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土豆泛滥成灾,海军大营粮食据说跟海边的沙子一样多。
这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东都西京大兴城,不顾大冬天的风雪难行,派了人出去,去西北、去海边儿,甚至是去顺德府,当场看看,顺德府如何了?
顺德府焕然一新好么。
不管是哪一家派去的人,在顺德府打听当地赈灾的情况,听到的都是百姓们的称赞和崇拜。
甚至连官府中人,都对平国公和长生公子赞不绝口。
并且严格执行长生公子留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平国公的人手还有留下的,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大家都是同行。
见面发现,王破的人,对他们光明正大的打招呼。
搞得几家的探子,尴尬的跟他们打招呼,别提多纠结了。
而且这里修建的河道十分牢固,这让身为朝廷探子的他们,挺没面子。
年前这里的消息就纷纷传了回去。
寒冬腊月里,田浩在埋头算总账,王破却在他的书房里,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天边的黑云,手里拿着一杯温热的奶茶。
他奶茶没放糖,外面的风很大,天色不亮,看着是要来大风雪了。
田浩算完了账本子,终于盖章定论了,然后伸了个懒腰,看了看站在窗口那里看风景的王破,就起来走过去:“看什么呢?”
“风雪要来了。”王破把人揽过来:“你赈济救灾的动作太大,引人注意的很,今天我接到了消息,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了,恐怕对你不利。”
“没关系,我们积蓄力量,也该展示一下,并且告诉他们,海外可是十分富有的,想要发财,何必在这么一个地方,窝里斗呢?”田浩抱着王破的腰,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肩膀:“再说了,隐忍了这么多年,我发现我没膨胀呢,他们却越发的不像个样子了。”
“你是心冷了,我知道。”王破懂得田浩的心思。
发生了水灾,东都西京大兴城,没有一个想着赈济灾民的,反倒是给他们送女人,给顺德知府那样的狗官赐婚。
不管是郑太后还是太妃,不管是镇国公府还是安国公府,都太让人失望了。
外面的风很大,雪花已经打着旋儿的飘了下来:“我想着,这么多年下来,也该有个变动了,天下死水一片,他们就在水里给我躺尸,王八蛋一个个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红薯是什么?”王破怕他怒大伤身,就故意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关注的问题,是不是太奇怪了?重点是这个吗?”田浩拍了拍他抱着自己的手:“重点是他们短视,没良心,百姓给他们缴纳赋税,出劳工,还想怎么样?养着他们还养出来冤家了。”
“嗯,是,你还没说,红薯是什么呀?”王破亲了亲他的鬓角。
“红薯啊,是一种农作物……。”田浩就这么被轻易转移了注意力。
王破听了红薯后,问他:“你让海军大营一直在往南打,跟海潮他们说了红薯?”
“说了啊!”田浩嘟嘟嘴:“我让他们去那里,找各色农作物,占城稻、三季稻、红薯……能吃的都要,我跟你说,有好东西当然是要往家里划拉,咱们的百姓都需要吃饭。”
王破抱着他笑了笑,听他唠唠叨叨。
因为下了大雪的关系,晚上俩人吃了个羊肉锅子。
可是大雪天,又是晚上,田浩看着玻璃窗外面灯下的雪:“下了这么大的雪,明天扫雪可累了。”
“没关系,一起清理道路就行,大家伙儿都习惯了。”王破给他盛饭:“这几年,西北越发的好了,定国公他们看起来还挺安于现状。”
“嗯?”田浩抬眼看他:“什么意思?”
“我是说,其他两家国公府邸都混得风生水起,定国公这里却安稳得很。”王破笑了笑:“很难得,你没在西北这里发展自己的势力,是对的,要不然啊,现在可有的热闹看了。”
“啊?”田浩眨了眨眼睛。
“他们三王所在的地方,明着看风平浪静,暗地里已经争了起来,只有西北这边还是很稳当的局面,你不知道吧?不少人都想看你跟定国公府争呢,结果你们却相安无事,还发展的非常好,这次更是震惊了全天下,他们都要嫉妒死了。”王破有些感慨:“再说……。”
刚说到这里,田忠管事的就来了:“公子,李夫人来了。”
“谁?”俩人正吃饭,而且天黑了,外头还下着雪呢,就有人来,一听“李夫人”三个字,是个妇道人家,他们认识的李夫人有好几个,不由得迷糊了。
“就是李文老大夫的孙女儿,李夫人,生了个闺女的那位。”田忠管事的道:“冒着风雪跑来了,还神色慌张。”
“我们去看看。”田浩知道了这个是谁了。
柳瑶琴,康盛帝生前的女史,李文老大夫的亲外孙女儿。
她生了康盛帝的遗腹女。
厅堂里,柳瑶琴神色慌张,抱着茶盏子都没喝几口。
“李夫人。”田浩跟王破联袂而来,还一身的饭菜味道。
“长生公子,平国公,有人、有人找上门来了。”柳瑶琴见到他们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别急,这里是田家堡,谁也不敢在这里放肆。”田浩说话很霸气:“慢慢说,不要着急。”
“好,好。”柳瑶琴深吸一口气:“老爷子去新建起来的医学院那边了,这两日不在家,我在家编写教材,想着明年开学好用,顺便在家看孩子,可有人给我写了信。”
她拿出来两个信封:“没有署名,只有我家的地址,上头说,让我想办法,将孩子定亲给、给橓哥儿。”
她的女儿,跟橓哥儿年纪相仿。
王破拿了信,打开看,里头写的很简单,说她女儿出身高贵,若是许了旁人可吃亏了,不如就近许给丁家,门当户对云云。
第二封信说的是,如果事情成了,他们将奉上一位公主该有的体面嫁妆。
“看出来什么了?”田浩也看了信件,但是上头写的是馆阁体,这玩意儿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凡是个读书人,都会这种字体,因为这是科举的必用字体。
“字体看不出来什么。”王破摸了摸信纸:“信纸也是普通的纸张。”
