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思来想去,觉得分家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分家这事,他一个人做不了主。上头阿娘还在,他要先问一下阿娘的意见。如果阿娘同意,他就提出分家。
两个人在屋里说的这些事,陆家其他人全都不知道。就连陆清也不知道,他还在姜氏屋里跟外祖母还有阿爹拉家常。
“今年家里烧出了银骨炭,这个冬天卖了不少钱。腊月的时候,我们在城里租了个小院,方便相公在学堂读书。我听相公说,现在学堂里的夫子对他的学业盯得很紧,说他努努力,等到来年下场的时候,有很大可能考上秀才。”
姜氏一听这话高兴的笑道:“我就说郎婿是个能做大事的,今年这科举肯定能成。”
陆寻这个阿爹心里也高兴,道:“郎婿是个上进的,现在看到你在宋家过得这样好,我跟你外祖母啊,也都放心。”
陆清又道:“嗯,还有啊阿爹,你知道吗,今年过年给压岁钱的时候,宋家阿奶给了我一贯钱呢!”
“这么多!”陆寻惊讶道,要知道他们村新娶的媳妇儿,头一年过年得的压岁钱,最多也就五百文,这宋家一下子给了他的清哥儿一贯钱,真是个厚道人家。
三个人坐在姜氏屋里说话,大部分都是姜氏跟陆寻在听陆清说。看他脸上表情生动,话语之间都在说宋家的好,说他过得很好,他们两人听的心里就高兴。
至于宋声在这边屋里跟陆鸣聊了什么,他们是一概不知。直到王氏喊吃饭,他们才从屋里出来。
第53章
今天王氏一看宋声和陆清过来拿了那么多东西,高兴的合不拢嘴。带着自己的儿媳妇儿小赵氏在灶房里一顿忙活,做了四菜一汤出来。
本来这个猪肉她都不想多炒的,但看对方拿那么多东西过来,中午饭荤菜做的太少了不体面,就又多炒了一盘猪肉。
农家的菜式花样式做的少,但份量大,别看只有四个菜,却都是用盆盛的,不然家里那么多人,肯定不够吃。所以多炒了一盘荤菜,王氏都心疼的紧。
饭桌上王氏对着宋声十分热情,不仅招呼着他吃菜,还会时不时的帮他夹菜。
一边夹菜一边说道:“郎婿可真是有本事,连这银骨炭都烧出来了。这年前的时候,我还跟你大舅想着让我们家大郎到你们那烧炭的地方学习学习呢,到时候回来在我们这儿也开个窖,冬天咱们两家一块烧炭,这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陆清就知道大舅母这么热情没安什么好心,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让他表哥跟着到他们家学习烧炭的法子吗?
这种烧炭的法子在人家大家族里面都是看家本领,再说了,这可是吃饭的家伙什,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往外传,大舅母真是想得美。
还没等宋声开口,陆清就说道:“大舅母,这炭也不是那么好烧的,现在相公不管这个事儿,家里烧炭的事儿都是大伯和奶奶他们做主,我们说了不算。您要是想让表哥一会儿过来跟着学,改天选个时间到我们家,找奶奶跟大伯他们说一说,他们同意了就可以过来。”
陆清把张杏花跟宋老大他们搬了出来,只说自己跟宋声他们两个不是话事人,这事还得回去找他们家里人商议。
一听说要去宋家找张杏花和宋老大他们商量,王氏脸色僵了一下,她就是因为不想到宋家去,才专门找宋声说这个事的。
要是到宋家专门去说这个事,能不能成还是其次,去了之后摆明了是求人的事,虽然两家是亲戚关系,但这去人家家里边儿,总不能空手去吧。
该拿的东西肯定是要拿的,而且这拿的礼还不能低了,毕竟是让自个家儿子跟着人家学烧炭的技艺的。
一想到要拿厚礼过去,对方还不一定会同意,王氏心里就不得劲儿。
陆清知道她心里打的算盘,大舅母让表哥过去跟着学习烧炭,根本不是像李满一样过去单纯的干活帮忙,而是要学他们家烧出来银骨炭的关窍。
这不就是变相的偷师吗?
