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35章

章师傅已经有些急了,林叙却已经发动了焊枪,一阵火花之后,他焊缝的那个部分已经完成了。

“小林是我们新进厂实习的大学生,他对造船的方方面面都有好奇心,年轻人嘛。”章师傅一边解释,一边朝林叙使眼色,示意林叙把刚焊好的部分放下,别给日子国人揪住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章师傅不停找补,可日子国人已经瞅准了机会再羞辱南江厂一波。

“不用担心,大学生的求知欲让我们十分敬佩,但我们也想了解华国大学生和我们日子国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新进厂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焊接技术。”

说话时,日子国人用词很客气,可眼神中的倨傲却瞒不过人。

可就在他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欧洲专家却发出了一声轻呼:“这是完全满足劳氏标准的一条焊缝,相当出色的技术。”

章师傅愕然看向林叙。

这一瞬间,他怀疑欧洲专家说的是其他人,而不是这个进厂之后不肯好好待在人事部,而是到处闲晃溜达的小林。

虽然他听说过,林叙把厂里能让外人动手的部门都逛了一遍,可他真不知道,大学生还懂焊接?技术能赶得上日子国人?

这怎么可能呢?

说实话,输给日子国人章师傅心理上不好受,可他是能够接受这个现实的€€€€现在他们技术确实不如人,要是比日子国人强,何必请日子国那边的船厂过来指导呢?

可林叙只是一个年轻大学生,一看他那样子,估计连实操的机会都没有多少,怎么会赢过日子国人呢?

章师傅心里刚闪过这种想法,日子国的技师先冒了出来:“也许这只是碰巧,他再焊一条的话,我才相信他的技术。”

林叙还没说什么,章师傅的徒弟们却忍不住了:“凭什么?合着我们只能输不能赢呗?”

“符合标准不就行了,还得再焊几次?”

章师傅目光看向林叙,林叙默默点了点头。

焊接这门课,他在学校学得很认真,这门课不止他们专业上,机械工程专业也上,他们专业安排的课程没有机械工程多,林叙会偷偷去蹭机械工程的课,虽然焊接机器和焊接船体技术上有差异,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

事实上,船厂一线负责焊接的都是技术工人,他们这些大学生进厂之后负责的通常是造船领域更“技术”的一面,再锻炼两年可能就走上领导岗位了,留在一线的很少。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焊接他们要学,却不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本领,会就行了。

可林叙属于那种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而且焊接本身也是值得探索的,他们船舶专业还涉及水下焊接这种难度相对高的技术,林叙有事没事就会去陈明峰那里翻杂志看,他一边研究海外焊接技术的新探索,一边自己尝试去焊。

练得多了,加上他自身也有一定的技术,慢慢就练出来了。

他们学校的焊接装备不如南江厂,到了南江厂之后,林叙就像老鼠进了米缸,他在厂里见了什么都想摸一摸,看到好的装备就想带到学校去。

长崎造船厂的技术革新林叙就在杂志上看到过,说长崎厂曾经向西方引进焊接取代铆接的技术,助力自身造船技术大幅提升。

日子国的技师要求他再焊一次,林叙没有拒绝,这就是他来实习的目的,他才不乐意从早到晚喝茶看报纸,喝茶看报纸至少是几十年后的事,对现在的他而言还太早了。

林叙又焊了一次,结果还和刚才一样t€€。

日子国技师换上了垂头丧气的表情€€€€刚刚他们还推出了一位技术能手和林叙比试,可经过欧洲专家的判别,林叙的得分居然更高!

“小林赢了!!”

南江厂这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倒不全是因为林叙赢了,而是€€€€至少在符合劳氏标准这条要求上,他们不必低声下气求日子国人。

南江厂师傅们也算见多识广,和苏联人打过交道,和西方人打过交道,他们不介意找这些国家学技术,而找日子国的话,他们心里总觉得不得劲。

都知道日子国人奸诈,谁也不知道他们过来是诚心诚意教技术的,还是怀有其他目的。

“小林你可真厉害!”

“学校还教这个吗?”

华洋和王宁琦听到消息赶过来,就见林叙被一群工人师傅围在中间,师傅们脸上红通通的,手拍着林叙的肩膀,全没有他们刚进厂时感受到的那股隔阂。

他们年轻,又是大学生,工人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上和他们却是有距离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这会儿,林叙就像南江厂自家人似的,被师傅们夸了又夸。

“林叙厉害啊。”华洋感慨道,“要不咱俩看看林叙最近学到了什么?老在办公室坐着也不是办法。”

华洋带来的小说书都快看完了,报纸上的新闻千篇一律也没什么意思,他俩见林叙成天跑来跑去,也想学着林叙在厂里各处看看。

两人想好了,每天上班该干的事干了,就去找领导申请下班组。

就算实习结束了厂里不给高评价,那也不是他们的错,是厂里先给他们安排到了不合适的部门。

反正先找系主任闹去。

华洋从小在交大长大,早就知道陈明峰是什么性格,陈明峰特别尤其的护短,更重要的是,南江厂现在的厂长就是交大出身的,属于他们的学长。

华洋怀疑,最近厂长的关注点大概都在新建的两艘船上,根本不知道他们这批实习生是怎么安排的。

当然,可能在安排工作的人事处眼里,人事组织是最好的岗位,不用下基层吃苦,对他们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最合适。

……

总而言之,新来的大学生焊接技术一流的消息在南江厂焊接师傅当中广为流传,相比日子国人,年长的师傅们更愿意找林叙教技术。

林叙立刻变得忙碌了起来。

不过他也因此在南江厂拥有了更多自由,他可以随意去各个车间围观,还有幸观摩了目前计划建造的两艘船的图纸。

不夸张地说,在海城这个地界,甚至在当下的国内,“世沪”和“世谊”两艘船所拥有的就是最先进的图纸和技术,林叙过来的时机刚刚好,他是交大学生,南江厂上下有不少建国后的交大毕业生,借着小师弟的名号和伪“焊接大师”的称呼,技术员们一点也不介意他这个外人过来。

