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仵作 第218章

“是!”两名侍卫齐齐抱拳。

“再把这份告示交给张成,让他张贴到清河县各处,这一千士兵名义上要听从张成的调遣,只要他不做任何对本王不利的事情,就都听他的安排。”

“是!”

“去吧。”

……

又过了一会儿,宜王府的五位被宣召的五位幕僚陆续到了,与吴蔚共同去过清河县的那位侍卫也带着五份“吴蔚语录”回来了。

宜王将五份语录分发给场中五位幕僚,说道:“好好看看上面写的,好好学学!清河县知县已经归顺本王。张康,本王记得你的祖籍是清源县?”

一名幕僚出列,答道:“回殿下,微臣的祖籍正是清源县。”

“萧盛带着大军跑到清源县去了,你想想办法潜回到清源县去,与清源县的知县见一面,探探底。”

张康面露难色,迟疑道:“殿下……清源县父老都知道微臣在殿下帐中任职,怕是微臣刚一露面,就被萧盛抓起来斩了。”

宜王冷哼一声,说道:“动动你的脑子,是假意叛逃,还是辞官回乡,任何借口随便你想,本王恕你无罪!大军不日便到,若是清源县知县识相,便与本王里应外合,若是不识相的……你明哲保身即可。”

“是!”张康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宜王又对剩下的四人说道:“除了清源县和清河县,毗邻六县还剩四县,本王予你们每人千员兵马,火速出发去劝降这四县的知县,成功后不必回来,即刻派人飞马来报,这千人兵马就地驻扎在县内,听本王号令。若有不从者,就地斩杀,不必询问。待县内局势安稳后,将征兵告示贴在县内各处,有意从军者,每集合百人便派兵将应征者送至泰州,明白了吗?”

“是!”

“散了吧。”

“是。”

宜王并不担心这五人的忠诚,因为他们的双亲妻儿都安居在泰州城内。

五人走后,宜王又叫来了十几名幕僚,书房门口还安排了最忠心的四名侍卫共同把守。

宜王此次召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商讨“御驾亲征”的事宜。

经过了两天的思考,宜王终于下定决心,要亲征清源县,叫这些幕僚来不是为了询问他们是否可行,而是预估本次战役的胜率,开销,商讨兵马配置,推举随行的将军,先锋官,以及在他出征后,泰州城该由谁来监理,等等事宜。

众人在宜王的书房内商讨了将近两个时辰,起初众人都不同意宜王御驾亲征,认为为时过早了,但这一次宜王的态度非常坚决,并表示:泰州的将士们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军心,若是连一个小小的清源县,都能将泰州将士们拖入泥潭,他们干脆也别反了,集体抹脖子自尽好了。

众人见劝谏不动,这才开始集中力量,纷纷献言献策。

其他的事情很快就打成了共识,只是这泰州城监理的人选,幕僚们再一次发生了分歧。

有一部分幕僚认为,应当令宜王嫡次子行事监理之权,并派四到六位资历深,能力强的幕僚从旁协助。

另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应当令宜王庶长子行驶监理之权。

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今世子生死未卜,那么嫡次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世子,甚至是太子,应该早早把此事确定好,尽早历练,稳固传承。

但另外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宜王的嫡次子年纪太小,不过才十岁,即便有幕僚从旁协助,公子这么小的年纪也难以支撑泰州复杂的军政事物,况且泰州是他们手上唯一的州府,不容有失。

所以这部分人认为,应当由年纪更长,且能力更强的宜王庶长子来行使泰州的监理之权,宜王的庶长子是宜王还是皇子的时候,府中的丫鬟爬床所生,因其生母居心不良,诞下庶长子后便被太后下了命令,去母留子了。

庶长子的出身虽然不佳,但是宜王并没有过度苛责这个长子,大婚后还将这孩子过在了自己的侧妃的膝下抚养,那侧妃也是将之视若己出,无论是文化武功,还是礼仪孝道,都请了最好的师傅来教,虽然宜王府旧人都知道这位公子的出身,但从礼法上来讲,这位庶长子也算不上什么污点。

