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沉迷搞基建 第226章

韩凛凑过去吃了一口儿子手里的凉皮,也跟着点头,一脸夸张的道:“我拌的凉皮天下第一好吃!”

“咯咯……”小太子殿下乐得咯咯直笑。

“笑啥呢你?难道我拌的凉皮不好吃吗?”韩凛用手去捏了一下儿子的小鼻子,难道他说的话很好笑了?

小太子殿下还是冲着他大爹傻笑,不过他并不是在笑大爹爹说的话,而是吃到了好吃的食物,高兴。

“还要再多一点辣椒。”傅秋白吃了一口后,觉得碗里的凉皮还不够辣,他也夹了一筷子给韩凛尝一尝味道。

韩凛尝了味道后,觉得的确是不太够辣,“行,我再加一勺辣椒。你这里要吗?”

“要。”傅秋白把自己手里的碗递过去,一回头就对上儿子看他的眼睛。

见小爹爹往他这里看来,小太子殿下就冲他小爹爹张开了嘴巴:“爹爹,啊——”

傅秋白不太确定要不要给孩子吃他碗里的凉皮了,“我这个辣辣的哦。”

“啊——”小太子殿下生怕小爹爹不给他吃,嘴巴又张大了一点。

“给他吧,辣他一下他就不惦记我们碗里的了。”韩凛给媳妇儿出馊主意。

傅秋白见孩子的确是想要,他只好夹了一点先前的凉皮送到了孩子的嘴里。

嘴里一有东西后,小太子殿下就合上了嘴巴,咀嚼起了嘴里的食物。只是没过一回,他的眼睛就红了起来,里面泪光盈盈。

但是即便是如此,小太子殿下都没舍得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

“好吃吗?还要不要了?”韩凛看着红了眼睛的儿子,笑得蔫儿坏的问道。

这次小太子殿下看了看自己碗里的凉皮,对上两个爹爹看来的目光,摇了摇头,告诉两个爹爹他也有,“明哲自己有。”

“我看你是辣得不敢吃了才是真的。”韩凛毫不留情面的揭穿了儿子的躲避,把大盆里的凉皮搅拌均匀后,他也给自己盛了一碗坐下来吃。

这次小太子殿下假装听不懂爹爹在说的话,埋头在跟自己碗里的凉皮奋斗。

桌子上除了凉皮之外,还有一大盘的盐焗鸡和卤猪肉,还有一个素炒木耳藕片和素炒豆腐。韩凛把两只鸡腿扯下来,给了媳妇儿和孩子一人一个,两只鸡爪子就留给自己啃,“也不知道宫外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你刚还让明哲别急呢,你自己这会儿就先急上了。”傅秋白看着在啃鸡爪子的小夫君,虽然知道小夫君喜欢吃这个东西,但是他怎么还是有点觉得小夫君有点可怜,就把自己手里吃了一口的鸡腿递到小夫君的嘴边去。

韩凛不承认自己着急,“我这也不是急,就是有点惦记这个事情。”

在一旁吃饭的小太子殿下听到爹爹说他的名字,就抬头往爹爹们那里看去。

“不是说你呢,吃你的饭。”见孩子的小碗里没汤了,傅秋白顺手给孩子的小碗里盛了一点汤,才对不肯承认自己急性子的人道:“不用急,等会儿出去的人回来就知道了。”

其实不用等派出去的人回来,他们大概也能猜得到今日的京城里头必定是炸开了锅。

为了预防会有人会趁机闹事,他们还让京都府尹那边加派了人手在街上巡视,一旦发现有人闹事就第一时间抓起来和控制好源头。另外他们还安排了一些人,经过乔装之后混入人群里引导话题和舆论。

至于地方上的话,则是不必这么担心。因为迁都是从上京城这里迁出,迁到燕北去,所以这个迁都一事,跟这两地的百姓的关系比较大,跟其他那些不在迁都迁入和迁出两地的百姓,其实没多大关系的。

