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渡我 第47章

恋爱的人那种氛围感真的是和暧昧时期不一样,万殊光是看着他俩就觉得自己饱了。

他做作地摸了一把手臂上不存在的鸡皮疙瘩:“一股恋爱的酸臭味。”

何屿渡的耳根更红了。

面条的热气熏得他的脸也红。

明霁抬眼:“万殊,总有你官宣的时候。”

他的眼神里明晃晃地提醒着:劝你收敛。

万殊收敛了,他安静吃面,不再打趣何屿渡。

吃完早饭,何屿渡便往学校去。

明霁和他一起。

早晨的樾山雾气渐渐在阳光中散去,温煦的阳光被山峰遮挡了一部分,像是太阳衔着青山,路上好些村民往山上茶园去,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

他们看到何屿渡和明霁牵着手,眼里有些意外,然后便善意一笑,也有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好的。

何屿渡垂眸看看和明霁交握的手指,忍不住弯了弯唇。

原来和恋人手牵着手,哪怕只是一起走走路,散散步,也是这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约定的时间是9点,他们提前了几分钟到,校长还在操场升旗台上讲话,下面站着两个班的学生,整整齐齐地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

樾山希望小学的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两个班也是两个年级,一共就52个孩子。

徐青云牵着陈知意,站在旁边,看到何屿渡和明霁过来,笑着朝他们点点头。他身边站着一个戴着眼镜的短发女老师,还有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手里拿着很专业的手持摄像机。

何屿渡走过来,他便跟何屿渡介绍道:“小何老师,这位是文旅局的李老师,这是5.1班的班主任吴老师,6.1班是我的班主任,等下我和吴老师会配合你的研学课的。”

何屿渡朝他们颔首一笑:“你们好。”

徐青云那天见过明霁和何屿渡一起从山上下来,但当时忙着解决明棠的事情,他也没和明霁说话。不知道怎么称呼明霁,徐青云便笑着主动问道:“这位老师贵姓?”

“免贵姓明,我叫明霁。”

“明老师……”徐青云话音一顿,语调因为突然提高而有些怪异,“明总?”

樾山希望小学的人对明霁这两个字,都不陌生。

身旁的两人方才只是惊艳于他的长相,现在眼里就满是惊诧了。她们俩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不可置信。

明霁点点头:“叫我名字就好。”

只有陈知意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看何屿渡,又看看明霁,然后朝明霁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脸。

明霁对上她干净透亮的眼睛,心头一软。

“这个小姑娘也要跟我们去研学?”

陈知意太小了,放眼看过去,和五六年级的学生站在一起,她就像是一颗被淹没在竹林中的小笋,俏生生地立在那里。

“她叫陈知意,也去研学。”何屿渡伸手摸了摸陈知意头上的小揪揪,朝她笑了笑,然后偏过头,压低声音道,“她不会说话,也听不到。”

陈知意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上学读书,但陈深还是想让她体验这种校园的集体性的活动,哪怕她听不到也说不出,但她可以看,她可以去感受。

所以陈深才会提出让陈知意参加研学的请求。

这是他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拳拳爱护之心。

陈知意不会说话,但她的眼睛却像是会说话,眨眨眼露出个笑,便是友好地在向他们问好了。

明霁看向陈知意,右手伸出食指指向她,又伸出大拇指,接着一手五指合拢,向上一抬,同时张开五指,又打出手指字母“J”的指式,碰了一下前额。

何屿渡惊住了:“你会手语?”

陈知意也意外地睁大了眼,然后她笑得更开心了,她同样伸出手指向前指,又竖起大拇指。

她又比划了一句什么,因为太过高兴,她的动作有些快,何屿渡的眼睛都有些看不过来。

更反应不过来。

明霁一边回应地比划着手语,一边解释:“我跟她说我叫明霁,她跟我问好,说很高兴今天能去研学,还说,她会很乖很听话。”

明霁顿了顿,又说:“我之前看过一部关于聋哑人的纪录片,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会的不多。”

何屿渡对上他风轻云淡的模样,惊讶得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的男朋友,到底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他去发掘啊?

而此时的升旗台上,徐庭芳结束了讲话,学生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何屿渡还没回过神,徐青云提醒他:“小何老师,徐校长说‘欢迎你上台讲两句’。”

何屿渡抬眼,就对上孩子们好奇地看过来的眼神。

他压下心里的惊喜感,往升旗台上去。

在升旗台上站定,何屿渡看向下面的学生。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带你们去菩提寺研学的何老师。”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在《荀子€€劝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意思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当一个地方有了出众人或者是事物时,就会为这个地方增添光彩。菩提寺便是在山之玉,也是这颗在渊之珠。”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历史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它是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支流,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浩荡长风,可以听见鼓角争鸣,可以感受到历史和文化脉动。”

何屿渡慢慢道:“今天的研学之旅,我带同学们去看、去听,去感受。”

台下掌声雷动,明霁看着台上的何屿渡,眼神温柔。

菩提寺是樾山的在山之玉。

而何屿渡是他眼中的那块宝玉,那颗珍珠。

他就那么站在那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孩子们整齐地排好路队,跟着班主任老师前行。

明霁牵着陈知意,用手语跟她比划了一句:“累了就跟我说,我抱你。”

陈知意笑着点点头。

何屿渡留心看了眼6.1班的孩子们,视线从一张张陌生的脸上掠过,然后看向了徐青云。

“徐老师,怎么没看到应无澜?”

