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235章

其实这个报酬宋声那边已经给过了,李氏心里多少也能猜到,但人家毕竟把东西送过来了,他们理应招待一下,也算是不失礼,万一以后送信还需要人家帮忙呢?这个关系还是有必要维护好的。

石东吃了一碗之后连连夸赞他们家的麻辣烫味道真是一绝,他还从来没吃过口味这般独特的东西。

李氏说道:“石大哥要是想吃,就让后厨再给您做一碗,不打紧的。”

石东连忙摆手,不能老占人家便宜。再说京城那头的宋官人已经给过他报酬了,他怎么在好意思白吃人家的?

石东把钱放在了桌子上,一碗麻辣烫的钱他还是付得起的。

但他付钱归他付,李氏自然不会要的,她客气道:“我们就不收石大哥这个钱了,就当是我们请您吃的。说不准以后还要麻烦您接着送信呢。”

送信不过是顺路的事,还能拿到一些跑腿钱,像这种活,商队巴不得多来几个。石东知道对方这是在给他递话,干脆说道:“没问题!以后要往京城送信就找我,我们商队一般会在城南云来客栈住,你们要是有什么东西要捎往京城的,年后十五之前来找我就行。过了十五我就会去京城了。”

李氏赶紧道谢,宋峰他们两个又跟石东客套了几句,石东这才带着张小宝离开。

等他们一走,宋峰和李氏夫妻两个人连铺子都想提前关门了,这会儿屋子里头客人已经不多了,按照正常的时间,大概在有一个时辰他们今天就可以打烊了。

但因为收到了宋声的来信,宋峰迫不及待的想赶紧回去看。还有那个包袱,拿着沉甸甸的,里头也不知道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刚才他匆匆瞅了一眼也没看仔细,这会儿总想赶紧回去看看。

李氏自然也没有心思熬汤底了,夫妻俩一块进了后院的屋里,李氏催着宋峰说道:“他爹,三郎在信里都说了啥,快打开看看呀。”

他们两个最想看的就是信,包袱还在一旁放着,两个人都没去动。

宋峰无奈的看了李氏一眼,他倒是想知道信里写了啥,可他不识字呀。

“你催我也没用,我又看不懂信里写了啥。你要是能看懂你给我念念。”宋峰道,虽然自己看不懂信,但还是想打开瞅两眼,并且没有什么比收到家书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李氏都忘了,他们夫妻俩都不识字。这个咋办?要不找别人来给念念?

宋峰想了想,说道:“先看看包袱里面都是啥吧,反正明天咱们也打算回村里呢,到时候把信带回去,让玉哥儿他们帮忙念念。”

再不济还有大毛他们呢,大毛还有大妞几个小孩子现在都已经上私塾了,这字也认识了一些。自己人看信也不用担心什么信息被泄露了,找别人来读信他们不放心。

只要事情涉及到宋声这边,宋峰这个当二哥的就格外谨慎,即便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书,他也不想找个外人来给他们念。

“成,那咱们就明天把信带回去再看。刚好也让阿奶跟阿爹他们都高兴高兴。”

两个人商定好之后,就去看包袱味道的东西了。

陆清没有买京城里的糕点吃食,这种东西在路上容易被压坏,而且商队在路上不知道要走多久,这东西放的久了也容易坏。

他照旧买了几块京城线下比较流行的布,还给家里的女人们买了一些京城独有的胭脂水粉,这些要比宛平府城卖的胭脂水粉质量好多了,而且颜色种类也都是这边没有的。

除了这些,还有几件新样式的衣服,都是宛平府城这边没有的样式,陆清给家里头的阿奶还有大伯母她们每人都买了一件,到时候说出去穿的是京城那边流行的衣服,她们脸上也有光。

另外还有一些笔墨,陆清想着家里的几个小孩应该也都上私塾了,他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年纪,虽然笔墨纸砚哪里都能买到,但京城里头卖的东西种类多,样式也多,他干脆都买了一些,给他们读书写字用。

