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35章

陆松攒了钱,他们卖了席子,正好买猪崽。

他看谢岩答应得爽快,又问:“再多两只行不行?”

谢岩毫不犹豫拒绝了:“不行。”

问他最多可以养几只,他说:“三只。”

陆松:“……”

早知道一开始说多一点。

这是陆杨算过的数量,屠户那边只给八只小猪崽。

两个爹也就养三只,大伯家最好是两只,强烈要求,那就三只。

余下两只,他要给陆林留一只,再在陆家屯拉拔一家族亲。

黎寨那边就不给了,他们不需要养猪。

谢岩不闲着,让陆松带他去碾糯米,待会儿要做元宵吃的。

猪笼旁边,苗青拉着陆杨说话,问他:“这猪崽养肥了,可以自家杀年猪吗?”

陆杨摇头:“今年别这样,屠户指着你们养大肥猪呢,来年自家配种了,有小猪崽了,你们爱卖谁就卖谁。”

杀年猪以后,可以在村里摆摊卖猪肉。

这肯定比卖给屠户挣钱,价格都不一样。

但这样是抢生意,不厚道,合作一回,屠户不会考虑第二回。哪天没有小猪崽养了,再想去抱崽就难了。

苗青略有失望:“想也是这样,今年我们村子有人杀年猪,我们都搭着买了猪肉,现杀现宰,新鲜得很,比去县里买的肉好吃。”

陆杨笑道:“猪崽都养上了,杀年猪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苗青也笑了:“这日子真是有盼头。”

猪崽送来,就要收银子了。

陆杨没客气,银子少不了,该是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今天一次把三只猪崽的钱都拿了,下回过来,再送两只猪崽来。

陆杨不一定有空回来,他说:“到时我让林哥哥带回来也一样。”

陆林还要在铺子里帮一阵忙。

说起陆林,苗青脸上笑容有光:“我上次见他,觉着他成熟了许多,他以前在我这儿说话,很孩子气。你别看他像模像样的,没当家做主过,也就是个孩子。”

铺子里人来人往,各处打交道,跟着陆杨学这这那那的人情关系,把人练出来了,回来说话都中听了。

陆杨跟他对着捧,再寒暄几句,他们夫夫俩就拿上糯米粉,结伴回家去。

到外头,见着黎峰的骡子车,他俩愣了下,陆杨往屋里瞧,果然看见弟弟跟爹爹在剥花生。

他喊了声,满是揶揄:“哇,这不是陆夫郎吗!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啊?你男人呢?”

他俩一个姓,一个陆夫郎,可以叫两个人,偏他臊不到自己,把陆柳说得小脸通红。

黎峰在后头搭猪圈,都要抽空回一句:“我在后院!”

谢岩一听他的声音,就左右瞄。

前院拆除猪圈的痕迹还在,他心中大为警惕,问一声:“你在后院做什么?”

得回复:“搭猪圈!”

谢岩的心哇凉哇凉的。

怎么会这样,他这次回陆家,都记得带礼了!

黎峰又跑去搭猪圈,显得他好没眼色,眼里没活。

他是闲不住了,也想去帮忙。看陆杨一眼,陆杨摆摆手,让他去了。

谢岩去后院怎样帮倒忙暂且不提,陆杨回屋里,放下糯米粉,洗洗手,也过来帮忙剥花生。

陆柳盯着他仔细看:“哥哥,你还好吗?”

陆杨好得很,说起这事,他心里甜滋滋的。

“谢岩最近挣了点银子,都给我花了。”

大方得很,一文没留。

陆柳又不是问银子,是问他身子怎样。

陆杨也说挺好:“壮得像头牛。”

王丰年接话茬:“哪头牛瘦成你这样,庄稼汉心疼死了,都不舍得让它下地!”

这是实话,耕牛在农家地位很高,平常要好好伺候,才好让它下地干活。

哪天吃草少了,家里人都心慌慌。

陆杨也不恼,脸上笑容不改,说:“我这也遭人心疼啊,看看你俩,眼圈一个比一个红,这是做什么?本来我不觉得有什么,你们再掉两滴眼泪,我要矫情了。”

话是这么个话,生病了,去看病了,舍得银子抓药,药也吃了,人瞧着只是瘦了些,已是万幸。可心里疼,哪是两句话的功夫就能打发了的?

陆杨惦记着挣钱,自行转移话题,问陆柳:“你试过炒菌子酱吗?”

