚上9点后家里不允许是任何食物或者水果。

每周家里的鲜花都是换新,家里永远干净得一尘不染。

虞书想到,如果带这串东西回去,被父亲母亲看到了他们会说什么。

他们什么都不会说,但眼睛是会说话的。

或许过段时间,这串珠子就会从他房间的抽屉里消失不见,无人问起。

虞书放下陶瓷珠,他忽然觉得今天穿得高领打底衫勒得他脖子有些透不过气,他回头看师兄正挑捡的兴起,于是没有出言打扰他,自己无声无息的走到街边等待他。

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虞书没听过于是循声而去,没过一分钟,就有不少的学生从巷子的对面走出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