关于纸张,陆清本来是要买的,但宋声没让他买。而是从工部的造纸坊里拿了一些纸过来,这是造纸坊新研究的用竹子做的纸,还没有开始放到外面去卖,只有他们内部人员才有,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纸张都不一样。

这种纸要比其他的纸更加光滑,写字也更加流畅。

宋峰摸了摸里头放着的纸,说道:“三郎从京城里买的纸比咱们这边卖的纸摸着光滑多了,不愧是京城里才有的纸啊,拿回去让大毛他们写字用。”

宋峰以前从来没去书铺里买过纸张,也不知道这纸的质量摸上去如何。但他现在也是有儿子的人,儿子今年刚报名上私塾,虽然年纪还小,但宋峰很重视读书的事,早早就去书铺里把笔墨纸砚给买了一套回来。

他买的都是最便宜的那种,但里头也有那种贵的,他当时还上手摸了摸,手感跟包袱里放着的纸张完全不一样。

包袱其实不大,能放的东西有限。大部分都是女人跟哥儿用的。

李氏看了看,里面还有几个样式新颖的发簪,数了数个数,家里头他们几个刚好够每人一个。

她笑了笑,说道:“还是清哥儿会买东西,这首饰还有布料拿回去阿奶和阿娘她们肯定喜欢。”

不说她们,光是看这种颜色和花纹的布料,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尤其是里面有两块淡紫色和淡蓝色的布料,摸着十分柔软光滑,而且颜色极为好看,李氏在府城里这么久了,都没见过这种颜色和图样。

不过她知道这东西现在不能拿,得先拿回家让阿奶她们先看过了才成。

等到铺子里最后一位客人吃过饭走了之后,宋峰赶紧把铺子挂上了打烊的牌子,直接关门了。

跟牛婶儿说了一下明天他们要回宋家村的事,说是给她放一天假,也让她好好回家休息休息。

牛婶儿笑呵呵的应了,她现在十分满意她这份活计,现在巷子里头有不少人都羡慕着她嘞!

这一年多来,宋峰跟李氏经营着麻辣烫铺子也攒了一些钱,为了回家方便,而且来回拉东西方便,就买了一辆骡车。

为了省时间,头一天晚上李氏就把要带的东西收拾好了。等第二天一早,夫妻两个就赶着骡车回宋家村了。

县城里小舅舅陆鸣经营的火锅铺子生意十分火热,尤其现在是冬天,吃热锅子的人越来越多。

不过宋峰和李氏两个人着急回去,就没往他这个地方停留。

骡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到了宋家村的村口,这里几乎跟以前没多少变化,家里头的哥儿还有女人们还是会在前面这一条河边洗衣服。

只是冬天天气冷了,在河边洗衣服的人变少了。

这个时候地里头没什么农活了,宋家上下开始开窖烧炭了。

从村口进来,有村里头的人跟宋峰打招呼。等到了宋家大门口,屋里头的人应该是提前听到了响动,这会儿刚好走出来看情况。

一看是二郎他们俩回来了,宋老大把门给他们打开,说道:“二郎,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是不是炭不够用了?”

宋峰下了骡车,一脸喜气的迫不及待道:“不是,爹,我们是收到三郎从京城里头让人给捎回来的信了,专门拿回来给你们看看的。”

李氏拿着个包袱上前说道:“不光是信,还有这个包袱也是三郎托人捎回来的。”

宋老大一听是宋声让人捎回来的信和东西,激动道:“三郎写信回来啦!我去叫玉哥儿,让他给咱们念念!”