而京城这边的话,他们要担心的,除了那些世家会在背后搞事之后,还有就是京城当地的百姓们。因为一旦朝廷迁出上京,日后这里就不再是皇都了,对如今生活在上京城里头的百姓们的关系就很大了,所以,这里头肯定是有些百姓不赞成迁都的。

如今年京城的那些世家都被他们控制在了手上,剩余的就是那些百姓们了。

等他们吃过中午饭后,被他们派出去的人也回来宫里了,把宫外的消息带回来给了他们。

得知宫外的百姓们的反应跟他们预料中的一样,不过这里头没有那些世家们参与,所以百姓们的反应再怎么大,也只是口头上嚷嚷而已,并没有人因为朝廷要迁都就在京城里头闹事情了。

韩凛一直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对回来禀报的护卫长道:“行,朕知道了。你们继续留意宫外的情况,一发现不对就立刻把闹事的人控制起来,回头报到京都府尹那边去,让他们负责调查背后是不是有人在闹事了。”

“是,属下明白。”王冲应了一声后,就转身往外出去了。

见人走了之后,韩凛才转头问坐在一旁喝茶的傅老师:“你说,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与京城里的百姓们好好的公开谈谈这个事情比较好一些呢?”

“你想怎么与他们谈呢?”傅秋白把手里的茶盏搁到桌子上,问提出这个提议的小夫君。

韩凛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吧?让他们每条街派一个代表进宫里来,我们与他们好好的谈一谈,让他们了解这个迁都的事情,也省得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在外头瞎起哄了?”

这个提议他是参考现代社会的民主制度,要不然以后朝廷搞出一个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出来?他们听听百姓们的声音,也让百姓们有一个可以发声和表达的机会。

“到时候我们可以把为何要迁都,迁都的好处与他们都说一说。我相信,如果百姓们了解我们迁都背后的用意,肯定是会支持我们迁都的。若不然我们一味的堵着不让他们发言,也不是个办法了。一条河流的水如果不通的话,上流堵截,下流干枯,时间久了总是会出问题的。还不如想办法让这条河的水通畅了,方可保一方的水土和一方的百姓了。今日的这个件事,我想道理也是一样的。”韩凛觉得自己这人当皇帝没别的优点,主打一个民主和爱民如子。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的那帮官员得知他们陛下的心声,一定会好好的问一问他们陛下,难道我们就不是你的臣子,你怎么就不对我们爱护多一点,对我们民主一点呢?

“你的这个提议,倒也不是不行了。”傅秋白还是第一次听帝王说让百姓进宫来当面与他面谈的,不过当这个事情发生在韩凛的身上,他觉得,好像也不是不行了。

“那就按照我们商量着的来办了啊?”韩凛也不知道这个办法行不行,但是如果不去尝试一下,又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不过在做这件事之前,他最好还是要听听身边智慧囊军师的看法和意见。

傅·智慧囊军师·千岁爷·皇后殿下点头:“可以,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安排吧。”

想到了一点,韩凛又多问了一句:“需要通知那帮官员们到场吗?”

“到时候提前派人去与他们说一声,愿意来旁听的就来旁听,没空来的就算了。”傅秋白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更是要站在韩凛的这一边。朝廷的官员肯定是要知会一声的了,来不来是他们的事情,但是他们这边得派人去通知一声。

“那时间就定在三日后的上午八点到十二点?地点就安排在上次商业大会用的会议厅?”

“可以,就按照你安排的来办吧。”

“……”

第417章 选代表

让京城的百姓们没想到的是,在迁都的告示出来的隔日,城门口又贴出了一张新的告示,这一张告示的大意是让京城每条街道的住民选举出两位代表进宫与天子面谈。

这一张新告示一贴出,全城又是一阵热闹。

城里头有的百姓们听人说这件事情都还不相信,众人纷纷的跑到城门口去看新告示,很快的城门口这里就围了里三层和外三层的人了。

站在人群外围的老大爷挤不进去里头,就问站在他前头的年轻人:“后生,那告示上头真的说让咱们进宫去见陛下?”

