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百姓们的反映也证明了裴清的想法是正确的。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甘方关于煤炭的研究也逐渐加深,甚至已经将洗煤的整个过程都研究了个通透。
甘方在研究洗煤,而裴清则是让他带来的几个工匠弄出了炉子,包括砖砌出来的炉子和铁皮炉,样式已经弄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剩再研究出流水线制作的步骤。
毕竟流水线制作可以降低炉子的制作成本,不然单人制作成本太高了,也影响炉子的销售情况。
除此之外,借着洗煤弄出来的煤泥,裴清顺便还将蜂窝煤给弄了出来,一开始裴清还没有想到要加黄泥,就发现煤泥想要塑性有些困难,因为煤泥间的黏性有些低,后来裴清才想起来记忆中蜂窝煤需要添加黄泥。
而加入两成的黄泥后,蜂窝煤塑造起来更容易成型,而且燃烧的时间也更加地长了,成本还降低了。
裴清还发现了加入黄泥的另一个好处,用火钳加蜂窝煤的时候,之前没有加入黄泥,哪怕是塑形成功的蜂窝煤,最后夹起来也很容易散开碎掉,那这换煤就很麻烦了,可加完黄泥就结实了很多。
将最近的研究成果写了出来,裴清很快就将信送到了京都,毕竟煤炭不能私人开采,那他也算是私人,不能随便来了,研究一下子煤炭是可以的,但是真要开采的话,还需要朝廷同意。
不过裴清也不打算在这件事上掺和太多,虽然煤炭的开采算下来能赚不少银子,可他赚得也不少,甚至自家的小金库每年都在不断地进账,参与煤矿开采对他来说也只是多了一项任务,更加劳心劳力的。
毕竟煤矿开采涉及的工人很多,而危险也不少,其中的压力和别的赚钱行当比是大了不少。
裴清只想在煤炭开采出来之后做一点加工生意,赚得可能少点,但是压力也小点,而且做一个加工生意的话,裴清觉得自己这个煤炭加工厂开出来,也能让叶兹城一些百姓好过些。
至于蜂窝煤的销售情况,裴清倒是不太担心,叶兹城位于边塞,可交通还算发达,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路过这边,只可惜之前叶兹都没有特色产业,赚不到这份钱,但是现在多了煤炭,情况应该要改善些了。
第109章
对于南来北往的客商来说,叶兹城就是他们商路上的一个落脚点,除了边塞的身份,以及采购羊毛的便利之外,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了。
而这段时间来叶兹的客商却发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暖炕是一样,不过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虽然暖炕是有些新鲜,但也没有冬天那么让人震惊,而另两样新东西才是让客商们很是惊喜。
铁皮炉和蜂窝煤这对组合刚推出来的时候还不太受欢迎,铁皮炉一开始不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在叶兹定居的百姓大部分都不太需要铁皮炉子,用石头砖块搭一个炉子非常的简单,虽说不便于挪动,但是一般情况下,百姓也不太需要经常挪动炉灶。
至于蜂窝煤,则是因为定价,尽管这定价和柴火相比并不贵,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柴火可以自己去捡拾,这蜂窝煤要花钱买,多少让百姓们犹豫了。
虽说不少百姓都在煤炭处理厂里做过活,赚了些钱,可也有人不太舍得买。
只是有不舍得买的,就有愿意花钱买的,毕竟柴火找起来比较麻烦,很费时间精力,以前是不得不去找,现在有了更便利的购买途径,不如就试试看,这钱袋里还有些钱在。
而这一试,百姓就发现了蜂窝煤的便利之处,这可比柴火经烧太多了,用的多的时候三四个蜂窝煤就能顶一天了,要是节省的话,一天只用两三个蜂窝煤也不是不行,而且这一天,想烧点热水随时都能做到,只是不开炉门的话多需要些时间。
这喝开水也是裴清之前宣扬出来的一些生活常识,只是叶兹这边本来燃料就不足,哪里能日常地烧开水喝,那自然就是随便喝生水了,想要喝开水,条件不足。
只是现在有了蜂窝煤,这蜂窝煤烧起来就不能浇灭,只能就这么烧着,叶兹这边以前燃料稀缺,看着蜂窝煤就这么干烧着实在心疼,就在炉灶上面烧些水,也算是利用上了。
而蜂窝煤的便利之处很快就在叶兹当地传开了,一下子,其他舍不得的百姓也都愿意尝试一下,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他们这边去煤炭加工厂干活的话,赚到的钱其实比他们为了省钱特意去捡拾柴火多些。
