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娶了小夫郎后 第39章

这脱粒机虽精巧,但只能拿来给玉米脱粒,跟小推车、灌袋器一样,只是让人省了点儿力气,不是什么大事。

而且一个脱粒机要五百文呢。

太贵了。

秦兵可不打算买,他想的是等秦劲家的玉米脱完粒了,那就借过来使两天。

秦兵家的田地多,按照大晋律法,十岁以上的男丁、小哥儿、女子都可分得田地,不过,小哥儿、女子出嫁后,其田地大多归了娘家,很少有人家愿意外嫁的小哥儿、闺女将田地带走。

因此,宋来娣、王秀芹都没有自己的田地,可秦方秦圆已经能分田地了,每人十亩,再加上秦老头的十亩,他家足足有四十亩地。

这么多田地,如今他家的秋收还没结束,一家子天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累得走路都差点儿睡着,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太多。

小方过了年就是十四,该攒银子给他娶亲了。

很早以前,就是秦书礼刚去县城当账房时,他和秦力念叨过,他们兄弟这辈子是没机会了,但今后他们定然要尽力供小方几个读书。

秦书礼做的这份工,当时真把他们兄弟给羡慕坏了。

读书的确好,哪怕没读出什么名堂,也能在县城找个活计,一个月有二两多的工钱。

再不济也能给人家写个信、对联什么的,怎么着都比睁眼瞎强。

可谁知没过两年王秀芹摔着了,为了治病,家底掏空,一直穷到了现在。

家中孩子读书的事儿,至此被他们压在心底,从未再提过一句。

但前些天做果丹皮时,秦力突然和他说了一句,秦锦今年八岁,翻了年也才九岁,若是送去读书,年纪也不算大。

但他明白,秦力只是随口一说。

果丹皮虽然挣了些银钱,但远远不够读书,县城私塾的束脩,一年就得六两银子,更别说还有笔墨纸砚的开销。

罢了,随缘吧。

先给小方攒够娶亲的银子再说其他。

这日中午,秦劲回了家,刚进院门便喊了起来:“妙哥儿,快出来。”

话音落,叶妙从灶房探出头来,他正炒菜呢。

不过,见秦劲推了辆崭新的板车进门,他哎呀一声,连锅铲都来不及放下,快步从灶房出来:“劲哥,这板车哪儿来的?”

家里的银钱他每日都要数一遍,一辆大板车得一两银子呢,可最近钱箱子里没有少银子哇。

秦劲将板车放下,笑着解释:“这是何老伯送我的,上次我去他家想让他改一下小推车的桶架,顺带说想打一辆板车,他死活不要银子,我也就没给。”

“我想给你个惊喜,就一直瞒着你。刚才我收摊时何大哥突然送了来,比我预想中的要快几天。”

其实他并不想去找何木匠,可他就认识俩木匠,反正儿童推车说不定也会火,于是他也就将板车的事儿说了。

今后也是有车一族了。

这个冬日努努力,争取年后买头耕牛回来,让这人力板车变成畜力的。

“这感情好。”叶妙听得眉开眼笑,省了一两银子!

他绕着板车转了一圈,还忍不住伸手拍了拍。

结实!

这几天他阿爹和他劲哥已经将玉米杆子砍完了,但家里没有板车,秦兵家的板车也闲不下来,因此那些玉米杆子这会儿还躺在田地里。

现在有了板车,下午便能去拉回来,那么多玉米杆子,能烧许久呢。

心里高兴,想起今天上午沈玉成来找他的事儿,他赶紧道:“玉成哥说,他弟弟带走的那五斤小米锅巴卖的很好,他明日让送十斤过去。”

“买这么多?”秦劲很意外。

偏远村子的消费能力这么高的吗?

“我……哎哟,等等,锅里炒着菜。”叶妙突然想起锅里的豆角,赶紧往灶房跑。

可别糊了!

秦劲见状,将板车上的两个小推车拎下来,而后也进了灶房。

见他进来,叶妙便一边翻动豆角一边解释缘由,沈金成常去的那些个村子的确不富裕,但东阳县临着京城,不是那种位于犄角旮旯里连路都不通的小山村。

东阳县这地界,最穷的村子也能扒拉出几个吃喝不愁的人家。

更别说那些个村子还有小地主以及富农。

他专门往那些富裕人家的门口跑,秋收刚过,普通人家都舍得买一份锅巴给自家孩子尝尝鲜,更别说这些家境不错的了。

上次他带走的五斤,只去了三户人家便卖完了。

估摸着现在这三户人家已经将上次买的吃完了,因此他又来进货了。

这一次除了向富户推销外,他还打算散卖。

听完叶妙的话,秦劲点了点头:“好,那下午就多做些。”

这个沈金成也是个脑子灵活的,既然沈金成不担心卖不出去,那他肯定供货。

不一会儿,赵丰从田里回来了,他瞧见大板车,也高兴极了,午饭后,他一刻都不歇息,当即就给板车绑上麻绳,然后就推着板车下了地。

秦劲也跟了去。

板车本就沉重,若是再堆上二三百斤重的玉米杆,只凭着赵丰一人,拉不动。

辛苦半日,院子里的玉米杆子堆成了小山。

院子西北角堆着未彻底晒干的红薯藤,家里没有养猪,这些红薯藤只能拿来烧火。

现如今有了玉米杆子,秦劲便将这些红薯藤装上板车送去了隔壁院子,好让秦兵拿去喂猪。

隔壁院子里的众人瞧见崭新的大板车,一个个也都为他高兴,没想到小推车还能换来一辆大板车!

