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是Twizzle(捻转步)进的阿克塞尔三周半跳。
这个花样滑冰中难度极高的跳跃,这个大多数运动员都要有漫长的前摇和压步才能勉强跳出来的跳跃,在池惊澜的脚下,却仿佛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直至此刻,现场观众席上的所有人,才彻底打起了精神,挺直了腰板,身躯前顷,原本还微微有些杂乱的观众席也彻底安静,犹如军训一般,所有人的动作前所未有的整齐划一。
好奇的,震惊的……各式各样的目光瞬间落到了冰场中凌空跃起的少年身上,完全代表了观众们的心情。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由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作的长篇巨作,在漫长的岁月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音乐、影视作品,在花样滑冰这个项目中本就是很受欢迎的存在。
而会在这一场比冬奥会开幕式开始的还早的花样滑冰团体赛短节目就买票来到现场看比赛的冰迷们,或许称不上非常热爱,但至少都是喜爱且熟悉这个项目的。
毕竟韩国主办方为了自己的面子,票卖不完,肯定是会送出去的,但从现场稀稀拉拉基本只坐满了一半的观众席可以看出,对花滑没有感情的人,即便送了票,也根本懒得过来。
所以《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在花样滑冰的节目中经常出现的作品,现场的观众们都很是熟悉。
而因为熟悉,所以才会更加挑剔和严格。
上一次池惊澜在俄罗斯大奖赛上表演的《安卡》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很快,后面的退赛以及华国的体坛风波,便压过了这一场出色的短节目的热度,因此池惊澜的那一次《安卡》,除了俄罗斯和华国的冰迷们印象深刻,再之外就并不出圈了。
现场的大多数观众都是韩国本土的,对于他们来说,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一名男单的选手会把这个题材放进短节目中来。
《安卡》在女选手中常见,在男选手中就太稀有了。
而且池惊澜的出场顺序也算不上好。
第五个出场,一共十个队伍,正正好好排在中间。
许多现场观众一大早上的过来,看了前几场水平一般的短节目之后,已经无聊地走神干自己的事情了。
作为东道主的韩国因为正好最后一名挤进团体赛,更是第一个出场,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戏份,现场的大多本地观众们还坐在这里,基本只是在等最后几位出场的明星选手们。
而池惊澜迄今为止,成年组的比赛可以说只参加了半场,虽然在花滑圈里也挺出名,但出名出在了敢硬刚自家滑联,而不是他的能力上。
华国花滑圈乃至体育圈的动荡,全世界都有所耳闻。
而这样的出名方式,在不了解池惊澜实力的许多人看来,无疑是有些投机取巧的,这个“许多人”,就包括了此刻现场的大多数本土观众们。
所以在池惊澜上场之前,听到MC报幕的大多现场观众基本都是意外且漫不经心,甚至可以说有些轻视的。
本身就对华国带着敌意的他们并不认为,一个来自华国的男运动员,可以表演好这个知名的巨作。
除了华国的冰迷们开场就打起了十足的精神,其他带着偏见的人们甚至连池惊澜的上场都没怎么注意,很多人都还在低头玩手机,而原本,他们也会就这么掠过他们以为的一个普通又无聊的节目。
但池惊澜开场一声惊雷,把所有人炸回了神。
玩手机的人们也因身旁轻轻的惊呼声抬头,而只要一个抬头,他们便再也不可能移开眼神。
高难度的进入;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冰屑扬起,优雅至极的起跳;没有任何偏移,稳定得像定海神针般的轴心,还有那令人惊叹得高度。
其中任何一点,想要做到都有着巨大的难度,更别说将这些融合起来,还每一点都做到了极致的完美。
和教科书一样干净完美的跳跃,以及远超教科书的难度和视觉效果。
一瞬间,少年仿佛停滞于空中,考斯藤上的那些原本乖巧垂下,层层叠起的细纱,也在高速的旋转中完全打开,随风翻飞。
就像一朵红梅在荒凉的纯白雪景中凌空绽放。
不畏严寒,不惧苦难。
那些细纱原本叠出严守礼仪规范端庄之感也在这一瞬间被完全打碎,在平静无波,形同死水的深潭中搅起了惊天巨浪。
在全场观众被惊艳的愣神中,少年的3A却还不止于此。
起跳,只是一半而已。
