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本君会与陛下提,你们先回去,不要张扬。”
“是,多谢君后。”
李贵人等小妃嫔顿时喜笑颜开,恭敬行礼后离开。
都是给人当钱袋子,与其选曲太后和朝中官员,她们还是更想选皇帝,毕竟皇帝才是正统。
当今陛下,瞧着不是软弱之人。
她们觉得可以赌一把。
晚上。
谢文彦听完爱人讲述,觉得这事情不错。
“此事我知道怎么办了。夫郎不必操心,好好养身子,至于曲太后那边,接下来为了利益多半还会想其它办法为难你,夫郎不必搭理她,只用养胎借口回避便是,其余我来处理。”
乔玉景笑容明媚点头,“知道了夫君。”
“乖,孩子今日有没有闹你?让我摸摸……”
谢文彦笑着转移话题,把人揽进怀中,伸手去摸爱人的肚子。
此次封爵,不仅是后宫的利益之争,还是他与前朝大臣的博弈。
倘若第一次试探,他不能把这些人给压下去,就会助涨朝臣气焰,自己话语权利减弱。
这次封爵他不仅不能退,还要大获全胜才是。
所以仔细思考后。
第二日上朝,谢文彦没有说起先帝儿女们的封爵,反而提起谢家的封赏。
“自古父母生养之恩不能忘,谢家于朕虽无生恩,但养恩如山,更以贫农之家,倾尽全力供养朕读书识字,这番恩情实不能忘之。”
“近日思考后,朕打算封养父谢大金【光禄大公】,养母陶氏【奉圣夫人】,养祖父【德禄大公】,养祖母【保圣夫人】……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按照楚国的诰命等级。
母亲妻子是: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无封无品叫娘子和夫郎。
父亲祖父是:大公,肃公……(以此类上)
谢文彦出手给谢家,就是四个一品诰命,可显偏爱重视。
虽然诰命不影响朝政,对大家利益其实没多少影响,但一下子给这么多出去,朝臣们就觉得自己吃亏了。
而且也明白,谢文彦这是在给他们下马威。
就像谢文彦不能轻易答应曲太后的请求,他们也不能轻易同意如此封赏,否则他们和皇帝的第一场博弈,就输了。
“陛下,此事不可!”
当即就有几个大臣站出来阻止。
谢文彦也不生气,只微笑道,“哦?有何不可,爱卿且说来朕听听。”
一副特别和善大度的样子。
第154章 博弈封赏(2)
站出来说话的大臣,姓何,乃礼部正五品郎中。
对方在朝中名气并不显,官职也不算高,就是个很普通的官员,表面上也不曾站队,属于中立派系的。
但到底是不是真的中立,端看对方现在跳出来就知道了。
何大人一副古板忠臣的模样道。
“虽说父母生养之恩不能忘,谢家于陛下的养恩确实要报答,可朝廷诰命封赏,向来是给有大功之人家眷,陛下封赏谢家四个一品诰命,传出去实在有失偏颇。”
“以臣之见,封赏陶氏【奉圣夫人】,再赐谢家宅子良田和金银若干即可。”
此话一出,其余好些朝臣也跟着附和。
尤其是那些投靠曲太后的妃嫔娘家官员,最为积极反对。
谢文彦并不急着生气,仍旧平和问,“那以爱卿们觉得,什么样的大功劳,才可以赏赐一品诰命呢?”
