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都应下了。
路上,他跟陆杨说起私塾的事。
私塾的两位举人先生,他认得一个。以前是县学的教官。
乌平之说,朝廷的官员里,就数教书先生最穷了。拿的月银少,平时没油水,得的米粮还要看学田的收成。
一年到头,就是几回考试可以捞一点银子。平常还能给学生使脸色,让部分投机取巧的学生上门送礼,这样教学时,多多用心,也能捞一点。
这才多少油水?养家糊口太难。读书人还要买纸墨,书籍都不提了。
谢岩说:“我以后不当教书先生。”
这个不挣钱。
陆杨一时无言。
怎么说呢,他是希望乌平之教谢岩一些东西的,怎么把人教得如此市侩,教书育人的事,都拿银钱来比。
陆杨数次张嘴,也没有劝说的话。
听起来真的好穷,这种日子有什么盼头。
他试探着问:“那你以后做什么?”
谢岩说:“书斋就很挣钱。金师爷都能庇护一家书斋,等我考中举人,我们自家开书斋。”
他能出很多书,挣多多的钱,让陆杨闲来无事就数钱,这不比操心爽快多了?
陆杨眨眨眼,往深了问:“你不往后考了吗?”
谢岩还要考的,举人也不算什么。
但考上举人,肯定能开书斋的。
陆杨突地笑了。
行吧,开书斋也挺好的。
他家小状元郎有了世俗的追求,他俩俗人配一对。
把他送到私塾外,陆杨跟他说:“过几天你休沐,我来接你。”
谢岩很想要,理智拒绝了。
“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自己回去。乌平之有车马,你不要累着,我让他送我。”
陆杨悄声提醒他:“你对财神爷客气点。”
谢岩抿抿唇,说:“他让我骂他的,他说太客气了,怕遗漏了问题。”
陆杨:“……”
乌少爷真不是一般人啊。
也行。
读书的事,他不懂,他不掺和。
“去吧,我也回了。”
陆杨挥挥手,比谢岩先转身。
出来跑一趟,他下午犯困,坐炉子后打盹儿,悠悠哉哉剥核桃。
听说核桃补脑子,下回谢岩回家,就给他做核桃糕吃。
时日往前,在谢岩休沐前,陆柳跟黎峰来了。
第73章 小气鬼
满车的菌子酱到店, 试吃小摊可以摆起来了。
陆柳今天是走的后门,跟黎峰和王猛一起,没从前门进。
他们卸货的时候, 陆杨才过来。
这回来得正好, 陆杨已经算好账,把之前交货时的账本拿出来,跟他们报个数目,让黎峰确认,就可以把货款结了。
新送来的菌子酱还是先卖再付。他账上那点银子不够看的, 需要留点活钱应急。
今天还带来了七只公兔卖,王猛的兔子有四只, 余下三只是黎峰猎的,陆柳留一只肥兔子给陆杨补身子, 两家一起有六只兔子卖。
这个货款陆杨可以先结了,分开称重,两边结清,他叫张铁去附近街道吆喝, 就说有活兔子到店,想吃的老板趁早。
隔壁丁老板暂时不买野味,他家羊肉连着吃, 吃伤了。最近都不买包子吃了,早上就买花卷。花卷就羊汤,把他吃得红光满面。
丁老板听见新鲜兔子到店, 猜着是陆杨在黎寨的弟弟和弟夫来了, 过来串门,找黎峰有事说。
油铺的叶老板是他好友,年前得了儿子。老来得子, 他要还愿。早跟黎峰说过要一只野猪头祭祀用。
叶老板是在祖宗牌位前哭求的,这就是祭祖。赶在清明前,看看能不能猎到送来。
到了陆杨的铺子后院,他看黎峰跟王猛在卸柴火,一时又眼馋,找陆杨搭话:“陆老板,这个柴火是什么价啊?”
