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279章

宋声微微点头,“算是吧,他功夫比较好,有他在,这一路上能安全一些。”

春生自然不知道前往小河村的路,但李如成是知道的,他给指了路。而且这前往小河村的路很好认,几乎是一条道一路向东走,中间有几个岔路口,再不停向西拐弯,看到一条河,沿着小河往前走不远的那个村子,就是小河村了。

只是这一路上路况不太好,通往小河村没有官道可走,全都是乡间小路。这就免不了坑坑洼洼的十分颠簸。

饶是宋声这个不晕车的,一路被晃荡的也有些头晕。

李如成本来就是本地的,对这些崎岖不平的路早就习惯了。

他笑了笑说道:“大人,这边的路几乎都是这样的,崎岖不平,路上的坑也多,下雨天更不好走,尤其是马车,车轮很容易陷在坑里。好在咱们今天出门是个好天气,不会有什么影响。”

他刚说完这话,马车从一个大坑里的土块上过去,宋声咣当一声被颠的浑身都快散架了。

等到马车逐渐平稳下来,他叹了口气道:“李大人,这路这么多年都是如此,你们没想过修一下吗?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这路好走了,百姓们也会更愿意把山里头的山货拿出来到城里卖吧。”

李如成哪里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倒是想修路。看看府城里城西那些地方,也是坑坑洼洼的,连个青石板都没铺,是他们不想修路吗?

实在是因为衙门没钱呐!

一说到这个,李如成就开始诉苦。

“宋大人你有所不知啊,咱们肃昌这地方穷了多少年了,来当官的大人们每一个提出来说要修路的。况且这修路肯定要不少钱呀,不仅买修路的材料要费钱,光是请工人过来修,也要花一笔钱。”

“咱们这账上有多少钱您也都看见了,实在是不容易啊!”

“前几年倒是修过一条路,当时是征徭役修的。可是咱们这里征徭役,条件太差了,喝的都是清汤寡水,一顿一个小饼子,压根就吃不饱。那才是真的脱一层皮,老百姓都大伤元气。经过一次之后,百姓们怨声载道,实在是没法子啊。”

肃昌徭役们跟以前宋声经历过宛平那边的徭役还不太一样,当时在宛平修路已经算是好的了,修河渠什么的才是最累的。

但在肃昌不一样,这边水源少,几乎没有什么修河渠的,每到征徭役的时候,干的最多的就是修路。

修路对他们来说就是最累的活,而且吃不好,穿不暖,活干得慢还会被监工拿鞭子抽,几年下来,光是徭役就死了不少人。

宋声听完之后说道:“那为什么如今的路还是这么差呢?”

徭役很苦,但路还是照样修了。可是如今他们走的这条路依旧坑坑洼洼的,按照李如成的话来说,下雨天积水更加走不了。

李如成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路修的快,坏的也快。而且这徭役死的人多,上面的官员也会被问责的。再加上当时下面还有人带头闹事,为了平息众怒,以后服徭役的时候就不再修路了,改修其他的了。”

这里府城修的路大多都是用青石板铺的平路,但是青石板造价高,不是那么好用的。平时的官道也都是土路,只不过是被铺平压实了的。

这里没有什么水泥沥青以及混凝土材料,修的路自然坏的快一些。

宋声在心里暗暗把修路列到目标里,只是现在得先看一下附近的田地情况,凡事要一件一件的,急不得,修路的事儿以后再说。

小河村很近,马车大概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

宋声他们算是微服私访,只有一辆简简单单的马车,带的人也不多,算上春生和李絮,一共也才四个人。

而且宋声今天特地换了便服,粗布短打的窄袖衣服,瞧这更像是做农活的。

到了村口,宋声让春生把马车停下了。

村口正坐着三三两两的村民捆着在外面割的稻草,看到有生人前来,忙站起来打量了一下他们,看马车上下来的人长得斯斯文文的,还穿着农家衣服,戒心瞬间没了大半。

其中一个老伯提高了声调问道:“年轻人,你找谁?”

宋声走上前跟这人交谈了几句,他话如其人,不仅长得斯文,说话也有礼,再加上长相好,村民很快就跟他热络起来。

宋声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并没有说自己是通判大人的身份,毕竟百姓们都畏官,万一说出来了,百姓们害怕他怎么办?

他给他们这几个人编了一个新的身份,说是出远门赶路路过此地,天气太热了,就下来休息一会儿。

老伯脸上布满了褶子,脸颊晒得黝黑,就一双黑漆漆的眼睛还泛着光,他家就在村口,邀请宋声他们到家中做客。

宋声顺势应了,走访一下村民们家里看看他们的情况也好,也算是更进一步的了解这里的民情。

宋声走在老伯旁边,帮他抱着一捆捆好的茅草,跟着老伯回家。

路上宋声问道:“老伯,今年的庄稼长势怎么样?春收小麦的收成还行吗?”

