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妈你让我试一试嘛。”郑秋霞摇着母亲的胳膊撒娇,“我会拿捏好分寸的。”
郑秋霞不是死脑筋的人,她计划假装生病请褚归帮她看看,在褚归面前刷个脸熟,届时再根据褚归的表现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步。能成自然最好,不行顶多当无事发生,她接着相看她的粮食局。
“你等等,我晾完衣服陪你过去。”郑母被说服了,“把你嘴上的唇膏擦了,哪有人看病专门打扮的。正好你不是来小日子经常肚子疼吗,顺道让褚医生开些药调理调理。”
郑母不愧是多吃了几十年饭的人,立马将郑秋霞漏洞百出的计划补圆了。郑秋霞咬了咬嘴唇,跟心动的对象说什么她来小日子肚子疼,简直太难为情了吧。
母女俩一起晾了衣服,走前郑母拿面粉在郑秋霞嘴上扑了扑,苍白的唇色让郑秋霞多了几分憔悴,显得楚楚可怜。
作息做全套,郑母扶着郑秋霞排到了队伍末尾,众人见此纷纷关切询问郑秋霞怎么了,刚刚人不是还好好的吗?
“她肚子疼。”郑母代答道,郑秋霞蹙眉捂着小肚子,靠在郑母身上,扯出一丝脆弱的微笑。
有经验的人顿时一脸了然,当女人真是不容易:“我以前也是这样,生了孩子就好了。”
春花听到外面的动静,推窗一看,她果然没猜错,郑秋霞小日子来了,估计弄脏了衣服,所以换了一身。
队伍一点一点缩短,郑秋霞的心跳逐渐加快,郑母捏捏她的手指,扶着她的手用劲一推,将她送到凳子上。
低头撕病历本的褚归没看到她们的小动作:“叫什么名字,哪里不舒服?”
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跳的郑秋霞笑容僵在了脸上,与她对视的褚归无论是表情抑或语气均无任何波动,在褚归面前,她有且仅有病人一个身份,性别、年龄只是他诊断的辅助因素,至于长相美丑,他根本不在意。
对自己长相引以为傲的郑秋霞遭遇了第一次滑铁卢,怔楞着说不出话,郑母叹了一口气:“我女儿叫郑秋霞,今年十八岁了,她每次来小日子都肚子疼,麻烦褚医生你帮她看看能不能吃药调理。”
“嗯。”褚归把了郑秋霞的脉,开方抓药一气呵成,“来的那几天不要喝,连续喝三个月,下一位。”!
第65章
含蓄的年代同样不缺乏敢大胆示爱的人,巡诊期间假借生病排队找褚归搭讪的姑娘不止郑秋霞一个,还有赶着饭点来送鸡汤的、请褚归出诊半路趁机表白的,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褚归要么当不懂她们隐藏的心思要么直接拒绝,绝不给她们留一点念想。
铩羽而归的郑秋霞红着眼睛到家,趴在床上痛哭一场,为褚归的冷漠无情,亦为她无疾而终的初次心动。
郑母抚着女儿的后背轻声安慰,心想褚归真是个好人,可惜他们家没那福分。褚归肯定是要回京市的,若两人成了事,郑秋霞跟着去了京市,她们母女俩怕是连见面都难。
如此想着,心中最后的遗憾也烟消云散了,郑秋霞止住眼泪,抬起一张湿红的脸:“妈,我没事了,你去忙吧。”
郑母揩去她眼角的泪珠,欣慰地笑了:“我的好闺女,人一辈子长着呢,喜欢跟过日子是两码事,等以后你成了家,什么情啊爱的,全是空花花。”
郑秋霞躲开母亲的手,别人怎样她不管,她嫁的人必须喜欢她,没感情的日子太磨人了,像她二伯二伯娘,三天两头吵,她会疯的。
又亲手掐断一枝桃花的褚归眨眼把无足轻重的二人抛到了脑后,他们带的药材里有几种用完了,且无功效相近的替代品,田勇提议让人上卫生所取一些,反正他们得待到明天,来得及。
接下来三人只看病开方不抓药,末了将缺少的药材汇总到一张清单上,叫队长派人去卫生所,在公社歇一晚,天亮了再回。
被委以重任的小伙子背着空背篓走得脚下生风,果然像他拍胸脯说的那样,全大队数他脚程最快。
没领到药的村民们对此不是很乐意,抱怨队长窝囊,六个大队凭啥他们排到尾巴,尽捡剩的。
大队长有苦说不出,卑微地赔着笑将他们劝走了,他转身看着褚归动了动嘴,似是想说什么,犹豫半晌憋出几个字:“褚医生辛苦你们了€€€€”