如果大舅母跟他们关系很好,经常到宋家走动,她提着厚礼带着表哥过去找张杏花说这个事,没准还真的能成。
但就如今这种关系,想都不用想,张杏花根本不会同意。
王氏看宋声在一边只顾着吃饭也不接话,她闹了个没脸,面上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再往下说这事了。
陆清的大舅在桌子底下踢了王氏一下,让她收敛着点。
王氏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这是在饭桌上,闹得都不好看对谁都没有好处。
一顿饭吃完了之后,陆清没有多留,就怕大舅母又说出什么让人不高兴的话。
跟外祖母还有小舅舅他们都打了招呼之后,他就带着宋声一块回去了。
他们走了之后,王氏在家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言说刚才在饭桌上大舅舅踢她这事,把他狠狠骂了一顿。
骂完他之后又开始说陆清这个出嫁的哥儿,这出嫁之后还没几个月呢,就开始胳膊肘往外拐了。
她都还没跟宋声说什么呢,就赶紧护上了,说人家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跟着他爹白在陆家住了这么几年,一点都不为娘家着想。
大舅舅一向沉默惯了,闷声不吭。姜氏年纪大了,也管不了那么多,犯不着跟她生气,一生气还容易把自个儿的身体气出毛病。
小赵氏拉着丈夫跟儿子也都回房不吭声,婆婆虽然做事过分了些,但这件事是为了她丈夫考虑的,如果真的成了对他们这个小家有很大的好处。
反正不用她当这个出头鸟,有婆婆在前头顶着,成不成也赖不着她身上。
陆鸣看着家里这个烂摊子,脸色面露愁苦。他越发觉得今天宋声跟他说的分家的提议是个好主意,就是不知道他娘同不同意。
这个时代在乡下分家的不多,除了像李满这种家里是真的有特殊情况的,还有父母已经不在了的,兄弟几个分家倒也没什么。
像老宋家如今已经是四代同堂了,依旧没有分家。陆鸣怕他娘也觉得分家不好,家族的香火不会旺盛,不同意分家。
陆鸣准备寻找时机跟她娘姜氏提一提这个事,探探他娘的口风。
年后的日子过得很快,宋声这几天年假除了头几天走亲戚之外,后面几天就在家歇着了。
过了十五之后,宋声学堂就开学了。
陆清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宋声一块去了县城里租的房子处,方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正月里虽然不忙,但田里也是有活的。过了一个冬天后,积雪融化,田里的麦苗跟拔高了似的长了一大截。
麦苗跟着长,田里的杂草也跟着长。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时不时的下地除草,否则等田里的小草长大了,就会跟麦苗抢着吸收养分,到时候田里的收成就不好了。
正月一过便是二月了,河边的柳树都开始泛出嫩芽,天气已经逐渐回暖,春日的阳光照着大地,微风拂面,田埂上时不时有扛着锄头的村民们聊闲话,一派生机勃勃。
这天气一回暖,老宋家的炭也烧的差不多了。过了冬季,这灰花炭跟银骨炭的需求量就没那么大了。
不过这炭还是要烧着的,烧出来的炭可以卖给铁匠铺子,或者铸币坊。
只是这铸币坊大多都是官家的,人家烧炭的供应商一般都是固定的。
不过铁匠铺子还有一些做别个需要烧炭的生意的地方,也都是他们卖炭的潜在客户。
只是这收益肯定没有冬天那么好了,但好歹也是一个进项,总比没有好。
所以宋家这炭闲着的时候可以烧一些拿去卖,农忙的时候就不烧了。
宋玉的亲事就定在农忙前的四月,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该准备的东西也都该准备起来了。
除了要忙着烧炭,宋家盖新房子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宋家的院子堂屋有三间,左右厢房和灶房都有,后面还搭了两个棚子,这搁在宋家村里面已经算是齐整的了。
但奈何宋家的人口多,压根不够住,宋夏已经十四岁了还跟张杏花一块住,宋成以前和宋声一个房间,但现在宋声成亲了,他只能挪到三叔宋老三的房间两人一起住。
现在宋英带着两个孩子也回来了,家里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了,不说张杏花和宋夏如今挤在宋玉的房间里,等到时候二嫂李氏生了孩子,到时候就有两个孩子了,他们那个小屋就住不下了。
今年冬天硬是扛了过去,这房子必须得盖了。
张杏花寻了个宋声旬休的日子把他叫了回来,挑了个晚饭后的时间,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堂屋里,说起盖房子的事。
“咱们家现在人越来越多了,今年英子和妞妞也在,再过几个月二郎媳妇儿也该生了,房子眼看着不够住了。而且大毛都这么大了,还跟大郎和媳妇儿住在一起,也耽误你们生娃。而且四郎今年如果娶了媳妇,就不能再跟他三叔一块住了,所以我跟你们爹商量之后,决定把房子重新盖一下。”
一听说要盖房子,全家都高兴坏了。
现在家里人越来越多了,房子的确不够住。而且家里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上面铺的茅草,冬天如果不是烧了炉子,一定会更冷。
如果有条件能够住宽敞而且冬天暖和的房子,谁不想住!所以一听到说要盖房子,家里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高兴极了。
现在距离春耕的时间还有几个月,全家一起出动,实在不行就请几个帮工,赶在五月春耕之前也能盖完。
宋家村地处北方,这里的春耕大多在四月底五月初,现在是二月,中间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盖房子肯定是够了,到时候也不影响农耕。
张杏花又道:“家里去岁冬天烧炭,赚了不少钱,你们各房也都出了不少力,这个烧炭的钱大部分都在我这儿收着,所以这次盖房子,就不需要你们各房出钱了,直接从公账上出。”
大家一听这话就更高兴了。
全家都同意盖新房,这事定下来之后,第二天一早宋老大就出去打听砖瓦的价格去了。
没错,他们老宋家这次要盖的房子是砖瓦房,不再是之前的土坯房了!
