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种大富之家,什么都不缺,挑着实用的,够不上档次。
比方说,预计花十两。十两买几车粮食、三头猪,搁在村里,别提多有面儿。放在城里,勉强够看,可吃完就忘了。
另外,根据谢星珩了解,这种生猪、生羊,几头几头的送,都是两家关系好,互相添席面的礼,他们家和江家还没熟到份上。抬去失了分寸。
不如送个漂亮废物。比如好的帕子、好的汗巾。
现如今,三五钱就能买到一方带绣花的丝绸手帕,添到十两,放在江家都算上等好货。
单独送一件,拿不出手。
放在回门这天,又顶顶合适。
他们只需要给江知与一件。
谢根两夫夫这辈子没花过这么大的价钱,就买个汗巾子,给他俩心疼的。
两人还没找着合适的活计,一边撑着体面,一边又十分害怕谢星珩旧态复萌,嫌他们上不了台面。
都决定买了,愣是咬碎了牙,也给谢星珩买了一条。
所幸丰州没有那么高价的汗巾子,两条加起来,将将五两。
很花哨,一条枫红,一条青绿。
因花样复杂,用的是绸缎料子。
中间素色,两头带绣样,一条点翠同心结,一条璎珞喜相逢,四角叮当挂着流苏与彩珠。
谢星珩看看满桌的席面,又看看红绿的汗巾,再瞅瞅哥嫂小心紧绷的神色,心下叹气。
原身作孽多年,他才来这里不到一个月,培养信任度,时日尚早。
“真漂亮,破费了吧?手头还有几两银子用?”
不出他所料,哥嫂一听就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们也不会看,这个还行吧?颜色很鲜亮,绣样也好,上头还有珠子。”
听说还有金线银线绣的,他们来得晚,已经被人买走了。
那一刻,他们不知心里是失望还是庆幸。
江知与接过来,甜甜道谢:“谢谢大哥大嫂,我今年还没买汗巾,正好用它了。”
谢星珩不知道汗巾怎么用的,他对这方面没有研究。
这几天的衣饰都是江知与给他打理,里里外外的衣服名目繁多,纹样都够他认一阵。
江知与是系在了腰上。
谢星珩心下了然,现在多是布制腰带,有些人腰带花花绿绿的,应该有部分是汗巾。
他也系腰上了。
仅是回门,哥嫂就能把银子花一半,谢星珩席间聊天,简单带过他在江府的安逸日子,顺势问他们有什么打算。
谢根就会种地捕鱼养鸭,现在腿还在养,着急也没用,这些天都在家里弄竹编,也做扫把,想攒多些,找机会去早市卖。
陈冬也着急,若不是谢星珩再三强调先紧着腹中孩子,家里两个帮工他都不想要,这点活,他自己都能干。
闲着上火,想着他们一家还没秋冬衣物,趁手里有点闲钱,先扯了布,买了棉花,现在在给小豆子做秋衣冬衣。
小豆子的衣服做完,再给二宝做个小被子。他预计年底、冬季生,到时候不穿衣服了,用被子裹一裹,来年再做。省些料子和工时。
大人就先抗一抗。
他们两眼抓瞎,想到从前还会攒些鸡蛋鸭蛋到城里卖,最近也想养鸡。
鸭子太吵,不养了。
照着计划磕磕巴巴的给谢星珩说,谢星珩很高兴:“我正想让你们养鸡仔呢,这样正好。”
江知与知道农庄有“牧场计划”,试运行的头一样是养鸡。他侧目看去。
只听谢星珩说:“我有个想法,你们听听看。”
养鸡都是到鸡贩子那里捉鸡苗。鸡苗贵,八个、十个铜板随手抓,十二个、十四个铜板,才能挑笼子、挑鸡苗。
一般母鸡比公鸡贵,差价就在公母上。
农家抱鸡仔,五到十只是常见数量。院子大、有人照看,手头松泛的,会抓十五至二十只。
再多就养不了,鸡多了遭瘟,一窝全完蛋,也占地方难管理。
“我家这小院子,至多养十只,照现有的存活率,能有七八只养活。等它们下蛋回本,得三到四个月。”
