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声一直等着许颂没来府上继续他那虚情假意的一套,反而等来了另一位大儒,庆黎先生。
第354章
庆黎先生与慈溪先生是好友,当年那件事情发生后,慈溪先生能够顺利从京城脱身回到江南,这其中也多亏了庆黎先生在其中斡旋。
只是当年慈溪先生回到老家山上隐居之后,就没再联系过这位老友了。一是当时心灰意冷,生活的信念都是消极的,二是怕连累他,以至于后来很多年里他都没跟他联系过。
如今回到京城,慈溪先生本来想着去见见这位好友,结果庆黎先生在三年前已经离开京城了。
这个时代人闲车马慢,没有任何电子通信设施,想要打听人的消息只能靠飞鸽传书,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就更久了,还不一定能打听到人在哪。
没想到这段时间京城关于慈溪先生与当年的弟子在科举舞弊案中的流言愈传愈烈,庆黎先生听到传闻之后,亲自赶到京城来,想见见这位好友。
听说当年的案子可能会翻案,他怕这位好友又遭人构陷,特地匆匆赶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乍见到老友,慈溪先生十分激动。当年他们两个可是最要好的了,不仅因为年纪差不多,还因为他们关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要知道千里马好找,而知音难觅,两人的交情也正因此十分浓厚。
从庆黎先生这里,宋声又打听到了一些关于当年科举舞弊案的细枝末节。当年案子是经三次会审,敬王旁听的。且当年的朝政形式与如今不同,当时的士族权力远比如今的要大许多,在当时的情形下,不知有多少世家的人在背后充当了推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与从前可不同了,当今圣上正在全力扶持寒门子弟,这三年一度的科举非常的重要,甚至因为圣上初登大宝,可能会在明年二月加开恩科,就是为了能够选拔更多的有才之士,把那些把持朝政的权贵逐渐换下去。
所以宋声如今选择翻案,即便是在明面上,他的胜率也大的多。毕竟这个案子背后牵扯的还有世家,如果能让世家伤筋动骨,那圣上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的。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底气。
许颂心里受了气,再加上京城关于自己的流言纷飞,过了小半个月,他终于按捺不住出门去了几个世家大族。
宋声让李絮帮忙时刻盯紧他的动向,把他的行踪都一一记录下,尤其是去拜访了谁,全都要记录下来跟他汇报。
李絮来到京城之后一直闲着在家,以前他经常被宋声派出去干活,他轻功好,还有一身隐匿身形的本事,宋声以前经常让他帮忙盯着那些他想查的官员,方便收集证据。
可自从到京城之后,宋声升任了首辅,并没有再派他出去过,弄得他有时候心里空荡荡的,白拿钱不干活,总觉得不大舒服。
这几天宋声终于给他安排了个差事,他心里倒是松了口气,有事儿干对他来说比整天闲着舒坦多了。
他每天抱着自己的刀天不亮就出了门,宋声怎么吩咐他的他就怎么做,做事听话又认真,而且干净利落,这是宋声最欣赏他的一点。
且不说李絮在许颂这里发现了什么,半个月过去了,还没等到翻案,先迎来了童生试。
今年的童声试,宋家有三个少年都要下场考试,老大宋承业,老二宋承泽,还有老三宋明翊。本来宋明欢也想参加童生试,但慈溪先生说他平日里太过贪玩,底子不扎实,不建议他去。
以宋声如今的地位,宋明翊其实不用参加童生试,可以直接到国子监入学的。
但因为有宋声这个父亲珠玉在前,他一直都很崇拜他爹,总想比他爹做的更好,所以坚持要参加童生试,包括后面的科举考试,他立志要比他爹做的更好。
至于宋明欢,从小他就惹人喜爱,如今长成了半大少年,招人喜欢的本事不减当年。整个宋家,他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张杏花从前手心里的宝贝疙瘩是宋声,如今手心里的宝贝疙瘩已经被宋明欢替代了,一天不见她这个曾孙,她就要问一句圆圆呢。
这才刚十岁出头的年纪,张杏花就开始忧愁着以后了。时不时的念叨,跟陆清说她觉得没人能配得上他们家圆圆,把他交给谁她都不放心。
陆寻在旁边开玩笑说到时候留在家里年纪大了,该被人笑话成了个老哥儿嫁不出去了。
张杏花显然已经忘记了曾经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非常双标的说道:“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吧,咱们又不是养不起。大不了我养着,我那些棺材本也有不少,养一个孩子还是养得起的。”
宋声当年穿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童生了,所以确切的说他并没有经历过童生试,作为一个父亲,虽然儿子从小就聪明,但这个时代的考试竞争非常的残酷,他也怕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考试前一天晚上还特意过来陪他说话,怕他紧张。
没想到宋明翊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道:“爹,你想多了,时间不早了,我要睡觉了,爹你也回去睡吧。”这从容的态度让宋声哭笑不得。
童生试从开考到放榜这段时日里,宋声一直没闲着,京城的日子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潮汹涌。
借着这次童生试的契机,朝堂中有人提起了十多年前的那次科举舞弊案,这次不仅御史台,督察司有几位官员也站了出来,说是近期查案时牵扯出了一桩旧案,罗列了一些证据和疑点,请求重新审理此案。
