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庄园系统去古代 第48章

刘盈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他。

樊伉又道:“夷光有了钱,去粮店里买粮。”

夷光于是很机灵地把手里的钱和无名手中的粮交换。

樊伉点头,道:“我用硝石制成了冰,用煤烘纸,冶炼农具,无名兄卖了粮,手里有钱,于是去找农夫们收购粮食。”

无名觉得这游戏略有趣,把手里的钱和曲吉手里的粮交换。

“曲吉有了钱,然后在我这里交换粮肉纸张农具和刨冰。”

曲吉左右望望,把手里的钱还给樊伉,又把樊伉手里代表百货的黄草纸拿了回来。

十个大钱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樊伉手里。

樊伉拿出两个大钱递给刘盈,说:“这是我和无名兄向朝廷纳的税。表兄,现在你看明白了,同样是十个大钱,放进仓库和投入市场流通有什么不同?”

刘盈的目光转了一圈,似乎有点明白了。

“放在仓库的十个大钱还是十个大钱,可是到市场里买卖的十个大钱,伉儿拿去买硝石和煤,夷光于是就有了钱买粮食养活自己,粮商有了粮继续去收购农夫们手中的粮食,农夫们卖了粮,有钱买农具买肉买杂货。”

“没错!同样是十个大钱,放在仓库里就是废铁,流通过后,就能让很多人有活干有饭吃能养家糊口,还能增加朝廷的税收,这就是货币流通的意义。”

“可是,农为本商为末。舍农桑趋商贾,用贫求富,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农少商多贵人贫。若民舍本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长此以往,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樊伉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道:“有商贾则活市场,工商众则国贫。所以如何规范商人,引导商人,平衡农夫与商贾之利就是朝廷的重任。”

从来没有人向他这样阐述过商贾对于社稷的稳定作用,刘盈总觉得樊伉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却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得仔细想想。

刘盈满腹纠结地回宫了。

这孩子估计把樊伉的话当了真,整日思索着,一连好些时日不曾出宫。

樊伉忙着建作坊开铺子,一时也顾不上他,如此过了半月有余,夏日的炎热褪去,天气渐渐凉爽下来,樊伉铺子里的冰便不再那么好卖了。

樊伉也不介意,本来就只是拿来试水的,卖不了冰还是可以卖早点。

这天,樊伉终于闲了下来,抽空将铺子里的帐理了一理,发现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冰铺除去成本开支,居然有将近千万的盈利。

别说吕€€,就连樊伉自己都吃了一惊。

这个年代的人穷归穷,购买力居然意外地不错。

樊伉是个遵纪守法的人,赚了钱老老实实地让阿琅拿着钱粮去交税。

本来贵族行商,与民争利说出去就不太好听,若是还仗着身份偷税漏税就不太好了。

樊伉向来奉行有钱大家一起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行事准则,自然不会贪那两个税钱。

等到交完税,秋天到来,地里的红薯也熟了。

这次收红薯的动静就比上次要大多了,由罗珠亲自主持。

两分地的红薯,罗珠领了十几个人,不到两个时辰就全收了。

上秤一称,居然有将近八百斤。

所有人都震惊了。

在粮食普通产量只有一两石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这么高产的粮食,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分地,六石红薯,天哪,这简直就是神薯!”

“罗公,我莫不是在做梦?竟有如此高产的粮种?”杜恬看着眼前的红薯筐,突然鼻子有点发酸。

亩产三十石的粮食,若是能早一点发现,该能多活多少人啊!

“还行,没有差太多。”樊伉略有些遗憾。

早已经习惯现代动不动就亩产七八千斤的高产量,亩产四千斤的确只配得上还行这个评价。

然而也足够让这些大汉人兴奋难抑。

罗珠此时看樊伉的眼神简直跟神仙没什么两样。

“郎君,剩下的藤蔓如何处理?”他可是听说这种叫红薯的东西不仅高产,而且还不需要种薯,只要藤蔓就能种了。

简直不能更省心。

樊伉拿着剪刀“咔嚓”几下,将一根红薯藤剪成几段,摆在一起,道:“将藤蔓都剪成这样的小段,然后挖个大坑,坑里填上一层沙土,再将这些藤蔓埋进沙土里就成了,等到明年开春就能接着种。”

罗珠吩咐按照樊伉说的将过冬的红薯藤处理好,然后拖着新收的六石红薯心情激动地走了,剩下樊伉看着一片狼藉的红薯地发愣,好半天才发出悲愤的狼嚎。

“强盗啊!!”