第324章 清源之战

弘宣五年, 三月十二。

宜王高衡号称率领五万大军亲出泰州,攻打清源县。

这次亲征,宜王帐下的将领几乎全体出动, 一同随军的还有宜王的庶长子, 年十六岁的高怀,而宜王的嫡次子, 年仅十岁的高慎, 则留在了泰州,监理泰州军政。

在梁朝的史书上,这场战役被称为“清源之战”, 它是梁朝自建国以来, 第一次由皇室宗亲掀起的, 以反叛朝廷为目的的战事,同时也打破了梁朝维系稳固了百年之久的太平时代。

当然, 也有泰州当地的一些民间史料记载称:宜王所率领的军队,实际上只有两万人左右,其中有一万五千人为泰州府兵, 余下的则是征召的泰州百姓。

就是因为这一史料,高衡被世人诟病了多年。

按照宫廷史料记载, 宜王高衡就藩之时,朝廷只批准其坐拥府兵八千,但在“清源之战”之时, 宜王府的府兵至少有两万人,这远远超过了朝廷规定的最高标准, 是以……许多人都合理怀疑宜王高衡并非“局势所迫”, 而是早有反心,就藩后一直都在招兵买马。

当然, 这都是后话了。

只是当年那个起兵反叛的高衡,若是知道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是如此,他还会不会为了提振士气,虚报了自己的部队数量?

宜王高衡总共也就带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的队伍,所谓的五万大军,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罢了。

这在历史中并不少见,属于行军打仗的基本操作,还有人将八千人号称成二十万的。

随着这场战事的打响,一直萦绕在吴蔚心中的那个疑问也得以解开。

那就是:宜王究竟有多少兵马?他的兵马又都藏在了哪里?

此次宜王带出去一万八千人,只在泰州留了一千人的兵马据守城池,除了清源县外,宜王在作战之前向毗邻的五县各派去了一千兵马,所以宜王府的兵马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而吴蔚所好奇的:并未在泰州城内看到大型的练兵场,是因为宜王将高于朝廷规定的那些府兵,全部藏在了泰州周边的矿山里。

这还要多谢当初吴蔚献上的那个化肥的配方,宜王为了得到化肥,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几乎掏空了泰州城外的两座矿山,这些矿山因隶属于官家,常年有士兵把守,一般的百姓都不能靠近。

宜王不仅在里面藏了士兵,军械,还将增产所得的大批量的粮食都藏在了矿山里,那周围没有住户,十分安静隐秘,在洪水和时疫爆发以后,宜王还将这些粮食分配给了城内及其周边的许多米庄,既缓解了百姓的粮食慌,同时也变现了大量的白银!

就算没有吴蔚提出的那个“乐彩坊”的计策,宜王彼时的银子也足够他打几场大消耗的战役的,有了日进斗金的乐彩坊之后,宜王便再也没有了对钱粮后续无力的顾忌!

……

关于除了清源县外,另外的五县,清河县知县张成,清流县知县夏威,这两县选择了归顺,另外的三县选择了忠君。

宜王在此事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狠厉,选择忠君的这三县知县,被宜王府的士兵就地斩杀,连同其亲族老小,甚至是县衙中的衙役,捕快,捕头,刀头,师爷……所有相关人等,全部杀绝。

这些人的人头,则被士兵带回了泰州,用来祭旗了。

宜王的狠辣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甚至连被杀掉的那几名知县都没想到,宜王派来的使者连威逼利诱的环节都免了,一番游说遭到拒绝后,竟直接动手!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最先知道消息的,就是张成,夏威这两位选择归顺的知县,他们不仅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隐隐的后怕。

夜深人静时,张成是否会感激吴蔚,不得而知。

当然,宜王也没有亏待这两位知县,作为第一批选择归顺的人,各种赏赐犹如流水一般送到了二人的家中,张成也算是家境殷实,见过世面的了,看到宜王府的赏赐以后,还是被震惊到半晌没回过神来。

……

这些事情都与吴蔚和柳翠微无关了,特别是吴蔚,在听说宜王已经带兵出征之后,吴蔚恨不得去买一挂鞭炮回来放一放。

吴蔚觉得她终于可以和自家三娘过一过逍遥的小日子了,还偷偷和柳翠微商量说:若是买个斗笠戴在头上,自己溜出吴宅出去玩玩的可能性有多高?

