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老爷子爱吃羊汤泡馍,陆杨给他炖上一锅。
别的羊肉,他一起处理好,以后要吃,直接取一碗热热就好了,炖菜炖汤都合适。
他今天也带了些笋子和山货来,这都是铺子里东西,来一趟,不能全留下。
中午做顿饭,让鲁老爷子吃开心了,他俩告辞,转个弯儿,就到了罗家兄弟家。
罗大勇今天在家,见他俩过来送菜,笑得眉头抖擞。
“客气什么?店里那点货都要卖银子的,成天往外送,你们这生意还怎么做?”
说归说,陆杨记挂着他,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一道缝了。
这两头住得近,陆杨过来,也是通个气,把话说全乎,免得两家出门碰见,互相聊一句,发现他厚此薄彼,往后再见,关系有了嫌隙。
陆杨如此这般说完,告诉他:“我叫他干爹,他没赶我。下回见了你们,肯定要占你们便宜。”
罗大勇和罗二武两兄弟自小就调皮,鲁老爷子家里木头料子多,他们总摸去鲁家院子里拿小料玩,被鲁老爷子追着骂兔崽子。
还使唤陆杨去给鲁老爷子说好话,哄鲁老爷子刨木球给他们玩。大木球废材料,鲁老爷子舍不得。就给陆杨做了小木球,指甲那么大。
小球不好玩,罗大勇拿弹弓玩,就那么巧,那天水哥儿买了一坛酒回来,刚好被他的木球射中。酒坛子碎了,酒撒了一地,碎片里就剩一颗木头珠子。
陆杨从那天起,不能叫鲁老爷子干爹了。
但鲁老爷子出门一趟,见了罗大勇,都要叫他小崽子。
罗大勇摆手,不在意:“他一把年纪,惦记儿子,占便宜就占便宜了,我也没少占他便宜。我家几个木碗还是他刨的。”
这事说定,他们就能回家了。
谢岩要留一会儿,找罗大勇说话,问他怎么强身健体,锻炼体魄。
“我这身板太弱了,罗大哥你教教我。”
罗大勇:“……”
心是好的,说话怎么软绵绵的,叫人起鸡皮疙瘩。
罗大勇跟他说:“你体力太弱了,学别的都白搭,家里挑水劈柴的活先干上,体力练出来,你想学什么,我都教你。”
男人么,先在家里干干活吧。
家务活都没干明白,练什么身体。
陆杨听着偷偷笑,也不告诉他家状元郎实情,回家路上,看见谢岩就要笑一笑。
谢岩不明所以,和他一起笑。
嘿嘿。
第62章 挣钱啦
正月初六开始, 黎峰去帮陈老爹搬家,连着忙了三天。
陈老爹再不想回村了,又极尽节省, 家里的东西能搬都要搬。他俩加起来就两辆骡子车, 车板那点大,来回还有路程,一天跑很多趟。
黎峰顺道去找陆杨,跟他说了陈老爹的铺面位置。
往南边搬去了,从村里过来要走挺远一段路, 跟陆杨的铺子隔得不算远,有个七八条街的距离。
陆杨心中了然。
陈老爹是个爱面子的小气鬼, 从前的作坊就好几次搬家,最后搬到了离村子最远的东城区。穷人走不了太远的路, 村里的穷亲戚想找他都难。
他在东城区把家业弄没了,重新盘下铺面,不想回去丢人,被人打趣, 还是想远着穷亲戚,这又往南边去了。
作坊新开张,家里肯定忙, 陆杨也有事忙,最近没法出街吆喝,零散卖货, 点头应下, 就把这事搁置一边。
他俩碰面,陆杨给他结了一部分货款。
主要是野味的,羊、山鸡、野兔、蜂蛹, 都卖完了。
蜂蛹出给了丁老板,山鸡自家炖了一只,余下卖了。
野兔卖给其他熟悉的老板了,羊肉除去丁老板的全羊,陆杨留了一条腿,再有一条腿的人情,旁的零散卖肉,一斤两斤的割,也都卖完了。
山菌卖得慢一些,笋子卖得快。
冬季的菜都会贵一些,雪后的冬笋难挖量少,陆杨没贱卖,是八文钱一斤往外卖。
这个价位,注定来买的人都是少量拿。顶不住县城人多,再有丁老板这种有钱人,这两天卖了两百多斤。
陆杨一次给他结清,后边再卖笋子,就都是店里的收益。
统共三百三十二斤的笋子,黎峰抹零,算三百三十斤,货价有两千六百四十文钱。
山鸡和野兔是论斤买,鸡的价格一般是十二文到十四文一斤,陆杨照着十三文一斤来卖。以获取难度而言,山鸡比家鸡难得,但家鸡都留着下蛋,一般人家舍不得卖,这方面来说,山鸡又显得常见。价格相差不多。
山鸡有六只,称重是二十六斤三两。陆杨自家炖的一起算钱。有个零头,他凑足一文给。山鸡是三百四十二文钱。