队长媳妇没好气地把碗撂在桌上,叮叮哐哐的声音将大队长的废话堵住,张川和田勇眼神你来我往,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由于队长夫妇闹了矛盾,晚饭在异常奇怪的氛围中度过,褚归的房间在他们隔壁,差劲的隔音效果使争吵声清晰地钻进了他耳朵里。
女人骂男人的队长当得憋屈,天天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当了几年的队长一点好处没捞着,眼看着马上要换届了,队长的位置绝对会被郑家人抢去。
“什么抢不抢的,谁有本事谁当呗。”队长吧嗒抽了口旱烟,愁云惨淡的。他这人没啥能耐,当初选上队长全靠他爸在队上的威望,前年他爸过世,人走茶凉,底下的人不服从管理,上面的人嫌他干不出成绩,两头受气。
“要死啊你,在屋里抽烟,臭死了。”烟杆在床沿磕了两下,男人熄了烟,女人柔了语气,“明早你好好找褚医生说说,我们做父母的苦点无所谓,但不能不为孩子考虑啊。”
“大成一年比一年大了,城里的工作我俩没
法给他弄,趁你还是大队长,能跟褚医生他们说得上话,求他帮帮忙,介绍大成进卫生所当学徒,多少学点东西,总比地里刨食强。我话可放在这了,你明早如果不说,我就自己去求褚医生。”
“瞎掺和啥呢,大成的事我心里有数,你莫给我捣乱了。”
男人放倒枕头,梭下去躺平,“明早叫大成待家里,别关键时候找不到人。”
女人喜滋滋地应了,全然不知他们的谈话已被褚归听了去,他们口中的大成褚归有点印象,十六七岁的模样,人倒是挺机灵的,曾所长近日确实想招两个学徒补充卫生所的人手,条件合适的话,他顺水推舟送个人情也不是不行。
在村里,十几岁的青少年算得上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了。天蒙蒙亮,就着酸豇豆吃了两碗菜干饭的大成拿着镰刀预备下自留地除草,他未长开的身形仍带着少年的青涩,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大成,今天上午你先别下地了。”队长媳妇喊住儿子,摸摸他打着补丁的衣服,解了围裙进屋从他衣柜里翻了套七成新的盯着他穿上,再取了梳子将乱糟糟的头发梳顺。
大成一头雾水地由着母亲摆弄,暗想他是不是忘了什么,思索无果,他忍不住问了一句。
队长媳妇看见自家男人站到了褚归身边,两人展开了交谈,褚归似乎朝大成望了一眼,队长媳妇心里咯噔一跳,忙拍了儿子一把,叫他站直。
啪地一掌拍得大成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妈干惯了农活的手劲可真要命,他后背指定红了。平白无故挨了一掌的大成顿觉无奈,循着母亲的视线瞧过去,褚医生一颔首,他爸笑得跟朵喇叭花似的。
随后队长向他们快速走来,未免褚归久等,他快速交代道:“我请褚医生介绍你到卫生所当学徒,他答应了,现在要问你几句话,你老实作答就是。”
大成被推行了两步,他穿过屋檐,紧张地唤了声褚医生。
褚归垂手站在原地,微微仰着头饶有兴趣地打量屋檐下的燕窝,春天的雏燕展翅南飞,徒余一盏空巢。大成不晓得灰扑扑的空巢有什么好看的,莫非褚医生以前没见过燕窝?
“你想去卫生所当学徒吗?”在大成疑惑时,褚归将眼神转到了他的脸上,四目相对,藏不住情绪的少年如同透明的容器,在褚归眼中无所遁形。
少年的长相结合了父母的优点,浓眉大眼的,身量到褚归的肩膀,清澈的眼底映着褚归的倒影,浑身上下写满了朴实二字。
“想去。”大成鼓起勇气,迷茫的未来突然有了具体的形状,他想去卫生所,想成为褚归一样的人。
“当卫生所的学徒会很辛苦,你要不停地学,即使学到老都学不完。”€€归语调带着大成不懂的感慨,“它比你想象的要累百倍。”
“我不怕。”€€归描述的困难并没有让大成退却,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大成的表现让€€归弯了弯眉眼,甭管他能否通过曾所长的考核,多一个人多一分振兴医学的力量,总归是值得人高兴的:“我会给你进卫生所的机会但能不能留下来全看你自己。” ??”