“这……”
众臣们面面相觑,不知他此问打什么鬼主意。
但不回答又不行。
何大人仔细斟酌后,只能硬着头皮,举例答道,“自然是像阜阳老夫人那般,救民于水火,巾帼不让须眉,仁心仁德的女子。”
阜阳老夫人在楚国是个很有名的女子。
对方原本只是一个小县令的妻子,但因为善良的品行,常年帮助当地贫困百姓,名声非常好。
后来更是在多年前云州瘟疫时,不顾自己安全,硬是进入瘟疫源头村子,亲自带着医者研究瘟疫解药,安抚暴动的百姓,最终立下大功,被乾元帝立为榜样,破例直接赏赐一品诰命。
如此善良又厉害的夫人,确实值得成为例子称赞。
谢文彦点头,“当初阜阳老夫人的所为,的确是大功,封赏一品诰命实至名归,朕觉得何爱卿此言十分有道理,谢家于虽朕有养育之恩,可这份恩情如何比得上救民于水火的圣德呢?两者确实不可同一而语。”
“陛下圣明……”
何大人闻言高兴不已,当真以为自己舌灿莲花,几句话就把皇帝给说服了。
但那些理智的大臣心中顿时打鼓。
他们可不相信谢文彦是这么好忽悠的人,这小儿坏得很。
果不其然。
下一刻,谢文彦便继续道,“既然爱卿们都觉得,养育之恩不算什么,非救民于水火的圣德,不可获封诰命,那自今日起,各位爱卿家中父母和妻子夫郎的诰命,就全都撤了吧。”
“毕竟各位爱卿家中的父母和妻子夫郎,无不是因为于各位爱卿有养育之恩,夫妻之情,才受封的诰命,似乎也都于百姓没什么功劳建树。”
何大人:!!!
众人当场脸色大变,“陛下不可啊……”
虽然他们对后院父母和妻子夫郎的诰命,并不是很重视,诰命不过就是一种荣誉,一种身份象征而已,其余用处并不多。
但他们的爹娘和妻子夫郎,特别重视啊。
若真因为今日所言,大家诰命没了,他们回去还不得被后院的家眷挠死?
谢文彦微笑。
“有何不可?不是你们说,养育之恩不算什么,不能封赏诰命,必须像阜阳老夫人那般功德之人,才有资格吗?”
“既然众位爱卿全部都赞同此言,朕不成全你们,岂不是成了一意孤行,不听朝臣意见的昏君?”
“怎么,朕如此成全各位爱卿,爱卿们怎得还不高兴?”
雍和宫许愿可还成?
众臣:……
众臣脸色青青紫紫不停变化。
想反驳吧,可刚才的确是他们贬低养育之恩;
不反驳吧,家里的父母和妻子夫郎诰命要真被撤了,还不得闹翻天去。
“这,这……”
众人舌头打结,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以谢文彦这小子的性格,倘若他们坚持反对谢家的封赏,对方是绝对干得出来,把他们后宅家眷诰命都给撤掉的!
但就这样同意谢家封赏,他们和皇帝的第一次博弈可就输了,还输得务必彻底,怎能让人甘心?
于是。
思来想去后,众人果断决定先拖着,回去再想办法。
“诰命封赏之事须得仔细考虑,臣等觉得还是再仔细商讨几日,再做抉择为好,陛下刚刚登基,处理完先帝灵葬,当务之急还是开恩科更加紧要。”
反正受封赏的不是他们,时间拖一拖无所谓。
谢文彦也没有反驳,点点头,“那封赏之事就再等几日吧。至于恩科之事,如今诸国关系紧张,边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起战事。”
“正所谓未雨绸缪,为了大楚江山稳固,除了科举之外,朕还打算开武举,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如今诸国表面看着和谐,但实际都狼子野心得很。
大家休养生息多年,全都兵强马壮了,最近十几年内,必定会发启统一争战。
所以发展兵马,大力提携武官势在必然。
虽然文臣很不愿意让武官做大,可乾元帝和当今陛下都是铁了心的主战之人,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忽悠的,局势没办法阻止。
众臣也只能无奈拱手。
“陛下圣明。”
“好,既然各位爱卿不反对,那武举之事便交由兵部主持,礼部辅佐,望各位爱卿好好替大楚选拔人才,切记公平公正,若有不轨者,休怪律法无情!”
谢文彦说罢,挥手退朝。
……
当天。
新帝不仅要开恩科,还要开武举的消息。
就迅速传遍京城,并且随着送圣旨的衙差,把消息传遍整个大楚境内。
顿时各地读书人,以及精通拳脚的百姓全都高兴沸腾起来。
同时传出来的还有君臣争论诰命封赏之事。
当然,后者并未传到百姓耳中,仅在官员权贵阶层流通。
而这消息自然是谢文彦故意透露出去的。
不出意外。
那些有诰命的家眷们,聪明的还稳得住,不聪明的可就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