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39章

现在呢?只要是长了眼的父母,都不可能把闺女嫁到他家!

“你们等等看,他们家这戏还有得唱呢。”

“之前林叙和他外公过来,我还记得他们一老一小可怜巴巴的样子,这才过了几年,日子就反过来了。”

……

顾国前住院的事林叙不知道,顾国前回家之后身体算是好转了,汪爱民自然更不会透露这些细节。

汪爱民是学数学的,理科生思维,他情商是低了点,可顾家这一团遭乱的理都理不顺,每次想到那一家三口,他头都大了。

就算他掺和进顾家的家务事,以王书梅的性格,难道还会感激他不成?

他都给顾征教数学了,人家还嫌他教得不好呢。

高考成绩出来那几天,一听王书梅的抱怨,汪爱民都快气疯了,他一边调节情绪一边安慰自己别和王书梅计较,可那股气依然憋在心里,到现在还没发泄出来呢!

林叙不怎么爱提顾家人,这一点汪爱民完全理解。

林叙是考上大学了,前途也看着一片光明了,可顾国前和王书梅曾经对他做的一切,他难道就会忘吗?

这辈子都忘不了。

等林叙年纪越来越大,到了4、50岁的时候,他可能不记得自己30多岁时发生的事情,但他年少时期经历过什么,他一定还记得清清楚楚。

汪爱民其实也想过,该不该把顾征的消息透露给林叙。

考虑过后,他还是说了。

他觉得,林叙未必会嘲笑顾征,不过对林叙而言,这个消息也可以说是一种安慰吧?

……

“怎么了?”见林叙读完信神色复杂,华洋不由问了一句。

林叙叹了口气,过了许久才道:“我后妈的儿子……没考上大学。”

宿舍里关系都不错,也没那么注重隐私,大家家里什么情况互相之间都了解。

舍友们都知道,林叙他爸和后妈都不太正常,把林叙往死里坑,这会儿听林叙说起这个,华洋皱起眉:“他考几年了?”

华洋记得,去年这人就没考上。

“考两年了。”

“今年题目不算简单,后面再考就更不容易了。”

“宁安车辆厂不是挺好的厂子吗?”

对顾征考不上这事,华洋卫强这几个和林叙关系不错的都在心里暗骂着活该。

林叙没表露出委屈的情绪,他们这些外人都替林叙觉得委屈!

“别管他们了。”卫强道,“咱们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就是,咱们站出来是堂堂正正的,靠自己。”

林叙笑道:“他怎么样和我没关系。”

对他忙碌的学习生活而言,顾征的消息算是一种调剂。

他曾经恨过顾征,恨他占了他的工作,恨他城里人的身份,上辈子外公外婆接连去世之后,林叙已经意识到了,对顾征的恨,对王书梅的恨,都不应该成为他生活的动力。

现在就更不是了。

外公外婆还在,不管他什么时候回家,家里人都会高高兴兴地迎接他。

他的人生已经大步向前,有更多的领域等着他去探索,有更光辉灿烂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他又何必沉湎于过去?

第46章

论文

林叙回了一封信给汪爱民, 信上写了自己近段时间在学业上的表现,顾征如何林叙并没有多做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说,顾征只是一个他认识的人而已,他俩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

对方继续参加高考也好,不参加也罢,都和他没有太多关联。

至于要不要嘲笑顾征这事€€€€从上辈子开始,林叙就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和顾国前、王书梅一样的人。

王书梅会做的事,他不会做,也没必要做。

……

这学期, 林叙的课业更加繁忙,就课程设置来说,他们学的内容其实比之前要少, 不过难度进一步加深了, 所以林叙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时间也更多了。

他眼下正在写一篇关于焊接的论文。

10月国庆节过后, 系里给他们这届本科生配备了指导老师,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一方面,因为他们77届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他们这届毕业后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 高校自身实力如何,从他们这批毕业生的质量就能看出来。

而另一方面,在这个年代,老师们愿意在学生身上花时间, 彼此的距离没那么远。

林叙有在南江厂实习的经历, 他的焊接实力是得到工厂认可的,所以他的指导老师温€€建议他写一篇焊接相关的论文:“可以从你自身的经验出发, 也可以参考目前国外的先进技术。”

林叙之所以能在南江厂引起关注,本质上还是他掌握了焊接的新方式。

技术之所以被冠以先进之名,则根本上是因为它能被转化为成果。

见林叙面露难色,温€€暗示他:“不知道怎么写的话,你甚至可以写一写目前焊接技术的发展,我举个例子说,南江和大连两家船厂都邀请了日子国的技师来指导,但其他船厂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南江厂和大连厂之间一直有竞争关系,大连厂的“和平廿五”号和南江厂的“和平廿八”号当初几乎是同时投入建造的,两家工厂约定,谁造出来,就把船开到对方所在的港口。

后来是大连厂速度更胜一筹,把“和平廿五”号开到了外滩。

然而,两家船厂代表了当下国内造船的顶尖水平,大连厂和南江厂有条件邀请国外船厂专门指导,不代表其他工厂有条件。

“老师,我只是个普通学生。”林叙无奈道。

他不是不肯写这篇论文,实际上,林叙平时除了听课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查阅国内外论文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课业进步迅速,也有赖于这些资料的帮助。

林叙担心的是,就算他写了一篇论文出来,他本人也只是海城交大船舶系一个学生而已,他写出的东西能被认可吗?