轻轻的一声响,完美的三周半旋转后,红衣少年轻巧落冰,溅起一片薄雾般的碎冰。
考斯藤上大片的水钻在白色顶灯的照耀下折射出耀眼的七彩光芒,原本举在胸前的双手再一次打开,少年轻抬起头,风将他柔软的碎发向后吹去,露出洁白饱满的额头,还有那双明亮无比,仿佛盛满了星光的双眸。
池惊澜没有停下,落冰的右脚冰刀在冰面上刻出一道又直又深的痕迹,以高达十几千米的时速,极速逼近了裁判席。
但他没有刹车,不仅没有刹车,还高高地抬起那始终没有落冰的浮腿,利落地踢了一个高抬腿。
冷银色的冰刀锐利地划破空气,少年身上那股蓬勃而张扬的生命力瞬间喷薄而出。
裁判们的正后方就有一个摄像头,直播的镜头导播将直播画面切到了那个摄像头上。
冰刀反射出冷冽的光芒,划过整一个镜头画面,就像是把镜头劈成了两半,直接将看直播的观众们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就连现场见过太多世面的裁判们,面对扑面而来的锋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后仰了仰身体。
要不是此刻现场的观众们也沉迷于池惊澜的表演之中,没发现裁判们的微小动作,不然他们恐怕就要丢脸了。
而就在要撞上裁判席之前的护栏的千钧一发之际,池惊澜毫不惊慌,浮腿放下,冰刀与身体平行,身体后仰€€€€大一字滑出。
少年极限地改变了滑行的方向,展开着双臂,正对着裁判们的眼滑过,将完全的自己展示于他们的眼前,也同样是在回答虚空中的那两个提问。
严肃端庄的礼服束缚不了安娜€€卡列尼娜追逐自由的灵魂。
最后,少年放下一只手,另一只手高高举过头顶,指向天际,结束了他的第一个跳跃。
也用这样不屈且昂扬的姿态,让所有人都看懂了他无声的回答。
€€€€是的,当然。
安娜€€卡列尼娜当然愿意为了爱情放弃所拥有的富贵与安宁。
更会为了自由付出一切代价,包括名声,甚至生命。
因为。
不自由,毋宁死。
第二百二十二章-冬奥(七)
毋庸置疑, 池惊澜就是拥有能抓住所有人眼球的能力。
在如今花滑越来越重视各种难度跳跃和动作技术分的当下,池惊澜这种在给跳跃加上难度进入难度滑出,还完美切入节目表演内容的行为, 在许多人看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吃力不讨好。
但池惊澜自始至终都认为, 花样滑冰作为一项融合了艺术,观赏性十足的运动, 绝不能单纯的为了难度跳跃和技术, 去牺牲节目表演的内容性和连贯性。
只有跳跃和难度动作, 没有其他衔接, 前摇严重的一个节目, 那太难看了, 不是吗?
无论有些人再怎么说着吃力不讨好,也无人可以否认池惊澜这一个开场是多么惊艳漂亮。
前面上场的几位其他国家的男单选手其实发挥得也都不错, 但碰上池惊澜这个开场,甚至都不需要看池惊澜后面的发挥,就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有些人嘴上说着讨嫌的话, 说到底, 只是他们能力不足而已。
池惊澜永远不会在乎这些无谓的评价。
他无法保证花样滑冰的未来会如何, 但他能做的, 就是保证自己站在冰场上的时候, 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依然是他所期待且热爱的模样。
在这短短的二分四十秒里, 在观众们看到的惊艳的表演和完美的跳跃之下, 是池惊澜一次又一次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
就连这一次的考斯藤,池惊澜也又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更加板正的领口和衣袖,叠着的层数增多的衣摆细纱, 都比起上一次在俄罗斯大奖赛的时候的那件考斯藤要显地更加刻板、庄重。
连颜色也要更深一点。
如果说上一次的正红色凸显的是活力与力量,那么这一次颜色更深, 犹如血液干涸之后的深红,彰显的就是高贵与深沉。
当然,这只是开场时这件考斯藤的意义,池惊澜的用心自然不止于此,不过更多的,就需要冰迷们静心看下去亲自体会了。
看池惊澜的比赛一路过来的华国冰迷们都知道池惊澜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节目,在比赛开始前国内的论坛就讨论得热火朝天,作出过不少猜测。
但,不意外的,池惊澜再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池惊澜上场的时候,他们看到池惊澜与上一次不同的考斯藤,还以为池惊澜这次的《安卡》会主要体现安娜€€卡列尼娜前期被束缚,挣扎的时期。