这些人有些是宋声这边的人,还有一些是皇帝的人,如今提出来不过是走个流程。有人提议重审当年的旧案,自然也有人反对。
皇帝做了做样子,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然后把这个案子交给了三司,并且让宋声这个首辅从旁协助督查此案。
如今的三司可不是从前的三司,最起码这大理寺还有刑部如今都是皇帝的人。
许颂没想到这件事竟然闹得这么大,而且当今圣上竟然直接同意了重新审查此案,他心里开始不踏实了。
同样感到忐忑的还有管玉,他觉得事情的发展越发的有些不对劲,他只是想逼一逼许颂,怎么如今事情越闹越大,还被送到了圣上面前。
这要是真的彻查,当年的事情跟他也逃不了关系。那他不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幕僚呢?给他出主意的幕僚,对,要赶紧想办法找他商议对策。
三司共同查办案子,效率自然是高。况且还有首辅在一旁督查办案,即便是有心想从中阻挠,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絮在许颂那里蹲大半个月也不是白蹲的,大理寺从他这里搜到了很多证据。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许颂和管玉就因为证据确凿被下了大牢。
三司会审这一天,宋声在公堂上旁听,这一天也是童生试放榜的日子。
事情很顺利,不仅许颂和管玉,还有当年参与舞弊案从中逃脱的一些人,全都被抓了回来,等待着问审判刑。
而当年被冤枉入狱甚至还有一些学子被剥夺了功名,都得以正名,洗清了身上的污点。要知道他们这些年来就跟慈溪先生一样,不仅名声一落千丈,甚至多年的寒窗苦读都化为泡影,回乡之后一蹶不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如今不仅慈溪先生,还有那些曾经受到牵连的学子,现如今都洗清了冤屈,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这意味着他们从此可以毫无负担的生活在阳光之下。
科举舞弊案重新审理,并且成功翻案后,宋声一下子声名远播,得到了天下学子的尊重和敬仰,声望值瞬间激增。再加上他还帮了闻名天下的大儒慈溪先生,让明珠不至于蒙尘,就连那些文坛世家的大儒们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宋声没有想到他最开始的初衷只是想要帮慈溪先生洗脱冤屈,却因此收获了如此大的名望,这让他一时之间感慨万分。
而慈溪先生又回到了从前的文坛大儒,因为当年的案子被小人陷害,让一代大儒受了那么多的苦,甚至差点陨落,皇帝特地嘉奖以示安慰,赏赐了他许多东西。当得知慈溪先生寄居在宋声家中时,要给他赐宅子居住,却没想到被拒绝了。
那么大一座宅子只有他跟夫人两个人住,空荡荡的,实在是太寂寞了。他觉得现在就挺好的,宋家的人都拿他们当亲人一样看待,虽然是在宋家,但他们有独立的小院,他如今精力不足,不能到书院教那么多孩子了,就在宋家看顾着这几个孩子就挺好的。
尤其是他如今唯一的亲传弟子宋明翊,这可是他未来的骄傲,离了宋家,教他哪有现在方便。这个孩子是他见过最有天分的,惜才爱才之心促使他一定要把这孩子培养成才。
白天宋声参加科举案的旁听,结束之后他就回了家中。
郑昀跟在他后面,刚走上前敲门,门就从里头打开了。韩青一看是自家老爷回来了,高兴的都失了礼数,凑上前高兴的说道:“老爷,您回来了,小少爷考中了!是案首呢!”
宋声嘴角上扬,不愧是他的儿子,很棒。儿子考了第一名,他这个当爹的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压不住的嘴角彰显了他心情的愉悦。
一路朝着后院走去,韩青也跟在旁边,边走边说道:“大少爷也考中了,只是名次没有小少爷的好,是第二十五名。还有二少爷,二少爷也中了,就是名次比较靠后,是最后一名。”
三个孩子,全都考中了童生,这是他们这些大人都会曾想到的。宋明翊被慈溪先生寄予厚望,他还是慈溪先生的亲传弟子,这次童生试几乎是志在必得的。
而宋承业读书刻苦努力,他是大房老大,以后他们这一房要靠自己撑起来,所以一直都很懂事。这次考试的结果比不上三弟他也不难过,人各有命,读书这东西,不得不承认天赋的确很重要。对他来说,能考到二十五名,已经是高出自己的预期了,所以他也很高兴。
如果说最令人意外的,那就是老二宋承泽了,他天赋资质也一般,这次本来是陪着哥哥和弟弟去试试水,提前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没想到却运气爆棚,考的很多知识都是他最近才复习过的,最后赶上了个尾巴,最后一名。
宋家这下三喜临门,张杏花乐的合不拢嘴,非要摆个家宴,好好庆祝一番。宋家的儿郎如此争气,没准再过个两三代,以后他们老宋家的人也能称为书香门第了。
第355章
童生试结束后,宋声之前组织的清谈会也拉开了帷幕。
距离上一次举办清谈会已经过去五年了,如果能够在清谈会上舌战群儒,那可谓是一战成名,会被天下读书人所熟知。这是个扬名的好机会。
为着名利来的人便有不少,还有一部分是想结交一些知己,毕竟在这个会上天下大儒云集,宋声作为这次清谈会的组织者,身后站的可是皇家,不过他并没有按照什么地位邀请人,几乎有点声名的有学识之人,他都让人发了邀请帖。
但偏偏有那么几个人不识好歹,仗着自己大儒的身份,又出身世家名流,瞧不起宋声的出身,也瞧不起他办的这清谈会。
比如京城的裴家。
这个裴家便是之前陆清去参加过宴会的那个裴家,曾经也算得上排名前三的世家,只是如今被皇家打压,世家全都在走下坡路,这裴家也不例外。
裴家大房二房都有人在朝中为官,而他们家颇为倚仗的其实是这裴珠的祖父裴鸿。裴鸿没有入朝为官,而是努力钻研学问,成了一代大儒。
对于宋声举办的清谈会他嗤之以鼻,专门吩咐下面的人,如果有人往他们府上送清谈会的请帖,一概拒收,绝不会参加。
一直到清谈会开始前的第三日,裴鸿问道:“今日有人来府上送请帖吗?”