柴火有市价,一车柴火是九十文钱。
黎峰给陆杨拉来的柴火要更多、更满当,都是好木柴,细枝条没有。
他也都劈好了,一根根的,都很齐整。递到灶膛里就能烧。
陆杨笑道:“没劈的柴火就市价,九十文一车。这种劈好的柴火,要一百二十文钱一车。”
多要三十文钱。请人干一天活,差不多就这个价。
劈柴是体力活,这个价钱不贵。
丁老板问:“我买柴,也是这么满当的一车吗?”
陆杨喊了一嗓子:“姓黎的,问柴火。”
陆柳听了,也喊人:“大峰,丁老板要柴火!”
丁老板乐悠悠看他们两兄弟:“真是像,我还没见过长得这么像的人。”
陆柳笑了:“亲兄弟,嘿嘿。”
陆杨问他:“饿了没有?哥给你拿包子吃。”
陆柳不吃,肉包子太贵了。
他们今早都是吃过饭出来的,包里还有些饼子带着。
黎峰听见喊话,过来问丁老板要多少柴火。
院子小,陆杨刚才报价的时候故意大声了点,黎峰都听见了。
丁老板说:“你要都是这么满当的,我一个月能要个五车。”
酒坊要用柴,家里也要。
铺子里还生火做饭,也需要柴。
黎峰再问:“要劈好吗?”
丁老板摇头:“不,不用劈。”
他酒坊里人多,铺子里也养了伙计,都是开过工钱的,不用再多给钱买劈好的柴。
黎峰说:“那也是这样满当的一车,九十文一车。”
柴火不好便宜,每车都满当,就当是多送了一些。
丁老板点头说好,把酒坊的位置告诉了黎峰,让他下回直接送柴火去酒坊。
铺子里用柴火少一些,到时他们自己去酒坊拿。反正酒坊隔三差五要来铺子送酒。
再说野猪的事。
春分半个月后就是清明,日子不远了。不知黎峰做不做这个生意。
黎峰早跟大强确认过野猪的位置,来回路程,加上狩猎时间,约莫半个月。
他会提前三五天进山,做好追踪的准备。
这事谈妥,丁老板也高兴。
他受陆杨委托,跟好些老朋友谈了价钱,能给朋友办成一件事,有来有回的,以后见面好说话。
送走他,陆杨就带陆柳去放兔子。
他会料理兔子,暂时不吃,等着谢岩回家再收拾了。
别的兔子,就放到前面去卖。
陆柳还有点不敢跟陆林碰面,陆杨直接带他去了。
天气转暖,陆柳没戴围脖了,拿个小面巾遮着半张脸。
他来铺子里好几次了,之前陆林都没仔细看,上次注意到陆柳跟陆杨的眉眼很像,这次再见,他多瞧了两眼。
陆柳遮住了半张脸,但露出的眉眼与鼻根,还有依稀可见的脸型,都跟陆杨一样一样的。
陆林真是看不懂了。
菌子酱也卸货了,大坛酱放到铺子里,在长桌下面摆放。散客来买酱方便。
小坛子酱轻一些,他们平时拿着方便,就不放到前面占地方。
这才一百五十多斤酱,二十五斤装的有三坛,三十斤装的有两坛,两斤装的有八坛。
陆杨开了一坛小的,尝过味道以后,品出细微差别,总体问题不大。
陆柳跟他解释:“我们买的大酱便宜一些,我开始试过好几次,炒出来的味道都有些淡。平常炖菜没觉得,纯吃酱感觉好淡,我就拿盐、酱油,把大酱再炖了炖。炒的时候,全用炖过的酱,成本太高,十二文一斤都不够本钱的,我就两种酱都用了,比例配出来,口感还不错。”
他对调料有把握,自小省钱练出来的,长大后成了直觉,炒酱的活第一次干,照着法子,根据现有条件调整,用低成本做出了好酱。
陆杨听了,让陆林出去买酱:“林哥哥,辛苦你跑一趟,把五文一斤、八文一斤、十二文一斤、十五文一斤的酱,你都买两斤回来。”
炖酱费时误工,盐的成本还很高,既然是用酱炒酱,不如试试酱料铺子的酱种来搭配混炒。
全用贵价的不行,两种掺着来。试试看。
张铁出去吆喝了,陆林出去买酱了,前面没人,陆杨带陆柳在店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