第201章

玉哥儿最近这段时间都在家里,之前经常到县里的火锅铺子里头帮忙,不过也会干一阵歇一阵,适当的休息一下。

今天刚好他在,宋老大着急把他叫过来,让他给念念信里到底写了啥。

结果到屋里找了一圈,发现玉哥儿出去了,张杏花这会儿听见动静也出来了,一听说是宋声写信回来了,脸上同样十分欣喜,说道:“玉哥儿说是上云哥儿家里去了,你去喊他回来。”

宋老大闻言出门了,她又让自家大儿媳妇儿去后面烧炭的地方把宋平叫回来,反正再过没多久也该吃晚饭了,三郎好不容易写信回来,自然是要让全家人都要听一听的。

玉哥儿跟宋平一听说消息就赶紧回来了,玉哥儿当初识的字又派上了用场。其实宋家人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家里的薛四认识的字要比玉哥儿多,别看他长得一副高大健硕的模样,但应该是读过几年书的。

但为什么没让他来读信,自然是他现在在宋家人看来还是个外人,这三郎写的信是家书,万一里头有什么不适合让外人知道的,让他看见就不好了。张杏花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没让薛四念。

玉哥儿很快从外面回家了,从信封里掏出厚厚的一沓信,摸着挺厚的,看来三哥他们写了不少字呢!

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耳朵都立起来了,都说家书抵万金,三郎的家书在他们看来也同样的珍贵。

“奶奶,阿爹,大伯,二伯,大伯母,二伯母,堂哥堂嫂以及堂姐,弟弟妹妹们,见字如晤。”

宋声写信自然不是按照前世的大白话写的,在这里读书也读了好多年,已经沾染上了一些文绉绉的习惯。

家里头人多,但还是要一一问候的,所以光是称呼的前缀就写了很长,最后写了句见字如晤,一时之间竟是没考虑到家里人能不能看得懂这句话。

这不,这信刚读两句,张杏花她们就卡住了,问道:“玉哥儿,三郎写的见字如晤,是啥意思?”

还好玉哥儿这几年经常在县里头的铺子帮忙,见识也多了,这句他还是知道的。

他笑了笑说道:“阿奶,这句话是说,看见这信上的字,就如看见了我。三哥这是想咱们了。”

张杏花一听这话高兴了,笑得都看不见眼睛了,脸上的褶子挤到了一起,就说他们家三郎是个不忘本的吧,远在京城还想着他们呢。

“听到没有,三郎在信里问候咱们啦!”

宋声把家里头的每一个人都细细问候了一下,这个时候是不能浪费笔墨的,因为家里人就盼着看到信,这信的字数写的越多,他们就越高兴。

“奶奶,最近身体可好?还有阿爹,以及家中的其他长辈们,万要保重身体。我与夫郎及孩儿一切都好,家中请了两位仆人照料,请你们放心。”

“京城十分繁华,我如今在翰林院任职正六品修撰,每个月俸禄有五两银子,冬天有炭火补贴,年底会发禄米,一年中都不用买米,待遇很好。”

看到这儿,张杏花笑眯眯的说道:“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每年都还发米,咱们三郎可真是争气!”

但信中后面又写道:“但家中有夫郎和孩子,每月开支巨大。俸禄并不能维系开支,一开始甚是忧心。”

信写到这,第一页读完了,还没等看第二页,宋家人就着急了,就连宋老大这个当大伯的都担心道:“就知道京城那个地儿不好待,寸土寸金的,啥都贵。三郎他们是不是没钱花了?今年咱们家挣了不少,明天就给三郎他们寄过去一些,可不能等到过年了没钱花啊!”

“是啊,三郎一家子在京城肯定过得很难,马上就要过年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省得连肉都不肯买。”

玉哥儿看家里人纷纷担心,赶紧看第二页的信,刚看几句,他忙说道:“快看快看,信里面写清哥儿在京城开了一家铺子,生意很好。阿奶阿爹,咱们不用给三哥他们寄钱了。”

信中第二页就接着写道:“是以,清哥儿在京城开了一家奶茶铺子,如今生意还算红火,听说京城中的长公主殿下都爱喝我们家铺子里的奶茶。”

看到这儿,宋老三憋不住了,捂着嘴惊讶道:“天呐,这个奶茶铺子到底是卖什么的?卖奶茶吗?怎么从来没听清哥儿提起过这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连长公主殿下都爱喝!不得了喽,咱们三郎跟清哥儿真有出息!”