第42章 贺岁首

收完红薯,已进入秋天,迁都在即,汉皇着叔孙通制订新朝礼乐,各诸侯王皆已陆续先期来朝贺岁首,顺便向叔孙通学习朝仪。

彼时,恰好长乐宫落成,刘邦下旨十月初一于长安新宫行礼。

早在半个月前樊府上下就已经前往长安城的宅邸。

十月初一这日,将将四更天,临武侯府主君所在的宅院已经亮起了灯火。

府中上下都在为迁都之后的主君第一次朝会而忙碌着。

樊伉立下廊下,看着侍女们捧着樊哙的朝服鱼贯而入,只想打呵欠。

穿成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人,固然可以让人重获一次青春,但也避免不了少年人贪睡多眠的毛病。

半夜被人从床上挖起来,樊伉连杀人的心都有。

“什么时候辰了?”他悄声问身后的乘光。

阿琅要留在栎阳看铺子,现在便由乘光负责他的生活起居。

身为一个现代人,樊伉的生活自理能力不错,再加上身边还有一个管家公一般时刻盯着他的无名,乘光能插手的地方委实不多。

“郎君,已经寅时末了。”乘光一夜未睡,此刻看来依然精神抖擞,比樊伉这个睡了半夜的人精神还要好,让樊伉好生羡慕。

樊伉默默地在心里换算了一下,寅时末好像是凌晨三四来着。

古代人真是不容易,上个朝会两三点钟就要起床,然后赶着进宫。

他们家还算是好的,住得近,那些住得离宫城远的,估计一点多就要起来,然后早早地出门。

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公交地铁汽车可以坐,出门要么靠两条腿,要么靠牛马的四条腿,路还不好走,那速度就别提了。

好在这种贺岁首这样的盛事,一年也就一次,要不然光想就让人觉得累。

“伉儿,这么早起做什么?若是困回去歇着罢。”吕€€心疼儿子,见他一脸瞌睡样,便让他去睡觉。

“儿子不累。”樊伉乖巧地摇头,时刻不忘刷一把吕€€的好感。

吕€€果然欣慰不已,道:“你体弱,还是去歇着罢,当心亏了身体。”

樊伉的癫疾简直就是吕€€的心病,哪怕现在知道樊伉发作癫疾的时候,会获得莫大的好处,依然让她担忧不已,生怕樊伉累着了。

“你阿母说得对,这里也不用你伺侯,回去接着睡罢。”樊哙也道。

樊伉见这两口子的确是真心实意地催着自己去睡觉,推辞了两下,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尼玛,实在是太困了。

离开的时候,还听到身后樊哙用自以为很小声其实满院子的人都听得到的声音对吕€€道:“我曾听宫中的侍医提过,睡眠不足会让小儿身量不足,我观伉儿似乎的确过于瘦小,细君日后多在意些,让他多睡……”

樊伉听得差点一头栽倒。

他这是红果果地被自己亲爹给鄙视了么?

哼!

从现在开始,他要多吃多睡多喝牛奶,他就不信长不出和樊哙一样的大长腿!

不多时,樊哙穿戴好朝服,骑马前往长乐宫进谒。

待到新宫时,天色依然未明。

彼时长乐宫外早已聚集了不少等待进宫贺岁的朝臣,各种诸侯王、列侯、文臣武将黑压压地一大片,越是爵位低的人来得越早。

待得文武百官到齐,便有谒者上前,按官爵等级分班引入殿门,逐班进前朝贺。

礼毕置酒,群臣侍宴。

酒酣之际,萧何朝罗珠使了个眼色,罗珠会意,上前道:“启奏陛下,今有临武侯世子所献一物,名曰红薯,可亩产三十石,既可献于陛下。”

红薯这个东西但凡和刘邦亲近一些的朝臣都知道,刘邦本人甚至早就吃过,让罗珠选在这个时候当着各诸侯王的面提出来,当然是有意为之,带着几分炫耀之意。

果然,一听有亩产三十石的作物,除了熟知内情的几个人,其他人都呆住了。

“亩产三十石?当真世上还有此神物?”将信将疑者有之。

“我听闽越之地稻种两熟,一年也不过亩产五六石,三十石的作物简直闻所未闻。”怀疑者有之。

“罗珠,这可是在大殿之上,陛下面前,不可妄言!”义正词严训斥者有之。

“罗公为人素来谨慎,从不妄言,既然罗公说有此等神物,必是真的。”相信者亦有之。

大殿之下众人议论纷纷。

刘邦听着众人的议论,咳嗽了一下,道:“罗珠,此话当真?”

罗珠躬身回答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前日临武侯收获红薯之时,臣也在场,两分地六石红薯,不差分毫,此事萧丞相留侯和临武侯也知情。”

刘邦心知肚明,却故意转向萧何:“丞相可知此事?”

这本就是刘邦和萧何计划好的一环,自然丝毫不觉意外,上前答道:“确有此事。此薯既可生食亦可烹熟而食,甚为饱腹,若能推而广之,可保我大汉从此再无饥荒,”

萧何为人素来严谨,他既然开口证实此事,说明这事肯定是真的。

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不知道是谁高喊了一句“皇恩浩荡,天佑大汉”,然后所有的人都一齐喊了起来。

“皇恩浩荡,天佑大汉!”

群臣激动不已,喊声直冲云霄。

宝座之上,刘邦眯着眼睛看着这一幕,内心甚为满意。

要的就是这效果!

许久,群臣才在刘邦的示意安静下来,太子刘盈复上前,躬身道:“父皇,儿臣亦有一物献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