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里捡来的小夫郎 第26章

“上次你只做了半日的活,今天就先补齐这半日吧。”孟冬坐在石头上吩咐道,“裴大哥在修整窑洞,你就把这黄泥和一和,把土墙外面破损的地方都糊平整。”

孔春良也知晓这哥儿虽然腿瘸也是个心狠的人,上次还用燃着的树枝烫他,此刻只能期盼着赶快做完活,最好能早点回去。

见到今日要做的只是糊墙的活计,他倒还觉得好受些。

裴应川这边,他听完早上的课就去后山砍树,去除树枝后分段挑出最合适的带回草屋。

这几日孔春良每日都来做活,他身上的担子也轻了些。

如此他就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早上去学堂上课,下午回来倒腾那些木材。傍晚时或是去钓一会儿鱼,或是同孟冬一起去矮草丛里找一找野鸡蛋和菌子,又或是时不时与秦二郎约好去后山采草药,夜里回来继续赶工,总之每日都过得十分充实。

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过后,那些木材都被他分割开来做成了一些玩意儿,他也琢磨出了一个赚钱的法子。

第33章 买卖

入夜,裴应川拿出一沓树叶挑挑拣拣后递给了孟冬,这是他这几日学习的成果,一些较难的文字他都刻在了树叶上,孟冬见他温习也会一起跟着看,时间长了他也认得了几个字。

裴应川知晓孟冬聪明,因此温习时也会顺便教他,若是他无空就把沙盘和树叶都留给孟冬,让他一个人写写画画。

譬如他今晚就没有时间复习,只好先让孟冬随便看看之前的。

他起身看了看放粮食的地方,那里的杂粮已经所剩无几。算算手中的银钱,赚钱的事已经迫在眉睫,再不能等下去了。

裴应川抓起地上削了一半的木材,抓紧赶工。

这些日子孔春良每隔一日回来做活,有裴应川看着他也不敢偷懒,不仅帮他们平整了草屋的外墙,还修了泥灶,挖了窑洞,总之当初约定好的做十日的话他都已经完成了。

与此同时这几日裴应川除却学习就是留在草屋做东西,木材有限,他做了二十几把木梳,还有一些小玩具。

这些玩具有他之前在博物馆看到的鸠车和七巧板之类的传统玩具,还有一些宝剑,大刀之类的木制武器玩具。总之除了那个鸠车费了他一点心思研究,其他的制作还算简单。

那二十几把梳子都是他用来练手的,前几把十分粗糙,到后来熟练了他便给其中一些刻上了花纹,又给梳子柄部设计了独特的形状,比如远山形状和兔子形状。

除了留了一把普通的放在草屋他自己用外,也给孟冬准备了一把小些的刻有花纹的,剩下的二十几把他都打算带去城里卖掉。

之前他在城里各家铺子闲逛时,并没有看到在买梳子的路边摊贩。他这些练手之作定价低些也是有一定市场的,日后闲暇时间可以多做一些就当是多一门生意。若是做熟了还能尝试多弄些花样,也不知叶大哥收不收。

裴应川原来还想多做些玩具,但是这些小玩具不仅费时费力,价格也不好定,也不是城里人生活的必需品,只能满足他自己的创作瘾罢了,就先做了几个出来试一试水。

卖力气的活不能日日干,但是做木工他倒是十分欢喜,只是不知道做的时候舒心,卖的时候能不能一样舒心。

眼下这一批够他未来一个月卖的了,裴应川停下了打磨的动作,他不祈求能一下子全都卖出去,但愿能够赚回买器具的钱。

孟冬知晓他明日要去镇上,便把他做的那个大竹筐拿了出来用来装那一大堆的梳子和玩具。裴大哥做东西时也不避讳着他,孟冬也知晓他的意图。

……

第二日清晨,徐夫子依旧往常的时间进了学堂,只是他一眼就发现原先那个来旁听的汉子今不知为何并没有来。

这个姓裴的汉子,刚来那些日子听课还算认真,奈何过了一段时间后下午便不来了,今日早上也不见了人影。

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知他为何要来旁听。徐夫子摇了摇头,沿着屋内踱步一圈,他停下脚步,在叶思流的身边停留了一段时间。

这孩子素日与那姓裴的汉子交好,这几日的课业倒是进步了许多,尤其是算术一门,也不知是不是突然开了窍。

他捋了捋胡子,短叹一声。作为小溪村的夫子,他自然希望能够更多孩子能走出小溪村,识字成材,考出个功名,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多认识一些字,好找些糊口的活计罢了。