“应无澜请假了。”徐青云解释道,“昨天下午应奶奶上山,摔了一跤,送去了医院,应无澜跟着一起去了。”

何屿渡心头一跳:“昨天下午什么时候的事?”

他们去应家的时候应奶奶还在缝衣服,怎么会上山,又怎么会摔倒……

明霁闻言,眼中划过一抹凝重:“应奶奶摔伤得严重吗?”

“听说是髋关节骨折。”徐青云叹了口气,“还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

班上有个学生家就住在应家附近,昨天家里人帮忙送了应奶奶去医院,现在那个学生的父母还在医院陪着应无澜,不然就应无澜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怎么能照顾得过来。

【作者有话说】

“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郭顶《水星记》

第49章 我有男朋友了

知道应奶奶出事,何屿渡上山路上一路都很沉默。

到了菩提寺,他才调整好情绪,投入到研学讲课中去。

光是介绍历史,自然是枯燥的,所以何屿渡更多地给孩子们介绍了斜撑、各种精美的雕刻所呈现出来的故事还有壁画。

栩栩如生的斜撑和生动有趣的讲解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中,孩子们听得认真极了,当遇到感兴趣的或者是没听明白的地方,还会举手提问。

“小何老师,我们头顶上这个圆圆的窟窿是什么啊?”

“这是藻井。”何屿渡顺着他指的方向抬眼一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花板。”

何屿渡突然想起了应家的土墙房,可能对于很多樾山的孩子而言,他们连什么是天花板都不知道。他们抬眼看到的房顶,要么是一层铺在瓦片下的塑料纸,要么是木板架起来隔层,堆放着家里的各种杂物……

“天花板是用来遮挡建筑内部的顶部结构的。我们的房子有的是用粘性好的黄土搭配碎麦秸,加水调和,用夯锤砸实夯平以后砌墙盖房;有的是用砖和水泥砌成,有的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为了让屋内的顶部看起来更美观,也为了遮挡一些电线或者是隔音隔热,就有了天花板的存在。”

何屿渡道:“只有像我们头顶这种,呈现出窟窿形状的天花板才能被称为藻井。因为它的顶棚向上,凹进的形状像井,四壁都装饰有藻饰花纹,所以叫做‘藻井’。”

有人好奇地问:“小何老师,古时候的房子都有这么漂亮的藻井吗?”

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小声反驳:“肯定是有钱人家的房子才能修这么漂亮的藻井呀!”

何屿渡摇摇头:“古代有很严格的等级规定,只有神佛、皇家才能用藻井的设计。所以藻井一般会在寺庙的主要殿宇或者是宫殿帝王宝座的上方出现。”

“《敕勒歌》里写‘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时候人们都信奉天圆地方,你们看这个藻井,内圆外方,这就象征着天。”

今天的菩提寺迎来了一些游客,是结伴同行的六个年轻人,有男有女。他们几个年轻人刚到菩提寺就遇到了研学的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跟着学生们一起从大殿外的斜撑,逛到了主殿内来。

如果不是听到有学生提问,他们几个没有一个抬头看头顶,就要错过这精妙绝伦的藻井了。

他们拍了好多照片,此刻听了何屿渡的讲解,一个个眼里都是赞叹不已。

其中一个女生甚至忍不住拿手机偷拍了何屿渡和明霁。

出来旅游遇到帅哥,不拍都对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

何屿渡带着孩子们一边浏览,一边讲解,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慢慢过去了。

他们在菩提寺的山门前拍了张大合照,文旅局的人也结束了今天的拍摄工作。

几个年轻人是跟着他们的路线逛的,这会儿都在山门前磨磨蹭蹭地不走。其中一个高个子的男人跟同伴说了句什么,然后从她手里拿过手机,朝着何屿渡他们走了过去。

“那个,这位老师。”男人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他,看他带着学生,便喊老师了,“我朋友想加一下你的微信,可以吗?”

明霁今天一直在给陈知意当翻译,小姑娘这会儿还沉浸在喜悦的情绪里,正跟明霁比划说:“回家我要把大家都画下来,给爸爸妈妈看,明叔叔,我今天真的太高兴了!太高兴了!”

明霁笑着摸摸她的头,跟她打着手语:“我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你一张。”

他抬眼看到有人和何屿渡搭讪,眼里的笑便淡了去。

何屿渡也正看向他,然后才看向眼前的男人:“不好意思,我有男朋友了。”

男人有些惊讶,然后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抱歉……”

他转身回去,小声跟同行的女生解释:“没加到,人家有男朋友了。”

不仅不是单身,而且性取向还对不上。

女生闻言有些失落,忍不住往何屿渡那边看。便看到另一个相貌更出色的男人走到了何屿渡的身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