这还是母鸡下蛋多的情况。
而抱鸡仔的价格到顶也就一百四十文,正好两钱。
回本又怎样?说白了,这只是个补贴家用的进项,不能当做主要营生。
谢根和陈冬常年挨骂,尤其谈到银子的事。现在谢星珩大段的说,放慢语速,他俩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江知与在旁边报数。鸡仔多少文钱,合计养几个月,每个月预估多少文投入。
又算一只鸡每个月的下蛋数量,合计七只是多少,八只又是多少。照市价卖,一次能收入多少。
他家做生意的,不拿算盘心里都有数。这些小额银钱,左耳刚进,张嘴就有准数。听到后边,谢根跟陈冬的方向变了,都看着江知与连连点头。
“那这样说,养鸡挣不了几个钱?”他们问。
江知与是这样觉得的。
他听事认真,抓住了关键词。
“嗯……夫君是说,他想让你们养鸡仔。”
成亲以来,江知与第一次叫谢星珩夫君,还是在外边。
两个字烫着他嘴,说着就脸红,低头捧着空杯喝茶。
谢星珩拎起茶壶,从他开始,满桌添茶。
“对,是养鸡仔。”
养鸡仔,在他们看来更加不挣钱。
母鸡会孵小鸡,一年到头看不见几只。
养来养去,还得卖蛋。
卖蛋又没法孵小鸡。
愁死人了。
谢星珩问:“鸡贩子怎么有那么多鸡苗卖?”
谢根夫夫摇头:“不知道啊。”
他们要是知道,也有鸡苗卖了。
饭菜冷桌,有苍蝇飞过来。
谢星珩说等等,先把菜收了。
剩菜不多,现在不讲究,倒到大瓷盆里,吊到井里凉着,晚上又是一顿。
外边小厮们也吃好了,谢星珩给小豆子把糖都装兜里,让他跟着小厮们去镖局玩玩。
小豆子舍不得他,抱着他腿不放。哄了一阵没辙,只好留着这小跟屁虫。
六个小厮去了四个,另两个蹲坐院子外的门槛儿上,看着家门。
谢星珩拿抹布擦门板,一家挪步到院子里,坐树下荫凉地,说他的养鸡仔方式。
孵化鸡蛋是他读小学时的实验,长大以后,乡村生活、田园视频火起来,偶尔也能刷到一些。
基础原理很简单,只是多年没操作,古代环境和工具受限,他无法复原试验环境,尤其是温度不可控。
他放大了试验次数,说一百次到两百次,都是常见的。好让哥嫂定下心,不要太焦虑。
伤筋动骨一百天,大哥的腿再养两月就差不多。
头两个月,试验着孵小鸡,就让大嫂来。
十枚一批,一次平均二十二天。
两个月,约莫试孵化三次。
到他大哥恢复,就能接手,扩大试验数量,多几个孵化区域,试温调温。
种地捕鱼都在行的人,吃老天爷喂的饭。他们对温度感应敏感,知道农作物和鱼群的活动规律,孵小鸡的温度感应也能培养出来。
不然鸡贩子怎么孵的。
江知与继续算账。
三次试验的鸡蛋合计九十文钱。
按照最低预算,摸出规律得三千文钱,合算四两二钱八分四文。
按照最大失败率,得六千文,合计八两五钱多。
另算了基础的生活费用,不算抓药,每月一两上下。
孵小鸡的支出很灵活,期间肯定会有成功的。
到时继续养鸡,养大了卖鸡蛋,鸡老了卖鸡。亏损几月生活费罢了。
不孵也要过日子的。
初期试验,只需要多去看看,给鸡蛋翻身。
家小,活动范围就这点大,很适合大嫂去。
他俩忙起来,没空瞎想,于身心大有裨益。
今天来喜跟着一块儿来了,谢星珩喊他去买些鸡蛋:“挑养了公鸡的人家买,先买三十个。”
他没带钱,说完就看江知与€€€€吃软饭的,怎么可能自己带银子。
江知与习惯性掏香袋,解开一瞧,里边都是香料。
江知与:“……”
香袋大,他喜欢往里面装金子银子,成亲以后怕谢星珩说他俗气,悄摸摸换成了普通香袋。
现在出门,他也没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