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88章

乌老爷却让他去府城看看:“耽搁几天不碍事,到府城转转,你要做大商人,拘泥于小县城是不行的。”

话聊到这里,陆杨也定了心。

新年定下的计划,因卖书的收益,大多超额完成。

只等他们搬家结束,他再抽空回一趟陆家屯,就能开启新的计划——把山菌生意做大。

他这阵子仗着手里有银子,是处于囤货阶段,还没到外头去招揽生意,而是静等市面上的山菌存量消耗一阵子。

往年商户压价厉害,送来县里卖的货不会太多。

这东西年年有新的,一茬茬的长。只要山在,货就不会空。

这些商人们肯定不会着急,因为黎寨前阵子还有人出来卖山货。

过阵子就好了。黎峰说,大部分寨民都是留着山货,送到他们家。没几个跑外面卖了。

如此一来,也就再等两三个月,大部分商户就要缺货,肯定有人去黎寨问情况,顺道收货。

按照约定,低价山菌无所谓,爱买就买。贵价山菌,必须留给他。至少八成、九成以上,都要捏在他手里。

他先看看县城里的情况,再去走动联络,找买家。

县城的买家能有多少?还是要卖到外地去。

附近县城、本省府城、省城,就是个好去处。

但乌家做生意,乌老爷子都陪酒把身子喝坏了,陆杨又有点怯。

乌老爷子跟他说:“你先去府城转转、看看,回来以后,我们再聊聊。”

陆杨应下了:“真是不好意思,还说上门来看看,这一下又聊许多杂事,让您费心了。”

乌老爷子再教他一件事:“生意要做大,东家不能耗在铺子里,守着几文钱、几两银子的入账。你须得培养出一个掌柜的,货品进出有记录,账目明晰,这就够了。你那小铺子忙得过来,你就歇歇,有想法再奔奔,没事就养身子。银钱嘛,富过一回,就很难穷了。”

眼里看见的东西,都是生财之道。

陆杨有这个想法,成天耗在铺子里不是事。

山菌生意也是需要他出去走动的,他是想着,等他们搬家了,陆林两口子搬来县里就好了。

至于培养掌柜的……

这件事还没想过。

他教陆林挺多东西了,回头再催催陆林的认字进度,让他努努力,往上奔一奔。

当掌柜的,比做伙计有前途。至少工钱都不一样了。

从乌家告辞,陆杨回铺子里。

天色有些晚了,他跟陆林没说两句,这两口子就要下工回村,他今晚先不提。

晚上下幌子关门,丁老板也差点没认出来他,“嚯”一声道:“陆老板,你现在看着挺像秀才夫郎的。”

陆杨听得直乐:“我前几天也穿了长衫啊!”

丁老板摇摇头:“素寡素寡的长衫,叫什么长衫?那就是我们这种掌柜的穿的衣裳,瞧着有一丁点儿体面而已。你这身就不错,漂亮,气派!”

陆杨更是笑,给他展示脚上的新鞋子:“好看吧?我弟弟给我做的,我就是为着配这双鞋,去买了一身衣裳。贵得很,我还说不买第二件了。”

过日子么,能吃饱肚子了,就再奔奔衣裳。

都说衣食无忧、衣食无忧,衣服就是人的皮,这张皮不能差了。

丁老板跟他熟悉,每天早晚开门关的时辰都要唠唠嗑,这会儿也跟陆杨叨叨咕咕算算账。

“县里过日子是这样的,每天喘着气花银子。我家院子里没水井,一个月买水都要八十文钱。再是柴火,这也有四百多文钱的开支。之前想打一口井,结果邻里的院子都出水了,就我家院子不出水。真是没法说理。

“恭桶要倒,这也是银子。门前的水道堵着,还要自家花钱掏。你家有个秀才相公,你可能不知道,好些坏心眼的人,都是天黑以后倒泔水,倒别人家院子外,把门外的水道都堵了!”

伙计工钱不提。再是吃喝,他跟夫郎都在忙,一个守着酒坊,一个守着铺面,家里就晚上开火做饭。

中午能到铺子里吃,早上就难熬。一天天累得慌,孩子还要起早去学堂。所以他常在外头买早饭吃。

再是衣服、用品。做了小生意,也算体面人家,穿得太差,出门在外见朋友都抬不起头。这是面子惹的祸。

而供读一个书生的银钱,真是让丁老板肉疼。

“我说一刀纸,买便宜一些,也就两百多文钱,不贵。可这纸真是不经用啊,一个月能用两刀、三刀,劣质还晕墨,光是纸墨,一个月就要七钱银子!”

丁老板说着说着,重重叹了口气:“哎!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说起纸张消耗,陆杨眼皮子也跳了跳。

丁老板家这小书生郎是因为初学写字没多久,现在每天要练大字,耗纸量自然上去了。以后字练小了,耗纸量就会下来,能省不少银子。

他家状元郎就不行了,用纸跟吃纸一样,提笔就没有停下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要写。

上次他收拾稿纸,还在谢岩的稿纸上看他写“有同窗在偷偷挖鼻孔”,这有什么好写的!

