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224章

黎峰点头:“对,是深山里,以前是无人区。我们几个去哪里闯生活。”

再问问,他们还猎到过鹿。

鹿茸也稀罕。

这贩子还是不愿意教炮制之法,只问黎峰认得哪些药材,他从中选了几个,下次能见到人参或者鹿茸,他就列单子。

三苗嘀咕了一句:“不早说。”

药贩子一问,才得知这鹿才打到没多久,鹿筋还在。

他又想要鹿筋,黎峰不卖。

这便聊完了。

陆杨跟他们一块儿回摊位,药贩子追过来叭叭叭。

说起菌子,还有菌子样的好药材——灵芝。灵芝他也要。

这就下回再说了。

都出去逛了一圈,对叫卖的事有了主意。

码头的人都是人精,正常吆喝、谈天就行,故意装托儿,怕是行不通。

尤其这几个汉子,一看就不会演戏。

他们都是吃山菌长大的,陆杨就让他们放开嗓子吹。

这个菌子脆嫩可口,那个菌子绵软嫩滑,还用登高楼的菌子菜为引子,各种口感说个没完。

菌子只会越吃越喜欢,没有几个吃腻味的。

可以炒菜,可以炖汤,野菌汤比鸡汤还鲜,家里有人不能常吃荤腥的,可以炖野菌汤解馋,素中肉食,菌中美味,食之不忘。

来他们这儿买山菌,吃不了亏,只能吃到满嘴鲜!

陆杨让伙计把“靠山吃山”的幌子挂起来,没一会儿有人来问。

他们货不多,散客也接。

来码头的散客都大方,三五十斤的买,摊子前热闹一阵,四百多斤的货物,说没就没。

守摊子是寂寞,开张只忙一小会儿。

这头结束,他们没急着走。让伙计守着摊子,有人来问,就说一说家里做什么生意的,他们又在码头多逗留。

陆杨还没选好给谢岩的生辰礼,码头这里货物杂,许多游商也会出货给熟悉的摊贩,让他们帮忙代卖。

陆杨跟黎峰,带着王猛,满场子溜达。

有个年轻汉子喊着“赌石”,“买中离手!概不退换!是玉还是破石头,看您眼力!”

陆杨眨眨眼,往那头看过去。

他个子矮一些,在人群里不显眼,没法子越过层层拥挤,看到摊位情况。

黎峰告诉他:“那男人摊子上都是些石头。”

陆杨要去看石头。

他记得谢岩的名字来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到摊子前挑石头。

石头有价位之分,已经有些微玉色的石头,要一两到三两银子一块。露出一半玉色的石头,十两银子一块。

箩筐里,有一堆灰不溜秋的石头。一点玉色都没有。这一堆,三十文钱一颗,一百文钱挑四颗。

陆杨在摊子面前踱步,去挑选有些微玉色的石头。

谢岩就是这类石头,认得他的人,都看得见他的过人之处。但他大半身子陷入泥潭,没人知道拉出来的谢岩,是块顽石,还是好玉。

陆杨不会挑石头,以前都没听说过赌石。

他没有眼力,纯看眼缘。

他选了一块棱角莹白的石头,颜色不清透,乍一看去也不显眼,看起来很温柔、温润,也很耐看。

这一块石头是底价,要一两银子。它只有棱角是莹白的。很突出的告诉看客,它的独特之处。似引颈争鸣。

这就是他给他家状元郎选的生辰礼了。

陆杨还问黎峰:“你要不要给柳哥儿买一块石头?”

黎峰没这个眼力,不打算赌万分之一的可能。

他挣了钱,会给陆柳买个金麦穗。

陆杨侧目:“你行呀,是个会疼人的好汉。”

陆杨又从箩筐里挑了两块石头。

他不打算开出来,纯留着做纪念。

他就是这种灰扑扑的石头,十分不起眼,扔到一边,是个不值钱的赔钱货。

他撞得头破血流,磨去尘土,才露出一丝光华,让人知道他也能发光。

他会送一颗给弟弟。

他们要迎难而上。

第106章 归心似箭

从码头离开, 他们一行人去登高楼吃饭。

席面是陆杨早都定下来的,他把话说在前头。

“这桌席面,是给我夫君庆生的, 我拿银子, 不算庆功酒。你们一人给我一文钱,算你们随的份子,为他祝寿。”