老伯看了他一眼,脸上浮现一抹苦笑,说道:“年年如此,能够全家人吃饱就不错了。”

“那咱们这里大概一亩地能产多少斤粮?”宋声问道,他知道景朝的土地换算量跟他所知道的现世的量是不同的,这里的一亩地比前世数学上学过的一亩地面积要更大一些。

老伯想了一下,说道:“今年还算得上风调雨顺,大概能有个一百五十斤吧。”

宋声有些惊讶,并不是因为这个数字很高,相反,而是因为这个亩产量太低了。

要知道在宛平的时候奶奶他们种地的亩产量差不多也有两百五十斤往上。这地方的产量这么低,怪不得税收的最低档次都勉强。

而且这一百五十斤还不全都是百姓们能得到的,因为他们还要交粮税。

等到把税交完,剩下的粮才是自己的。而这些粮要供他们一家人这一年,多余的才会卖掉攒一些钱。

两人走着走着,很快就到了老伯的家。其实刚才走过来的时候,宋声就四下打量了一番,这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土房,是真的“毛坯房”。

茅草混着泥巴做成土块建起来的房子,又低又矮,看着虽然很破落,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这里跟宋家村的房子有些差别,各家的院子都建起了围墙,只不过也是用土坯建的。这个围墙很矮,对于个子稍微高一些的人,压根起不到什么遮挡视线的作用。

大门是用木头做成的木板横竖卡到一起的,往上轻轻抬一下就能打开。这年头家家户户都很穷,也没什么可偷的。

宋声站在围墙外面,不用踮脚,抬头就能看到人家院子里头的情况。

第245章

没一会儿就走到了老伯的家里,老伯家的屋子跟这一路走过来宋声看到的屋子差不多,四四方方的院子,外面是一圈土坯墙。

虽然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但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老伯进屋后把茅草放下,赶紧招呼自家老婆子给宋声他们倒水。

宋声他们一共四个人,再加上又是坐马车来的,老伯的媳妇儿不敢怠慢,赶紧起身出去给他们倒水。

自家老头子热情好客,这毛病她早就知道。不过只是给人家倒口水而已,他们家还是有的。

宋声在屋里面跟老伯说着话,李絮则是站在屋檐下吹风。春生没进屋,他把马车停在了阴凉处,让刚才那位婶子多给他提些水过来,一路上这马儿又热又累,这会儿得好好让它歇一歇。

屋里头宋声跟老伯一言一语的交谈着,李如成在另外一旁坐着,时不时的插句话。

这会儿他有些佩服起宋声这个新任通判了,本以为新官上任,还是一个如此年轻又没什么外放经验的书生,第一次下村子里来考察,肯定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

却没想到人家跟谁都能侃侃而谈,就连跟差了这么多岁的老伯都能聊得如此投机。

宋声问了他们这儿大概的收成,又问了一下家里还有没有别的收入来源。

老伯说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他们一家子种地,一年辛苦劳作下来也仅够温饱。不过两个儿媳是个手脚勤快的,跟着自家老婆子经常帮别人浆洗衣服,农闲的时候还会买一些布回来绣花样,积攒多了就能拿到城里去卖。

“咱们这里再往北就是天门关了,那里有不少守关的将士。听说休养生息之后,本来打仗的兵士有好多都在地方喂牛羊。听说那些个羊身上褪下来的毛可以织布,但咱们这的人织不出来什么像样的布,要不然也能多一笔进项。”

宋声看想到前世保暖的羊毛衫,羊绒大衣,就知道这羊毛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只可惜这里的织布技艺太过落后,他们没办法,靠着这个挣钱。

江南一带倒是盛产丝织品,只可惜家家户户但凡有门手艺都是严格家传的,不可能让外人知晓,就算想学都学不到,除非到江南专门的绣坊里拜师学艺。

可他们现在身处在北地,距离江南千里之遥,怎么可能有功夫去那里学艺。

宋声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喝了口茶水歇歇脚后,就起身说道:“老伯,我看咱们这田里面种的好像都是蜀黍?我这番归家后也打算种一些粮食,老伯能不能带我到地里面看一看这庄稼的长势?”

