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 第145章

这是先前顾青辰连载在半月读上的话本,风趣记录了他们来到陇州的故事,按叶如尘的提议,一边写一边连载,写得差不多就汇编成册,印做书。

这只有上册,还未发行,是年前就开始印的,因为过年放假便中断了,这几日工人复工刚刚制成。

顾青辰还在书坊未归,便让人送了几本回来。

说来也巧,书送来时萧呈渊正好在厅堂等人,便顺便拿了一本翻看。

萧呈渊从下人口中学了个新鲜词,这叫“基建流”小说。

确实很贴合,这完全就是一部陇州发展史,或者说,“崛起史”,但并不枯燥,写的十分细致生趣,有意思。

里面主人公用的化名,一些敏感的地方更是用别的代替了,但陇州百姓都知道书中的人是谁,毕竟里面的故事是实实在在发生的,陇州的改变众人都看在眼里。

故事开篇,是自夫夫二人抵达陇州后,在街上吃的第一碗汤面开始。

然后剿匪,立威,动员百姓,划分新区,拆迁,招工,建学院,建水泥厂等等...

看着很爽,让人停不下来,下人又说,这叫“爽文”......

只当话本看个热闹的人,自然只是沉浸在里面的基建故事之中。

可在萧呈渊看来,最有价值的是书后面附篇,《陇州兴起简策》(节选),叶如尘着。

据前文交待,这是他们刚到不久,看到陇州现状十分痛心,叶如尘通宵达旦编写的一份《陇州兴起简策》。

实话说这一段在文中描写的实在...腻歪,什么拥入怀中,如你所愿,两个人亲亲我我,萧呈渊想到那场景就脑壳疼,不堪入目,什么玩意儿就乱写,不能正经一点吗。

他却不知道,外面的哥儿姑娘们可是超喜欢这种的,读到这里指甲都咬劈了。

下人又解释说,这叫“甜文”,是新流行的,以前那种“虐恋情深”“相爱相杀”最近在陇州有点不吃香了。

书后面附篇的《陇州兴起简策》(节选),是叶如尘对陇州未来的畅想,也是陇州基建计划。

先前在半月读连载的时候,这一篇章并没有放上去,是第一次出现。

所以在不久后,《陇州纪事€€上册》对外发行,直接惊呆一众人,尤其是此前只当是'有点特别的纪事日常流普通话本'€€所以不感兴趣的€€学识渊博老夫子、眼光毒辣老生意人、陇州境高层官员们,几乎人手一本,企图研究出什么。

虽然只有短短两页,语句精炼,看着甚是枯燥。可萧呈渊明白,此乃全书精华所在。

都知道叶如尘才智过人,短短时间就让陇州焕然一新,但谁能想到这些竟然是叶如尘初到陇州就已经计划好的。

更厉害的是,竟然真一步步按照其计划发展至今。

但有些令人遗憾,《陇州兴起简策》并没有全部放出来,只是一小部分节选。

萧呈渊迫不及待想看完整篇,可书才写到上册,而现实中叶如尘计划的事尚未完成,是不可能将完整篇发出来的,否则众人皆知会坏计划的。

叶如尘对萧呈渊的到来十分意外,见到他旁边那位眼熟的太监后,暗自猜了好几种可能。

但确实没想到居然是赐婚圣旨,叶如尘不由瞪大了眼睛,这......也太突然了吧......

“真是谢谢你的乌鸦嘴了。”

提起这事萧呈渊就来气,避开了宫中太监,萧呈渊沉声道:“这婚事是谢家主动求的,谢家是太子的人,不知道又是什么阴谋算计,这笔账我记下了,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那,赵二公子?”

萧呈渊沉默了一会儿,“他随我一同回京,去找他哥哥,其余的事,再说吧。”

“不提这些。”萧呈渊举起手中的书晃了晃,“这书不错,尤其是最后的附篇,这本我拿走了。”

萧呈渊是返京途中顺道路过陇州前来拜会一二的,小坐片刻便要离开。

同行的太监见他收起了那本《陇州纪事》,便也开口讨要了一本,正好家中有多余的,叶如尘欣然相赠。

分别前,李沧海赶来,递给了叶如尘一个方方正正小包裹。

叶如尘接过直接转交给了萧呈渊,不等对方开口询问便解释道:

“这是市面上几本流行的虐恋情深文,闲暇时看看,当做消遣,说不定会有所感悟呢。”

萧呈渊一脸无语的表情,全身写满了抗拒。

“离别礼。”叶如尘当没看见,直接将包裹往其怀里一塞,挥了挥手,“再会~”

待人离去,叶如尘牵着元宵转身去了[有间书屋],“走,咱们找你小爹爹去~”

他们去已不再是原来那家,如今城西新区的商业街逐渐繁华,有间书屋的总店也搬了过去,而原先东市那家则作为分店继续经营。

“哎呦!叶大人您来了,是要顾公子吗?他在后院楼上,我带您过去。”李福一见叶如尘进门,就熟稔的招呼道。

叶如尘摆手,“不用,李掌柜你忙便是,我自行前去。”

一道身影绕过屏风,突然从后面窜出来一把抱住顾青辰,吧唧一口亲在脸上。“哪里来的俊俏小郎君,让我亲亲。”

顾青辰吓了一大跳,听到声音猛然回神,他倒是忘了,这里不是谁都能上来的。

转头一看元宵竟然也在一旁捂着嘴偷笑,红着脸伸手向后一戳,“别闹。”

叶如尘低着头,两人交颈相拥,能听见顾青辰低声咬牙切齿道,“说了多少遍,不准当着孩子面胡闹,教坏了怎么办!”

