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335章

宋老三高兴极了,冲着刘姑姑说道:“刘姑姑,晚上不用做饭了,咱们一家子出去吃,给你们家老爷好好庆祝庆祝!”

宋声却叫住了他,说道:“爹,别这么大张旗鼓的宣扬了,外面前来传口谕的宫人还没走,传出去不好听,咱们在家里吃就行了。”

宋老三一听这话,生怕给儿子带来什么麻烦,赶紧改口道:“对对对,我儿说的对。刘姑姑,咱们还是在家里吃。晚饭你做丰盛一些,记得多做几个三郎爱吃的菜。”

回了屋之后,陆清把房门关上,坐下跟宋声说话。

刚才他就瞧出来了,相公脸色不大对劲。刚才没细问,这会儿进了屋,他压低了声音说道:“相公,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你脸色不大好,是不想离开这里吗?”

宋声抬头看了一眼窗外,把手搭在陆清的手上,叹了口气道:“我并非是不想离开这里,肃昌不是久待之地,我早就知道。我在这里励精图治,一方面是想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也是有些私心,想把此地作为一个跳板,以后往更高处走。”

“我理解相公的心思,可现在巡抚的官职不就挺高了吗,相公算是升职了,可为何还是如此不开心?”

宋声没有当下那些读书人心里的刻板认知,觉得妇人和夫郎应该远离政事。他很有耐心的跟陆清简单说了一些朝中目前的形势,还有景帝的难处。

景帝如今身体抱恙,精力虽然有限,但想处置一两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敬王能跟储君形成对立之势,这中间未尝没有他的刻意放任。敬王被封王之后,陛下不仅给他授予了爵位,还给了他官职,六部之中有三部都是归他管。

而太子相比于敬王而言,同样掌管三部,也就是比他多了个太子的名号。可也正是这个名号,让他继承王位更加名正言顺。

这也是敬王一直不敢明着造反谋权篡位的原因,那就是他名不正言不顺。

而太子和敬王都没有帝王之才,虽然封了太子,但景帝心中属意的下一任帝王人选却不是他们。

放任他们鹬蚌相争,景帝是有自己的用意的。敬王再怎么不敬,也是他儿子。所以这些年太子跟敬王暗地里相争,只要不过分,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到底是生在皇家,哪里有这么多的兄友弟恭,父子天伦。

陆清听得迷迷糊糊,问道:“相公,你说的这些,我怎么都没太明白。这让谁继承王位,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吗?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呢?”

宋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上位者要衡量的事情太多了,要兼顾着各方局势。咱们这位陛下,有他自己的考量。”

怪不得史书上的帝王大多短命,没日没夜的为整个国家操劳,哪能活得长久?

“咱们这位陛下宅心仁厚,希望他能活得长长久久,长命百岁才好。”

“是啊,我也希望他能活得长长久久,长命百岁。”宋声的语调越来越轻,他是这么想的,就怕天不从人愿。

“年后赴任,就剩两个月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别把肃昌的事情都安排好。也不知道年后那些回京述职的那些官员们哪个会被派过来担任新的知府。”

“相公,莫要忧虑这些了。谁来做这个知府,自有朝廷考量,咱们还是想想走的时候要带些什么吧。”

巡抚有专门的府邸衙门,不在肃昌,离这些有些距离。而他这个官职注定了他不可能长久的待在一个地方,当然是要四处走动监察地方官员的。

宋声还没考虑过这些,今天看到调令的时候他是有些懵的。原先想着如果幸运说不定能够平调回京城,现如今没有回京,他也没有失落。

说实话,京城现在就是个大染缸,又混乱又不安定,他都想好了,如果回京,到时候行事就低调一点,慢慢往上爬,等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就能够更好的保护家里人,不用再惧怕很多东西了。

如今这样也好,不去京城的话,就在地方上待着,这自由的日子等一会儿回了京怕是就没有了。

就是陛下的身体……

“清清,我记得先前是不是有人给送来了一份千年老参?”

“你怎么提起这事儿了?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当时你说千年老参太过贵重,就没要,让那送礼的人回去了。”

“你还记得是谁送来的吗?明天拿些银子过去,咱们以市价把那个老参买下来,我有用处。”

这还是相公头一次要买这么贵重的东西,陆清有些惊讶,问道:“相公是要送人吗?”