柳翠微知道吴蔚这是憋坏了,软禁的日子实在难熬,怜惜地捏了捏吴蔚柔软的耳垂,柔声哄道:“外面现在兵荒马乱的,坊市上都没几个人,咱们米庄最近的生意倒是不错,这证明街坊邻居也是这么想的,家家户户都在屯粮应变。宜王殿下这次亲率大军出征,把城内的兵力都调走了,如今咱们泰州城内兵力空虚,只是空有一座城池据守,你还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偷溜出去玩儿?你就不怕被巡防营的人当成细作给抓走了?再说……若是萧盛那边派一支部队来奇袭泰州,伤到你可怎么办?”

吴蔚原本还在藤椅上眯着眼,享受着柳翠微的抚摸,安逸地闭着眼睛,听到柳翠微的这番话,吴蔚瞬间睁眼了眼睛,双眸中迸发出惊艳与赞赏,毫不吝啬地夸赞道:“我家三娘什么时候研习上兵法了?连绕后奇袭的法子你都能想到?”

柳翠微的俏脸一红,嗔了吴蔚一眼,回道:“这不是宜王殿下赏了你许多书吗?前两天帮你整理书房的时候,顺便看了看。看完之后我就有些担心了,蔚蔚……你说萧盛会不会派出一支军队来,绕后奇袭泰州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泰州现在的兵马,能受得住吗?”

吴蔚坐直了身体,刮了刮柳翠微直挺的鼻梁,撒娇道:“你喂我吃一口栗子酥,我就告诉你。”

“好。”柳翠微捻起一块栗子酥,递到了吴蔚的嘴边,吴蔚一口含过栗子酥,故意用牙齿轻轻在柳翠微的指尖划过,后者犹如触电般缩回了手,白皙的脸庞肉眼可见地红了。

“青天白日的,你也不怕旁人看见。”

“怕什么?咱们俩才是这宅子的主人,看到就看到了,再说……他们也在这宅子里生活了这么久了,难道还看不出来咱俩的关系?”

“好了,别闹了,快和我说说。”说话间,柳翠微将小几上的茶盏端了起来,送到了吴蔚的嘴边,一口清茶饮下,正好解去了栗子酥的甜腻。

吴蔚美美地哼了一声,重新躺到藤椅上,继续摇动,一边说道:“你说的这一‘奇谋’的确是个好计策,在许多战役中也会有不错的效果,不过我猜……萧盛不会这么做的。”

“为何?”

“一来,咱们知道泰州的兵力空虚,萧盛可未必能知道,这奇谋的招数,贵在反其道而行之,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成功。眼下宜王亲率大军出征,号称五万,这就足够令萧盛感受到压力了,即便萧盛识破了宜王这是虚张声势,可宜王既然敢亲征,即便士兵数量不足五万,也绝对不会太少,不然和送死有什么区别?萧盛这次来,只带了五千精兵,一场火攻让他折损了不少,就算他能在短时间内拉到驰援,或者就地征兵,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这些士兵,是否能形成战斗力,还是个疑问。敌人数量众多,清源县不过是个县城,未必有险可守,在这种情况下再分出一部分兵力来绕后,攻打泰州显然是不理智的。”

“那……万一泰州城内也有细作呢?他们可以把情报传递给萧盛啊,比如飞鸽传书什么的。”

吴蔚“哈哈”一笑,说道:“三娘,飞鸽传书是利用了鸽子的归巢性,就是自己会飞回家中的天性,所以一般来说飞鸽传书都是单向对点的传信,可不是让鸽子飞到哪里,它就听你的话。你说萧盛可以飞鸽传书回京城,我是信的,只要从京城带一些本地的鸽子,无论走到哪里放飞,鸽子都会飞回到京城,但是回到了京城的鸽子,就不会再回到萧盛身边了,所以才说是单向的。现在的泰州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更不可能有清源县的信鸽被运送过来。”

“哦……那要是萧盛孤注一掷,就像偷袭泰州,怎么办?”

