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云川 第117章

第八十四章

他放下印章,乘着大雪追去,可还没出城,便被拦在了门口。

“没有圣上旨意,您不得踏出康平城半步。”守卫用长戈挡住他的去路道。

青山覆白雪,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白,和巍峨无尽的高山。

他停下脚步。

看向这关住他的四方天地和群山屏障,油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入冬后,岑云川独自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冷冷清清,无人打扰的新年。

和他混熟了的守卫在除夕夜里偷偷给他带了一罐酒,他就着孤灯,看着窗外的寒风,一口口灌下。

谁曾想,半夜竟开始腹中绞疼。

他本想忍忍过去算了,但中途竟疼晕了过去,还是进来送饭食的守卫看见后,连忙奏报了上司,竟一连捅到了城中刺史那里去。

那刺史许是畏惧他从前的身份,又连忙满城的找大夫。

一夜下来,竟折腾的人仰马翻。

虽然大夫来看了之后,说他只是累日茶饭不思,导致身体虚弱,又吃了凉酒,才会刺激到了脾胃,却还是将刺史差点吓出一身冷汗,又是命人去煎药,又是责备下属看管不力。

岑云川醒后,知道因为自己那一罐子酒,差点害死了那个好心的守卫,更是自责,变得也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等到了河中绿水渐涨,城中杏花微雨时节,元景来了。

她撑着一把素色的伞,走至院落外,看见岑云川竟亲自在挖一口井,大吃一惊。

直到她进了里面,院子里的人竟都没发觉到有人来。

还是一个忙碌的匠人,回头看见她道:“哪来的女娘?”

岑云川这才回过头。

他头发随意束着,一看就是起来后自己随手挽的,脚上穿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裤腿上全是泥点。

“阿景!?”他有些吃惊。

元景看着他这副样子,蓦然眼圈一红,还没开口,神情已经尽然哀伤。

她看了看动工到一半的井,视线又回到他身上,这才道:“怎么是你在挖?”

他这才连忙放下袖子,理了理不甚干净的衣服,引她进了一旁的凉棚,倒了一碗不见一根茶叶的茶水,递过来笑道:“他们原本是不许我动手的,不过我懒了一个冬天,又时常害病,如今好不容易入春了,就想着活泛活泛身子,就当是锻炼,况且多我一个人手,也能尽快完工,不必让他们每日走很远去挑水来了。”

她上上下下将他又看了好一会儿,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扑向他道:“阿兄。”

听到这声阿兄,岑云川终于再也忍不住了,跟着鼻尖一酸。

自从他当了太子后,元景便不再叫过他一声阿兄了。

见了他也总是客客气气的,再也没有小时候的亲近。

如今再次叫他阿兄,却已是在这样的场景下。

他伸手,将人揽住,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二兄可还好?”

老师和师母故去后,元景便将京中家当变卖了后,独自去了她二兄那。

元家老二在西南郡当教谕。

“二兄很好,在那边成了家,嫂子人也极好,我去了后帮衬了我许多。”元景坐下来后,擦干眼泪道:“他们没有孩子,嫂子平日里便靠着祖传的医术教临近的村舍女子们看病,我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便顺便教她们识些字。”

岑云川认真听着,笑起来“这么说来,阿景如今也算子承父业了。”

元家还真出了一门的先生。

元景一听,脸迅速红了起来,连忙摆手道:“我其余的也不太会……只会教些简单的诗词歌赋罢了,只是她们都喜欢学,也喜欢听我讲外面的事情。”

“这总是好事。”岑云川道,目光看向远方“有了好奇和向往,才会有走出命运和群山束缚的勇气。”

两人一道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春雨。

院子里的匠人们收了工,扛着锄头和铲子,陆陆续续往外走去,嘈杂的人声渐渐安歇下来,只剩下绵绵无尽的雨声。

“您还好吗?”她迟疑着问,其实在西南郡的时候,她已经听到了一些京中的事,知道他与皇帝决裂,甚至刀剑相向,可是西南实在偏远,官道又慢,等消息传来往往已经滞后很多天了,“我听说您的事情后,便急着往京中赶,走到半途又听说您来了康平,哥哥半途淋了雨生了病,我便独自先来了。”

她看着他,眼里全是关切,“这里的刺史曾与我二兄是同窗,他知道我是来见您,特地给了关照,许我进来。”

他回望她,一双眼里是历尽风尘的平静,看她满脸担忧,他倒释然般的道:“都过去了,我如今一切安好。”

门廊下的杏树往下落着花瓣,在石头和杂草上铺了厚厚一层。

“这里的人……都很热心肠。”从他住的巷子往外走上几十步,便是繁华的街市,日日都能听见往来的人声和小贩的叫卖声,虽少了京中的繁华,却自有一番烟火味道,“虽出不了城,但过得比从前自在许多,日日都能睡个好觉。”

除了刚来时大病小灾不断外,如今倒好似真的过顺了。

“云川老弟。”

院墙外忽然传来一道人声。

元景看过去,发现墙洞外颤颤巍巍的伸进来一根竹竿,上面吊着一串腊肉。

她还纳闷着,岑云川已经上前,伸手解下竹竿上的绳子,将腊肉解下来,隔着墙冲那边道:“尔俨兄这是又上哪弄来的?”

“昨日帮人占了一个好卦象,那人送我的,我尝了尝,很是美味,特地拿来给你也尝尝。”说完,那声音停顿片刻,似有困惑,“我瞧你院门前又多增了些守卫,可是?”

岑云川简单道:“有客人来。”

那人费力的收回竹竿连忙道:“那我便不打扰了,你快些去招待客人。”

等人走后,元景才小声问:“刚刚与阿兄说话的是何人?”