仆人摇摇头,“回老爷,没有。”
裴鸿心里有股怒气,这宋声,年纪轻轻就会这么摆谱,到时候就算求着他去他都不去。
又过了一日,裴鸿又问:“今日有人来府上送请帖吗?”
仆人看了看他的脸色,还是摇摇头,“回老爷,没有。”
再有一天,清谈会就要开始了,宋声广邀天下的名儒基本上已经来了个七七八八,慈溪先生刚好前段时日洗清了身上的污名,如今的他更受天下学子的追捧,这清谈会他也会参加。
还听说已经避世准备隐退的庆黎先生也来了,这两位在十年前就已经名满天下,如今齐齐到场,天下间的学子都在赶往京城,一来想目睹一下天下大儒们的风采,二来也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能够拜大儒为师。
清谈会上的大儒众多,只要能拜到一个老师,不论是哪个大儒,拜到就是赚到。
这段时日京城热闹非凡,上次这么热闹的时候还是春闱,天下学子云集,京城客栈人满为患,如今的场面也差不多了。
听说庆黎先生都来了,裴鸿有些坐不住了,最后一日又问起来,“有人来府上送请帖吗?”
仆人依旧摇摇头,声音都小了几分,“回老爷,没有。”他不是很明白,看他们家老爷这副模样也不像是不想去,为什么要放话出去说就算给请帖他也不去呢?
这话都放出去了,人家自然不肯来送请帖了。
但裴鸿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可是一代名儒,说不去对方就不会三顾茅庐来请他了吗?
偏偏人家还真的就没来请他。
裴鸿气的不轻,等到清谈会开始的早上,他又在问:“还没有人来送请帖吗?”
仆人颇为为难的说道:“老爷,这清谈会都已经开始了,想必不会再有人送请帖过来了。”
裴鸿气的胡须颤抖,还真的不来请他,也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裴府的动静宋声都知晓,这个裴老爷子脾气古怪,而且清高自傲,他放话说就算给请帖他也不去,他如果真的上门拜访去请了,恐怕也会遭一鼻子灰,反而长了那些世家的志气和威风。
既然如此,那他就偏不去请。不是不想来吗,天下大儒又不缺你一个,不想来就不来吧。
裴鸿本来是想给宋声找点气儿受的,结果把自己弄了一肚子气。天下大儒来了这么多,听说这前半日的清谈会十分热闹,裴鸿就算嘴硬说不去,心里也痒痒的厉害。
“走,不来请我还偏要去!”于是第一天后半日的时候,裴鸿就带着下人大摇大摆的去了清谈会。
下面的人只认请帖,裴鸿想着自己刷刷这张脸就能进去,没想到却被拦住了,在门口跟人争执了好一会儿,平白叫人看了许多笑话。
宋声看时候差不多了,打了个招呼才让下面的人放他进去。这种老顽固不给他点教训,他总会倚老卖老,仗着自己的身份找茬。
清谈会的举办让整个大景的文气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原来宋声出主意建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天下学子都想来的地方。
宋声因为这几场事情声名远播,在年轻一代的学子心中很有名望。李凌尧想把那些世家在朝堂上安插的钉子都换下去,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第二年他以皇后诞下太子,天下同喜为由,加开了恩科,并任命宋声担任此次的主考官。
科举的主考官非常重要,意味着这一届来参加科举的学子都是他的学生,将来不论到哪里做官,都要尊称他一声老师,这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宋声这一年三十八岁,成为了大景朝最年轻的主考官。
本来朝堂上还有些老臣觉得他年纪尚轻,不适合做主考官,但朝堂上也有许多为宋声说话的官员。
先前的科举舞弊案就是宋声主张翻案的,曾经受到此事牵连的学子都被赦免罪责,宋声虽然年轻,但在那些读书人的眼中,他不仅有才华,曾状元出身,还是三元及第,而且他还为读书人着想,为他们翻案,这样的人,怎么不配做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