宋声坐着马车一路过来的时候,走的是小路,两边就是田地。只是田地跟小路中间有很宽的沟,他瞧的并不真切。

老伯没想到看着白白净净的一个书生,竟然想要回家种地。他是个热心肠,赶忙说道可以,还要拉着宋声一块儿去跟他探讨这些年种田的经验。

这是老伯他们家里距离村中最近的一块地,宋声跟着一块去了田间。

这会儿快中午,外头的太阳已经开始毒起来了。老伯从家里的墙上取下两顶茅草编织的帽子,把其中一顶戴上,另外一顶递给了宋声。

这草帽已经带了许久了,上面沾着黑油油的东西,不知道是汗渍还是黑泥。宋声并没有嫌弃,接过之后就带上了。

老伯看见之后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对这个年轻人印象很不错。人家能坐马车,想必条件好很多,但却一点都不嫌弃他这脏乱的帽子,是个好小伙。

此时的宋声跟着老伯来到地头上,这是个田间的小路,并排挨着好几块田地,小路上长满了又高又深的草,往里面走了一会儿,才走但老伯他们家的那块田地。

打眼一看,这田里头稀稀拉拉地种着几趟蜀黍,长得还没他高,上面已经结了棒子,只是看起来又瘦又小,里面压根没几个籽儿。

宋声皱着眉,微微叹了口气,他有些疑惑道:“老伯,这庄家为何不种的密一些?”

稀稀拉拉的种,不如种的细密一点,拼不过个头就拼数量,多少也能增加一些收成。

老伯一听他的问话,就知道他的想法。他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小伙子,你还是年轻啊,以后真要是回家种地,得听听庄稼人的意见。”

“咱们这里的田地肥力不够,种的太多这根系就在下面争抢着吸收肥力,到时候长出来的杆可能连棒子都结不出来。”

“今年比往年雨水还要多一些,这庄稼能长成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

宋声没想到这里的土地肥力竟然那么差,他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瞧着也是黑土地,按理说肥力应该还算可以。

他记得前世的时候总是在新闻上看到什么粮食高产之类的,当时播报的也是黑土地。

想想前世那个粮食的产量,种地的老百姓都是添加了化肥还有尿素之类的肥料的,如今这个时代什么都没有,村民们也不会自己发酵天然肥料,这土地的肥力自然没有那么好。

宋声又仔细看了一下这里的蜀黍,长得矮小,有棒子,但籽不多。如果想要提高田地作物的产量,一是提高土壤肥力,把家中的粪便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发酵,通过稀释后浇到田地里面,增加土壤肥力。

二是对于土质不好的田地,更换其他农作物。

转眼就到了中午,老伯好客,特地留宋声他们几个一块吃饭,宋声答应了。

中午老伯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回来了,这会儿还没到能忙的时候,儿子和儿媳都还年轻,白天就到城里头找些零散的活干,多少能攒一些钱。

看到自家老爹又带客人回来吃饭了,两个儿子都不大高兴,家里头本来吃饭就抢着吃,他爹竟然还把外人领回来给他们家抢饭吃。

不过即使心里有意见,两个儿子也知道给自家点面子,一句话反对的话都没说。

大概是因为跟宋声聊的很投缘,中午做饭的时候老伯特地让自家媳妇儿杀了一只鸡招待他们。

中午的饭桌上,最大的一个菜就是这只鸡了,虽然只是清炖,但毕竟是肉,已经是他们这种穷苦人家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招待客人的吃食了。

饭桌上没有白米饭也没有白馒头,只有一些窝窝头,还有一盆刚蒸出来的番薯。

宋声有些意外,没想到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番薯。这里的番薯是白心的,吃起来很干,不过带着一丝甜味,味道还不错。

一顿饭吃完后,宋声跟老伯说道:“老伯,咱们这里种番薯的多吗?番薯的收成怎么样?”

老伯说道:“家家都种番薯,不过种的不多,这地里头但凡好一点,都去种粮食了,谁家种那么多番薯啊!”

番薯虽然不会让人饿肚子,但说实话,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白花花的大米饭和白馒头好吃。

相对来说,这里只有差一些的田地才会被拿来种番薯,番薯能适应更差的生存条件,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种一些,然后存起来当粮食吃。

“不能多种一些然后拿出去卖掉吗?这样也可以多赚一些钱吧。”春生疑惑的问道。

老伯笑了笑,说道:“有拿到集市上去卖的啊,但这种东西基本上每家每户的人都会种一些,完全够吃。拿出去卖价格很便宜,可是这东西重,这进城的路又不好走,挑着扁担挑到城里去卖,一天辛苦下来根本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我那婆娘带着儿媳妇在家里绣花卖的钱多呢。”

宋声听完这些话,心里有了底。今天这一趟没有白来,小河村这边的田地临近水源,有黄土地也有黑土地,这一亩的收成却还只有这么点,也不知道其他稍微远一些的村子那边情况如何。

宋声又问道:“老伯,咱们附近这边的情况都是如此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