“大爷您城里头的吧?”年轻人问。

“是啊,我家祖上往上三代都住在这皇城里头的,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说到这里老大爷还很自豪了。

“那您得回你们家住的街道去,跟邻里们商量选谁进宫去面见陛下。不是您想进宫去,就能进去的。选出人之后,还得找同一街道的五户人家的户主作保,陪同选出来的人一起到京都府去申请,得到京都府尹大人批准了之后,才能有资格进宫去面见陛下。您要是想进宫去面见陛下,得赶紧回去跟邻里们商量,看选谁去。”年轻人的视线好,能看得见墙上贴的告示,就把告示上面写的字告诉了身后问他的老大爷。

“上头还写了,这个申请从今日八时起,到明日十二时之前就会结束。明日下午六时会公布出名单,届时榜上有名的人,后日一早七时到宫门口集合,所有选出的人一起进宫去面见陛下。”

如今京城里的人都喜欢用具体的时间来代替时辰,城门口这里就挂了一个很大的挂钟,他们抬头就能看到时间了。而且城里不少的酒楼客栈还有商铺的店里也挂着挂钟,走过往里一看,就能看见墙上的挂钟了。

若是手头宽裕一点的人,则是自己花钱买一个怀表随身携带着,想知道时间掏出来一看就知道了。

早在几年前京城就开了第一家钟表店,也是如今京城唯一的一家钟表店,只不过里头的东西并不便宜,但是里头的钟表却十分的受人喜欢。这几年京城里头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家里的姑娘出嫁,都会买一个大钟或是一只怀表作为嫁妆给姑娘带去夫家;男方下聘的聘礼里头,也会带上这样贵重的物品,若是没有这些东西,都显得对女方不够尊重了。

“哦哦,谢谢你小后生啊。”老大爷一听还不是他们谁想去就想去的,还得回去跟邻里们商量选谁去的,心里当下就有点失望。

见前面的人多,知道自己一把老骨头也挤不进去前头,于是老大爷就转头准备打道回府了。

不过大老爷不是很放心,路上又找了两个人确认了一遍新告示上写的内容如前头那个年轻人所说的那样之后,才往城里赶回去了。

这一天和老大爷一样的,还有许多京城里的老住民们,他们都十分的关心城门口的新告示上写的内容的真实性。在确定了告示是真的之后,他们又急匆匆的往家里赶回去。

不过到选人的时候,这些同住一条街上的老住民们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意见了,他们每家的人都想进宫去见天子,谁都不想把这么好的机会让给别人,于是不少邻里之间就为此产生了争吵。

这一点在宫里的韩凛也是没想到的了,但是即便是他想得到,他也不会去管百姓们如何选人的事情。反正机会他是给了,就看这帮人要如何用了。

***

同一天里,京城里还流传了一段关于他们陛下梦见天上帝君的传言,说他们陛下要迁都燕北是得到天上帝君给的指示,天上帝君说他们大召国运在北方,迁都燕北可保大召百年国运昌盛。

这里头有人相信,也有人不相信。

为了增加这个传言的可信度,传出这个传言的同一伙人又传出了其他的传言,来增加前一个传言的可信度。

这些传言很快的就传遍了整一个京城的酒楼茶馆和大街小巷。

茶馆里头的老百姓们也在谈论天上的帝君和他们陛下的关系,一个穿着灰褂子的男人在人群里高谈阔论,“自从咱们陛下登基以来,咱们大召风调雨顺,这就足以证明咱们陛下就是天上的帝君亲选的在人间的天子。”

“天上的帝君还赐予了咱们陛下新粮种,陛下把新粮种发给百姓们耕种。听说咱们陛下庄子上的新粮都已经收成了,番薯一亩地能达到两千多斤呢。”坐在茶楼里喝茶的一个年轻人扔下了一个重磅的消息。

“什么,一亩地两千多斤的粮食?”

“你们若是不信,不是还有许多人种了番薯的吗?到时候问问那些种了番薯的人,不就知道了吗?”

“一亩地真的能有两千多斤粮食?”

一亩地两千多斤的粮食,那是什么概念了?!

