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不知道他为啥这么高兴,还在一旁劝道:“柱子,你可不能跟他学,你的书要是不用了,以后还要留给弟弟们读。要是让我知道哪天你把书给卖了,我就打断你的腿,知道了吗?”
李鸿云笑眯眯道:“知道了娘,我不会的,你放心吧,儿子还要等着考取功名呢!”
李鸿云想着,既然宋声已经打算退学了,那自己也就没必要在这苦学了,反正也不差这一时半会。
吃完饭他就跟他娘说了一声,进城去找何荣和陈彦了,跟着他们俩顿顿都有肉吃,虽然有时候会受点委屈,不过跟吃肉相比,那都是次要的。
第二天上西村的陆家也听说了宋声卖书打算退学的事,陆寻着急忙慌的就收拾东西出了门,就连答应今天给人家雕刻的活计都推了。
当初跟宋家结这门亲事,主要就是看上了宋声是个童生,秀才也考了七八年了,怎么着都觉得也就快考上了,把陆清嫁过去,以后说不定能当个秀才夫郎。
可这才成亲几天呀,郎婿就不打算读书了,不行,他得亲自过去劝一劝。
一大早陆寻就去了宋家村,对于两家结亲的事,旁人心里都多少有点数,陆家不就是看上宋声是个童生了吗,现在宋声突然不读了,陆家可不得来人瞧一瞧骂一骂。
陆寻一进宋家村就被村里的人时刻关注着,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等着看陆寻去宋家闹。
宋声这两天都在家里闭门读书,门都没出过一步,陆清也一直在家陪着他,他读书时他就在旁边做针线活,也没出门。所以外面谣言传成什么样子,俩人都不知情。
大嫂孙氏和二嫂李氏俩人一大早就抱着木盆去河边洗衣服了,天气渐渐冷了,河边洗衣服的人不多,河水凉,洗的久了容易冻手,两人准备赶紧洗完回去。
河边一个好事的牛婶子说道:“听说你们家宋声不准备读书啦?是不是准备去城里当账房先生了?”
孙氏和李氏十分惊讶,齐齐开口问道:“谁跟你说我们家宋声不准备读书了?”
牛婶子也惊讶:“都传开了呀,现在整个村都知道你们家宋声把书卖了,说是以后不准备读书了,很快就要从学堂退学。”
“什么?”孙氏和李氏互相看了一眼,很是纳闷。
小叔子确实是卖书了,但据他所说,卖的都是些杂书,科举根本用不上。怎么就被人传成了不打算读书要准备退学了?这是哪里传出来的谣言?看不得他们家好是不是,非要造这种谣!
孙氏一边拿着木棒敲打着衣服,一边澄清道:“牛婶儿,不信谣不传谣。说我们家宋声卖书了没说错,前两天他确实卖了几本游记之类的杂书,考科举也用不上,放着怕发霉了就拿去卖了。但是退学不读书了这件事可不能瞎说,我们家宋声可是有大志向的,最近一直在家用功读书,可别瞎造谣了。”
孙氏平时性格一向温和,但今天听见这般谣言,她有些生气。
这都是在瞎说什么?小叔子最近读书比以前还要用功,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来背书,晚上天都黑了,还在点着油灯温习,竟然被人造谣说他要退学了,也太离谱。
李氏在旁边问道:“牛婶儿,是谁说我们家宋声要退学了?”
她得打听打听,到底是谁造的谣,小叔子把书卖了的钱都给家里人赎徭役用了,她心里本来就感激着,这会儿听到旁人造谣宋声要退学的事,着实生气的很。
要是让她知道是谁造的谣,她就提着泔水泼到他家大门前,问问他到底是安的什么心,非要造这种谣。
本来这种事情也没什么,不过是传言而已。可孙氏和李氏都担心,若是这种传言传到了学堂那边,真的以为宋声要退学,不让他继续读了怎么办?
她们也不懂学堂的事,只知道这学堂是小叔子好不容易考进去的,若是因为这件事受了影响,那可怎么好!
对于老宋家来说,种田收粮是第一等大事,宋声读书就是第二等大事。
妯娌俩都担心,若是学堂那边也对宋声产生了误会,让授课的夫子误以为他有歇下学业的心思,对他还哪有什么好印象?
牛婶儿觉得自己也是因为好奇心上来问了一嘴,却被这妯娌两个人说她造谣,她感觉自己很冤枉。
觉得自己冤枉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大相信孙氏的说辞。
她总觉得她们是为了维护脸面故意这么说的,毕竟当初宋声十岁那年考上童生的时候在村里得瑟了许久,如今秀才还没考上就要退学,可不就是打脸了嘛!
