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广初又看向沈淮之,见他也跟着点头了,便笑道:“那成,我等会儿去和她说一声,对了,明儿你们最好是一家都来,若是确定了要买,淮之你就和你堂哥一起去请沈家二叔爷,大伯爷,李家的那个三叔爷,还有周家的二伯爷,刘家的祖奶奶,由他们做个见证。”
“到时候再让卖地的几户把他们要卖的田地周边有土地的那几户都请过来,确认好边界没有争议了,我们才好去丈量土地,顺便重新埋两块石头下去做新的地界,现在就定下来也免得以后牵扯不清,最后再把丈量的面积、价款数量写在契约上,双方签字画押后,等去县城的时候带去,让官府的人员作证。”
之前沈家买地的时候沈淮之并没有跟着,所以林樾和沈淮之这回都是第一次买田地,两人都没想过买地会这么麻烦,四目相对间,两人突然同时深吸了一口凉气。
林樾看沈淮之的眼神突然带了打量,这不像沈淮之的习惯,只是沈广初还在等着,他也没空多想,开口应道:“多谢广叔,我们记下了,明天一定早早过来,还有别的需要带的吗?”
沈广初摆了摆手,“别的没了,对了,淮之有纸笔就自己带来吧,之前有人买田地都是去请读书人来写契书,这回总算不用去了。”
沈广初没有读过书,是后来去镇上做工跟着人家学的,只会简单几个字,虽然能看懂契书但是不会写,之前村里有需要书写契书都是找的沈明之,早年读过几年书,可惜后来没考上童生,也没再继续读了,现在在镇上做工。
当年沈家买田地的时候也是他写的,那个时候沈淮之刚去私塾没两年,年纪又小,一来是写不了,二来村里人也不相信他这个小小子。
沈淮之有些迟疑,“广叔,我写是不是不合适,不用避嫌吗?”
沈广初突然一拍脑袋,“你说的有道理,那这回还是请你二堂哥石之写,不过纸笔你要是有就带来,自备纸笔只需要给一文钱,若是让石之自己带,那你们还得再给两文钱,不合算。”
“多谢广叔,时候不早,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家里沈正初和宋寻春知道此事也觉得他们做得对,“是该如此,与其买了他的田,到时候上门掰扯,不如买别家的,除了位置有些差别,别的都大差不差。”
倒不是怕了她,只是这做买卖又不是求人办事,不需要委屈求全,自家人满意的就是最合适的。
翌日,沈正初父子俩从沈云初家回来就立马收拾好东西,一家人一起去了祠堂,本以为他们来得还算早,但到的时候才发现其他人都到了,连沈广初都在门口等着了。
几家人在祠堂的侧屋里寻了几个条凳坐下,林樾就开口了,“各位叔伯婶婶,买田和买地的价钱,我们都提前打听了,不仅咱们村,还有附近几个村的,市价都是上等田地一两六钱银子一亩,中等一两三钱银子,下等一两一钱银子,有些极好的田地能卖到二两银子一亩,所以这回我们也是打算按照这个来,若是您诸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咱们再商量。”
林樾进门差不多两个月,沈家的事情大多就由他和沈淮之决定,沈家夫妇俩只在他们拿不准的时候帮帮忙,所以这回也是由林樾和他们商量。
对面的人大多也没有意见,不管是谁,总归是沈家人,只有那一两个老顽固,看不惯林樾一个哥儿,小小年纪就当家做主,余光一直在打量沈家夫妇,试图通过眼神让他们“醒悟”,不要这样放任,至于别的话也是没有的,毕竟还等着做买卖。
田地作为农人最重要,最宝贝的东西,平日里少有愿意卖的,想买的人多,但真正买的也很少,因为价钱不便宜,家里没有牛的,买一些地回来也侍候不好,倒不如先把钱攒起来,所以能两相合宜的时候很少,好不容易他们想卖的时候有人买,他们也不想搞砸。
卖田地的几家也是提前商量好的,价钱方面就按照市价,至于这田地是属于哪等,除了看地契,还要看今年的收成,毕竟这田地他们精心侍候了几十年,每年的肥都是撒的足足的,有的田现在每年的收成比起当年能多好几斗。
众人商量的内容是由沈二伯转达的,因为他是卖田地的人中相对年长的,卖的也多,足有三亩。
林樾一直很平静,去镇上买个针线都得砍价,让掌柜的绕个一文钱,这买田地,怎么也得来回掰扯好几回才能定下来,现在双方都愿意按照市价已经很不容易了。
“诸位叔伯婶子说的都有道理,只是这收成,咱们天天下地的都知道,除了土地,每年的雨水气候都会影响,更别说闹虫闹病的时候了,只按照今年的也不合适,若是要参考,只至少也得近三年的收成,咱们取个中间的量。”
一下子对面的几人都按捺不住了,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我觉得樾哥儿这法子也可以,这收成别说近三年的,近五年的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按这个来也可以。”
“欸你这人,这怎么可以,今年和去年都还好,虽说今年下了大雨,但收成没差太多,前年那旱得几个月不下雨,收成也不行,怎么能这么算呢?”