田勇观察了阵天气,太阳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摸不准晴雨。
“快闭上你的乌鸦嘴吧。”张川连呸了三声,“赶紧打个喷嚏!”
当地有句谚语叫做狗打喷嚏要晴,他们玩笑惯了,田勇秒懂张川的意思:“你才要晴!”
褚归揉了揉发痒的鼻子,硬生生把喷嚏揉化了,他曲指敲敲桌子:“巡诊报告写完了吗?”
被老师抓包的两人顿时噤声,心虚地掏了本子在桌前坐下,捏着钢笔抓耳挠腮,对要写的巡诊报告毫无思路。
张川写了涂、涂了写,巡诊报告没憋出几个字,外面大呼小叫的€€€€下雨了,快点收院子里晾的东西。
“真下雨了?”张川朝屋外一看,“我说啥来着,乌鸦嘴,让你打喷嚏你不打。”
“我随口说说而已,这雨这么大,应该下不了多久。”田勇先是意外,随即不以为然,大雨通常来得快去得快,不打紧。
半小时过去,雨势稍缓,田勇挑眉:“雨要停了,我说下不了多久嘛。”
骤然急促的风雨将田勇脸上的笑容凝固,张川伸手捂住他的嘴,剥夺了田勇的发言权。
一场秋雨一场凉,感受到空气里的冷意,褚归添了件衣服。田勇一个喷嚏打得惊天动地,张川斜他一眼,没再说晴不晴的风凉话。
“今天或许走不了了。”张川拢了拢外套,连绵的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瓦片上,汇聚成水流沿着屋檐倾落,被困住的村落静悄悄的,烟囱涌出的青烟缭绕在屋顶,放眼望去一片烟雨朦胧。
鸡汤的香气自厨房往四周蔓延,为了答谢褚归,队长媳妇大方地从鸡圈里捉了只不下蛋的老母鸡,剁成块在炉子上煨了近三个钟头,馋得人直咽口水。
午后大雨转为绵绵细雨,农人戴着斗笠下地,褚归神色中隐隐透着些许浮躁。同属青山公社,第六大队下雨,困山村估计也差不多,贺岱岳心心念念要治好潘中菊的眼睛,他绝对不会耽误针灸的时机。
褚归只希望巡诊队的行程能传到困山村,如此一来贺岱岳知晓他们进行到第六大队,便不用急着来寻他了。!
第66章
今日是€€归巡诊的第九日,雨歇的困山村雾气蒸腾,田里的水稻抽出嫩绿的稻穗,杨桂平路过卫生所,在贺岱岳家的水井边停住脚步。
“山娃子在家吗?”大门敞着,杨桂平朝里面探了一眼,见潘中菊坐在藤椅上,循声望向他所在的方位。
“在。”贺岱岳放下喂鸡的食盆,步伐稳健地走到堂屋:“桂平叔你找我?进来坐。”
杨桂平勾手示意贺岱岳出来说话,待人靠近,他压低了嗓音:“你妈的眼睛好些了吗?”
“好些了,她说能模模糊糊看到点影子。”昨天早上睡醒发现自己的眼睛不像以前那样暗时,潘中菊欢喜得直喊贺岱岳的名字,虽然与正常视力仍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是开始恢复了。
“能看到了就行。”贺岱岳再请杨桂平进屋坐,杨桂平应了,边说话边往里走,“你呢,你的腿完全没事了?”
贺岱岳的走路姿态不见任何异常,落脚时身体的重心自然向右腿偏移,两条长腿走得又稳又平,若非迁就杨桂平,院子到大门,也不过他三两步的事。
“嗯。”贺岱岳笑着搬了凳子放到杨桂平身侧,他抬起左脚单腿站立以做展示,断过的腿骨没有丝毫痛感,褚归教他的康复动作他天天练着,从京市带来的拐棍静静地靠在墙角,许多天未被人碰过了。
杨桂平连连道好,他由衷地为贺岱岳母子俩感到高兴:“你腿好了有什么打算,跟着大伙儿上工还是怎么着?你跟你那些在部队的战友们有保持联系吗?”