若是真有那成才之人,倒也能圆了他一番心愿。

与此同时,裴应川已经来到了离城门口不远的地方,他背的这一大筐东西属实有些重,若是按照往日的速度,这个时辰他应当早就到了城里。

不过今日似乎是大集的日子,路上的人和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差不多多。

紧赶慢赶又走了半个小时,他终于看到了卖胡饼的老伯。

裴应川照旧买了一个胡饼当做早餐。

“你这小子又带的什么东西。”摊主老伯今日忙多了,不过仍要挤时间看一眼他的竹筐。

裴应川看他找钱结钱还有空来看他,倒也没有隐瞒,这老伯没什么坏心眼可以结交。

“老伯,我这是一筐木梳,不知道能不能在你旁边摆个摊。”

“成啊,你来这里挤挤也行,只是这摊位是交了银钱的,你可得补我一些。”老伯边忙边与他商讨,“少说也要六文钱。”

他这话一说,旁边来买饼的摊主就开始拆台道:“李老头,你一日也就交六文的铜钱,还让这个年轻汉子全都给你出了不成。”

老伯也就是李老头听他这话也有些不好意思,遂改口道,“你做半日生意,就给我两文罢。”

他们这摊摆在城门口,摊位费自然也低一些,主要是和那些进城的村民做生意,城里人一般不会特意出城来买,赚的自然要比城里的摊贩少一些。

既然这老伯姓李,裴应川也知道了为何那日李老头非让他在李铁匠那里买东西,两人应当是一家人。

裴应川此前就观察过这里的人流量,花两文钱摆摊还算划算。

于是他便递了两文钱给李老伯,抖了抖薄布,掏出了几把木梳和玩具。

李老伯这会儿也忙完了,遂坐在他的身边拿起这些木梳一个个看起来,裴应川拿了个最便宜的递给他看,“李老伯,可要买一把,四文钱。”

这种最便宜的只是没有花样,且形状方正了一些,只是看着不如他后做的那些好看,并没有什么质量问题。

李老头看了看他手中的,摇了摇头。“这种三文钱还差不多,这个倒是有趣,要几个铜板。”

他拿的是裴应川做的鸠车,只有三个。

“这个是鸠车,前面套根绳子便能拉着走,是给四五岁的孩童玩耍用的。李老伯若是把那把梳子一起拿着,一共就算三十五文钱。”

裴应川这鸠车形状特别,中间是一个圆头圆身有着长长尾巴的木鸟,鸟的两侧装上了可以旋转的木轮,轮子上刻有花纹,鸟头鸟身都刻有羽毛等纹样,还算可爱。

只不过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没上桐油,看着颜色不太好看。他原本准备今日赚了钱就去村里买些桐油。

李老伯把那鸠车放在薄布上推了推,说道:“你这车要是有个铃铛就好了,年岁小的孩子准会喜欢。”

“加了铃铛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裴应川回答道。

李老伯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掏钱。三十五文,他要卖二十个饼才能赚回来。

裴应川没说什么,把东西一一摆开,等待来客。

很快就有一个被鸠车吸引的孩童拉着大人来到了他的摊子上,只是可惜两人都觉得这定价太高,没有购买。

过后一个小时内,他倒是卖出去了七把不同价格的梳子,全都卖给了十三四岁的少年,进账四十八文钱。

李老伯趁着闲暇时间又来与他搭话。“年轻人,我看你这小玩意应该拿到城里卖,就去酒楼那一条街的后街,那里孩子大多都在那里玩耍。木梳子不如让我给你看着,你给我一把贵些的木梳子当做报酬如何。”

裴应川也知道他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进城的村民们会花钱买梳子却不会花大价钱给孩子买个玩具。如此这老伯的提议倒也可以采纳。

他与这老伯也做过了几次生意,也能看出这老伯虽然有些小心思却没什么坏心眼,应当不会做出拿东西跑路之类的事情。

而且这老伯的饼摊在这里摆了那么长时间,周围也有摊主也看见他交了摊位费,也不用怕这老伯翻脸不认人,眛下他的东西。

裴应川略微思考后,挑出了一把他定价十二文的梳子,而后又给老伯讲解了这不同的梳子的定价。

“行,这一把如何。其他的梳子是这样定价的,这些四文一把,这些九文,这些十二文,剩下的二十文,这把最漂亮的四十文,都不改价。”若是改了价就不好计算银钱了。

他说完还请了刚才出声提醒的那个摊主做了个见证,对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这些梳子里,九文和十二文的最多。四十文的那一把就是兔子形状且有镂空雕花的那一把,梳子尾部也就是兔子尾巴上开了一个小洞,可以缀上自己亲手做的绳结。