“也不是不行,可惜他们过不来。我在宜王府看过泰州及其毗邻六县的地形图,可以说萧盛逃到清源县是个明智之举,因为整个泰州地界连着六县是个口袋形的,四周被山脉围住,大规模的行军只有一条路,就是走驿道从清源县出去,萧盛驻军在清源县,对泰州形成了一个扼守的作用,但同时……他也休想再反攻泰州,除非朝廷的驰援到了,让他有足够的兵力正面击破泰州军!”

吴蔚默默算了算日子,悠悠道:“估计现在清源县那边,已经打起来咯!”

第325章 一纸调令

“蔚蔚, 你好厉害,懂得好多啊!”听完吴蔚的话,柳翠微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目光盈盈地看着吴蔚。

吴蔚对战局的分析有理有据, 瞬间便打消了柳翠微的忧虑。

吴蔚被柳翠微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若是旁人如此说, 吴蔚大概会很受用, 但柳翠微可是那个唯一知道她底细的人。

吴蔚笑道:“你就别夸我了,不是我懂得多,而是我和你们梁朝人存在一个信息差!在我们蓝星, 古人一辈子才能读完的书, 只要我们肯下功夫, 几年的时间就能读完了,我们不用‘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找到想看的书,更不用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舒舒服服的窝在沙发里就可以, 这都是科技给我们蓝星全人类提供的便利,说起来……封建时代两千多年,也是从蒸汽时代开启以后, 整个人类社会才进入了科技大爆炸时期的,在科技大爆炸之前, 整个人类的生产力和认知的进步, 着实有限。我适才所说的那些,放到蓝星绝非是什么惊艳的言论, 但凡看看兵法,或者平时多看看军事点评的,中小学生都能有这番见识。”

“那我……去了蓝星之后,会不会显得很短视,很无知呀?”

“不会呀,以三娘的聪慧程度,到了那个环境之后,最多也就一两年,你就能完全适应蓝星的生活,其实蓝星人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整天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我就是蓝星人,你觉得我和这里的人有什么不同吗?我们那儿的人呢,讲求一个‘兼收并蓄,求同存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是时事热点也会聊几句,家长里短也会聊!等到你完全适应了蓝星的生活之后,你的优势就会开始展现了,就你那手非遗刺绣的手艺,就是许多蓝星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柳翠微抿嘴一笑,看起来有些腼腆。

“蔚蔚,你觉得宜王能赢吗?”

“我不知道,说实在的,我心里实在没底。因为梁朝是一段并没有被蓝星所记载的历史,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我到底是穿越到了一段迷失的历史中呢,还是来到了一处地球的镜面时空。好在宜王听劝,接受了我提出的,带兵亲征的建议。如若不然……我真的觉得宜王未必能战胜朝廷。”

“但愿宜王殿下能得偿所愿吧,如今咱们全家的身家性命,还有张成的……东方大人和郡主的,都系在宜王殿下的身上了。”

“是啊,咱们穿越回蓝星的必要条件,就是贞节牌坊上面的字,从清庐县变成于洪县,我可是把宝全都压在宜王的身上了,就等着他登基之后,满足我的愿望呢。”

……

宜王率军出征的第三日,吴蔚接到了一纸任命。

任命吴蔚出任清庐县知县,领了官袍和官印之后,即刻携家眷走马上任,另外还给吴蔚调拨了四名贴身侍卫,两男两女,赏赐宝马一匹,宝剑一柄,知县宅邸一座!

接到这纸调令之后,吴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是麻的,急的差点抓乱自己的头发,连连文书都忘了接了。

前来传令的是宜王身边的贴身护卫,也是此次出征的随行人员之一,负责贴身保护宜王,帮宜王传令之类的。

对方见吴蔚一脸的丧气和无奈,颇感不解,虽然吴蔚在宜王府也有官衔,可是那不过是虚的,没有实权,最多领点俸禄罢了。

况且吴蔚现在对外就是一个死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知县的品阶虽然不高,但那毕竟是实打实的,掌管着一县百姓的官员!

而且这对于吴蔚这个“死人”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恢复名誉的机会,就算有人会对吴蔚“死而复生”的事情存疑,也定会顾虑到吴蔚如今的身份,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议论。

“吴大人,你这是……高兴的糊涂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