“奶茶奶茶,肯定是一种茶嘛!”宋平道。

宋声说起经营铺子的事儿,完全没提自己在中间出谋划策,把这件事的功劳全都归功在了陆清身上,宋家人对他的印象更好了。

“就说清哥儿是个旺夫的,一准没错!到了京城都还能开铺子,还经营的这么好,跟咱们三郎真是相配的紧!”

之前村里还有人跟张杏花出馊主意,说是他们家三郎那么有出息,都到京城里头当官了,以他的本事,以后肯定少不了加官进爵。到时候这陆清的身份自然就配不上他了,说不准还会拖他后腿。

他们完全可以找个理由让陆清跟宋声和离,到时候再让宋声在京城里头娶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这身价不直接就能上去了吗?也能完全摆脱农户子的身份了。

张杏花立刻呸了那人一口,清哥儿平日里人怎么样,大家伙都看在眼里,这种缺德事他们可不能干。

一真大师都说了,他们这是良缘,怎么能好好的给人家拆散了?而且大家不是都说清哥儿旺夫吗?这么好的一个人,谁嫌弃谁才是瞎了眼!

现在看看,没错吧?清哥儿都把铺子开到京城了,说明人家是个有本事的,怎么就配不上他们三郎了!

玉哥儿看到这儿也是一脸羡慕,“清哥儿现在越来越厉害了,都能自己在京城里开铺子,真佩服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像清哥儿一样这么厉害。”

张杏花笑呵呵道:“清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不过咱们玉哥儿也是不差的。等阿满回来了,就给你俩办婚事。”

说到李满,玉哥儿脸上挤出一抹羞涩。

几个人又催着玉哥儿接着读信,后面两页大概都是写的他们在京城里头的生活,描述的十分繁华令人向往。

“包袱里头是给你们捎带的京货,布料的样式够做几件成衣,都是京城这边流行的样式和花色,伯母和奶奶可以做几身衣服穿。还有一些笔墨纸砚,是专门给承业他们念书用的。”

承业就是大毛的大名,他如今已经八九岁了,去私塾读了书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小孩子很反感还被大人大毛大毛的叫,他有正经的名字,叫做宋承业,这个名字还是他的状元三叔给起的,他宝贝的不得了。

信中还说道:“这次带的纸张,是朝廷专门的造纸坊新研究出来的样纸,用竹子做的,要比市面上卖的那些用树皮做的纸光滑,京城里还没开始流通,我给你们拿了些试用。忘了跟你们说,我虽然在翰林院任职,但这段时间被借调到工部任职,负责改进造纸,这竹纸就是新做出来的。”

信看到这儿,宋平已经迫不及待的去扒拉旁边放着的包袱了。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一些布料,不仅摸着光滑,而且样式也好看。底下有一个布包,里头放的就是心里面说的竹纸,他小心翼翼的把纸拿出来,夸赞道:“阿爹你们看,这纸真的比外面卖的看着还要好!”

宋老大拍了他一下,说道:“你瞎摸什么摸,别把这好好的纸给摸坏了,你没听三郎说这可是京城里都还没有拿出去卖的纸,能不好吗!”

宋平撇了撇嘴,还是把纸放下了。

旁边的孙氏和李氏摸着包袱里的布料,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这个小叔子对她们是真不错,出门在外还不忘给她们捎带东西。两个嫂嫂心里更满意了。

他们一边看包袱里的东西,一边听玉哥儿读信。

信里头又说除了布料和笔墨纸砚之外,还有一些首饰。首饰是给家里的女人们的,大伯母林氏数了数,她们这些女眷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看这样式都是宛平这边没有的,应该是清哥儿给他们挑的礼物。她们瞧着更高兴了。

里面还塞了三本书,瞧着崭新崭新的,上面还有一股墨香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