“就是,我不同意。”
“也还行吧,要不是三年,是五年,那五年前的时候收成更差呢,这好一年差一年的,取个中间也好,都不吃亏。”
……
他们商量的时候沈家人都没说话,甚至还主动出去了,给他们腾出地方来,良久,林樾都开始看地上的蚂蚁了,沈广初才出来叫他们。
“樾哥儿,你们进来吧,他们商量好了,愿意按你的法子来,只是想取四年的中间量,你看这?”
榆水村和临水村离得近,每年什么气候林樾也是知道的,他在家的时候也年年都下地干活,对自家的收成记得一清二楚,四年前那个时候收成确实不差,但也就是不差而已,算不上好,所以这会儿和沈家几人略商量了两句,他就点头答应了。
“那就按四年的来,只我们让了这一步,那么一会儿丈量土地的时候,各位叔伯婶娘可也要让我一步,总不好让我们买个田还和隔壁的人家起冲突。”
这丈量田地看似简单,内里也是有门道的,谁知道这块田当年分到手里的时候有没有占了别人的田埂地头呢,重新丈量田地是最容易起冲突的,这要是被隔壁田地的主人家发现了曾经占过他家的,那别说买卖了,当场打一架都是有的,林樾他们这种买地的极其容易被波及。
林樾说话声音不小,屋里的人也听了个七七八八,不少人当即拍胸脯保证,“樾哥儿你就放心吧,你叔叔/婶子不是这样的人。”
等一群人商量好各处细节,拿上家伙式儿去田里丈量尺寸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因方才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商量了个遍,这会儿也很顺利的买到了三亩上等水田,两亩上等山地,两亩中等山地,一共花了十两六钱银子。
随后又一一签了契书,按了手印,林樾当初就把银钱给了。
这水田的契书上签的是林樾的名字,这也是之前宋寻春夫妇就决定好的,沈淮之去府城这两趟,林樾手里的银钱花了不少,他们早就惦记着要贴补一二,现在买田地签契书正是时候,到时候去官府请人做了证,这就是林樾的田了。
“各位叔伯婶子清点一下,若是有没算对的现在就说,要是走了就算银货两讫了,到时候再来找我也是不算数的。”
林樾这话带着打趣,脸上又一直带着笑,所以众人也都笑开了,连声道:“樾哥儿这话说的,我可得再好好数一遍。”
“可不是嘛,我也得再数数,这要是少了得给我加,多给了我可不还啊。”
“哈哈,你这人脸皮忒厚,还想占小年轻便宜啊。”
众人数完银钱也没急着走,因为还有一家没丈量水田的,正是那周秀莲家,方才他们商量的时候他们夫妇就一直没说话,这会儿他们都拿到银钱了,也不知道这家还卖不卖。
第78章
按照林樾的想法, 昨儿他委婉地表示过拒绝,那么今天周秀莲大方的接受,再或者说一个她也不想卖的场面话, 这事儿也就过去了,毕竟田地一直都是紧俏的东西, 想买的人很多,也不差他这一个。
但现在明显周秀莲还有别的话想说, 尽管关系不睦, 但对方也是长辈, 林樾没法儿扭头就走,只得抬头看向周秀莲, 不过他也没开口说话就是了。
而周秀莲夫妇见林樾不说话也不叫人, 心底顿时来了怒气, 要不是紧着用钱, 他们绝不会上赶着来受这气,尤其是周秀莲, 之前她还看不上宋寻春, 没想到这会儿却是要给他们低头了。
真要说起来, 其实周秀莲也没有多大的坏心思, 莫说杀人放火,就是偷鸡摸狗也不敢,顶多占点儿便宜,她就是那种单纯地见不得别人好的人, 面对别人总有一种“嫌你穷、怕你富”的心态。
尤其是面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对门儿邻居,平日里哪家煮个肉,香味都能飘到另一家的那种,她这种念头直接到达了顶峰。
早些年沈家穷得快揭不开锅的时候, 周秀莲偶尔也会接济他们,脸上也有个笑模样儿,宋寻春当年真的以为周秀莲是个好相处的,还想着常来往,虽然穷也和她有来有往,并不单是周秀莲给他们东西。
结果没多久,宋寻春就发现周秀莲跟其他人说他们家如何如何穷,她给那点儿东西就当施舍了,宋寻春气得和她大吵一架,从此两家人再没有来往,只是为了不闹得太难看,平日里遇见也会点个头,偶尔说上两句话。