在这个亩产量只有两百斤的年头里,亩产量能达到两千斤,这简直就是一件十分惊人的事情了!

在场的百姓们得知了一亩地可以产出两千多斤的粮食之后,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但是有人又觉得,他们陛下庄子上的新粮已经收了,这应该没错才是。这里头不少人都记得二月那会朝廷还下发过新粮种给他们,但是那会儿大家都不当一回事,主要是住在城里的百姓也没地;住在城外有地的农民没有种过番薯,也不知道这个新粮的产量这么高,因此不少人都没把新粮放在心上。

但是这里头也有人想着,反正是朝廷免费送的新粮苗种,他们就随便种种,能种出来就种出来,种不出来明年就算了。因此,还是有一些人是种了番薯的。

于是大家很快的就把注意力从迁都到新粮上面来了。

后面传言传着传着,不知道怎么的就传成了他们陛下是天上帝君在人间的儿子,下来人间是为了把新粮种带给人间的百姓,让人间的百姓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过上好日子。

外头的传言自然也传进了京城的那些高门贵府里头,这些府上的主子们没有对外头的传言发表任何的言论,倒是这些府上的下人们很是相信外头传言说他们陛下是天上帝君的亲儿子的这一套言论。

衙门下了值后,这一天户部尚书张大人应了吏部尚书钱大人的邀约,两人就在翡翠阁里喝酒,外头的那些传言他们自然也都听到了。就连张尚书都不得不感叹一句:“咱们这位陛下,是个好手段的。”

“也不知道这是咱们陛下的好手段,还是咱们傅皇后的好手段了。”钱尚书其实怀疑这是他们皇后殿下的好手段,他们陛下应该是想不出这么好的方法。

直到现在,朝中的这些官员们都还觉得新天子不是一个聪明人,真正的聪明人是站在他们陛下身后的傅秋白。

不过这一次他们就想错了。这次想出利用言论来引导百姓们支持朝廷迁都这个方法的人是他们的陛下本人,而不是他们陛下身边的皇后殿下了。

京城的这些官员们和他们身后的家族在迁都一事上表态,表示支持他们陛下迁都这个决议之后,就没有人敢在背地里搅浑京城的水和打乱他们陛下的计划。这个时候他们要是敢在背后搞事,一旦被查出来,非但他们要丢官不说,他们全族的人怕是都得去给他们陛下修路。

和他们陛下承诺给他们的好处相比起来,迁都燕北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更何况,如果迁都去了燕北的话,他们家在上京城里的家产不会丢掉,还能到新的地方去开辟新的产业,两两相加,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了。

这一日京都府的门口聚满了人,都是来这里排队申请作为代表进宫面见天子的京城百姓,因为要五户以上的人作保,他们一来都是来一大群人。

为了方便给这些来的百姓们办事,京都府尹大人就让人在衙门的门口摆了一排的桌子,还安排了好几个文书在这里替这些到来的百姓们登记,不但申请人的名字和籍贯住处要登记的清清楚楚,就连陪同作保的人的姓名和住处都要写得清清楚楚。

一旦这些进宫的代表们做出什么不利于天子的事情来,连同作保的人都要跟着一起受罚的。这也是为了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混进宫里去刺杀他们陛下。

“排好队排好队,下一个上去。”

“到我们了。”

“……”

衙门的门口排起了老长的队伍,上一个登记好姓名资料之后,就轮到下一个人上去。

上一任京都府尹张茂张大人已经调往燕北去当了知府,如今新的京都府尹是一位姓吕名宗贵的大人。

当初张茂被调走的时候,京城里不少的人还在北地里看笑话,觉得张茂一个好好的京官被调去了燕北那种地方当知府,这辈子的官途都完蛋了。但是当得知他们陛下要迁都燕北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陛下原来早就有迁都的计划,派张茂去燕北是去打头仗的。

当初看别人笑话的那帮人脸都疼得不行,搞到最后,原来最大的傻子是他们自个儿,而不是别人了。

想到被派去燕北的上一任京都府尹张大人,吕大人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感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