“嗯,听闻陛下如今身体越发不好了,这千年人参是大补之物,也不知有没有用。”

反正如今他也不用回京述职,官位已定,就算是送礼送到皇上跟前,也不会有人说他是为了阿谀奉承,想要官职调动的时候有个好去处。

现在他进献人参给景帝,旁人只会说他有感恩之心,说难听点最多也就是会拍马屁。可他关心陛下的身体是真心的,没人比他更希望陛下能多活几个年头了。

一听说是要进献给陛下的,陆清赶紧道:“相公放心,那人我记着呢,我明天一早就过去买参。”

而此时的京城,敬王府邸,敬王正跟下面的幕僚商议事情。

虽然北棣巡抚这个职位空缺没落在他和太子的手上,但还是引起了他的一些注意。

这位让陛下看中的肃昌知府叫什么来着?

下面的幕僚赶紧上前回道:“王爷,叫宋声。”

旁边的幕僚也开口了,“王爷,听说这位知府出自翰林院,却是个寒门之子,没有依附京中的任何一门士族勋贵,现在他得皇上看中,王爷不如也趁机拉拢一番。”

“是啊,还得趁早拉拢。听说在肃昌五年,把那地方治理的甚至比青州还要富饶,这般有才干的人,可不能叫太子那边的人抢先了呀。”

敬王琢磨了一下这话,问道:“拉拢?怎么个拉拢法?”

第310章

这拉拢人心的法则可多了去了,关键只有四个字,投其所好。

敬王不是个爱动脑筋的,反正他有大把的钱财,多请一些幕僚来出谋划策不就行了。

但下面的幕僚又不了解宋声,哪知道他喜欢什么。只是顶头上司发了话,他们得给个章程出来好交差。

想了想,反正都是男人,无非就是钱和女人。可这两样又太过普通了,底下有人刚说出这两样,就遭了敬王一个白眼。

钱和女人,他难道不知道吗?年纪轻轻就能做到巡抚的位置,那能是钱和女人能收买得了的?一群蠢东西,都不知道长长脑子!

下面又有人细细的分析了一下宋声这个人,说道:“这个宋大人出自寒门,听说是出自宛平府,自小家中贫寒。他如今做到巡抚的位置,已经算是独揽大权了,这女人跟钱,要多少有多少。再加上他跟夫郎感情和睦,这两样怕是行不通的。”

这人一连串说了好多,敬王点点头,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以上这些全都是他悄悄让人去打听的,没想到派上了用场。

“他走过科举路,作为天下读书人之一,想必是个爱书的。王爷不妨搜了一些珍贵的古籍字画送过去,也许能投其一二。”

“有道理,赏!先按你说的办,把本王库房里珍藏的那些估计策划挑出来一些送过去。”

说完之后敬王摆摆手让这些人都出去了,他们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从外面进来的世子李凌赋。

看到这些幕僚的脸色仿佛战战兢兢的,他便知道自己的父王心情应该不大好。

进屋之后他在旁边在椅子上坐下,说道:“父王,何事惹得你烦心?”

李凌赋这些日子一边死盯着李凌尧那边,打算找到机会就出手打压一波,另一边还得给下面的人惹出的烂摊子收拾烂摊子。

这些日子与太子那边博弈,他损失了好几批人。也怪他手底下的人不争气,手脚不干净贪了一点,可贪就贪了,偏偏还被抓到了证据,直接在朝堂上就被单独拎了出来告发了。

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为了不连累旁人,他只能果断下手把人处理了,否则这摊烂泥迟早会弄脏了他的鞋袜。

敬王看自己儿子来了,简单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李凌赋听完之后神色有些异动,他有些惊讶的道:“父王,你说的可是从前在翰林院任过职的状元郎宋声?”

“没错,难道我儿认识他?”敬王闻言也惊讶了。

“认识,父王还记得当年的雕版印刷术吗?这个法子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只可惜这厮狡猾的很,转头就给堂兄出了个建图书馆的主意,反倒让我这改良的印刷术给堂兄这图书馆做了嫁衣。”

“这事我知道,原来出主意的人是他。赋儿,看来此人有大才呀!”

这又是雕版印刷术,又是建图书馆的,主意这么多,可见是个有才能的。

李凌赋没否认,而是接着说道:“这人我那时便想招揽过来,但他经常被皇祖父召入宫中讲学,一直没碰着机会。后来没过多久,他就被外放到那个积贫积弱的肃昌去了。”

肃昌那个地方说穷山恶水都有些抬举了,地大但物不博,土地也不适宜种植,即便是风调雨顺的时候,粮食产量也不高。听说每年的税收连最低的标准都达不上。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正值好年华的翩翩少年郎下方到那里,能有什么好前程?