毕竟那板正的考斯藤看上去便充满了礼教的枷锁和束缚,与《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最开始的时候,那个灵魂被迫束之高阁,被礼仪、规矩压得喘不过气,活得就像一个精致人偶的女主人公,带给人的感受简直如出一辙。
可当冰场上张扬的红色身影凌空恣意绽放的时候,当那泛着冷芒的冰刀锐利得就像要将屏幕划破的时候,当少年以绝对决绝的姿态抬头伸手指向天空的时候,人们便知晓,他们再次猜错了。
那繁杂的衣袖被少年自身高速滑行带起的烈烈的风吹开,那层层叠起的厚重细纱因旋转而完全绽放,这身考斯藤精致而庄严刻板的束缚感便如同落入了巨石的平静湖面一般,枷锁瞬间四分五裂,困不住的自由灵魂透体而出。
池惊澜永远不会囿于陈规,他永远会带来新意,也带来惊喜。
在他的演绎之下,就连一件考斯藤,都好似长出了血肉。
这一条更加庄重刻板的考斯藤,从一开始,池惊澜便是冲着打破那些无用且糟粕的规矩而选择了这个设计的。
了解《安娜€€卡列尼娜》这个作品的都知道,故事中最开始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一个传统的贵族社会下,被各种礼仪和规矩完全“驯化”了的精致人偶。
她有着精致的皮囊,以及空洞的灵魂,就像少年还未动起来时的考斯藤,是一件只能依附于他人身上的精致衣裳。
池惊澜的奇思妙想就在这里,不用去太多的描述,他用一件静态的考斯藤,便生动地刻画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早期形象,然后用动态的动作,一开场便打破了那些枷锁和束缚。
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安娜€€卡列尼娜在压抑中灵魂觉醒,追逐爱情与自由的形象在一开场,便被池惊澜生动形象地奠定了基调。
€€€€通过一个完美的阿克塞尔三周半。
一个放眼如今整个滑坛,可能也只有池惊澜能够将如此难度之高的技术动作完美融入表演的3A。
正因为原本的装饰太过庄严稳重,巨大的反差才更显得安娜€€卡列尼娜打破陈规,突破束缚的举动足够震撼。
在池惊澜看来,被压抑和束缚的迷茫时期并不需要太多的描述,但是追逐自由的觉醒与抗争,永远值得大书特书。
在上一次表演完安卡,且确顶了在团体赛上报的节目也是安卡之后,池惊澜就一直在思考他该如何去改进这个节目。
《安娜€€卡列尼娜》的音乐剧着重描写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冲破束缚,追逐爱情和自由的故事,虽然结局是女主人公卧轨的悲剧,但抗争的过程却永远值得铭记。
而《安卡》的原著,则是两线并行,除了安娜的追逐自由与爱情,与陈腐的贵族礼仪旧规的抗争线,还有一条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线。
安娜想要自由,却困于上层贵族社会的小天地,列文同情饱受苦难的平民,但却无法完全拜托贵族的阶层和傲慢,小说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写照,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两个字€€€€矛盾。
池惊澜将《安娜€€卡列尼娜》的音乐剧和原著都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这一次冬奥会第一场团体赛短节目的《安卡》主题便也自动浮出了水面。
矛盾带来思考,思考让人们作出改变,于是为了打破旧制度,人们开始反抗与抗争。
抗争才是永远属于人类的史诗,而不是沉默与纵容。
之前池惊澜为了刺激小朋友们说的要登上领奖台的话可从来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华国的花样滑冰沉寂太久了,更有之前的花滑圈动荡事件可以说震惊了其他一众国家。
变革是一定要进行的,挑在当时那个时间,也是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更是为了保证这一次冬奥会至少不会有内患。
对于华国的花滑内部来说,毒瘤被清扫,结局无疑是成功的,但不可否认,那一次动荡让国外看了不少热闹,华国体坛在国际上的评价的确受到了影响,外网对于华国花滑唱衰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
池惊澜从不会去在乎那些看戏的观众们对于他个人的评判,但若是这些人不知死活地评判到他身后的国家,那他可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