“城中一个给人看卦象的游方道士。”岑云川道:“上个月贼匪冲入城中烧杀抢掠了不少人,我不过顺手救了他一次,自那以后便有了几分交情,他时常送书过来,有时候也会带些吃食物,只是这院落守备森严,他进不来,便只能用竹竿捎过院墙来。”

说起贼匪,元景也皱起眉头来,“说起这个,我和二兄沿路来,看见不少村落都快荒的长草了,一问要么逃难去了,要么一家都上山当匪去了,剩余的全都死绝了……”

她有些不忍心再说下去。

可岑云川却轻轻眨动着双眼,看着她,似是想听她继续讲。

“就官道边和一些稍微大点的城镇还有些人口,不过那里面的孩子一个比一个瘦弱,个个都像是吃不上饭的样子……有的浑身光溜溜的就满地跑,瞧着没一件像样衣服。”

“还有人躺在官道旁,看见有车马过,就敲石头……我一路过来散出去不少吃的和银钱,但沿途这样的人越走越多,甚至还有人上来扒我们的东西,我便不敢再停留,赶紧进了城。”

岑云川听后,沉默良久,慢慢道:“此地偏僻,越往西北匪患越严重,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方,康平略好些,再西去些,城镇早已失守。”

“为何会这样?”元景捂住嘴道。

“这方圆千里除了岑人外,还有混居了不少外来的库特人。”岑云川道:“库特人很多年前曾归顺过一段时间大虞,后来岑氏皇族没落,他们便又叛逃出去,只是走也没有走太远,还散落了很多部众在西北山地里,岑人敌视他们,他们亦将岑人当成牲畜牛马,常年累月下来,已是世仇……前些日子他们为了报复刺史去岁杀了他的首领的仇,便带了上万人冲进康平城内,杀了城中守卫和百姓近千人……”

“怎么会这样?”元景道:“当地的驻军为何连康平这样的重镇都守不住?”

王刺史其实已经算是个能将了,虽是文臣出身,但出手果决勇毅,刚来时便立下了“劫杀抢掠者,一律格杀勿论。”的规矩,怎奈,康平的匪事非一日之患,早就是长年累月的后果。

岑云川叹了口气道:“说是贼匪,其实和正经军队无异,他们组织森严,攻防有序,个个悍勇,普通的士兵很难抵御他们的袭击。”

若是本地不能组建起一支水平实力相当的军队,康平连带周边的村镇被屠城殆尽是早晚的事。

岑云川心里清楚。

王刺史心里更清楚。

这年秋末,康平差点再次失守,王刺史带兵出城借兵,却是无果,城中乱了整整一夜,就连岑云川住的小院也被贼匪一把火烧了。

乱局被平息后,他被暂时安置在了刺史府。

“大人就没想过,请旨练兵吗?”王刺史正焦头烂额之际,忽然听到一道声音道。

庭院中有积雪。

那人站在檐下恍若神仪。

王刺史看过去,恍惚了片刻,才看清是岑云川。

几次城乱,岑云川都出了不少力,这个废太子用自己言行早就获得了城中百姓官员的尊重,王刺史亦然,他走至院中,顺着岑云川视线看过去,西北角应该还有大火没有扑灭,火光在雪地里一闪一闪尤为耀眼,隐隐还有哭泣声,“我也想过,只是苦于……唉,没钱,又没人……”

“那便从城中挑选人马练起。”岑云川侧脸,直直看向他。

王刺史大吃一惊,可岑云川目光宁静,看着不像是在说疯话。

“只需三年,必能平匪。”

王刺史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目光从刚开始的不信任,慢慢变成了思考。

岑云川再次看向满城的残骸,眼里像是有灰烬跟着一起落下。

午夜,岑云川叩响了冯尔俨家的门。

冯尔俨像是受了不小惊吓,连衣服都没披,从门缝里颤颤巍巍问是谁。

“冯兄,是我。”岑云川道。

冯尔俨这才开了门,一边将人往进去引,一边抱怨道:“这日子几时才是个头啊……”

岑云川却道:“冯兄与王刺史是旧交,对吗?”

冯尔俨愣了一下,转瞬便打哈哈着道:“云川兄在说什么玩笑话,我一个街头算命的,怎么能和刺史大人攀扯上关系?”

“你虽换了姓名,隐居市井,但元家二公子曾与你和王刺史都是同窗,我若是想细查你是瞒不过我的,且这王刺史虽身居高位,却对城中大小事情一清二楚,想必这消息也都是先生走街串巷收集来的吧。其次,城中人都说从前想要去先生处求卦从前都只能去山中的道观处找其他人代求,结果我入城不久,先生便在街市上露了真容,这未免太过巧合?”岑云川道。

冯尔俨见瞒不过了,只得抖了抖袖子,从容行了一礼道:“从前入山是因乱世无依,如今出山……”

他抬起眼。

看向了岑云川。

“是时机到了。”

“先生的时机指的是什么?”岑云川却淡淡一笑,“莫不是我吧?”

“正是。”冯尔俨若有其事的点点头。

岑云川收起笑脸,面色逐渐严肃起来。

“殿下有想过天下之广,为何陛下偏偏将您安置于此地吗?”冯尔俨道。

“您是我此生的时机。”

“而康平则会成为您的时机。”

康平本身兵源不足,再加之人人闻匪色变,次次遭遇敌袭,还没开打便已经有人抖得如同筛子,更有甚者下得屁滚尿流掉头往城里蹿。

“我们要组建的这支军队,要和以往的完全不同。”冯尔俨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