叶如尘嘿嘿一笑,果然转移话题,“怎么还没忙完。”

“快了,还要一小会儿,你带着元宵先去玩

儿。”顾青辰说道。

叶如尘,“不用,我们等你。”

“等爹爹~”元宵也点点小脑袋,甜甜一笑,乖巧地可爱。

于是,书阁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

顾青辰正坐在桌前处理着手中账物,旁边并排两张躺椅,一大一小相同的姿势躺在上面。

不同的是,一人手拿话本,一人手拿画本......

第140章 变化

开春, 边关传来喜讯,燕军大胜戎姜,戎姜投降, 火药顿时名声远扬威震四方, 大燕上下举国欢庆。

戎姜那边二王子上位, 派使者前来和谈, 愿尊燕国为首,大燕并没有西进的打算,同意了和谈。

双方前后拉扯月余,最终定下条约, 戎姜没割地只赔款,什么黄金、战马、物资、矿产等等, 还送了一名质子进京。

另双方开放通商权限,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此战大捷,周边其他小国顿时安分了不少, 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戎姜,尝尝火药的滋味。

仿佛一夜之间外患全消, 大燕自建国至今,难得迎来如此和平盛景。

没有了战事,赋税也降了,百姓最是安心,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

春日花香阵阵,夏日绿草如茵,转眼到了秋季,每一寸土地都在谱写生命最后的绚烂乐章。

大家都说今年是个吉祥年, 四海升平,无灾无害, 可谓祥和。

在别地悠哉悠哉如往年一般按部就班时,陇州势头猛烈,快速发展,境内上下大变模样。

下属各县棉花、土豆大规模推广种植,药园基地、果园基地陆续建立,如今正是收获季,农户们忙上忙下,但每滴汗水都透着喜悦。

先前由衙门牵头,整合陇州及周边多家铸造工坊,官督商办,众人合资组建的股份制“同山铁厂”也选址建成,正式投入生产!

同山铁厂一建立,直接成为民间最大的铸造厂,经营范围广,市场直面全国。

同时顾青辰的“有间报社”开了不少分社。

春三月,更是在陆家书坊的帮助下,成功将分社开到了京都天子脚下。

正是因为有报社存在,才能更便利的收揽外地消息,并将陇州的讯息送往各地,吸引人来交往通商。

比如农作物才将成熟,不等农户忧虑后续该如何处置,就有闻讯而来的商人上门谈价交易;水泥厂的订单从不间断;同山铁厂作为最大的肥肉,更是一经投产,就吸引了各地来的合作商。

兴办纺织厂、扩建水泥厂、投产同山铁厂,每一项都特别缺人,目前各厂的工人已经不再局限本地人,开始对外招工。

不像寻常的个体商户小作坊,由于大厂的待遇优厚,食宿条件都经调查€€招工时公开显示在报纸上,还有规定的休息日,不少外地人都愿意前来。

拆迁规划的房区二期、三期陆续建成、开搬,陇州城内特别热闹,大街上日日人声鼎沸。

有人的地方自然不缺商户,无数小商小贩涌现,各式各样的酒楼、铺子都陆续开了起来。

袁记面馆并没有搬迁,只是扩大了店面,当日的小哥已经成了掌柜,老夫妇回了村里养老。

“老板,一碗牛肉面。”

叶如尘从外面回来已是下午,错过了午饭,便顺道来吃碗面。

半下午店里没什么客人,只有一桌三人刚干活下工的汉子在吃面。

袁江亲自给叶如尘煮了面端来,顺道坐在一旁聊天。

街上人头涌动,叫卖不断,袁江夸赞道:“往年过节才有的人气,现在日日得见,叶大人,您让咱整个城都活了起来。”

叶如尘依旧一幅温润模样,是百姓眼中和气的大人,“瞧你说的,一城之荣在于民,是这满城的百姓让城活了起来。”

“大人真谦虚,您怎么说都是对的。”袁江笑呵着。

“最近有件异事你们听说了么?”

隔壁桌的议论声颇大,叶如尘听见这句也好奇的竖起耳朵。

“什么异事?”

“你是不是想说大盘山的事儿?”同桌的人道。

“你也知道?!”

最开头问话那人惊喜地一拍桌子,“就是这事儿,我昨日听同乡说的,没想到你居然也知道。”

“€€,想来最近也没什么新奇事,要说异的,我就听过这个,一提还真猜对了。”

袁江好奇地插话道:“你们说的究竟什么事儿,倒是快说呀!”

讲话那人侧过身,视线扫过众人,神秘一笑,颇有点说书先生的味道。

“话说,两个月前,也有可能更早,有人发现在城外百里处,大盘山深处,傍晚时分天色将黑不黑......”

“嗖的一声~”那人猛地伸手一划,吓得旁人突然后仰,再慢悠悠道:“有异响。”

“像是什么炸开了,吓得人左右巡视一圈却什么都没有,结果抬头一看,天上突然出现一道烟雾,带着黑气,特别诡异。”

叶如尘听了个开头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勾起唇无声笑了笑,没有打断大家的兴致。

无论何时,深山里从不缺传说,好在没闹出什么大动静,想必听到的人只是有几分好奇,大多都不在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