“你毕业之后就来南江厂呗,离家又近,待遇也不错。”一位64年毕业的师兄提议道。

他发现林叙脑子转得很快,几人讨论图纸的时候,林叙在一边围观,不管他们说什么,林叙脸上都不见迷茫,甚至能够立刻接过话。

他口中的一些技术,几位技术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看到林叙的表现,交大毕业的几位老师兄也挺高兴,高考的停摆对他们船厂也是一种打击,举个例子说,他们厂长是53届的毕业生,建国之后交大最早的一批学生,在他之后,54、55到60年的毕业生都是各家船厂的领导层,再往后到66届则是技术主力和中层干部,但66年以后,厂里的技术人员就断代了,他们也盼着能有新的毕业生加入南江厂,为造船事业添砖加瓦。

林叙表现出色,说明这一届大学生整体还是很优秀的,高中教育的缺失并没有对这一届造成太大的影响。

师兄们估计,厂长现在正忙,顾不上除了两艘船以外的其他事,不过林叙人既然到南江厂来实习了,厂里无论如何不能把他放走。

船王的两个订单完成了,南江厂要做好承接其他海外订单的准备,还得继续技术升级,留下林叙这种技术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第42章

回来的意义

“小林, 吃了没?”

“吃过了。”

早上林叙刚到船坞,工人师傅们就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南江造船厂的伙食不错, 吃得好,也能吃饱,最重要的是€€€€他们实习期间可以直接领粮票,不用自己花钱。

林叙甚至领到了一份劳保用品,都是厂里员工的福利。

……

学习焊接的事告一段落之后,林叙又来看造船了。

除了两艘出口船的订单外,南江厂还有其他几种船型在建造中,一艘船从设计到出厂动辄几年,林叙的实习期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多月, 他自然没机会窥探一艘船建造的全貌。

不过因为各艘船的施工进度不同,他有幸观摩了材料切割、焊接、设备安装调试的过程,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林叙也看得激情满满。

对林叙而言, 这就是他的实景课堂。

都说课本上的知识要应用于实践, 可书本和实践毕竟有距离,如果不亲身体验一下船厂的日常运作,他灌满大脑的知识点还真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

都学船舶了,不把船认识透怎么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从某种程度上说, 林叙来得很巧,他目前体验到的,是南江厂斗志最高昂的状态。

在他们77届学生来实习之前,南江厂为承接出口船订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技术部绘制的图纸、翻译的劳氏规范和日子国的舾装标准, 工人们积极学外语, 质量科订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工艺科则编制了各种工艺规程……只是各项翻译好的标准和规范, 就让林叙大开眼界。

据说,南江厂早在清末建厂之初就有自己的翻译馆,邀请和培养了不少翻译家,现在虽然没了,可底子还在。

来南江厂之后,林叙更确定€€€€他在焊接上确实有些基础,刚上焊接课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他上手比其他人更利落,动作快,焊得也比较准,他自身又是那种爱琢磨的性格,有空跑机械系去焊,对照杂志描述的新技法焊。

南江厂工人们焊接的时候,林叙也没有闲着,不管怎么说,厂里的设施比学校还是丰富多了。

林叙经常一看资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

客观来说,虽然他们船舶系的课本知识已经比较全面了,但和造船的实践相比,还是不够深入。

当然,如果不是在课堂上打的基础,林叙也很难熟悉船的建造流程,去哪儿只会是睁眼瞎。

林叙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他实习期都快结束了,“世沪”号才完成了装配平台的建造,还没有正式开工。

“这有什么好遗憾的,等你毕业了,这船肯定下水了,你到时候直接来厂里看就行。”

“就是。”

“别我来了船已经去大西洋了。”

“那也是好事啊,说明咱们按时按质完成了建造。”

一想到船建成时的场景,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

林叙来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南江厂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前几天,厂里一条船的测深仪出了故障,都以为是工人的安装出了问题,可排查来排查去,故障还在,就是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而莫名其妙地,那天林叙刚好在,他就提了一句会不会是换能器出了问题,工人们下水一看,他居然真的说对了。

不是安装的问题,就是厂家的问题!

林叙狠狠挨了一通夸,对此他表示,他这真的是误打误撞,他以前看过相关报道,那篇报道刚好提到了换能器的故障。

南江厂现在用的换能器还是进口的,因为厂里现在有一种“外国更先进”的氛围,机器出了问题,工人们都习惯于先找自己的错误。

然而,谁都不清楚,眼下在造船行业处于领先的“日子造”并不代表着百分百的高质。

国内厂家遇上技术标准不足,会加强度加班加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跟上质量与技术标准,日子国那边的做法是,跟不上标准,我就偷偷修改数据降低标准,反正又不会被发现。

就算被发现也没关系,鞠两个躬就行了。

神户制钢、IHI原动机、三菱电机、小林化工……日子国的造假企业林叙数都数不过来。

值得一t€€提的是,IHI还是日子国第一艘LNG船的生产厂家,属于眼下国内船舶业根本达不到的存在。

林叙不清楚,究竟是7、80年代日子国已经熟练掌握数据造假技术,还是经济进入停滞的30年期间,企业方面已经失去了继续革新、继续向上走的动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闯祸后人遭殃,日子国造假的问题到新世纪以后才会逐一爆发。

后人要背的锅,和眼下一片欣欣向荣,并在十年后扬言要买下美国的既得利益者们有什么关系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