随后又闻了闻:“不过,墨是好墨,松烟墨,内府的东西。”
“松烟墨?”田浩也闻了闻:“这东西虽然难得,但民间并非没有。”
松烟墨的制作采用砍伐松枝,烧烟、筛烟、熔胶、杵捣、锤炼等研试而成,工序较为复杂,其特点是浓墨无光,质细易磨。
而且松烟墨要经三冬四夏,还要加许多香料、烟叶等,防虫蛀。
自打宋朝之后,这种松烟墨比大油墨更受欢迎。
“是,民间是有,但是民间的松烟墨,制作配方与内府的不同,内府的松烟墨里,用了十八种香料,而民间最多用十二种。”王破告诉他:“内府的松烟墨,不仅制作精良,且书写之后,纸张泡在水里,凝而不散墨迹。”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三王的人?”田浩一听来自内府,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无妨,他们连地址和姓名都没留下,藏头露尾,鼠辈所为。”王破将信件放到了桌子上:“李夫人,你只管当没这回事,你家在田家堡,是立了女户的,孩子姓李,但却是李老大夫的李,不是皇家的李,有本事让他们大声嚷嚷啊,说这是先帝遗腹女,是个公主!看太后娘娘认不认,看她们能陪嫁出来多少嫁妆。”
“好好好。”柳瑶琴一个劲儿的点头。
“不好。”田浩摇头否认:“要是真的盘算孩子,别说一个公主的嫁妆,就是两个也能给你划拉出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女户也有女户的好处,给孩子也立个女户,到时候不出门子,只招入赘女婿,生了孩子跟着姓李就是,我就不信了,还有人盘算要拿孩子跟丁家结亲?”
丁家女不外嫁,丁家男更不可能外嫁了。
彻底绝了与皇室的牵扯,哪怕是暗地里的牵扯都没了。
如今最大的牵扯,就是临山长公主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丁家老五丁溪为妻。
其余的就没有了,那也不是皇家闺女,最多算是宗室女。
“这个好,这个好。”柳瑶琴忙不迭的点头。
“对啊,不是早就这么做了吗?”王破一拍巴掌:“我想起来了,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这么立得户籍,估计外人不知道。”
“对对对,我这都急糊涂了。”柳瑶琴也想起来了,她一脸的后怕样子:“实在是、实在是吓着了。”
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柳瑶琴是越发的不敢回想过去,自己那些年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如今女儿一天天的长大,越发的玉雪可爱,性格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的像个俏皮的小仙女儿。
因为西北民风开放的关系,她也从来不教导女儿那些三从四德的规矩。
外祖父意思是教导孩子医术,将来不管是干什么,都有个手艺傍身。
自家祖传医术也不至于失了传承。
“你真的不想让女儿有个公主的身份?”王破看柳瑶琴这样子不像是作假。
“当年挣了命的从宫里出来,起先还有些舍不得那宫里的荣华富贵,可如今再回头看,已经恍然如梦了。”柳瑶琴叹了口气:“既然出来了,外头海阔天空,长生公子说的很对啊,品尝到了自由的味道,谁还会主动钻回那金丝笼子里,做一只不自由的金丝雀?”
王破立时看向了田浩!
“嗯嗯,李夫人你这觉悟很高。”田浩嘿嘿一乐,眼珠子骨碌碌的转悠,古灵精怪的很。
王破无奈的摇了摇头:“你都做了什么?”
为什么好好的御前伺候之人,还精通医术药理,如今说话却是长生的调调儿呢?
“没什么,让女子觉醒罢了。”田浩摆了摆手。
二人知道了此事,又拍着胸脯保证,不会让孩子受制于人,李夫人柳瑶琴这才告辞离开。
稍后就有王破的两个手下,两个中年妇人,去了李家,吃住在他们家里,说是帮忙照顾孩子老人的,这二位也委实是仆妇出身,只不过是命理司的两个绣衣使。
“给人做老妈子,委屈两位绣衣使了。”田浩记得绣衣使的职责,而且品级貌似挺高的来着。
“不委屈,在李家做事情,有工钱拿的,而且活儿不多,事情少,她们最大的用处,就是守着李家那位小姑娘。”王破道:“比以往的任务简单多了,还没什么危险,这里可是田家堡。”
田家堡如今里头有幼儿园,还有两所小学,以及一所女子中学。
九年义务一贯制,全都免费上学,这是田家堡给予女子的待遇。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能去幼儿园,到了八岁上小学,等到从中学毕业,怎么着也得及笄了。
及笄之后,就是大人啦,想上大学去考就是了。
“那就好。”田浩松了口气,人家不觉得委屈就行,不然他怕那俩婆子不好好工作,为难人家孤儿寡母。
“只是,能知道李家母女身份的,只有太后娘娘。”王破看了看田浩:“东都和西京,仿佛手伸不到西北来。”
“不管是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田浩正色道:“那女孩子没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与皇室毫无牵连。”
“好。”
长生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毫无牵连。
李夫人柳瑶琴平日里深居简出,身边还总有婆子跟着,或者是她的学生们围着,纵然是有人想要接触她,也接触不到啊。
另外这里毕竟是田家堡,谁都不敢明目张胆。
再说了,西北这里到底是丁家的地盘。
于是,两封信后,对方发现,消息如石沉大海,不起波澜。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十一假期结束了,收拾一下心情,多更一章,看完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明天精精神神的开工啦!
第705章 沸油锅里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