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174章

“哦!”家业蹦下车哦一声,听话地跑到姜家俊旁边,“咱们爬山吗?”

“爬, 先去放车。”姜胜也抱起了家安。

姜正替老太太拎上篮子,喊家俊跟姜竹去找地方放车。

每年这一天全县人都往这儿涌,山上也有经验。

道观、寺庙都会派人下来维持秩序,还有住在附近的信众也会过来帮忙, 类似志愿者一样,帮游客看车。

也有家离这儿近的会来做买卖, 花点儿钱就可以把车停到他们家里去。

姜竹和家俊都把车停到不掏钱的一片空地上, 看车的小师傅过来给他们发一个竹片做的小牌子, 上面点着不同的点数, 每一个点上还有不同的颜色, 绑在上面的绳子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等他们来取车时, 要和车上系的牌子完全对得上才行。

不过在这儿停的基本只放车, 值钱的牲口大家还是怕万一会丢, 人太多了, 小师傅也可能会看不过来。

另外, 牵着牲口也能爬山运东西。

姜竹把车上铺的毯子叠好放进背筐,把背筐挂到酱酱的鞍子上。

家俊也给驴装好鞍子,一会儿谁走不动了, 可以上去坐一会儿。

山道不算窄,但两边满是卖山货的人,留下的小道也只够两三个人并行,走着走着,他们就不得不散成纵列行进了。

“怎么不走了?”

“前面怎么不走了呀?”

路上时不时就有人大声吆喝。

挤挤攘攘的,谁也不知道前面到底是哪儿卡住了。

好在到了山脚前姜正、姜树他们从前借住的院子,空间一下开阔起来。

有一批现在依旧还在这儿借住的难民也过来帮着引路,引导人。

看见寺了,焦急的老太太终于开心了,已经八十来岁的老太太腿脚麻利地就往庙里噔噔噔走,姜正连忙跟上,怕人多再把老太太给挤着。

而寺院的小广场上,正有一群人围着一个高台,有个满脸皱纹,眉毛花白的大和尚坐在上面普法讲故事。

大和尚声如洪钟,这么多人没个扩音器麦克风的,竟然声音还挺清晰,沈青越正听得津津有味,姜竹叫他:“先去上香再来听说唱吧。”

“嗯?嗯?!说唱?”沈青越语调都拔高了些,“这就是说唱?”

“嗯。”姜竹点头,以防他误会,还补充了一句,“一会儿会唱经的。”

沈青越:“…………”

原来是这种说唱啊!!

还真是,内容丰富,有说有唱有故事。

他震撼地跟着姜竹往大殿走。

他本人没去过景区,不过学美术,对古建筑多少会涉猎,和看过的资料数据做对比,这座大殿谈不上多大,和那些著名的古刹没法比,更和后来的现代建筑更没法比。

大殿里灯光也不太好,除了日光,角落点着些蜡烛和油灯,气氛却非常美妙,沈青越仰头看,日光正好能照到佛像手的位置,阴影中的佛首看上去神秘肃穆。

姜竹应该是受他爹和亲戚的影响,拜佛很认真,态度也很虔诚,而他不信这个,纯粹就是当文物欣赏。

趁着大家都匍匐拜佛,沈青越仔细看了看,佛像是泥塑的,用的颜料应该是矿物颜料,上次来光顾着和池远舟谈生意了,都没进庙看看。

纯从美术角度看,这里的塑像风格和他熟悉的佛像不太相同,要更加写实一点儿。

人这么多,到处是信徒,沈青越也不好意思一直盯着看,随着人群挪动,一路欣赏着壁画出来。

姜竹从大殿出来,把香插到门口的大炉子里,过去捐香油钱。

他们在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儿,沈青越都听到说唱“唱”的部分了,姜竹奶奶才挎着篮子从里面出来,老太太许愿貌似格地外长。

车不宽裕,今天姜大山、姜四山都没来,陪同老太太这事落到了长孙姜正身上,横竖他是跑不掉的,吕香梅也得陪着点儿。

瞧见沈青越都蹲在台阶上听说唱了,吕香梅朝他们摆摆手,“你们还听吗?”