但谢岩说,他不写下来,脑子就挤得慌,写了,就能腾出脑子读书了。

陆杨能怎么办?只能给他再买几刀纸备着。

哎!

他俩高高兴兴聊着,互相叹气摇头走了。

晚间吃炒茄子,这是新送来的时蔬。

陆杨做茄子,会用盐把茄子腌制一会儿,杀杀水分,再起锅烧油。

油要多一些,下茄子煎着,跟做豆腐菜一样,等它稍稍定型,再翻炒、下调料。

他一般做的是蒜香茄子,蒜会多一些。炒出来非常香。

这道菜费油,一般家里不常吃,但他爱吃,特地找人学过怎么做。以前陈老爹馋嘴了,就会让他做了吃。他就能搭着吃两口。

哪像现在,一大盆上桌,就他跟娘两个人吃,他盛小半碗米饭,挖一勺蒜香茄子浇在饭上,把他给香迷糊了。

两口人吃饭,晚上就一个菜。

赵佩兰没吃过这种风味的茄子,她之前在村里,炒出来的茄子都不好吃,谢岩每次都不怎么动筷子。

她连吃几口,跟陆杨说:“等阿岩回家,也给他做茄子吃。”

陆杨笑眯眯应下了:“给他也炒一大盆,让他吃个爽快!”

饭桌上,陆杨跟她提起陪考的事。

“等到四月,我想跟阿岩一起去府城,到时让林哥哥和哥夫住到铺子里,早晚上的有个人照应,家里您守着,这样行不?”

赵佩兰点头说好:“行的,我跟他们处得不错。”

家里日子起来了,没人过来欺负她。

她也不放心谢岩去府城,还嘱咐陆杨:“你到了府城,要去看看郎中,别舍不得银子。摸个脉,我们心里踏实些。”

陆杨给她夹菜:“谢谢娘,我知道的,等阿岩考完,我们在府城转转,找个医馆瞧瞧。”

陆杨再跟她说搬家之事,“林哥哥他们来了县里,就不用搬走了。我明天就去找牙行,让人寻摸房子,再找大勇哥和二武哥问问,把有官司的房子排除,再抽空去看看。我想找离私塾近一些的宅子,那边清幽,阿岩回家也方便。铺子这边,有人住里面,影响不了开门时辰,我们晚一些没事。”

赵佩兰都听他的。

“你拿主意就好。”

陆杨又给她夹菜。

当家做主让人心情爽快。

今夜无话,陆杨晚上吃得太饱,把丸药留着半夜吃。

他迷迷瞪瞪睡一觉,又爬起来吃药,吃完再继续睡。

房子的事,交代到牙行,不需要他奔波。

他在铺子里,再跟陆林说起读书识字学记账算账的事,陆林是想学的。

“都到县里务工了,多学些本事总没错。”他说。

陆杨就教他。

教几个字,陆林有得念叨,陆杨就空出手,继续做针线活。

家里扯那么多布,这些缝补的活能忙好久。

难怪有钱人家都是找人量体裁衣,选个布料,量完尺寸,只等着拿衣服就行,哪里用自己一针一线的缝?

这就是下一个小目标了。

今年能买得起好布,可以穿暖、穿好。

明年就能请人做衣裳,等着好衣裳送上门。

再下一步,才是把衣料换换,从粗布、棉布,换成绫罗绸缎,大富大贵!

月底之前,黎峰又一次来送菜,陆杨找他问皮包。

“我想制个大点的皮包,你那儿有皮料吗?”

黎峰攒的皮料都在山上,还没到时候。他答应找王猛拿一张好皮子,到时做好送来。

陆杨给他比划样子,不用做得很硬挺,软皮就行了。他斜跨在前面,里面最好能分格。分格样式他也画出来了。

这头下定,就到了谢岩休沐的日子,他晚上就回来了。

陆杨准备了一桌家常菜招呼他,蒜香茄子在中间,好大一盆。

他招呼谢岩,也跟自己吃饭的法子一样,半碗米饭半碗菜,说这样吃得香。

谢岩看着他就高兴,被他招呼着,更是乐滋滋的。

什么吃饭方式,他不在意,扒饭就说香。

今次休沐,陆杨想要他好好休息一天。

谢岩总往家里跑,要读书,又奔波,私塾还有早课,很累人。

谢岩没推辞,隔天睡了个懒觉,再起来,又是老样子,黏着陆杨,看书都要去铺子里看,眼里能看着人,闲了能聊两句。

他又给陆杨画了些画,陆杨看不腻。

谢岩还给他买了一个小礼物,是一面巴掌大的铜镜。

这是拿陆杨给他的零花钱买的。他在私塾里,没什么开支,吃喝都有,纸墨管够,又不爱出去逛,平常回家,也不用他掏钱,这些银子都攒下来了。

他买了铜镜,自己先照了几天,把他的样子记清楚了,就画到了画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