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23章

他们看陆柳跟谢岩前后脚送汤来,就大感不妙。

还好还好,杨哥儿厉害,没让他们吵起来。

两碗汤,他们喝什么好呢?

真是让人幸福又烦恼的问题啊。

第154章 摆摊

弟弟要去支摊子卖鱼汤, 陆杨得去捧个场。

这是来府城后踏出的第一步,这一步顺当了,就会融入府城的生活, 不会局限在三家的小院子里转悠。

陆杨早上起来, 从枕头下拿出两条肚兜,抖开以后,谢岩的眼睛都瞪大了。

他还是困,睁大一瞬,眼睛就刺刺的疼, 眼泪直流。都这样了,还要坐起来, 眯着眼睛,把枕头拿开, 见没有肚兜了,才问陆杨:“哪里来的?怎么在枕头下面?我怎么没发现?”

陆杨一件一件在身上比划,让谢岩挑,说:“你喜欢哪件, 我就穿哪件。”

又道:“几天前就有了,柳哥儿送来的,我随手塞枕头下, 忘了收拾。”

谢岩是守规矩的人,除了爱拆书,别的东西都归置板正, 不会乱碰, 所以才没发现。

他仔细瞧几眼,目光在水鸭子上顿了顿,选了绣有连理枝和“喜”字的肚兜。

陆杨把里衣脱了, 速速穿上肚兜,再把衣裳穿回来。他的白皮肤就在谢岩眼前晃了一下,就有两层衣裳加身,裹得严严实实。

谢岩懵懵地:“你不是穿给我看的吗?”

陆杨说:“给你点盼头,晚上穿这个跟你玩。”

他早上哄弟弟,晚上哄男人,忙得很。

说着话,陆杨下炕,到桌边拿梳子梳头束发,回头看一眼,谢岩笑得傻兮兮的。

陆杨摇摇头,今早不在家吃饭,先走一步。

早饭生意要赶早,陆杨洗漱出门,正好看见黎峰推车出来。

陆柳还跟着说要自己来,“我以后都要自己去的。”

黎峰说:“以后再说。”

做生意是推着板车,上面放了两个大汤盆,再有一竹篮饼子。另有酱料一碗,咸鸭蛋丁一碗,配有碗碟和筷子勺子。

陆柳打扮利索,穿一身裋褐,裤腿和袖子都绑起来了,扎个道髻,用布块包着,瞧着很精神。

陆杨见了他就“呀”一声,“你这样打扮,一看就很靠谱,我是客人,我也来买你的鱼汤吃。”

陆柳害羞,当他是打趣,说:“我觉着这样方便些。”

陆杨是认真夸的,追着又夸一句:“食客也要挑选的嘛,你这看着就是干活的样子,手上活不会差,反正都要买,肯定买你的啊。”

他的夸赞让陆柳很高兴,走在路上很雀跃。

今天顺哥儿也来了,说好了,他跟黎峰一起当托儿。

陆杨是当不了托儿的,他跟陆柳长得太像,站一起就是亲兄弟,夸一句都是自卖自夸,只好帮着吆喝吆喝。

黎峰选的地方是靠近鹿鸣书院的巷子口,来往经过的人大多是书生和书生家属,再有些教书先生和路过行人。

差不多到地方,黎峰跟顺哥儿就走开,在不远处等个时机出来。

陆杨离得近,他在旁看着。陆柳做这些活在行,手脚麻利,忙而不乱。

车子停下,陆柳就从板车里拿出一块木板架在板车上。陆杨这才看见板车两壁上切出了凹槽,正好卡住木板,让它稳当。

陆柳先摆出一碗菌子肉丁酱和一碗咸鸭蛋丁,再把装饼子的竹篮拿到板子上,鱼汤和碗不动。这便开始吆喝了。

路上有人经过,他就会喊“要不要喝鱼汤吃饼子”,用词还不错,会说是酱肉饼子和纯鱼汤,没有刺的鱼汤。

“没有刺”很吸引人,有几个书生回头看了,步伐没停。

陆柳还迎着他们的目光笑了笑,结果他们走了。他们走了……

陆柳回头看陆杨,委屈唧唧的:“哥哥……”

陆杨笑话他:“叫我做什么?我把他们抓回来买鱼汤喝?”