山神庙还远呢,就他们这个速度,多听一会儿都爬不上山了。

姜竹看看兴致勃勃的沈青越,再看看还想继续上山的奶奶,“我们再听一会儿。”

“行,你们听吧!”年轻人腿脚好,听完了再爬也来得及。

他们商量着分开逛,腿脚慢的先走。

家业他们也想听说唱,大和尚说唱比磕头有意思多了,他们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爹娘。

但就姜竹和沈青越两个人大人,沈青越自己说不好都得靠姜竹看着呢,吕香梅很犹豫。

家俊:“我看着他们!”

石生也眼巴巴地仰头看她娘。

吕香梅:“山上也有说唱。”

家业:“我想听这个,我跟着我哥,保证不乱跑!”

家才:“我也跟着大哥!”

家兴:“我也跟着!”

家安:“我也……”

姜胜把她抱起来,“你就别跟着了。”

走不动还得靠人背着呢。

最后,除了最小的家安被背走,其他几个都跟着姜竹他们玩。

连家蕙都留下了。

姜竹顿时成了辈分儿最大的长辈。

沈青越幸灾乐祸,“我看你堂哥堂嫂挺开心的。”

梁玉兰拉着姜胜就跑了,装都不装,看得出来是十分不想带孩子了。

姜竹摸摸鼻尖,把个子小什么也看不到的石生放到酱酱背上坐着。

至于男孩子们嘛,凑合听吧。

石生很开心地朝他们笑,他们也没往人堆里挤,找了个人少能听清大和尚说唱的位置乖乖听。

等整个故事都听完了,才意犹未尽地往山上走。

一会儿还有下一场呢,再不走他们今天就不用上山了,听一天说唱。

见他们都恋恋不舍的,沈青越直乐:“要不然咱们再回去听一场?”

小点儿的几个:“真的?!”

家俊和姜竹有经验:“一会儿还是讲这个。”

“啊?”

“那山上还有别的吗?”

姜竹:“有。”

孩子们来了兴趣:“那咱们快点儿爬吧小叔!”

其实说唱的故事大差不差,主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行善,仔细听还有挺多逻辑问题。

不过这年代没电影,没电视剧,连广播都没得听,这样的说唱故事是大人孩子非常喜欢,一年也听不了几次的娱乐内容。

山下讲的是一个得道高僧游历世间度化人的故事,山上讲的是行善积德好人好报。

负责说唱的都是大和尚,可能是经验更足,说词、语句、语态,听上去就比较让人信服,也很有感染力。

唱的经也是简化过的,朗朗上口,有点儿像旋律简单的歌。

难怪小孩儿们都惦记着要听。

效果也很出众,每次结束,就有大把的人去捐香油钱。

他们小姜师傅也去捐了五文钱。

而家业他们惦记着人家寺里的斋饭。

今天不光寺里有,也有附近村民在山上做饭卖饭的。

爬到快山顶,大伙儿都饿了,闻到饭菜香,都有点儿走不动道。

不过这会儿斋饭得排队,人太多了,他们决定在外面买烧饼。

加点儿钱还能往里面给塞点儿馅。

沈青越尝了尝这素版肉夹馍,竟然还挺好吃的!

主要是人家做的酱好吃,他们顺便买了一瓶人家自己做的豆酱。

再爬一点儿就是山神庙了,清潭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说唱,趁着他们坐在台阶上吃东西听说唱的时间,沈青越想在庙里到处逛逛。

下次还指不定什么时候来呢。

姜竹把他剩的半个烧饼吃掉,让家俊看着点儿人,他陪沈青越四处逛逛。

山上的人明显比山下少了。

有些年纪太大,腿脚不好的,还有孩子太小的,或者真的只是来凑热闹听说唱的,就不会往山上爬了。

还有一部分直奔山神庙的,不会拐弯到庙里来。

另外一批赶场烧香的,直奔大殿磕完头就走,也不会往后面来。

沈青越悠然逛起偏殿和后面。

抬脚进了一个小殿,瞧见没有其他人,他大大方方欣赏起壁画来。

一个县城山上的小庙,壁画水平竟然也这么夺目迷人。

趁着没人注意,他摸出手机拍了几张,这可比张叔阳给他带的画谱更值得学。

不过上面被梁柱遮挡的地方他就看不清了。

沈青越:“那个板凳借我踩踩。”

姜竹:“???”

他往四周看看,小声道:“那是人家坐的。”

沈青越:“我就看一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