这话说的,大家乐呵呵的表情都懵了下,显然没想到陆杨定席面是这个意思。

一文钱不多, 他们都掏了,直道“书呆子好福气”。

小伙计也跟着随了份子, 他嘴巴就麻利些,能说一串祝福的话, 把陆杨听得眉开眼笑。

他们在这儿摆酒,掌柜的告知余老板,余老板听说是给谢岩庆生的,还抽空过来了一趟, 厨房都上了一碗长寿面,结果没见着谢岩的人。再听陆杨说起,他也是笑。

“既然如此, 那我也随个份子。”

随了份子,陆杨就留他一起吃饭。

余老板不与他客气,席间夹菜少, 吃茶多, 还奇怪这帮汉子们怎么也不喝酒。

陆杨笑道:“喝酒壮胆,万一出去冲撞了哪位祖宗,真是要我们的命。”

余老板点点头, 对陆杨这话深有认同。也很佩服他,以夫郎之身,带一帮汉子出来做生意,实在厉害。

问起生意,陆杨只说顺利:“货都卖完了,码头那边人多,暂时没大单,都是散卖,十来个人包圆了。”

余老板让他听听酒楼点菜的声音。

菌子菜没上几天,吃过的客人都成了回头客。

他这间大酒楼是府城最大的酒楼之一,每日客流量本身就大,吃过的人成了回头客,每天上桌的菜以百盘计,还有推荐朋友来的。

往来游商和散客们,对他们家手艺信得过,小二说有新菜色,都愿意尝试一二。除却少数吃不惯的人,几乎好评如潮。

余老板说:“只看我这儿,你们这生意就成了。”

他没在这儿久坐,寒暄两句,饮两杯茶水,就离席告辞,不一会儿,小二来上菜,给他们添了一道状元塔。

状元塔是一道卤菜,用的牛肉。卤牛肉切片,一片片层叠堆起一座塔。这道菜很贵,平常买,要三钱银子一盘。也就是三百文钱。

陆杨眼睛盯着这座牛肉做的塔,真是开眼了。

他家状元郎人没来,名声依旧。给他许多便利。

陆杨还没吃过牛肉,可惜现在天热,哪怕是卤菜,都没办法带回县城。

过阵子,谢岩要去府学上课,让他一定来尝尝。

他兴头高,再吃饭,就把他家状元郎一顿吹。

都知道读书人身份高,以后可以当官。黎峰等人平常见多了老童生,知道很多人落榜,考个十几二十年,没点作用,心里有些敬意,更多就没了。

这回到了府城,见过世面,生意比他们想象中顺利,再看几家大主顾的态度,他们都对读书一事有了热切想法。

这个席面过后,陆杨还在府城逗留了两天。

他到府学附近逛逛,看看环境,也看看能不能打听到一些东西。

谢岩每个季度都要来府学读书一阵,他不能陪着来。家里就三个人,他跟谢岩要错开来府城。

乌平之不来,只谢岩一个人,他就想尽量把谢岩的生活起居安排好。

府学离乌平之家的宅院有段距离,谢岩也没旁的事,就说读书期间会住学舍,他会珍惜时间,不会跑进跑出,到了府学,他只有一个目的——读书。

住所可以将就一下,府学的学舍环境不会差。就看看周边有什么好吃的。谢岩是不会一家家找的。

陆杨特地在饭点过来的,他一张嘴巴吃不了太多东西,就看府学的书生们去哪里吃饭。

他为人外向,等人进店坐下,他就跟过去,厚着脸皮跟人拼桌,笑眯眯找他们请教。一口一个大才子,有学问,问他们学舍和吃饭情况。

陆杨也不说他夫君是谢岩,更没说谢岩还在休学,只说:“我夫君为人沉默寡言的,知道家里贫寒,总舍不得花银子,我大老远过来一趟,问他什么,他也不说,只好厚颜过来找你们打听打听,这学舍里怎样?府学平常都吃什么?能吃好吃饱吗?在外头有什么好吃的店?我待会儿都去问问价,如此一来,家里准备银钱也有数,好让他能顾好自己,专心读书。”

府学里有寒门子弟和农家子,陆杨今天特地穿一身裋褐过来,打扮干净齐整,却不像富贵人家。

这些书生看他一心为夫君着想,念他不易,说得仔细。

学舍挺好,一般就住两三个人。

只是房间小了些,平常只够睡觉用。

书桌小,只够一人伏案,大些的宣纸都摆不开,平常课业够用。

府学有小食堂,这是大锅饭,要说口味,其实还过得去,只是大锅饭舍不得放油,炒个荤菜也跟水煮的一样,很寡淡没味,要经常出去换换口味。

吃不好,浑身没劲,也没精神,实在没心思学习。

府学较为严格,学生不得开小灶,小灶是给教官们准备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