裴应川知晓梳子也可用作定情信物,便想着往定情信物那个方向制作。

这次二十多把梳子若是全卖出去能有三百多文。

李老伯接过那梳子看了看,有些纠结,“若是我添点银钱,能否把这个梳子换成那个鸠车。”

“都行。要是您能帮我都卖出去,我免费给您留着。”裴应川不知道他要添多少钱,只能先给李老伯留着,不过这老伯看起来是真的喜欢那鸠车。

如此他便把梳子放在薄布上铺好,不过还是把最贵的那把带在了身上,收拾了一番便带着竹筐进了城。

裴应川走后,却见那老伯招招手,对面摊铺上立刻跑来一个人,两人对着那一堆木梳算了半晌也没算出多少银钱。

“爹,这些咱也算不明白啊。等那人回来咱拿的银钱万一不够数怎么办。”李老伯身旁的那个男人回答道。

李老伯挨个数了数,他也不会算术,“不如这样……”

第34章 生意

“不如这样,你就假装来买,我来卖,咱一个个对。”李老伯商量道。

“哎呀,快些吧,我那边的摊子只有小童看着,走不得人。”李二毛回答道。

“急什么,慢慢来。幸好那年轻人不懂事。这么多梳子,你大哥收了,不管是带去城里巷子还是拿到下面的村子里,一个加两文,少说也是五十文,还有刚才你收的那些……”

李二毛这才没有继续焦急下去。李老伯又随便抓出来一些放到了另一侧,两人匆匆算了剩下那些该卖多少银钱。算够了之后便把剩下的梳子一包,带到了李二毛的摊位上。

想着还能多拿一个鸠车给自家的小孙子,李老伯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他之所以没收那些玩具是因为那东西确实不好卖。

李家大儿子整日走街串巷,专门收购低价的物件,再由其他方式提高价格卖出去,以此挣些银钱,他什么都收,经手的也能很快卖出去。

李老伯每日也不只在城口卖饼卖茶水,还负责打探消息。

有些离得远的农户或是村民走到镇上已经是大中午了,城里的人都散了大半,东西不好卖又得赶着回去,因此就有了他们这些捡漏的人。

小到鸡蛋青菜这样的食物,大到牲畜家具这些东西,他们都会收,价钱也是好商量,因此做了这么些年也没出过事,也算是方便了那些老远来一趟的村民们。

裴应川刚来不久,自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不过若是他知道,倒会感谢李老伯快把他的木梳全都包圆了,省得他还得费劲多来几趟。

那边裴应川带着东西来到了老伯所说的酒楼所在的那一条街上。这条街十分热闹,大多数都是吃食铺子,来往人流量很大,街头巷尾凡是个空地都摆满了小摊。

他不知道这里要不要收摊位费,便就近找了个小哥问了一番。

“这里不收,谁来得早谁便有位置,不过若是你占了人家商户的位置就要拿钱,还是赶早来好一些。”小哥给他指了指两人背后的一家面店。

“多谢。”

小哥见他面容和善还背着一个大背篓,心中难免好奇,“你要卖些什么,常来这里的人都是来买吃食的,别的东西都不好卖。”

“我不是来卖吃食的,我要往后街去。”裴应川解释道。

“后街,那里一点也不热闹,都是些卖书画的穷书生,还有满街乱窜的小娃娃。”

裴应川也没解释,谢过之后便绕到了这条街的后方,嘈杂的声音立刻消失了大半,虽然比前街冷清许多,但街上的行人也不算少,确实也有许多玩耍的孩童。

他放下背篓,找了个明亮宽敞的地方放下了那些玩具。

旁边卖字画经书的书生见有新人到来也很是好奇。这条街极少有人来,只有他们这群穷书生想来赚钱,又拉不下脸去街口卖字,才会躲到这里来谋求生意。

裴应川的玩具一经展示,立刻吸引了那些缠着书生给他们念故事的娃娃们。

这些孩子聚在一起商讨,最终派出了那个最大的孩子前来察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