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53章

林叙这几天同样很忙。

他的任务是帮荣光厂造导弹艇,舰艇已经造出来了, 按理说他该功成身退了, 可他眼下却连吃饭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船舶公司派来的专家,见了他总要慈爱地问一声, 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老师是哪位,还有人抱怨到了陈明峰头上,说他教出来的学生光知道往海城送,也不为其他地方考虑考虑,交通大学可不只是海城交大。

林叙:“……”

这又是一个交大正统在XX的忠实拥护者。

海军方面来的专家们看起来就严肃多了,那艘导弹艇被他们研究了又研究,还实操过效果,专家组离开荣光厂的时候,关于这艘导弹艇的报告就有整整一本。

谁都没有料到,荣光船厂这样一座三线小厂居然真能研发出一艘崭新的导弹艇,从各项数据来看,它的性能都大大优于目前正在服役的021型。

眼下,海军拥有的装备还不能完全走独立自主路线,在苏联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才是各艘舰艇的常态。

荣光厂制造的这艘导弹艇,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逊色于法德两家生产的新型导弹艇,在隐蔽性和攻击力上甚至更胜一筹。

研发本身是需要时间的,放在武器制造上,再微小的改动都不可能按天来计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刚到荣光厂的时候,检查组一行人心态是很平稳的,看到导弹艇的那一瞬,心情则稍稍有些起伏,而第二天以后,在专家们确定了这艘导弹艇的性能之后,一行人的心情已经不能只用激动来形容了。

而听说荣光厂聘请的“专家”只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之后,专家们看向林叙的目光格外复杂。

对于林叙的年轻,他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林叙居然这么年轻!

导弹艇的初始设计图他们看了,能看出来是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初始的设计和最终成品之间有不小的差距。

相比成品,专家们更看好林叙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出的种种改动€€€€一点点看似微小的变化累积起来,最终让这艘导弹艇的战斗力比021型提升了10%以上!

“林叙……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听着很耳熟?”

“是不是《焊接指南》的作者?”

林叙表示,每次听到《焊接指南》这个书名,他就迫不及待想要版权费。

在海军专家们看来,荣光厂这艘导弹艇哪哪都好,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林叙不是他们海工设计院出身,而是南江厂的人。

……

海城交大。

陈明峰依然待在自己那间办公室里,如今系里条件比前几年好了些,不过陈明峰从没考虑过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上面批下来的经费,他都用于购买教学设备了。

他们船舶系和国外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教学条件上,模拟实验要做,水池要建,还有电力系统相关的轮机、系统要买,当初船舶系没有迁到西北,就是因为这些实验室建造成本太高,实验器材也搬不走。

这一天里,陈明峰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他这个系主任的电话业务并不繁忙,就是开会,还有组织系里的老师们参加活动,这年头,装电话的单位渐渐多了起来,学校有安排也不用一个接一个通知了,直接打电话就行。

早上的第一个电话,来自他一个同学,对方现在就职于一家船舶科研单位,专门做船舶设计的,一上来,对方就问陈明峰,交大的学生如今进他们科研单位的少了嘛,系里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到科研创造中去。

陈明峰不明白对方的用意:“每年不都有学生过去吗?”

船舶系统那么大,交大船舶系一年也就毕业百来个学生,哪能各个地方都分到。

对方又和他绕了几句,陈明峰这才明白,之所以会有这通电话,是因为林叙毕业之后的突出表现。

陈明峰真没往这个方向想过,77届入学的这批学生才刚毕业没多久,能做出的成绩十分有限。

陈明峰本以为,这天接到一个电话就不错了,结果夸林叙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人觉得,把林叙留在南江厂造民用船太可惜了,他天生就该走军工这条路。

陈明峰:“在分配上,我们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

对面:“就是你没好好劝,你劝两声,人孩子不就跑我们这儿来了吗?”

陈明峰:“……”

他是系主任,不负责许愿。

听说林叙设计出了导弹艇的时候,陈明峰还有些懵,这不像是南江厂的业务范畴,后来他才知道,林叙被南江厂派去支援三线的荣光厂,硬生生把荣光厂这个接鱼雷艇的工厂改成了能造导弹艇的工厂。

他早就知道林叙能干,却没想到林叙居然能干到了这种地步。

人家把林叙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陈明峰甚至忍不住怀疑,这是他们船舶系的学生吗?

他们船舶系不教这些啊!

当然,人家夸林叙,他这个系主任脸上也有光。

学生们在交大这四年,他一直强调当下船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船舶系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困境。

有人在努力践行这一点,他感到很欣慰。

……

南江厂这边,厂长办公室的电话也一直没有断过。

来电人的主要诉求就两个字€€€€放人。

南江厂的回应也很简单:不放。

厂里派林叙过去造导弹艇,本质上是想对他这样的年轻人进行磨练,前些年厂里也有几位高材生被放到三线,回来都是各科室的中流砥柱了。

没人知道荣光厂是把林叙当专家在用的,人人都以为林叙承担的是学习者的角色,造导弹艇,那不就是造021型吗?

可林叙硬生生把021型改出了新意!

这样的人才,南江厂能放吗?

他们南江厂的待遇是不高,可这年头,船舶系统各家单位的待遇都差不多,林叙是真心实意喜欢造船的,他就爱和工人师傅们泡在一起,不行吗?