牛婶儿也很气,这话又不是她传出来的,摆脸色给谁看?
她语气不太好的说道:“这事又不是我传的,朝我发什么火?我也就是听说而已,至于是谁造的谣我也不知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要是生气,就去找造谣的那个人呀。”
这边宋老大几个他们去地里干活,平日里他们在地里除草,跟旁边一起来除草的村里人都会闲聊两句。可今天总觉得旁人看他们的眼光有点不太对劲。
村里平日里跟他们几个关系较好的杨叔过来问道:“听说你们家宋声不准备读书啦?他这身子骨这么瘦弱,不读书能去干啥呀,要我说啊你们能劝就多劝劝,不然前面这七八年就白读了!”
几句话下来说的宋老大他们一头雾水,仔细问了问才知道,原来村里面都传遍了,说侄子宋声卖书准备退学不读了。
宋老三一听这个,立马反驳道:“杨叔,肯定是你们听错了,我儿子没说过退学的事,这两天还在准备去学堂用的东西呢,他不退学,明年还要下场参加考试。”
杨叔愣了愣,然后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你们把他劝回来就好,咱们宋家村还没出过秀才呢,可要让宋声好好努力呀。”
杨叔走后,宋老大和宋老二也问宋老三:“老三,宋声是不是真的说要退学了?”难道是因为心疼家里的压力太大,不好告诉他们想要退学的打算,只跟老三说了?
宋老三皱着眉道:“声儿没跟我说过要退学呀?况且他不是才说要好好读书考秀才呢吗?我也不知道为啥村里都在传他要退学了。等会儿回家我问问他。”
几个人在地里面干活的心情都没有了,本来打算一上午把这几亩地的杂草全都清理干净的,这会儿也都没了心思,退学的事儿是大事,三个人拿着锄头匆匆忙忙的往家赶。
宋家这会儿很热闹。
不仅陆寻来了,就连已经出嫁的二房的堂姐宋英还有三房宋声的亲姐姐宋冬都来了。
不过三波人不是同时来的。
宋英要离得更近一点,到的最早。她今年十九岁,四年前嫁到了附近的上南村程家,丈夫叫程度,会识字,是做保人的,放到宋声前世来说,就是中介。宋英现在有两个女儿,一个三岁,一个两岁。
这次宋英是自己一个人回来的,两个孩子都没带。她一听到传言就赶紧回来了,她还在家当姑娘的时候,就知道家里对堂弟读书的事有多看重,忽然传出堂弟要退学不再读书的消息,以为家里出了大事,着急忙慌就赶回来了。
她来的时候宋家的人几乎都不在家,张杏花也带着两个孙儿去田埂间割草去了。只剩宋声和陆清两个人在家守着。
看到宋英回来,宋声有些惊讶,这是他穿过来后第一次见这个堂姐,稍稍有些拘谨。
他从屋里出来后迎了上去,“堂姐,你回来啦!堂姐夫和两个小侄女呢,没跟你一道回来吗?”说完还向她身后看了看。
宋英在他成婚那一天回来帮忙了,这也才走没几天,怎么这么快又回娘家了?而且还是一个人回来的,宋声心里暗暗猜测,会不会是堂姐在夫家受委屈了?
第17章
宋英虽然已经出嫁,算是夫家的人了,但若是自己娘家立起来了,夫家也会高看她几分。
她出嫁后连生了两个女儿,婆婆一直没少给她脸色看,她只能忍着。相公最近也不知怎么了,跟她同房的时日并不多,天天在外面跑,一回来就说累。她也想生个儿子出来,可就这种情况,啥时候才能怀上。
现在指望生个儿子,还不如指望堂弟明年下场考个秀才出来,到时候娘家出了个秀才公,她在夫家也更能说得上话,婆婆就不会这么怠慢她了。
宋英不知道宋声在想什么,想到这次来的目的,她道:“你姐夫忙,没空一块过来。堂弟,我听说你不准备读书了,要从学堂退学,这事儿是真的吗?”
宋英抿着唇,神情有些严肃,来的路上她已经想过最坏的结果,如果堂弟真的打算要退学,她就再劝一劝。
???
宋声闻言惊讶道:“堂姐,你在说什么呢?我哪里要退学不读书了?你听谁说的啊?”
得到宋声肯定的答案,宋英松了口气,“你真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真的要退学不读书了。不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我在上南村都听说你把书卖了打算退学的事情了。”
宋声也是一头雾水,他啥都不知道呀?