贺岱岳原来多好的前途,一身本事,要是像他们一样当个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勉强混个温饱,手头几乎没啥盈余,要钱没钱要票没票的,那这辈子不是废了么。杨桂平觉得贺岱岳既然在部队干到了副连长,托点关系在城里安排份工作应该不难。
杨桂平并非故意贬低农民,他自己就是地里刨食过来的,父母种地、兄弟姐妹种地,生的儿女接着种地,困山村户户皆是如此,能吃饱穿暖不落饥荒已是老天爷保佑。
当下农村不比城市是不争的事实,不说别的,单一个城市户口就够人眼热了,每个月有固定的口粮,不干活也饿不死。去年冬天前进大队有家人的闺女嫁到了县城,高兴得跟秀才中了状元似的,虽然没法迁户口,处处要花钱,那闺女回娘家仍然满嘴的好话。
因此尽管城里多数人依旧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照样挡不住农村居民们对城市的向往。
不知道未来形势变化的杨桂平抱着大众的心态,认为贺岱岳上城里工作是唯一的出路。
“最近没咋联系了,我打算先上几天工。”贺岱岳明白杨桂平是为他着想,于他而言,弄份城里的工作的确很简单,只要他开口,部队里大把的人愿意帮他的忙,但关于以后要做的事,贺岱岳另有打算。
“行。”杨桂平会错了意,以为贺岱岳是想联系上战友,落实了工作再进城,他一直担心贺岱岳太老实,把自己耽搁了,知道变通就好。
过了一会儿杨桂平起身离开,走了几步突然停下:“瞧我这记性,忘了告诉你,我上午到公社开会碰到褚归了,他叫我给你带个信,他要跟所里做巡诊的总结汇报,不确定什么时候结束,估计今晚或者明早回来。”
褚归巡诊完了?贺岱岳闻言愣住,带他回过神下意识点头,杨桂平都在五米外了。
“当归要回来了?”潘中菊听见了杨桂平说的话,褚归一去九天,不仅贺岱岳日日想夜夜念,潘中菊也怪惦记的。
“对!”贺岱岳高声道,他激动坏了,毛头小子般转了个圈,疾步进屋换鞋,“妈,我去公社接当归了,下完雨路滑,我怕他一个人摔着。”
“哎,你去吧。”潘中菊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路上慢点。”
在第六大队待得心思火燎的三人天一亮便麻溜地背着行李启程了,大成给他们带路,顺便到卫生所让曾所长见一见。
大成手持细长的竹竿边走边扫向路旁的草丛,一是为了驱赶藏在里面的东西,二是打落上面水滴,以免沾湿衣裳。
在€€归他们到达之前,关于他们的消息已经被前五个大队的人到处宣扬开了,甚至有隔壁公社的社员跑到青山公社打听,是否真有这么一回事。
因为地理原因导致年年在全县排倒数的青山公社社员终于扬眉吐气了,他们拉长着音调,一脸骄傲地说有,把巡诊队传得神乎其神,仿佛他们切身经历过一般。
他们十分理直气壮,一个公社的人,谁跟谁不是沾亲带故的,他三叔的大伯隔壁那家人嫁到古水大队的闺女亲口讲的,能有假?
“走,我请你们吃面。”卫生所尚未开门,路上啃了两张卷饼的田勇闻到面条的香味又馋了,他揽过大成的脖子,勾着他在凳子上坐下,“你们要什么臊子?”
一碗面罢了,褚归没跟田勇客气,要了小碗的杂酱面,少放辣椒,他稍微适应了双城的口味,能接受微辣的程度。张川的是大碗杂酱面,大成红着脸推辞,不好意思占田勇的便宜。
“三个大碗杂酱面,一个小碗杂酱面少辣。你正长身体,多吃点。”田勇替大成做了决定,大成赶忙表示他吃素面就行,加臊子的贵一半呢,田勇置若罔闻,交钱领了条子到窗口端面。
青山公社的国营饭店面积虽小,但掌厨的师傅手艺却十分了得,加之分量实在,舍得掏钱来这打打牙祭的人不在少数,田勇爱吃,一月能光临个三四次,是实打实的老顾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