这么想着,李凌赋便放弃了招揽他的想法。

后来肃昌的粉条送到了京城来,李凌赋也知道了宋声在肃昌又琢磨出了新的吃食。只是他没有放在眼里,反而还有些鄙夷。好歹是状元郎,一介文人书生,怎么能自甘下贱去钻研吃食?

也多亏了他这般想法,不然宋声还得应付他。每天光忙于肃昌的事务他就够忙了,要是再应付李凌赋的招揽,那就更累了。

敬王听完李凌赋的话,沉吟道:“赋儿,此子有大才,万不可看轻于他。肃昌那么贫弱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好了,他如今,年不过三十就被提拔成为了五地巡抚,这等能耐,再往前数个几百年都是没有的。”

李凌赋此时也为自己从前的想法感到一丝后悔,早知道当初就把人留下了。

而敬王也有一些后悔,自己跟这个儿子并不是事事都通气的。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有时候他就想放些权锻炼锻炼他,自己也能轻松一些。

不过说起来,他隐约有些印象,当初赋儿忽然改良了印刷术,他还问过一些情况,赋儿反复是跟他提过,这法子是从翰林院一个书生手上得来的。还跟他说这书生出自寒门,身后没有什么靠山,就算拿了他这个法子,也不用担心会有麻烦。

当时他对这个书生不甚在意,重点全都落在了那法子上说的雕版印刷术能不能实现。

“父王,这宋声如今还在外面做官,并没有回京城。据儿子了解,这些年他应当也没有与东宫那位联系,应该也不是他们那边的人。既然不是,那咱们便还有机会。”

“我儿说的对,只是如今咱们有这般心思,说不定东宫那边也有。这件事得赶紧办,千万不能让他们得到宋声。你立刻派人去接触他吧,如果他不从,就不留他了。宁可让他死了,都不能让他为东宫的人所用。明白了吗?”

“儿子明白,这就去办。”

李凌赋大概也明白敬王的意思,先用古籍书画这些软物探探他的态度,如果利诱不行,那就只能威逼了。如果这样还不管用,那他就留不得此人了。

虽说一介巡抚突然暴毙在家这事情听起来是有些大,但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反正家中豢养的死士多的是,就是死在外面了也查不到他的头上。

敬王府在谋划着招揽宋声的事,东宫自然也没落下,太子也正在跟属下商议着此事。

不过与敬王府不同的是,太子府说话最有分量的并不是太子,而是太子的儿子,皇长孙李凌尧。

自个儿的爹虽然是太子,但肚子里却没一点墨水,庸庸碌碌,还有几分懦弱,没有一点能够为君的样子。

敬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十分愤慨,想要争一争那个位置。跟大哥相比,他才是那个有才能的人,可是皇上却把储君之位给了大哥,明明他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啊!

大哥那个人蠢笨如猪,他什么都不会,把天下交到他手上,那他们大景迟早要完。

他一定会向皇上证明他才是那个最适合做储君的人!

第311章

虽然是太子监国,但太子并不甚勤勉,于国事一道上,更是有些惫懒。每次东宫商议事情,大家都习惯了在太子面前走个过场,而是转头询问皇太孙的意见。

这位皇太孙有真才实学,在他们的心里,要比太子更适合做下一任储君。但从大景往前数,历朝历代没有这种先例,直接越过自己儿子,而册封孙子做太子的。

好在太子虽然不勤勉,但没什么坏心眼。他本来就不喜欢处理国事,有儿子在旁边帮忙,他恨不得把手上的事物全都交出去给儿子管。

可如果他这么做了,御史台那些老顽固肯定该上折子说他不合规矩了。他最烦那些人叨叨叨,所以表面上这事务还是要处理的,但他把儿子叫过来一块儿议事,那他就不用怎么管事儿了,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松了。

不知景帝是不是知道这个儿子的性格,特地让李凌尧协助太子监国。反正太子对于皇上这个安排很高兴,他儿子比他能干多了,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儿子比老子出色,放在帝王家,他这个位置的人容易心生妒忌。但得益于他的性格所使,他与别人的想法并不相同。儿子能干帮他分忧,这是好事啊!

其实他不太喜欢当这个太子,要遵守的规矩也太多了。要是能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每天想干什么干什么,无拘无束,多自在啊!

可偏偏父皇把他封作太子,无形中给他套上了一层枷锁。好在他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要不然他这个太子做的才没那么轻松呢!

于是东宫议事的日常是,太子那把人都叫过来,简单把事情一说,他就不吭声了。然后静静听着下面那些人跟自家儿子你来我往的商议事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