陆柳不是这个意思,他说:“他们刚才不是看过来了吗?怎么不买啊?”

陆杨说:“你去街上,看什么买什么?”

陆柳想想,也是。

他又笑起来,“那我再吆喝吆喝。”

陆杨来教他怎么吆喝,跟他一块儿站在板车后面。兄弟俩长得像,路过的人见了他们兄弟,都侧目瞧瞧。

陆杨跟他说:“其实吆喝的词句长短不重要,你有多的话说,就多说两句,没多的话说,就重复喊。重要的是语气语调,你得欢快点、热情点,让人一听就注意到。做到这点,能吸引一些客人的注意。

“最好再加个特殊的词句,这样会有特点,听见了吆喝,有三分意动的客人也会留步,愿意过来尝尝。等你摊子前聚起人,你就要注意了,买的人多,你就话少一点,多的话别说,少喷些口水,做书生的生意,要讲究点。

“话少怎么吆喝?你唱出来。什么叫唱出来?比方说有客人买了酱肉饼子,你就大声吆喝‘一个酱肉饼子,收您五文钱,吃得好再来’,这样既能当面点清钱货,又能随口吆喝一句,让路过的人知道你在卖什么,是什么价。”

陆杨看陆柳听得认真,再跟他说:“摊子前聚起人,但买的人少,你就要话多一些。说说你这东西是怎么做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吃过的人都怎么说,看看周围都是什么人。读书人喜欢脑子聪明,你就说吃完了一天有精神,学什么都快,背什么都熟,耳清目明脑子明白。干活的人喜欢有力气,你就得说一天都有力气,做什么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干什么都爽快。遇见媳妇夫郎,你挑着夸,有些人一看就是劳碌命,就按照有力气来说,有些人一看就是享福的,你就说喝了你的鱼汤,美颜养身补气,脸蛋白里透红漂亮迷人。”

陆柳听得眼睛亮晶晶的,“哥哥你真厉害,我怎么就不会这个?”

陆杨笑道:“别急着夸,我问你,你这个饼子和你的鱼汤,有什么特殊的词句能夸?”

陆柳笑容僵在脸上,这咋夸……这不就是家里常做着吃的东西吗?他记得黎峰推荐他去县里买饼子吃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

外皮怎样酥脆,刷了酱汁以后又是怎样的咸香,肉馅又是怎样的又多又好吃,一口下去,把人香迷糊了。十文钱一个的饼子,都老惦记着想吃。

陆柳现在做的酱肉饼子,是陆杨教他的,酱肉是炒制的馅料,不是炖煮的,没有汤汁,照着酱肉包子的配方来做的。

他做的小一些,收价便宜点。府城卖这些东西的人太多了,价格太突出,他怕不好卖。

这样算起来,他把种类、价钱说明白,再加几句怎么怎么好吃就行了。

他这样说,陆杨点头,“差不多就这样,但吆喝的时候,每一句都要短一点,能快点定下一句,让人听完整。”

鹿鸣书院只是一所书院而已,再说说话,人都走完了。

陆杨带他一起吆喝,喊着“卖饼子啦!又香又好吃的酱肉饼子!五文钱一个!外酥里嫩的酱肉饼子!咸香好吃,五文钱一个!”

有书生从另一头走来,陆杨就会给陆柳使眼色。

陆柳还没琢磨出别的句子,幸好记性不错,平时也会夸人,老远看着人,就热情洋溢,冲人挥手:“才子!大才子!要喝鱼汤吗?没有刺的鱼汤!五文钱一碗!喝了这碗鱼汤,你一天都有精神,做什么都有劲儿!干什么都有使不完的力气!要来一碗吗!”