加之裴清这边还出了个员工内部价,只要在煤炭加工厂干活,赚到的钱用来买蜂窝煤的话更便宜些,这么一对比,似乎买蜂窝煤更划算些。
要是这蜂窝煤不好用也就白了,可明明是比柴火好用,这不用似乎就吃亏了,一时间,蜂窝煤在叶兹城彻底铺开了。
至于叶兹城的富贵人家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怎么买蜂窝煤,倒不是因为定价原因,而是担心蜂窝煤的安全性,百姓对这点倒是不太担心,他们对裴清有种习惯性的信任了,觉得裴清既然做出了蜂窝煤,之前还拿出来测验证实了蜂窝煤的安全性,那只要不是紧闭门户的烧就没有什么事了。
只是大户人家还是不太敢信,直到看到叶兹城内百姓都烧起蜂窝煤,还都没有事,这才试探着用起了蜂窝煤,而这一用,他们也发现蜂窝煤的好处了。
一时间,蜂窝煤在叶兹城遍地开花,原本裴清还想着这蜂窝煤刚做出来,可能需要等客商们传开消息,蜂窝煤的生意才会开始赚钱。
结果叶兹城就将煤炭加工厂的蜂窝煤给全买掉了,直接开始赚钱了,都不需要裴清等等。
虽说铁皮炉子的生意没有什么赚头,但是这是裴清早就预料到了的,并没有太在意。
只是当客商开到叶兹,看到四处用着的蜂窝煤后,再一打听,对于这铁皮炉子就心动起来。
要知道在外地行商,这路上最难熬的时候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露宿野外,一到这时候,生火做饭就是个难题,有时候就只能啃一啃随身带着的干粮,至于喝水也是有些麻烦。
以前不懂,生水喝了也就喝了,可是自从知道喝生火可能导致的问题,客商们就不太愿意喝了,别到时候银子赚到了,人却没了,那岂不是倒大霉。
只是这喝开水在家中是容易,可出门在外就十分麻烦,因为人渴起来可是不管时间的,而这铁皮炉子则让客商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铁皮炉子也不算多重,加上附带了一个提手,提着移动很方便,也很适合商队携带。
如果这铁炉子用的是柴火的话,可能会有些麻烦,毕竟柴火太占地方了,至于说在路上捡拾柴火,多多少少也有些麻烦,毕竟干柴不易得,湿柴不容易着就算了,还烟很大,偏偏叶兹这边还有配套的蜂窝煤,蜂窝煤占地小,买一筐蜂窝煤都能用上好一阵子了,简直就是旅游必备的佳品啊。
在客商的热情中,铁皮炉被抢购一空,因为有些客商不光是想到这铁皮炉自己路上适合用,还有一些路上行商的客商会喜欢,只是那些客商不一定会走到叶兹来。
毕竟不是一条商路,也不太可能为了个铁皮炉和蜂窝煤专门过来一趟,那他们现在先买了些回去卖,岂不是正好赚上一笔。
裴清刚听到负责销售铁皮炉的掌柜说铁皮炉被卖光了,甚至还有人预订铁皮炉,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毕竟前些天因为铁皮炉滞销,对方还很是犯愁,担心让裴清亏本了,这突然就说卖光了,怎么看怎么怪异。
见裴清还不太信,掌柜的也有些尴尬,他之前也没想到这铁皮炉销售热潮来得这么快,赶紧将账目递给裴清看。
看完账目,裴清才知道为什么这铁皮炉卖得这么快了,本来他以为客商过来了,一个商队也就买几个铁皮炉,顶天不超过十个,结果现在是一个商队和批发似的将铁皮炉买走,甚至不光是铁皮炉,还有蜂窝煤。
有些商队买了这些货物后干脆也不往前走了,毕竟商队东西也买得差不多了,本来剩下的点位置是要往蛮族那边去的,毕竟蛮族那边虽然也凶恶,可是正因为凶恶,有好东西也卖不出来,更卖不出价钱,他们这边冒点险赚到的银子更多。
虽说这两年因为羊毛生意兴隆,蛮族那边好沟通了不少,可碍于蛮族的名声,去的商队也少,赚的也都还可以,不过现在有了铁皮炉和蜂窝煤在,不少商队还是决定回头算了。
反正这春日,蛮族能卖的东西也少,少走一趟也不算什么。
只是还有些商队是约好了的,不好违约,就只能往蛮族走一趟了,而这一走,就让蛮族也注意到了铁皮炉和蜂窝煤。
在草原上,燃料也是很重要的东西,毕竟大草原上的树木稀少,而草虽然多,但是都是作为牛羊马的饲料存在,若是用来当燃料,一个是浪费,一个也是根本烧不了多久就没了,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用干燥的粪便当燃料。
只是用干燥的粪便当燃料和蜂窝煤比起来,那前者的劣势就太大了,以往草原上的蛮族贵族也喜欢用木炭,只是木炭大老远地运过来,价格就太昂贵了,哪怕是贵族要脸面,也不乐意花这般大价钱购买。
尤其是得知大盛这边的木炭原本价格是多少,再看客商送过来的木炭就多有嫌弃,而蜂窝煤就不太一样了,和木炭相比,运输成本首先就少了一大截,所以价格也低了一些。