……

陈明峰和南江厂尚且有这么多遭遇,到了林叙这里,橄榄枝自然没有停过。

林叙人虽然年轻,可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年轻人反而比老专家更好挖,他还没有建立起对单位的归属感。

林叙已经推了好几个邀请,某天上午,宋仁发还是支支吾吾来问他,愿不愿意在荣光厂多留一阵。

林叙好奇地看着他:“这次接了多少订单?”

宋仁发神神秘秘伸出几根手指头。

厂里没钱,海军也穷,愿意花钱下这么大的订单已经很慷慨了。

最重要的是,导弹艇的制造成本要比鱼雷艇高,订购的数量多,船上安装的各类系统还能再压一压价。

林叙不留在荣光厂等这批舰艇造出来,宋仁发心里觉得不安稳。@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想给林叙发一笔奖金,可林叙却以南江厂有组织纪律的理由拒绝了,送别的林叙更不可能收,宋仁发都不知该做什么了。

官面上的事情,林叙确实表现得很死板,他似乎只对造船这一件事感兴趣。

但若非如此,对方恐怕也不会对导弹艇有深入的了解。

导弹艇造了出来,甚至可以说是超水准制造,宋仁发自然可以继续当荣光厂的厂长,副厂长方志强被他发配去管档案和妇联了,荣光厂就这么长的历史,档案工作好做,妇联工作就未必了,方志强根本不熟悉这块的流程。

方志强自然提出了抗议,宋仁发一句话就给他堵了回去。

他方志强懂生产吗?t€€不懂,那就乖乖听安排。

这回荣光厂接了新订单,导弹艇造价不菲,他们这个小厂子今后的一段时间都不会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

有了钱,宋仁发腰板挺得更直了。

他清楚方志强后面站着谁。

以前荣光厂风光的时候,哪个犄角旮旯的人都跑过来和他宋仁发称兄道弟,一朝荣光厂失势了,那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宋仁发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

荣光厂这个订单一接,他就放出话来,谁主导让荣光厂造电视机,这个人只要还在位子上坐一天,他荣光厂赚的钱,地方上一分也别想碰。

不管谁压着他宋仁发掏钱,这笔钱也决计不可能用在对方分管的领域。

宋仁发的脾气,和他打过交道的都知道,说一不二,他决定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因为他的放话,方志强身后的人坐上了冷板凳,后台尚且如此,方志强在荣光厂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他从前就没能力扳倒宋仁发,如今自然更没有可能了。

导弹艇开工的这段时间,整个荣光厂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唯独档案室闲得发毛,方志强管无可管,过了段时间就找理由回家躺着了,连厂领导的会议都不参加。

他倒也不是虚弱到不能开会,而是每一次开会,宋仁发就指着他痛打落水狗,会议上没一个人给他帮腔,都由着宋仁发对他极致羞辱。

升迁无望,又碰上宋仁发这个记仇的,这荣光厂待着又有什么意思?

放在以前,方志强还能想办法调回去,可现在,他后台都没了心气,他也争不出什么了。

第61章

被带走

导弹艇的订单正式开工之后, 林叙反而闲了下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工人们都已经有了经验,现在不过是把前一艘舰艇建造的流程再经历一遍而已。

荣光厂这一系列导弹艇被命名为21R型, 第一艘目前已经在南海服役。

林叙人虽然不忙,荣光船厂给他的待遇却升格了。

厂长宋仁发专属的那辆汽车,只要林叙有需要,他会第一时间让出来,至于林叙在荣光厂的衣食住行,宋仁发更是全部包办。

林叙不要钱,宋仁发就想尽办法提升他的待遇,林叙今年在荣光厂过了中秋,下午回宿舍的时候, 他发现宋仁发给他的福利把整个宿舍都堆满了。

其实宋仁发不这么表现也没关系,林叙不是记仇的人,好日子他能过, 苦日子他也能过, 不过宋仁发这人原本就有些铺张, 他不是只苦自己的那类领导,该享的福他是一定会享的。

林叙确实不收钱,可他设计的舰艇给荣光厂带来的订单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几十年后,国产的022型导弹艇一艘成本据说一个亿, 眼下的021型搭载导弹的数量远不及022型,但制造成本同样不可小觑。

如果是以前,这样的好事绝对不会落到荣光厂头上,都是海军指定船厂, 或者由各船厂竞标生产, 然而,荣光厂有宋仁发这样爱折腾的厂长, 又有林叙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帮忙,偏偏这个愣头青真有本事把新型导弹艇给设计出来。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荣光厂的好运。

这不能怪其他船厂速度慢,而是荣光厂这一步迈得太超前了。

……

当然,林叙的闲只是相对而言,舰艇的制造由荣光厂负责,林叙则负责解答专家们的疑问。

对于导弹艇的涂装和外形的改动,林叙运用到了后世造舰船的一些技术,在船舶专家们看来,他的这些改动很值得参考,应该可以运用于海军的其他舰艇之上。

除此之外,对于动力、热力各部分系统,专家们还有很多地方要和林叙讨论。

林叙刚到荣光厂的时候,船坞上在造的船只很少,船厂的锅炉都没有开工,工人们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忙着,最近工人们却是三班倒,加紧赶工,奋力完成厂里接到的新订单。

宋仁发最近挨的骂明显减少了,虽然荣光厂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可眼下这笔订单却足够荣光厂喘息一段时间,也能让宋仁发多多思考荣光厂未来的出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