两天没出门了,一直在家里用功读书,复习功课,他还没有堂姐知道的多呢。
他解释道:“堂姐,我也不知道这事儿是谁传的,书我确实是卖了几本,不过那些都是游记类的杂书,科举用不到,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我就想把这几本书卖了交束脩,最起码给家里省点钱,这件事奶奶他们都知道。但是退学的事,我真没有说过。”
陆清在一旁听的更是满脸问号,最近两天相公的勤奋努力他都看在眼里,现在早上都是跟他一样时间起床,天刚透亮的时候就开始看书复习,晚上也在点着油灯看书,哪里说要退学了?
“堂姐,相公说的没错,这两天他一直都在家里面读书,等着学堂开学。我们也不知道退学的传言是哪里来的。”陆清道。
两人都这么说,宋英自然是信自家人。他并没有想要退学就好,那她放心不少。
宋英这还是第一次见陆清,成亲的那天陆清头上盖着盖头,她没见过模样。
“清哥儿,看来堂弟娶了你以后,比以前更努力读书了,说不准明年下场堂弟就考中了!”宋英道。
陆清脸色微红,这个堂姐可真会说吉祥话。
“堂姐,既然都来了,中午就留下来吃饭吧。”宋声道。
误会已经解释清楚,宋英心里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虽然如今正是农闲时候,但家里的活她还得做,不然婆婆又该念叨了。
况且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太小,她不能离家太久。
于是拒绝道:“不了,你两个小侄女还在家里呢,我不放心,就不留在这吃饭了。等会儿我爹娘还有奶奶他们回来了,你跟他们说一声我来过就行。”
宋声点点头,看宋英要走了,赶紧转头去屋里把之前给两个侄子侄女买的饴糖拿了一点出来。
“堂姐,这是我之前进城卖书的时候给大毛大妞买的,还剩下好多,你拿一点回去给两个小侄女尝尝味儿。”
宋声记得原主成亲的时候堂姐回来帮了不少忙,而且从小待原主也很好。
宋英只比他大了一岁,看着面相却比他苍老许多,定然是嫁人后这几年没少辛苦。
宋英还是第一次在回娘家走的时候收到这个堂弟让她带回去的东西,心道成亲后果然是不一样了,懂事了许多。
程家兄弟共两个,但没分家,因为宋英嫁过来后连生了两个女儿,婆婆心里对她有意见,偏心小叔一家,每次她家两个妞妞到奶奶那儿去从来没有吃到过饴糖,她知道婆婆每次放的好吃的都给小叔家的两个孩子了。
可她又没办法,说到底,还是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宋英把宋声递过来的一小包饴糖装好,她的两个妞妞自从前几天堂弟成亲的时候跟着他回娘家吃了点儿饴糖,回去一直吵个不停,闹着要吃糖,刚好,这点儿饴糖就带回去给她们俩当零嘴。
宋英面上带笑的回去了,紧接着陆寻来了。
上南村在南边,上西村在西边,宋英前脚刚走没多久,陆寻就到了。
宋英刚才走了之后宋声和陆清就没回屋,两个人对今天宋英说的话都感到很疑惑,准备出门打听打听情况。
结果陆清刚一开院门,就看到他阿爹来了。
陆清看他阿爹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拿,一看就不是来走亲戚的。
他把门打开,侧身让了让路,“阿爹,你怎么过来了?快进来。”
陆寻语气不大好,“怎么,我不能来看看你?”
陆清明显听出来他阿爹不高兴,他纳闷的看了一眼宋声,眼神里传递出来的信息,仿佛是在问“我阿爹他怎么了?”。
宋声微微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刚准备跟岳爹打招呼,他突然想起刚才堂姐的问话,此时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岳爹该不会也是因为这件事来找他的吧?
果然,陆寻刚进堂屋坐下,就道:“郎婿,你是不是不打算读书,准备退学了?”
宋声一听,果然如此。
所以说他不打算读书准备退学的事,到底在外面传成什么样了?弄的附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了。
虽然这个传言对他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但这总有关心的亲戚上门来问,让人弄的静不下心来读书,也很烦人。
宋声只好又把刚才跟宋英说的话,又跟陆寻讲了一遍。
陆清也在一旁努力的跟他爹说明情况,解开这个误会。
刚才宋英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宋声在解释,陆清就开口说了两句,毕竟是宋声的堂姐,更信任的自然也是宋声。
这会儿陆寻来了,宋声虽然把刚才说的话又原封不动讲了一遍,但陆寻看起来不大相信的样子,毕竟外面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
陆清一看他阿爹不太相信相公所说的话,急的眼睛都红了,又仔仔细细的把事情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