但周秀莲这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舍得下脸皮,不说远的,就说今年她还和林樾吵过一回嘴,但此时的周秀莲就是能笑容满面的和林樾说话。
“樾哥儿,咱们是房前屋后的邻居,田地也大多挨着,我家要卖的那三亩田你也是知道的,那都是一等一的上好水田,每年收成都好得不得了,你们要是买了绝对不吃亏,而且刚秋收完那田我们就耕过了,你们现在可以直接往里头种菜,种麦子,比买荒地不知道要省多少功夫。”
林樾此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但凡对面这人不是周秀莲,这三亩水田他肯定会买。
“婶儿,我知道你家的田好,前两天收稻子的时候还瞧见呢,那收成比我们家的好多了,只是这回我们已经买了不少田地了,又惦记着去买两块荒地,尤其是我们家屋后那一块,不瞒您说,我们真是惦记挺久的了,这买了荒地,我们手里就没余钱了,实在没法子再买您家的田了。”
“咱们村这两年日子过得不算差,就算现在没有人买,想来春耕前也会有人买田的,婶子不如到时候再卖,说不准到时候行情好,还能多卖些钱。”
林樾说话温温柔柔的,脸上的笑一看就真挚得不得了,但话里话外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不买。
这一时的方便后面不知道会带来多少麻烦,要真是买了她的田,林樾都能想象到,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会在村子里听到诸如他们仗着自家有个秀才,亦或是仗着和村长关系好,就低价买人家的上好水田,不管是什么话,总归是不好听的。
林樾也知道自己可能是多心了,说不定这回周秀莲就是真的想卖田,并且也真的下定决心以后不会胡乱攀扯他家,但凡事有万一,他不会赌。
周秀莲脸上的笑都僵了,“樾哥儿你要不再考虑考虑,或者问问淮之,还有你公公婆婆。”
沈淮之听到他的名字,抬眼望过去,平静道:“婶儿,我没什么意见,都听小樾的。”
沈正初夫妇也跟着点头,“这点儿小事,樾哥儿做主就好。”
周秀莲:“……”
买田是小事,那什么是大事?她真是受不了了,没见过哪个卖东西的低声下气成这样的,“不买就不买,哼,我就不信还卖不出去了。”
周秀莲一扭头,拉着她男人就走了,隐约还听到一个声音说急用钱,让她再商量商量,紧跟着就是周秀莲骂人的声音。
这声音不仅林樾听到了,围观的人也听到了,要是平时他们顶多围观,但今儿刚做了生意,怎么也要表示一下,不过片刻,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开口了,这个是常有理,“不是我说,这秀莲脾气也太大了,于情于理都不该这样对个小年轻摆脸色啊。”
那个忙着安慰人,“哎呦,樾哥儿,你可别多心,这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秀莲这性子是没办法了,不像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大气。”
林樾都没搭腔,只是笑着朝他们道了谢,临走前又说起最后一件事儿,“各位叔伯婶子,这地契后天得带去县城让府衙里的官爷做个见证,还得劳烦你们出个人,或者是一家出一个跟我们走一趟。”
卖了三亩田的沈二伯自然当仁不让,连声道:“樾哥儿你放心,这事儿你们广叔已经提前说过了,到时候我跟着你们一起去,顺带帮忙押送今年收的粮食了。”
林樾和沈淮之同时应道:“那就多谢二伯了。”
商量完正事,林樾和沈淮之还多留了一下,和沈广初商量后天去县城的各种细节。
林樾真的等不及了,早点儿买好田地,该开荒开荒,该播种播种,等忙完家里的事他就要去镇上摆摊了。
深秋将至,天气渐渐转凉,林樾前两天还抽空和宋寻春出去了一趟,找村里的篾匠定做了一个大的蒸笼,就是为了一次能多做些点心,到时候还能把家里的炉子直接带去镇上,像发糕荞糕这些,热气腾腾的时候吃味道更好。
有了大蒸笼,还能做一些包子馒头,蒸饺烧麦什么的,这样就不用担心冬天卖不出去凉粉,导致收入骤减了。