能对船厂产生什么帮助吗?

温€€比林叙要大上不少,今年也有40多岁了,在交大船舶系的老师里,他属于相对年轻的一位。

高考停了十年,交大也有十年没有招老师,他们77届的学生相比后世的高考生们要成熟许多,老师们也是如此。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温€€道,“哪怕到了现在,很多技术都是在工人们的造船实践中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建国以前,不管是南江厂还是大连厂,工人们都是按日子国侵略者的要求替侵略者造船,日子国是决计不可能让华国人看到全部图纸的。

建国之后一穷二白,没有图纸t€€没有设备,一艘艘船的建造经验都是造船工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慢慢才变得系统化、正规化。

林叙担忧自己水平不够,怕自己写的论文误人子弟,但温€€觉得,有这种担忧的学生,是绝对不会写出一篇糟糕的论文来的。

“你慢慢写,不用急,我回头再替你找找资料。”温€€道,“图书馆里不够用的话,我去708所给你借。”

林叙:“……倒也不用。”

708所是他们船舶系统的骨干研究所,和交大关联也算紧密,不过林叙觉得,就为了一个本科生的论文特意去708所,温老师对他也太过厚爱了。

林叙这么感慨的时候,华洋和王宁琦同时斜眼看他:“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他俩分到的都是系里治学特别严谨的老教授,对学生尤其严格的那种,华洋每天都会接一大堆任务回来,一部分是教授给他安排的资料清单,另一部分是对他学业不足之处的纠正。

“不好好干的话,他会跑到我家告状的,和我奶奶唠一个下午,我奶奶要是生气了,路过的狗都要遭殃。”

林叙:“……”

忽然觉得,温老师真是个大好人。

……

林叙开始找焊接的资料了。

他上学期已经找过不少资料,对图书馆的馆藏可谓烂熟于心,不过那时候林叙更关注国外技术的革新,在听了温€€的提议之后,他需要查更多关于焊接技术从无到有的资料。

换而言之,他要写一篇大论文。

上辈子林叙一直在关注船舶行业,可以说,国内新造了什么船,有什么技术突破,他多少都有了解,只是那时候他没有学习专业的造船知识,就算看到了新闻,他也只是懵懵懂懂的。

而眼下,林叙却在努力回忆自己曾经看到的关于焊接的内容。

有一些技术革新在当下是无法实现的,比如机器人焊接€€€€海外倒是有这样的条件,早在60年代,北美就在尝试制造焊接机器人。

但现在,他们整个交大也只有那么一两台计算机而已,相关课程也没有开设,所谓的机器人焊接暂时只能想想。

当然,林叙依然把它作为备选项,放进了自己的论文里。

林叙发现,论文想写得宏大,找资料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资料是无穷无尽的。

温€€已经替他跑过一趟708所,借来了不少资料,林叙一开始还谦虚着说不要不要,后来他发现,资料根本不够,他就开始催温€€替他找了。

温€€:“……”

作为老师,学生有要求,他自然尽量满足。

……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林叙成了最晚回宿舍的那个人,交大有一间通宵自习室,基本就是给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学生准备的,林叙现在就泡在那间自习室里,到宿舍熄灯了他才回去。

论文内容也从最开始扁扁的一栏被越拓越宽。

“重力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爆炸焊……”

“γ射线和X射线检查焊缝……”

“不同角度的焊接技巧、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自动焊、半自动焊……”

“不同强度钢板的焊接……”

论文篇幅越写越长,考虑到这篇论文的实际效用,在写的过程中,林叙还增加了示意图,还有一部分焊接技术的原理说明。

论文中涉及的手法与技巧,有一部分在国内船厂被使用了,另一部分暂时还未被使用,不管怎么说,他不希望自己的论文看上去是在纸上谈兵,希望它能发挥一点实际作用。

示意图林叙完成了一些,还有一些是卫强他们帮了忙,林叙图画得还不错,毕竟特意练过,不过他一边搜资料一边写论文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再加画图,他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就不错了。

林叙论文写到关键部分的时候,温€€正好被派去指导船厂了,等他回来,林叙的论文已经完成了大半。

刚看到论文的时候,温€€表情还算平静,可慢慢地,他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这是你自己想的?”

林叙点了点头:“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