陆杨听到前面,还笑眯眯的。

听到后面,就露出了迷惑眼神。

读书人要那么大的力气做什么?

陆柳丝毫没察觉他把吆喝方式记混了,好在被他点名招手的书生并未介意,走到摊子前,左右看看,见他这摊位如此简陋,碗筷却干干净净的,汤盆还盖着盖子,便说来一碗鱼汤。

陆柳喜滋滋盛汤,记得哥哥教他的,他递了汤,收了钱,就把“鱼汤一碗,收您五文钱”的话大声说出来。

摊子前开了张,需要有人续上。顺哥儿立马从转角处走出来,似模似样往这边看一眼,见那书生是喝鱼汤,他就要了饼子吃。

这孩子第一次当托儿,太实诚。五文钱拿一张饼子,啥话也没有了。

陆杨给他使眼色,往书生那边挤眉弄眼。

顺哥儿领悟了意思,又没完全领悟,他走到书生旁边,那人站着喝鱼汤,他就站着吃饼子,还十分贴心,掰了一半递过去,问:“你要不要吃饼子?”

那个书生好震惊。

他目光看向顺哥儿的眉心,瞅见那颗小小的孕痣,余下的鱼汤都来不及细细品尝,咕噜噜一口灌下,匆匆放下碗跑了。

陆柳:“……”

我的客人……

顺哥儿呆住。

完了。

陆杨拍拍手:“别慌,柳哥儿,你继续吆喝。顺哥儿,你继续吃,细嚼慢咽,吃香一点。”

顺哥儿点点头,站那儿吃得可香。

陆杨再冲远处招招手,把黎峰叫过来。

黎峰是来当托儿的,陆柳正常招呼他,老远就叫他“好汉”,问他要不要吃饼子,肉多皮薄的酱肉饼子,五文钱一个!

黎峰体型高大,照理说,在书院附近摆摊,谢岩来当托儿最合适了。无奈谢岩要赶早去上课,没法子来。

黎峰拿了饼子,卷了咸蛋黄,再刷了菌子酱,还拿了一碗鱼汤吃。

他们之前耽搁了时间,余下的客人都要紧着叫来吃。

陆杨也拿个饼子,端碗汤,站旁边凑数。

三个人都在吃,陆柳再吆喝得热情一些,一声声大才子喊着,一声声秀才相公叫着,再聚两个客,把人气拢住,拐入巷子的书生都朝这儿投来视线。

摊子前聚了客人,黎家兄弟先离开,拐到街上转转。

陆杨还留下帮忙,有人看他们俩长得像,还搭着聊了两句。

陆柳第一次摆摊,带出来的东西不多,鱼汤统共有二十二碗,饼子是三十个。因顺哥儿是个失败的托儿,陆柳拿饼子时,都会问人要不要刷酱,要不要咸鸭蛋,自己主动提。两碗配料各用了一半。

饼子做得小了些,书生要买,都是两个、三个的买。客人就十来个,正好在书院上课的时辰收摊。

陆柳摇摇他的钱篓子,笑得两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陆杨搭把手,跟他一块儿收摊。

书院上课,黎峰跟顺哥儿也绕路回来,车子是黎峰推。

陆杨走在后面,一左一右的被挽着。

左边是弟弟,弟弟问他:“哥哥,我刚才表现好不好?这样吆喝行不?”

右边是顺哥儿,顺哥儿问他:“杨哥哥,我刚才是不是搞砸生意了,那我明天还能来不?”

两个人都黏黏糊糊的,说话都夹着嗓子。

陆杨先看弟弟:“好,很好,非常好,以后就这么办。”

他没说陆柳记混吆喝词的事,刚摆摊第一天,人紧张,时间又赶,有疏漏正常。多来几次,不用他提醒,陆柳就会喊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