尤其是和铁皮炉搭配着使用,更是符合蛮族的生活习惯,因此对于客商带来的这一批铁皮炉和蜂窝煤,可谓是喜欢得不行,一下子就买空了。
因为买的时候太多,以至于商队自用的炉子都被买光了,回来后不得不准备在叶兹城再次采购一些。
只是他们这一次采购就和上次不太一样,上次是想买多少买多少,对方还担心他不买,而现在,这才过去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商队发现这蜂窝煤和铁皮炉买起来就有些难了。
不但要限购,而且买起来还要抢,不然轻易抢不到。
一问才知道叶兹的蜂窝煤和铁皮炉随着客商的扩散,名声一下子就传到了外地去,引得不少人都对于这个蜂窝煤好奇得很,买的人也多。
尤其是京都的人,以往裴清弄出了什么新鲜的东西,京都的人都是第一个用上的,他们也都习惯了这种优先,而现在他们发现,裴清离开了,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是在外地转上一圈,然后传到京都来,他们才知道了。
那暖炕传到京都来的时候,京都的天气都暖和了不少,还是有不少人想在自家砌一个暖炕,只是砌暖炕的方法没传过来,随便做又怕做得不好,到时候被人嘲笑,这才没在京都掀起什么潮流。
而这蜂窝煤他们虽然也没能赶上,可这东西显然是能从客商那边买来用一用,而这一用,就爱上了。
和柴火相比,蜂窝煤显然是省事得多了,尤其是搭配铁皮炉使用,更是绝配。
只是铁皮炉还好说,买了能用很久,可蜂窝煤就是消耗品,用了就要再买,尽管叶兹离京都的距离算不上很远,可这一来一回的运,加上叶兹当地也用蜂窝煤,以至于蜂窝煤作为一种燃料也变得紧俏起来。
其实在京都附近也有煤矿,只是朝廷在这边行动起来就慢了不少,加上开采比叶兹要稍微有点难度,因此直到现在,还处于开发状态,什么时候出煤都不知道。
这效率对比一下叶兹那边的速度,让京都的人莫名地有些怀念裴清,以前裴清在,他们没感觉,现在才发现裴清是真能让他们加快干活的效率。
第110章
看看裴清在叶兹城的办事效率,再看看京都这边的办事效率,皇帝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些后悔让裴清就这么走了。
不,之前让裴清走也算是为了裴清好,这科举制的提出确实没有人怀疑到裴清头上去,可裴清这一走就走了这么长时间是皇帝没有想到的。
皇帝一开始还以为裴清顶多就是去叶兹稍微待一阵子,等京都这边的风头一过就回来了,谁知道裴清在叶兹那边一待就那么久,可皇帝现在还不好随便叫裴清回来,因为裴清手上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直接喊他过来更耽误事。
不只是皇帝官员想念,太子厉王和高岩他们也都是很是想念裴清。
尤其是太子,在调查出身边人的企图后,太子越发的感觉裴清难得。
其他人都是想借着他的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裴清,或许裴清带着他一起赚钱也是有点借势,这点太子清楚,可他同样清楚,只要裴清愿意,任何人都愿意借势给他,包括皇帝,也包括那些对裴清有意见的世家。
因为裴清是能真真切切地让他们赚到银子的,这世上没有谁会嫌弃到手的银子多了,尤其是这种清爽干净的赚钱。
别看那些世家官员对于裴清的行为很是不满,觉得他是与民争利,可真让他们也有机会在里面掺一脚,他们马上就能将那些话给抛之脑后。
只是因为手下的事,太子也不好意思特地给裴清来信让他回去,这么一来,太子对于身边人的态度就越发地冷淡了些。
没做过什么的人虽然也能感觉到这股冷淡,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出太子的性格变得坚定了些,不那么容易被一些人左右,虽说对自己稍有些不利,但太子的这个转变显然是好的变化,他们也很是欣喜。
毕竟他们算是太子一派的人,自然也希望太子能早早地立起来,不然随着兄弟长大,皇帝逐渐老去,太子要是对手下还是原来的那个态度,固然显得和蔼,可多少也是让人有点不放心。
至于做过什么的人,那面对太子的这个态度就有些在意了,毕竟他们之所以会想着赶裴清走,那也是想要更容易左右太子的想法,裴清就是这条路上的绊脚石,而现在,太子的态度反而更不好左右,那就麻烦了。
尤其是他们也注意到,身边一些参与过之前那件事的人,这些天似乎在太子身边待的时间短了,还因为各种原因被调离了太子身边,虽说都有正当理由,可多少让他们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其实按照太子的想法,他是很想将这些人全部甩开的,只是皇帝那边不能同意,因为他们和太子的关系亲近算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一下子就将他们全都处理了,固然是可以处理得干干净净,可也会伤及太子。