陆柳试过了,他是听话照做。

以前陆杨教他做酱肉馅饼、炖羊汤的时候,都是让他少弄一点试试看,他做菌子肉丁酱的时候,也是少量试试看。

他手上功夫有,相较于陆杨的好手艺,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调料比例的掌控能力,在家少量尝试过数次,每一回的结果都更好。

因量少,这次出门没带。

他跟陆杨说:“家里都泡好菌子了,我说今天要多炒一些,把空盆都拿出来泡了菌子。顺哥儿说想去新村看灯笼,我们一起出来玩,顺道给爹送元宵吃。”

本来是送了就回,不费事。

这一天耽搁了,得明天才炒酱。

陆杨对他的进度很满意:“大量制,不要怕,我那儿生意挺好,买过酱的都说好。我等酱多了,就会开个试吃摊子,任意消费,都给挖一勺。头两个月,办个三五回,尝过的人多了,喜欢的自然会来买。”

他这酱,也是用大酱炒制的,只是加了别的料,和大酱的味道相似,回家一样的炖菜用。也是实惠的。

这种自家做的东西,有人工成本,陆柳在寨子里炒制,也不拿铺子里的货,陆杨跟野味一样,货卖出去,抽半成的利。

陆柳觉着太少了,半成怎么挣钱?

“不然抽两成?”

陆杨摇头:“不,就半成。我这铺子,要货多、量大,用小利攒大钱。我挣钱的东西,不是看每一份抽成多少,是看能稳定供多大量的货。”

他怕陆柳多想,又笑道:“民以食为天,自古卖吃的,哪怕是卖煎饼都能发家。利薄也是挣。我不靠这个。”

他想当大商人,靠小吃是不行的,攒些本钱差不多。

之前跟乌平之聊过以后,他也有了想法。

要是谢岩的书可以大卖,他会拉鲁老爷子入伙,问乌平之愿不愿意入股,他们三家搭伙,第一期的科举答题手册,顾念着金师爷的恩情,他们后续会找俗话书斋合作。

但书斋的金老板不厚道,合作仅此一次。第二期的书,他们就该攒足名声与银钱了,可以合作大干一场。

有了大本钱,陆杨就可以再做考虑,规划一下前程。

所以卖吃的这点利钱,陆杨可以舍。

他也不会挣到弟弟身上,差不多就行了。

陆柳听得好生佩服,他还在为每天卖出去几斤酒而高兴呢,哥哥都想当大商人了。

但半成的利,真的太少了。

花生弄完,他们碾碎了滚汤圆,炖煮时,陆柳抽空去后院看看,把黎峰拉到一边说小话。

黎峰也觉得半成太少了。

野味抽半成,他没话说,山里险,不会每次都是好收成,野味有大有小,价格压下来,猎户们不会来,会找老主顾,再是集市散卖,哪怕是累一些、麻烦一些。

但炒酱可以多抽成。山菌不麻烦,出个人工都是银钱。他们也准备找人搭伙,请人出工,自家不费劲,那点工钱,几坛酱就回来了,不算事。

他说:“等会儿我跟他谈谈。”

陆柳放心了。

忙不过一会儿,元宵出锅,一家人吃元宵。

各种馅料的元宵,陆杨一锅煮了,吃到什么口味的,全凭运气。

村里做元宵,都会多滚几圈糯米粉,个个都不会露馅儿,从外头看不出来馅料。

陆柳跟黎峰都吃过了,这回陆柳加两个,黎峰加五个,将就着吃个味儿。

陆杨跟谢岩也在县里吃过回来的。陆杨最近都是少食多餐,盛了六个添补。

谢岩才干了体力活,累得慌,满满一碗,十二个。

陆二保跟王丰年碗里都是十五个,把碗都堆满了。

席间说话,多是来年的计划。

陆二保明天就要开始积肥、翻地,菜园子也收拾出来。

王丰年则是想好好养猪,再等一个月,去县里捉些鸡苗回来。

陆柳也要捉鸡苗,约好了日子,他们一起去。

谢岩明天就要去私塾上学了,来年没什么计划,好好读书,考个举人回来。

黎峰跟他们透了个底,“我想寻摸个营生做,我娘给了个建议,打年糕、炒酱、养兔子都能做,到时在寨子里拉人入伙。”

陆杨赞同:“入伙的人要少少的,干活的人要多多的,早点来县里也盘个铺面,一个月多挣少挣的,攒个五六两银子不成问题,跟你上山打猎差不多。更安全,你跟柳哥儿再要个孩子,家里热闹。”

顺道,黎峰跟他说:“我们卖酱,你抽一成的利吧?半成真太少了,我都没脸去。”

陆杨不想跟他掰扯,给了区间:“每个月抽一次,卖够五两银子,我抽一成。不够五两,我拿半成。”

挣少了,抽什么抽。不亏本都不错了。

黎峰对成本有数,垂眸想想,答应了。

饭后,陆柳舍不得家人,又留下说了会儿话。

他们父子三个在编红绳玩,聊些家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