野兔价格比山鸡高一文钱,十四文一斤。黎峰刻意留活的,射杀的不多,拿来的只有三只,有十四斤七两。陆杨凑足零头,算两百零六文钱。
蜂蛹卖了二钱。
羊肉是按照十八文一斤卖的。他们猎的羊,去毛以后,一般是四十到六十斤左右。
羊头可以祭祀用,这东西有固定买家,除却丁老板的全羊,另两个羊头是黎峰自己卖的,不用陆杨结算。
牲口有出肉率,还有内脏压秤,内脏跟羊肉不是一个价,是按照八文钱一斤卖的。
这处的账复杂,陆杨跟他单独算。丁老板的全羊有七百五十文。另两头羊撇去自留的肉,不算内脏不算头,留了五十二斤肉,这里是九百三十六文钱。内脏有个二十三斤,一起一百八十四文钱。
这些一起有个五两多点,在野味上,陆杨不是论斤拿货,是跟他们算抽成,不多,半成。
零头给他算进来,有个两百六十三文的入账。给黎峰的是四千九百九十五文钱。差一丁点就五两银子了。
陆杨说:“你们这还是挺挣钱的。”
黎峰没谦虚:“日常上山,山鸡野兔总能打几只,一天能有个一百多文钱。”
再不济,也能捉几条蛇,挖些山货回来。他反正是不会空手的。按天算,不合适,按月的话,一个月能有个三两多。
陆杨跟他再说个生意:“木柴我这儿也要,一年四季都要,你时不时给我送一车两车的,照价给。”
送来他这里的,肯定是劈好的木柴。
黎峰出了力气,他就不压价了。
这事好说,陆杨又跟他换了一辆板车。
马车配置的板车实在太大了,他们现在花销大,去找木匠买一辆小板车,他舍不得花钱。黎峰平常就走大道、官道,进县里,没一会儿就到他铺子里,可以用大车。
两头换一个,省点银子。
钱账算清,换车的事就让谢岩跟他说。
后院小,紧挨着人住的屋子旁边搭着畜棚,把马养得好好的。
车子在畜棚外头,搭着草席遮挡雨雪。
黎峰还是馋马,过来没看车,光顾着看马了。
他问谢岩:“你有门路能买到马?”
谢岩没有门路。
他学会骑马,还是因为县学有马,书生都要学,那时都是排队学,下课之前,多得是连马都没摸到的人。
他文章写得好,县学的先生们喜欢他,常让他先骑马。那时他哪里会问怎么买马?
他说没有:“这是我朋友借给我使的。”
黎峰对他很失望:“亏你还是个秀才,这点门路都没有。”
谢岩:“……”
他踩黎峰痛脚:“不像你,连马都没有。”
黎峰拍拍马脖子,越摸越喜欢,说:“你这是借来的,说起来你也没有马。咱俩半斤八两,一个样。”
黎峰还记得挣钱的事,又跟他攀比一回:“我今天挣的能有五两银子了,你呢?”
谢岩:“……”
他刚让夫郎给他花了五两银子下定印书。
他会算账,他跟黎峰说:“你这还要分给别人,又不全是你的。”
黎峰:“……”
对,银子就怕分。一分就没了。哎。
他换了板车,陆杨给他装了一小坛子的山菌肉丁酱,给他讲了怎么做,让他回家告诉陆柳。
陆杨一个人炒酱,挣不了大钱。弟弟在山里方便,还有婆母帮忙,他们在山寨里搭伙,能把这个生意做起来。
黎峰听懂暗示了,他沉默一会儿,跟陆杨道谢。
从铺子里离开,黎峰再去拿些油盐酱料,补补货,就能回家了。
寨子里,陆柳正在收拾小铺子。
木匠家送来桌子了,全是木板和桌腿,平着搬到铺子里,才给他装好,也给他摆好位置。
照着黎峰说的样子做的,样式简单,带隔层和小抽屉,平时放货放钱方便。
摆中间的方桌没有做,这个黎峰就会,等他忙过这几天,会抽空做。
陆柳手里银子少,木匠去找陈桂枝拿钱,他就把货物再理理。
扫地到酒坛子附近,陆柳记起来要做打酒打油的勺子,又追出来,跟娘说了这个事。
木匠还没走,他没跟木匠说,先跟陈桂枝说的,陈桂枝听着,瞅他一眼,答应了,顺道就跟木匠讲了。
这头说定,陆柳不凑在这儿,又回小铺子里忙。
顺哥儿打了一桶水过来,里里外外把桌子都擦擦。
这是他们家的小铺子,他跟陆柳一样有干劲,干着活,嘴巴不停,一直跟陆柳说话。
“大嫂,大嫂,我们家以后会不会卖头绳和针线啊?胭脂水粉卖不?我看他们去县里,都爱看这个。”
陆柳都没逛过几次县城,上回跟姚夫郎一起赶集,知道姚夫郎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