翌日,秦劲和赵丰去张齐家买豆腐脑时,将那十斤小米锅巴带了过去。

把豆腐脑拎回来,他们开始做千张,天色微亮时出摊。

生意趋于平稳之后,日盈利又回到了二百多文,这个数字不算低,再有个一周,秦劲就能将余下的两千多文债给还了。

县城里,牛掌柜坐在柜台后,百无聊赖的看着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了好一会儿,无一人上门,他换了个坐姿,不由怀念之前宾客盈门的好日子。

糖这个东西,对乡下的农户而言还是太贵了,那些农户也就过年时会踏足他这间铺子。

县城有三家点心铺,这三家点心铺有两家都会制糖,他们会少量的出售一些麦芽糖,如同他家铺子也出售果脯一般。

不是独一份,那这生意的赚头就是有限的。

从前不觉得有什么,反正他也算家境不错,一间糖铺养活一大家子人。

但经历了果丹皮的门庭若市后——当然,这么形容有些夸张了,不过那些时日店中的确热闹,客人们接连上门,哪像是今日,开门一个多时辰了,竟无一人进店。

又坐了会儿,还是没人,他将他大儿子喊了过来看店,他自个儿背着手,慢悠悠朝城门口而去。

县城门口,秦劲正在与人谈生意。

那个爱砍价的老顾客又来了,他不仅将秦劲余下的一斤多小米锅巴给包圆了,还打算让秦劲给他做一些油炸糕。

但是,他不太能接受油炸糕的价格。

一个十五文,哈,真是好心呐,抢他钱还特意送他一个油炸糕,做生意哪能这样?

降价,必须降价,左右他要的多,就按照十二文一个来算吧!

这价格秦劲自然不能答应,一开始这人是要十个的,十个算多么?还不够折腾的。

这人见他不答应,就改了口,说买要二十个。

这个数字还凑合,反正妙哥儿下午要炸小米锅巴,顺道炸几个油炸糕也行。

但十二文一个的价格真的不行,这价格他得赔钱。

正磨嘴皮子呢,眼角的余光瞧见牛掌柜来了,他便对着牛掌柜挥挥手:“牛掌柜,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那人也瞧见了牛掌柜,不咸不淡的打了声招呼:“原来是牛掌柜啊。”

牛掌柜也是认识此人的,忙笑着道:“哎呀,这不是郭员外吗?您今个儿好兴致,竟到南门来了。”

这话一出,秦劲不由心惊,员外?

眼前这位总爱砍价还爱占小便宜的食客,竟是个员外?

在大晋,员外并不是员外郎,不属于正式的官职,不在朝廷的正式编制之内,地主、商人若是有钱,皆可以捐笔银子买一个员外的身份。

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也算在官府那边挂了号,毕竟银子是交给官府了,身份比普通小百姓尊贵些。

秦劲忍不住在心中直呼卧槽,果然,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连手指肚那么大的试吃品都要捏两块!

郭员外瞥了眼秦劲,见秦劲一脸吃惊,立马翻了个白眼,对牛掌柜道:“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钱,我正与他理论。”

秦劲:“……”

他苦笑解释:“您说的那个价格,我的确没什么赚头。”

牛掌柜也知道眼前这位郭员外的性子,好奇问道:“秦小哥,你们说的是?”

“油炸糕,一种吃食,是拿糯米包着豆沙下锅炸。”秦劲解释。

牛掌柜闻言,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家伙,不仅是新吃食,还是让郭员外惦记的新吃食啊。

今日没白来!

他笑着道:“看来这油炸糕的味道不错,秦小哥,你什么时候有货,也让我尝尝鲜。”

“这个做起来很麻烦,我不打算卖的。而且,它跟糖糕一样,刚出锅时味儿最好,放的时间久了,口感就不一样了。”

秦劲明白牛掌柜的意思。

但这个还真不适合给牛掌柜供货。

之前的果丹皮,每次做好之后,都是拿干净的麻布包着放到背篓里送去糖铺。

油炸糕出锅之后若是搁陶罐里捂着,那热气儿就会变成水汽,外皮很快就不酥脆了。可若是不捂着,天气凉了,从五里沟一路走到糖铺,肯定凉透了。

油腻腻的,还是凉的,口感大打折扣。

况且,其做法也简单,就是一层糯米包着豆沙下锅炸,县城那三家点心铺子一见便会。

出于这些缘由,他打消了给牛掌柜供货的念头。

牛掌柜这会儿正为自家的生意发愁呢,哪里肯信秦劲的解释,不过,郭员外在前,他不便多说,他退到旁边,准备等郭员外走了再和秦劲细谈。

原本秦劲是一口咬定十五文一个的,因为他家的油炸糕大,四个就是一斤,而且做起来也繁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