林樾焦急的情绪虽然不明显,但沈淮之也察觉到了,他默默地加快了抄书的速度,一有空闲就开始抄,争取能在九月底就抄完交稿,这次抄的多,就算去除笔墨的成本也有十多两银子,等拿到这笔钱,想来林樾就不会这么焦躁了。
沈家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回家,没等吃完晚饭,这高兴的情绪就被冲散了,无他,沈大伯来了。
沈德初是昨天才知道他二弟家要买田地的,还没等他想出个法子占点便宜,今天出门就听说已经买了七亩田地,过几天还要再买几亩荒地,粗略一算就是十几两银子了,这家里出个秀才果然不一般,真要说起来,这秀才也应该有他家一份才对,他可是沈淮之的亲大伯,沈正初的亲哥哥呢。
他想归想,但没那个胆子,小时候和沈正初打架他都是常输的那一个,不过每次打完架爹都会帮他,所以他也没觉得沈正初厉害,只是莫名地有一点儿怵他。
今儿出门前,沈德初是特意和他爹说了的,就想着万一老二不听他的,有爹的话在,他就不信老二一家敢说什么。
“淮之,开门,我是大伯。”
沈家一家五口这会儿都在灶房里,今天家里有喜事,他们也想庆祝一下,沈正初刚割了一块腊肉下来,这会儿正忙着烧肉,宋寻春也舀了一瓢豆子泡上,预备着一会儿煮酸菜红豆汤,酸菜的酸爽和红豆的软糯充分混合,下饭一绝,都不用别的菜,只一勺红豆汤,就能吃一大碗饭。
听到外头的声音,夫妻俩手上动作都停了一瞬,竟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自从分家,他们的来往就是每年他们送米面粮油回去的时候,还有日常带些零碎物件和吃食去看沈奶奶的时候,沈德初从来没来过他们家,今儿突然来了,用脚想也知道没什么好事。
沈正初脸上的笑一下就淡了,“淮之,去开门吧。”
沈淮之点头应了,起身开门把沈德初迎了进来。
沈正初一家五口没一个人说话,沈德初许是年纪大了,脸皮也厚了,一点儿不自在都没有,反而还在院子里四处打量,时而点点头,一副十分满意的样子。
等打量够了,沈德初才施施然地进了灶房,也不管有没有人理他,自顾自道:“老二啊,爹让我来问问,你们买地怎么也不和他商量,这要是商量了,爹出面说不定能多买些。”
沈正初冷冷道:“不必了,没钱买。”
沈德初被噎了一下,瞪了他一眼,又看向了沈淮之,“淮之,考中秀才怎么也不回家一趟,你们爷爷惦记你呢,你如今是秀才了,抽空也教一教你们堂兄,他脑子聪明,你现在帮他,说不定他明年也能中个秀才,到时候你们兄弟俩也能互相扶持。”
沈淮之语气还不如他爹呢,“朽木难雕,恕我无能。”
沈德初没听懂前半句是什么意思,只觉不是好话,当即板起脸,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长辈样子,“淮之,不是大伯说你,你都是秀才了,这说话做事也要注意些,不能什么话都说,叫人听着还以为你这秀才是假的,实际是个无能的人呢。”
林樾看得瞠目咋舌,这脸皮厚得,他真是自叹不如。
沈德初还想再“指点指点”沈淮之,就被沈正初不耐烦地打断了,“有事说事,没事就走。”
沈德初气了个仰倒,就这又臭又硬的性子,难怪不讨人喜欢,他今天来是给他们面子,没想到老二还是这么不知好歹,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第79章
沈德初头一扬, 眼一斜,得意洋洋道:“爹说了,你们家如今阔气了, 那每年送过去的东西也要翻倍,除了米面柴火这些个不值钱的, 四季衣裳,鸡鸭鱼肉一个都不能少。”
沈正初头都没抬, “没有, 要是嫌米面不值钱, 那今年就不送了。”
村里最富裕的那家也不敢说他家顿顿吃白米饭,吃白面, 沈德初杂粮饭都吃不饱呢, 竟然就敢说米面不值钱了。
沈正初说不上是多孝顺的人, 但每年该给的东西也没少过, 在村里不说第一等,也是分家出来的儿孙孝敬长辈相对比较多的了, 为的也不是沈平, 而是沈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