村里人盖砖瓦房的也有,只是没那么多。谁家要是盖上三间整整齐齐的砖瓦房,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儿!
宋大郎和宋二郎他们几个干劲儿十足,家里既然要重新盖房子,那这东西肯定都得先从屋里收拾出来挪个地方。
宋平他们就先把屋里的东西都收拾挪了出来,准备先把堂屋的房子给扒了,家里人就先挤挤住在两边的厢房里。
还有搭着的棚子里也可以住,现在天气没那么冷了,凑合凑合先把堂屋给盖起来,然后再盖两边的厢房。
他们家院子足够大,新房子就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堂屋还是盖三间,左右两边的厢房多盖几间,灶房还是在原来的位置,后院儿的棚子顺便重新弄一下,把猪圈和鸡圈也都重新拾掇拾掇。
农家盖屋子没有图纸,全凭泥瓦匠的经验。
宋家没有人是专门干泥瓦匠的,所以要盖房子得先找个有经验的泥瓦匠过来给指导着盖。
盖房子要用的材料,除了砖瓦之外,还有用来作为梁柱承重的木头。
这木头可以从山上砍,主要的还是砖瓦,这两样得从外面买。
农家人盖不起砖瓦房的原因,有一点就是因为这砖瓦材料不便宜,而且这些东西比较重,盖房子需要的量也多,从外面买到了之后,还得想办法给运回来,只单单用牛车拉,就得拉个好几趟。
宋老大去了村里的吴老二家,跟他们打听了一下他们去岁盖房子时,家里的砖瓦是在哪里买的,价格几何等等。
回来后宋老大又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到吴老二说的那家砖瓦厂去买砖瓦。
这家砖瓦厂在县城往南边十里外,算是离他们宋家村最近的砖瓦厂了。
这砖是青砖,买的多的话,三文钱一块,瓦片要便宜一些,两文钱一片。宋家要盖的房子多,这么多间房子盖下来,这花销可不小。去岁冬天挣的钱,加上之前攒的,这一下子怕是要花的差不多了。
家里的牛这次派上了用场,买回来之后宋家给牛喂的料足,牛长得很快。
给牛套上板车去拉砖瓦,宋老大也不敢把牛用的太狠了,毕竟牛还在长身体,等到春耕的时候还要下地拉犁耙。
所以每次就少拉一点,多跑几趟,把这些砖瓦给运回来。
一听说老宋家要起新房子,宋冬带着丈夫也回来也帮忙了。家里头几个有娘家的媳妇儿,娘家那头都来了些兄弟来帮忙盖房子。
到了陆清这,他没什么娘家兄弟,只有阿爹跟两个舅舅。阿爹是个哥儿,干不了盖房子的重活,所以这次来帮忙的是小舅舅陆鸣。
本来大舅舅是想让儿子也就是陆清的表哥过去帮忙的,但王氏拦着不让,说是小叔子已经去了,用不了那么多人。
大舅舅无奈,也没再说什么了。
今年宋家因为烧炭在几个村里都出名了,这年头家里有些家底了,旁人才会看得起你。
要是搁在头几年宋家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不见得会有那么多亲戚上的来帮忙。
但既然这次大家都来了,那该招待的还是要招待好,毕竟人家上门来帮忙也是好心。
孙氏的两个哥哥都来了,他们两个都是干活的好手,他们俩离得远,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出门赶过来,等晚上回去都已经很晚了。
两个哥哥心疼妹妹,看到宋家要盖房子了,心里都为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