打老鼠伤及玉瓶,这是皇帝不能允许的,所以只能慢慢地处理。
反倒是厉王那边好办,厉王的态度一贯是忽冷忽热的,突然翻脸也是很正常的事,虽说这次翻脸的人数比较多,波及的范围也广,但是会去厉王那边的人都清楚他的性格,也知道冒险投资会有亏本的风险,失落完之后就收拾收拾心情,准备下一波。
他们倒是没有去接触三皇子,原因很简单,三皇子不好接触,况且厉王翻脸归翻脸,可等厉王心情好点了,他们还是能回去。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着裴清在叶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皇帝也有些按捺不住,觉得是时候喊裴清回来了,毕竟这科举制他们讨论得也差不多了,是时候该定下来。
只是没有裴清这个提出者的肯定,皇帝稍微有些不安心,毕竟这科举制以后或许就是大盛的国策之一,现在是商讨的过程,还能再更改一下,可要是彻底定下颁发下去,大盛人人都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那再改问题就大了。
只是这个讨论肯定是不能放在信件上,经过这些天,皇帝也看出来,虽说世家们被他压制住了,可那是因为科举制是他提出来的,这要是换个人,那真是能记挂一辈子的。
裴清出策也是为了大盛着想,皇帝不能让裴清暴露出来,况且皇帝也有些想让裴清回来了,他担心继续让裴清在外面浪,恐怕就不怎么想回京了。
因为说实在的,京都对于外地来说多出的那些新鲜玩意很大一部分都是裴清弄出来的,裴清还特意带了工匠走,那想在外面做点新鲜东西轻而易举,甚至还能再发明点新鲜东西,和一般人离京后各种不适应完全相反。
收到消息时,裴清在给裴夫人过生日,今天的裴夫人的诞辰,也算是裴清这么些年来,头一次裴夫人诞辰是在叶兹。
本来裴夫人想着随便过一过就好,甚至对于裴夫人而言,裴清在她身边,就是她诞辰最快乐的时间了。
裴夫人越是这个态度,就让裴清越是有些感慨,想要为裴夫人好好地过一次生日,不过这生日就没有宴请宾客,而是裴家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过。
只是裴清不知道的事,因为他在叶兹做的事,叶兹城内城外的人都想对他感谢一番,将领们想要感谢他对老兵们的帮助,以及裴清之前做过的对军营有利的事,其实他们早就想要感谢了,只是裴清远在京都,他们也不好贸然地送礼。
至于送给裴家,虽然也算是表达了几分谢意,却多少有些不够,趁着裴清现在在叶兹,又恰逢裴夫人的生日,正是有借口上门送礼,送出来的礼物要么贵重,要么含义深刻。
而叶兹城内的一些大户人家送礼也是看中了裴清,热情得很,在他们看来,裴清简直就像是财神爷一般,这平平无奇的石炭,原本是没人要的东西,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备受追捧的货物,尤其是结合一下裴清之前做过的生意,都觉得这能力堪比点石成金了。
他们平时就想和裴清拉拉关系,只是裴清实在是太忙,或者说不好接近,想送点礼过去嘛,就给退回来了,然后一打听,这东西裴清见得多了,这礼送得一点心意都没有,就不好意思继续送了。
其实以裴清的性格,是不至于做得这么明显的,只是在京都的这几年他给锻炼出来了,不少人看到裴清带着其他人发财,自然也想掺一脚,试图搭上关系,而搭关系最快的途径就是给裴清送礼,礼多人不怪的。
裴清一开始多拒绝了几次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对方的态度可谓是太诚恳了,而且他连着委婉地拒绝了几次,对方的态度还一点没有变,让裴清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不近人情了。
然后谢云煜就给裴清看了看这家的详细情况,从上到下都给扒拉了一遍,这家人之所以这个态度是因为他们也就是表面光,若是不能扒拉上裴清赚一笔钱,就要现原形了。
如果只是这样还不能让裴清放下,可偏偏这家人之前还做了不少龌龊事,显然让他们恢复不是什么好事,这就让裴清彻底硬下心肠来了。
也让裴清明白了一个道理,对方送礼,必然是有所求的,有些是他能给的,有些是不适合他给的,考虑到送的人这么多,他也不好一个个地去分辨,那不如都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